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29)
- 2023(17267)
- 2022(14456)
- 2021(13352)
- 2020(11346)
- 2019(25908)
- 2018(25297)
- 2017(46914)
- 2016(26047)
- 2015(29203)
- 2014(29128)
- 2013(27975)
- 2012(25414)
- 2011(22805)
- 2010(22830)
- 2009(21096)
- 2008(19874)
- 2007(17647)
- 2006(14948)
- 2005(13098)
- 学科
- 济(94454)
- 经济(94353)
- 管理(69000)
- 业(67521)
- 企(55800)
- 企业(55800)
- 方法(47609)
- 数学(42713)
- 数学方法(42133)
- 中国(33978)
- 融(27871)
- 金融(27868)
- 财(27487)
- 银(26107)
- 银行(26038)
- 农(25882)
- 行(25047)
- 学(21705)
- 教育(21445)
- 业经(21189)
- 制(19752)
- 地方(19431)
- 贸(19026)
- 贸易(19016)
- 务(18539)
- 易(18539)
- 理论(18503)
- 财务(18489)
- 财务管理(18449)
- 农业(17645)
- 机构
- 大学(360464)
- 学院(356911)
- 济(137819)
- 经济(134853)
- 管理(133205)
- 研究(119237)
- 理学(116772)
- 理学院(115376)
- 管理学(113011)
- 管理学院(112354)
- 中国(88931)
- 科学(75313)
- 京(75165)
- 农(64846)
- 财(62629)
- 所(59747)
- 中心(57381)
- 业大(57336)
- 研究所(55178)
- 范(53001)
- 江(52458)
- 师范(52362)
- 农业(51747)
- 财经(51281)
- 经(46718)
- 北京(46637)
- 经济学(43100)
- 师范大学(42780)
- 院(42651)
- 州(42135)
- 基金
- 项目(249037)
- 科学(196661)
- 基金(179789)
- 研究(178639)
- 家(158888)
- 国家(157489)
- 科学基金(134502)
- 社会(112453)
- 社会科(106632)
- 社会科学(106600)
- 省(99533)
- 基金项目(95364)
- 教育(89180)
- 自然(88949)
- 自然科(87007)
- 自然科学(86978)
- 划(85739)
- 自然科学基金(85435)
- 资助(72911)
- 编号(72340)
- 成果(58855)
- 重点(57907)
- 部(55719)
- 发(53998)
- 创(52945)
- 课题(52177)
- 创新(49336)
- 科研(48934)
- 教育部(48077)
- 计划(47032)
- 期刊
- 济(135685)
- 经济(135685)
- 研究(103012)
- 中国(70919)
- 学报(61838)
- 教育(60567)
- 农(56866)
- 科学(53537)
- 财(49172)
- 大学(46902)
- 管理(44791)
- 学学(43553)
- 融(40581)
- 金融(40581)
- 农业(37903)
- 技术(33156)
- 财经(24925)
- 业经(22947)
- 经济研究(22664)
- 经(21412)
- 业(20229)
- 问题(18096)
- 版(17867)
- 统计(16745)
- 科技(16214)
- 技术经济(16175)
- 策(15770)
- 业大(15749)
- 理论(15685)
- 职业(15623)
共检索到5113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谢勇
本文从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角度出发,对影响流动儿童教育融合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基于南京、苏州、杭州和绍兴等四个城市的调研显示:流动儿童在课堂回答问题、获得表扬和遭到批评等主要教育过程方面总体上弱于城市儿童,并且存在着一定的两极分化现象;在对学校的满意度和学习成绩等教育结果方面也明显落后于城市儿童。进一步地计量检验发现,流动女童比男童更容易融入城市教育,来到城市的时长与流动儿童教育过程和结果的城市融合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就读于城市儿童为主的学校对流动儿童教育过程的融合产生了显著的负向
关键词:
流动儿童 教育融合 教育过程 教育结果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石君齐
智能技术作为儿童教育媒介正以多样的姿态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备受学校、家长追捧的时代宠儿。在现象学传统中,技术是事物显现的中介,事物经由技术在儿童面前显现。智能技术作为高级信息技术,其强大的自动化特性叠加信息技术的离散化本性进一步拓展了对世界"祛魅"的范围。然而,任何先进的技术呈现都无法穷尽一个具体特殊的实在,儿童在真实情境中丰富、独特、异质性的生命体验恰恰彰显了符号的空虚与干瘪。技术为世界"祛魅"的背后渗透着单凭思想的力量就试图完全把握现实总体性的同一性哲学,暴露出新的形而上学构建企图,其后果很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模糊儿童的认识起点,造成事物虚拟显现中整体与部分的断裂、多样性与同一性的遮蔽,以及儿童交往关系层面的缺席。因此,智能技术应定位于助力事物自然显现的引带技术,从同一性的霸权转向对异质性的维护,帮助儿童深刻体验、理解意义,充分回应儿童教育对世界"返魅"的渴求。
关键词:
智能技术 儿童教育 信息技术哲学 现象学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石君齐
智能技术作为儿童教育媒介正以多样的姿态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备受学校、家长追捧的时代宠儿。在现象学传统中,技术是事物显现的中介,事物经由技术在儿童面前显现。智能技术作为高级信息技术,其强大的自动化特性叠加信息技术的离散化本性进一步拓展了对世界"祛魅"的范围。然而,任何先进的技术呈现都无法穷尽一个具体特殊的实在,儿童在真实情境中丰富、独特、异质性的生命体验恰恰彰显了符号的空虚与干瘪。技术为世界"祛魅"的背后渗透着单凭思想的力量就试图完全把握现实总体性的同一性哲学,暴露出新的形而上学构建企图,其后果很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模糊儿童的认识起点,造成事物虚拟显现中整体与部分的断裂、多样性与同一性的遮蔽,以及儿童交往关系层面的缺席。因此,智能技术应定位于助力事物自然显现的引带技术,从同一性的霸权转向对异质性的维护,帮助儿童深刻体验、理解意义,充分回应儿童教育对世界"返魅"的渴求。
关键词:
智能技术 儿童教育 信息技术哲学 现象学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罗建河
本文指出 ,在深化中国教育改革 ,实施全民教育 ,推行教育机会均等的进程中 ,保障流动儿童接受教育机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并通过分析问题的成因 ,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
流动儿童 教育机会 义务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加仙
90年代中期美国掀起了一场以脑科学为依据的早期儿童教育运动,该运动的依据是突触发展呈倒U型曲线的研究、关键期、丰富环境的研究、莫扎特效应这四个相互应证的脑科学研究成果。本文从脑与认知科学的视角来分析该运动中人们对这些研究成果的运用与论证方式,发现其中存在着诸多误解。澄清这些错误有利于新兴领域——教育神经科学的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武向荣
流动儿童跟随父母从农村来到城市里上学,容易发生无学可上、不能按照正常时间入学、中途转学、辍学、升学困难和教学内容不衔接、教学方法不适应等教育不连续性的问题。流动儿童教育的不连续性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学习及其教育质量,这已经成为这个群体受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需要尽快提供治理措施,以提高教育的连续性。
关键词:
流动儿童 教育不连续 治理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丽华
中国云南省嵩明县阿子营乡苗族村的儿童达到上学的年龄后,都陆续去上学,但是一些孩子逐渐辍学,绝大部分孩子小学毕业后也不再想继续上学。辍学的孩子通常并不是因为家庭贫困无力支持孩子继续学习,也不是因为孩子身体和智力上的问题,而是与苗族的历史背景、该村的社会结构、父辈兄长的现状、学校环境等因素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利用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学理论分析了这一现象,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苗族少年儿童 教育 影响因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皓 巫锡炜
文章根据2006年11月在北京市某区进行的"流动儿童教育问题跟踪调查"数据,利用多层线性模型,探索性分析影响本地儿童、公立流动儿童、以及流动儿童在学业成绩上差异的主要因素;并讨论流动儿童教育公平问题。结果表明,三类儿童在学业成绩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尽管影响儿童学业成绩的主要原因在于儿童自身的各种特征及其家庭背景,特别是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但是学校特征如学校平均SES和班级规模等将通过儿童自身及家庭的特征,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并改变儿童特征对于学业成绩的作用强度。这意味着教育资源在学校之间的不均匀分配也会成为社会不平等的一种生产机制。
关键词:
多层线性模型 流动儿童 学习成绩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梁在 陈耀波 方铮
近年来,对农村—城市流动人口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成年群体。随着移民人数的上升,移民在城市里居留时间延长,流动儿童日益成为移民潮中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里的大量随迁子女,特别是那些没有户口的暂住人口,既是其父母的大问题,也是城市管理部门的一大难题。本文将分析1995年广东省农村—城市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就学情况。依据1995年全国人口1%抽样调查,我们研究外来人口的流入地和流出地数据,估计流动儿童,永久移民,流入地以及流出地原住人口的子女入学率。这个对入学情况的多元分析主要有两大结论:第一,与本地市民子女相比,流动儿童入学率要低得多—特别是移居时间不足1年的流动儿童。而令人吃惊的是长期迁移的儿童,就学...
关键词:
入学率 流动儿童 户口制度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闫艳 周光琦
由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整个社会都在关注的问题。面对近60%的流动儿童,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宁波市鄞州区在"高位提升,惠及全民"的区域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指引下,在"幸福教育"创新工程实施的平台中,将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纳入整体教育规划,采取各种措施,在"内涵式融合"中让流动儿童共享教育的幸福,以提升区域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关键词:
内涵式融合 幸福 流动儿童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吴新慧
基于融合教育的视角,运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技术探讨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流动儿童与教师之间的师生关系及其对流动儿童校园适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大部分流动儿童与教师间的师生关系良好,但存在性别和就读年级的差异。师生关系影响流动儿童的教学活动参与、学习适应和同伴关系适应,教师转变态度接纳流动儿童、转变角色构建朋友型师生关系、关注初中后教育需求建立稳固型师生关系都是融合教育中良好师生关系建构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师生关系 校园适应 融合教育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流动加剧、农村社会衰落,加之城乡教育布局调整,留守儿童的规模迅速扩张而其成长环境趋于恶化,其身心健康和教育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忧思。学术界近十年来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开展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研究的问题集中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生活照料等。通常意义上的留守儿童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流动而本人留在户籍登记地的O~17周岁人口。因其成长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系统性破坏或缺损,留守儿童在身心健康、学习和社会化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问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周林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对天才儿童的教育开始兴起。1891年著名的剑桥方案提出,让智慧出众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在四、五、六年中学习四至九年级课程内容,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孟万金 刘玉娟 刘在花
我国残疾儿童教育存在不公平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1)在法律法规方面,残疾人教育法律法规不完备、执法不到位,导致残疾儿童受教育权没有得到充分保障;(2)在经费方面,残疾儿童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并且残疾儿童教育教师薪酬水平比普通儿童教育教师低;(3)在教育管理方面,不仅残疾儿童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而且残疾儿童教育督导不力;(4)在社会、文化方面,社会支持保障体系不健全,传统文化对残疾人的偏见也对残疾儿童教育存在着消极影响。
关键词:
残疾儿童 教育公平 原因分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姚嘉 张海峰 姚先国
父母外出务工引发的照料缺失会如何影响留守儿童的教育发展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不同于以往文献只分析留守儿童在某一调查时点上的短期教育情况,本文基于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不仅考察父母外出务工导致的照料缺失对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短期影响;并且首次考察了少儿时期的留守经历对儿童教育发展的长期乃至终身教育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父母外出务工引致的照料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在家庭沟通、家庭关怀、学习监督检查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少儿时期缺少父母照料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产生了显著的长期负向影响,并且留守儿童群体内部因为照料缺失类型的不同其教育发展也存在差异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