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86)
- 2023(10843)
- 2022(9228)
- 2021(8193)
- 2020(7188)
- 2019(16209)
- 2018(15677)
- 2017(30519)
- 2016(16862)
- 2015(18941)
- 2014(18856)
- 2013(18722)
- 2012(17584)
- 2011(15900)
- 2010(15833)
- 2009(14798)
- 2008(14675)
- 2007(13247)
- 2006(11190)
- 2005(9756)
- 学科
- 济(74191)
- 经济(74108)
- 管理(49454)
- 业(48939)
- 方法(40790)
- 企(38903)
- 企业(38903)
- 数学(37227)
- 数学方法(36971)
- 财(20131)
- 农(19298)
- 中国(16962)
- 贸(15856)
- 贸易(15856)
- 易(15384)
- 学(15131)
- 业经(14480)
- 农业(13191)
- 务(12936)
- 财务(12922)
- 财务管理(12890)
- 地方(12462)
- 企业财务(12296)
- 制(11956)
- 技术(10648)
- 环境(10631)
- 融(10582)
- 金融(10580)
- 银(10534)
- 银行(10473)
- 机构
- 大学(254961)
- 学院(252775)
- 济(106069)
- 经济(104167)
- 管理(97610)
- 理学(86122)
- 理学院(85178)
- 管理学(83805)
- 管理学院(83359)
- 研究(83218)
- 中国(60868)
- 科学(53565)
- 农(52110)
- 京(51488)
- 财(46885)
- 业大(43988)
- 所(43336)
- 农业(42044)
- 研究所(39974)
- 财经(38995)
- 中心(38787)
- 江(36150)
- 经(35580)
- 经济学(33714)
- 北京(31362)
- 经济学院(31055)
- 范(30620)
- 师范(30128)
- 财经大学(29169)
- 院(29128)
- 基金
- 项目(176647)
- 科学(138542)
- 基金(130652)
- 研究(119869)
- 家(116835)
- 国家(115900)
- 科学基金(98424)
- 社会(78198)
- 社会科(74366)
- 社会科学(74340)
- 基金项目(69740)
- 省(68895)
- 自然(66308)
- 自然科(64871)
- 自然科学(64847)
- 自然科学基金(63774)
- 划(58807)
- 教育(55918)
- 资助(53567)
- 编号(46072)
- 重点(40151)
- 部(39655)
- 发(37074)
- 创(36903)
- 成果(35846)
- 科研(35235)
- 计划(34692)
- 创新(34597)
- 教育部(33696)
- 国家社会(33061)
共检索到346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吴易风 钱敏泽
在国民经济总量结构中,消费需求居重要地位,是支持经济自主可持续增长的动力。当消费需求在总量结构中的比重逐步下降时,为保持原有经济增长速度,就要进行补偿性支出。增加投资和财政性短期额外支出的主要原因也是由消费需求变化引起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文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慧颖
目前 ,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仍在困扰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需求是社会有效需求的关键组成 ,本文就影响消费需求的各因素进行分析 ,以期通过有效扩大消费需求带动整个经济增长。
关键词:
消费需求 消费信贷 城市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梓林 唐华军 赵维
文章以我国2003-2016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基于SYS-GMM方法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个维度对消费规模和品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消费规模层面,需求侧的净出口和供给侧的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水平、环境规制、互联网发展水平均可对消费规模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在消费品质层面,需求侧的净出口和供给侧的技术创新、人力资本水平、环境规制、互联网发展水平可对文化消费和中国经济质量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对此,文章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消费升级 供给侧改革 新常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迎联
居民消费不足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难题,本文采用排序选择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得出的主要结论有:收入水平、子女教育状况、家庭人口规模是影响居民消费意愿的最主要因素;户主工作单位性质、受教育水平也影响消费意愿,由于居民消费观念保守,信用卡对居民消费意愿的提升没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本文还研究了居民储蓄的主要目的。根据这些结论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
排序选择模型 居民消费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燕燕 刘金娥
文章选取世界48个国家的1992~2004年数据,采用面板数据的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人均收入、抚养比、预期寿命、通货膨胀率、银行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受教育程度户、储蓄水平、失业率和实际利率对寿险需求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寿险需求受制于不同的影响因素,且同一影响因素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寿险需求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研究成果对中国寿险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寿险需求理论 面板数据 寿险密度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燕妮 郭金龙
自1982年我国寿险业务恢复开办以来,我国寿险业发展迅猛,但从寿险保费收入、寿险深度和寿险密度三个指标来看,我国寿险业发展并不平稳。运用eviews分析软件,以1991—2012年寿险业相关数据为基础,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人均可支配收入、通货膨胀率、金融深度、少儿抚养率、老年赡养率、死亡率对寿险需求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均可支配收入、少儿抚养率和死亡率对寿险需求有显著的影响,其他因素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保险市场 寿险保费 寿险需求 寿险密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舸 田澎 叶建华
应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对我国寿险需求进行了实证研究。与已有的研究相比,本文消除了保费收入数据中因统计口径变化带来的影响,建模时考虑了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而且考查了更长的时间跨度。研究表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和寿险业自身的发展是寿险需求增长的根本原因,实际利率和少年儿童赡养(抚养)率对寿险需求也有显著的影响,社会的老龄化、预期通货膨胀率和不断提高的教育水平对寿险需求的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左晓慧 李蔚
根据年度数据建立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长期均衡和动态调整模型,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与相应经济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我国国债需求量是由财政赤字、国债还本付息额两个因素所决定,我国国债实际发行量向需求量进行调整的速度为0.75,即国债需求量与年初发行量之间的缺口有75%的部分在年度内得到调整。说明我国国债还有一定的发行空间以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国债 适度规模 动态调整模型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周高宾 韩俊梅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汇储备、预期价格及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不明显;而货币化比率、内源融资比率对货币需求有明显影响,尤其是收入变量对货币需求有正的影响,二者相关性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夏益国
运用1985—2005年的有关数据,对影响我国寿险需求的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国民收入、赡养率和寿险供给对于我国寿险需求的影响显著;而名义利率和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对我国寿险需求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寿险需求 影响因素 回归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夏益国
运用1985-2005年的相关数据,考察了经济增长、消费者的保险意识、风险水平、保险价格和保险市场供给因素对非寿险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消费者的保险意识、风险水平对非寿险需求有显著的影响;而非寿险价格和非寿险市场的供给因素对非寿险需求的影响并不显著。对上述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
关键词:
非寿险需求 影响因素 回归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燕妮,胡维熊
对上海经济增长中需求影响因素的分析已有一些研究成果。本文试图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中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研究上海市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个需求因素,对经济总量的拉动作用及影响程度,由此而确定其经济运行在不同时期的主要类型。本文结合相关经济理论,通过对实际统计数据所呈现的数理特征来进行分析,研究的结论更具客观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喜玲 杨世峰
本文依据货币需求理论,以货币竞争性替代效应和投机资本流动效应为基础,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建立境外人民币需求函数,推导出影响境外人民币需求的主要因素,重点分析了人民币汇率预期和境内外利率等因素对境外人民币需求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预期对境外人民币需求具有明显的长短期效应。而境内外利率变化对境外人民币需求的长短期效应相对较弱,体现出人民币国际化初期境外人民币表现出明显的投机性需求。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马赢 刘轶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镇住宅1998-2010年需求结构的变动特点,并对影响各类住宅销售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城镇化是普通住宅、别墅与高档公寓销售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因,但该两类住宅的待售率已处于高位;经济适用房的需求未显著增长,销售占比持续下滑,主要是受到供给动力不足与政策设置的局限,但其待售率较低。建议进一步重视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供给保障,同时引导住房供给、需求结构的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