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16)
2023(9995)
2022(8395)
2021(7759)
2020(6307)
2019(14112)
2018(13599)
2017(26428)
2016(14465)
2015(15402)
2014(15153)
2013(14716)
2012(13587)
2011(12221)
2010(12180)
2009(11021)
2008(10896)
2007(9567)
2006(8453)
2005(7398)
作者
(42802)
(35936)
(35574)
(33857)
(22823)
(17440)
(15965)
(13950)
(13542)
(12817)
(12301)
(11743)
(11654)
(11329)
(11213)
(11192)
(10926)
(10706)
(10346)
(10330)
(9184)
(8653)
(8625)
(8293)
(8196)
(7963)
(7931)
(7917)
(7273)
(7253)
学科
(53609)
经济(53540)
(44247)
管理(41762)
(32322)
企业(32322)
方法(23317)
数学(20958)
(20735)
数学方法(20698)
(16827)
中国(15007)
农业(14296)
(12493)
贸易(12491)
(12220)
业经(11990)
(11941)
(11176)
(10225)
地方(9850)
(9808)
财务(9790)
财务管理(9775)
(9538)
银行(9496)
技术(9448)
企业财务(9389)
(9044)
(8764)
机构
学院(203008)
大学(201413)
(84910)
经济(83315)
管理(77970)
研究(71446)
理学(68409)
理学院(67612)
管理学(66461)
管理学院(66087)
中国(52306)
科学(45403)
(43814)
(40723)
(39211)
(36925)
业大(35278)
农业(34697)
研究所(34006)
中心(32426)
财经(31149)
(29882)
(28554)
经济学(26165)
(25655)
(25105)
北京(24873)
师范(24716)
经济学院(23792)
(23475)
基金
项目(143444)
科学(113296)
基金(106463)
研究(98575)
(96088)
国家(95277)
科学基金(80626)
社会(64790)
社会科(61569)
社会科学(61552)
基金项目(56300)
(55529)
自然(54100)
自然科(52938)
自然科学(52919)
自然科学基金(52022)
(47751)
教育(44549)
资助(43043)
编号(37666)
重点(32413)
(31701)
(30736)
(30197)
成果(29683)
创新(28306)
科研(28100)
计划(27792)
国家社会(27580)
教育部(26710)
期刊
(88510)
经济(88510)
研究(55927)
(40155)
学报(38431)
中国(36542)
科学(34108)
(28801)
大学(28249)
学学(27308)
农业(26817)
管理(26577)
(20093)
金融(20093)
教育(16827)
业经(15938)
经济研究(15363)
财经(15093)
技术(14134)
(13402)
(12919)
问题(11955)
(11079)
业大(10591)
科技(10227)
(10141)
商业(9352)
技术经济(9130)
农业大学(9127)
国际(8805)
共检索到2893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Martin van der VELDE  Ton van NAERSSEN  王韬  张丽屏  安宁  刘云刚  
本文旨在更好地解读国家政策与移民流动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门槛分析方法,我们建立了关于边界、流动性和移民的基础理论,并重点探讨了具有移民倾向的个体心理过程。人们往往根据以下3个地理门槛作出移民抉择:一是关注迁移、离开熟悉的地方、跨越国界的想法;二是关注目的地区位及其边界和"接壤"(Bordering);三是关注迁移路径或途径。本文的案例主要来自欧盟和东南亚国家,分别包括荷兰和德国之间的跨界现象,2008年经济危机后欧盟的人口流动,2015-2016年期间欧盟和土耳其间的难民流动,菲律宾劳工移民,以及印度尼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倪厚明  
移民效应已经在许多的国家或地区发生作用,但至今仍没有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详细讨论移民效应。本文第一次用经济学的方法论证了移民效应的存在及来源,笔者构造了移民效应模型,并作了三个推论。每个推论得出一种移民效应,即优化效应、引致效应、扩大效应。然后笔者根据论证的结论给开发区政府提出了移民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达古拉  胡格吉乐图  石柱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为了消减贫困,实施了种种反贫困政策。虽然这些反贫困政策取得了很大成果,但目前我国仍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并且这些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恶劣的西部地区。贫困人口的这种分布特征,加大了反贫困政策的实施难度。一直以来,反贫困政策的目标都是单独的一个目标,即减少贫困人口,改善贫困人口的条件。2000年,国家为了消减贫困,也为了改善环境,开始实施生态移民政策,这标志着反贫困政策的巨大转变,即从单独实施反贫困政策转变为把反贫困政策和环境政策结合为一体,同时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文章依据调查获得的数据,分析生态移民政策对移民和环境的影响,探究生态移民政策在实施过程的所存在的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应世昌  
当前,席卷全球的移民浪潮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美国是各国劳动力迁移和流动的主要地区之一,上述现象在美国尤为突出。研究美国移民政策的变化,分析探讨美国移民的规模、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傅义强  
二战结束后,欧洲由传统的移民迁出地渐渐转变为移民迁入地,欧盟成为大批永久性移民的目的地之一。大量移民的涌入,对欧洲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移民问题成为困扰欧盟各国一大难题。欧盟国家对移民的接收与拒绝、容纳与排斥的矛盾心态构成了其移民政策的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晓毅  
异地搬迁和生态移民都是为了缓解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压力,实现环境保护和减贫的双重目标而进行的大规模人口异地安置。与政策安置移民相伴生的是移民的流动,包括政策安置移民的二次流动和非政策移民的自发流动。宁夏的经验表明,移民为农村人口流动提供了机会,促进了人口流动。现有的移民社会治理机制主要服务于异地安置,很难应对移民社会的高度流动性,这在实施精准扶贫中表现尤其明显。移民是一个持续的移动过程,需要改变以户籍和居住地为载体的管理方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晓毅  
异地搬迁和生态移民都是为了缓解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压力,实现环境保护和减贫的双重目标而进行的大规模人口异地安置。与政策安置移民相伴生的是移民的流动,包括政策安置移民的二次流动和非政策移民的自发流动。宁夏的经验表明,移民为农村人口流动提供了机会,促进了人口流动。现有的移民社会治理机制主要服务于异地安置,很难应对移民社会的高度流动性,这在实施精准扶贫中表现尤其明显。移民是一个持续的移动过程,需要改变以户籍和居住地为载体的管理方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宗法  
因经济、政治利益而建设工程产生的移民称为工程移民。论述了工程移民政策的基本特征,工程移民政策的本质,工程移民政策执行的过程,我国工程移民的政策的立法体系及政策要点。提出了针对具体工程移民政策制定的过程及工程移民政策的改进。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曾德国  
十六世纪初,在现今的美国大陆上居住着大约100万印第安人和极少数爱斯基摩人,他们过着原始社会末期的生活。1492年,欧洲人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后,欧洲白人首先是英国人,随后是法国人和西班牙人等相继进入现今美国这块大陆,主要定居在东北部。他们残酷屠杀、围困和驱赶印第安人,抢夺他们的土地和财产,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由于美国大陆是一块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气候温和的地方,对移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不仅欧洲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潘家华  郑艳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气候移民的相关概念及其演变,从产生动因、迁移目的、政策依据、治理主体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气候移民概念的内涵及特征。以宁夏生态移民政策为例,从政策分析角度阐释了气候移民与生态移民在概念界定、驱动因素、资金机制、政策含义上的区别和联系,指出宁夏的生态移民本质上是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环境承载力恶化所导致的气候移民问题,是一种政府主导的有计划的适应行动。在此基础上对于国内开展气候移民政策与实践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明晰界定气候移民的概念,将气候移民纳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为气候移民提供资金保障,对气候移民重点区域进行统筹规划,在国际气候谈判中推动建立相关机制和政策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夏志  刘云刚  
三亚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国际流动人口塑造了俄语语言景观,吸引了俄语区国家移民流动至三亚。论文通过定性研究方法,在流动性框架下分析三亚俄语区移民与城市空间的联结。在新型流动性范式下,借助流动/停泊辩证观分析移民空间实践与身份建构,以理解俄语区移民的流动性特征,从日常流动实践中揭示移民空间集聚形成的停泊点结构与意义。研究发现,群体身份可通过社会网络和组织来营造与认同。俄语区移民居所与社会身份具有流动性及不稳定特征,但空间性建构的基础设施作为其日常流动的停泊点赋予特殊地方性意义。停泊点以空间地方性建构引导群体的日常生活流动,开启社会网络的重建。在此过程中,群体对地方性的塑造与体验,通过语言文化产生了群体身份的营造与认同,以及他者对群体的社会建构,形成俄语国家的社交网络。移民在停泊空间的日常流动空间实践与社会交往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移民的空间实践与身份认同构成人地互动下新的社会网络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丰富了移民流动性的研究案例,拓展了在华跨国移民群体研究对象与其在旅游城市日常生活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意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春林  程莉祺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对水库移民权益的保障力度,移民安置状况逐步得到改善。本研究以湖南省70年水库移民政策变迁为例,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对湖南省水库移民政策的历史演进特征及逻辑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水库移民政策从强制性制度变迁逐步向诱致性制度变迁转变,水库移民政策的安置模式、补偿方式、政策形式都呈现出新的特征;水库移民政策历史演进遵循制度形成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运行机制从激进型到渐进型以及制度效用从生存导向到发展导向的逻辑转变。研究认为应从主体协作、行为选择、利益整合三个方面提出水库移民政策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路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春林  程莉祺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对水库移民权益的保障力度,移民安置状况逐步得到改善。本研究以湖南省70年水库移民政策变迁为例,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对湖南省水库移民政策的历史演进特征及逻辑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水库移民政策从强制性制度变迁逐步向诱致性制度变迁转变,水库移民政策的安置模式、补偿方式、政策形式都呈现出新的特征;水库移民政策历史演进遵循制度形成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运行机制从激进型到渐进型以及制度效用从生存导向到发展导向的逻辑转变。研究认为应从主体协作、行为选择、利益整合三个方面提出水库移民政策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路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端木锡琦  
澳大利亚宪法第五十一条规定,联邦政府有权处理移民、婚姻、户口调查及统计事务。但条文并不明晰,在制订人口政策时,一般都须事先和州政府商讨并取得同意。由于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过去人口政策着重于移民问题,极少有计划地和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相配合。近年来才注意到人口构成和分布,资料的搜集和统计分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敏  
全球范围内移民现象的增加促进了劳动力流动与就业市场的国际化,审核并认定移民劳动力的教育和职业资格成为移民接受国必须处理的工作之一。本研究重点分析了先前学习认定策略在瑞典移民资格认定中的具体运作机制、成效和问题,总结和提炼出其基本使用特征,并就其对我国国家资格框架建设等工作提出启示和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