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43)
- 2023(14884)
- 2022(12416)
- 2021(11353)
- 2020(9402)
- 2019(21324)
- 2018(20858)
- 2017(39701)
- 2016(21735)
- 2015(23731)
- 2014(23347)
- 2013(23060)
- 2012(21357)
- 2011(19065)
- 2010(19455)
- 2009(18224)
- 2008(18262)
- 2007(16507)
- 2006(15171)
- 2005(13349)
- 学科
- 业(94203)
- 济(91991)
- 经济(91883)
- 企(76167)
- 企业(76167)
- 管理(72666)
- 农(47646)
- 方法(37193)
- 业经(31957)
- 农业(31642)
- 数学(29084)
- 数学方法(28754)
- 财(28166)
- 中国(22953)
- 务(19839)
- 财务(19803)
- 财务管理(19785)
- 制(19564)
- 策(19486)
- 技术(18840)
- 企业财务(18761)
- 地方(18405)
- 贸(18364)
- 贸易(18356)
- 易(17903)
- 划(15719)
- 理论(15411)
- 学(15185)
- 和(14809)
- 体(14650)
- 机构
- 学院(315799)
- 大学(305129)
- 济(134198)
- 经济(131729)
- 管理(126118)
- 理学(109094)
- 理学院(108016)
- 管理学(106394)
- 管理学院(105844)
- 研究(104217)
- 中国(82340)
- 农(72856)
- 科学(64442)
- 京(63035)
- 财(60151)
- 农业(56502)
- 业大(54211)
- 江(53716)
- 所(53432)
- 中心(48751)
- 研究所(48478)
- 财经(47338)
- 经(43015)
- 经济学(39103)
- 州(38630)
- 北京(37937)
- 范(37189)
- 院(36744)
- 师范(36700)
- 省(36378)
- 基金
- 项目(210985)
- 科学(167258)
- 基金(153577)
- 研究(152321)
- 家(135160)
- 国家(133827)
- 科学基金(115418)
- 社会(99090)
- 社会科(93735)
- 社会科学(93708)
- 省(86197)
- 基金项目(81535)
- 自然(75298)
- 自然科(73610)
- 自然科学(73590)
- 自然科学基金(72354)
- 划(70166)
- 教育(68036)
- 资助(61468)
- 编号(61155)
- 重点(47299)
- 成果(47225)
- 发(47081)
- 创(46913)
- 业(46263)
- 部(46189)
- 创新(43174)
- 课题(41973)
- 国家社会(40653)
- 科研(40023)
- 期刊
- 济(157383)
- 经济(157383)
- 研究(86996)
- 农(72804)
- 中国(61996)
- 学报(50505)
- 农业(49167)
- 管理(48505)
- 科学(47688)
- 财(46921)
- 大学(38492)
- 学学(37221)
- 业经(32813)
- 融(32057)
- 金融(32057)
- 技术(27715)
- 教育(26667)
- 业(26341)
- 经济研究(23352)
- 财经(22848)
- 问题(20758)
- 经(19709)
- 技术经济(17654)
- 版(16449)
- 世界(16334)
- 贸(15577)
- 商业(15466)
- 现代(15395)
- 科技(15333)
- 农村(15062)
共检索到4725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江西省价格理论研究所、新建县物价局联合课题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姜作培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这是从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际的分析中得出的科学结论。但目前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面临严峻的挑战 ,受到了资源与环境、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发展、制度和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极大地削弱了农业的基础地位。面对这一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 ,我们必须站在战略高度 ,加快构建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农业的支持体系 ,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继续发挥农业在新时期的基础作用。
关键词:
基础地位 制约因素 对策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颜齐 郭翔宇
文章从研究农户行为入手,结合农户经济行为理论和现代经济学中的经纪人假设,提出了对农户综合生产能力的理解,以此为基础,提出农户综合生产能力的具体衡量指标,同时从微观层次找出影响农户综合生产能力的若干因素,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我国1990~2005年的相关数据进行模型测定,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和非农化水平是影响农户综合生产能力的最主要因素,农用机器数量过多会影响农户的综合收益能力。
关键词:
农户综合生产能力 农户行为 典型相关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国良 李太平 应瑞瑶 刘冬梅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关键,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在描述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基本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面临的突出问题,并从科技进步的角度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挑战 科技政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玉鸣
文章采用灰色关联与协调分析法 ,对中国 1 985 - 2 0 0 2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总产值 )及其影响因素 :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农机总动力、收购价格、受灾面积、灌溉面积、农业劳动力、农业技术人员、财政农业支出、农业生产投入、科研费用、役畜、农村用电量等 1 3个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 ,得出一些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益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影响因素 关联分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肖海峰 王姣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主要途径。而准确把握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又是制定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措施的一个重要基础。本文将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依据各个影响因素的生产弹性和贡献率来分析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 ,最后得出结论及政策含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燕枝 郭静利 王秀东
粮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是解决粮食问题的核心。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不同时期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有所变化。本文通过对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的对应分析,得出了四个不同阶段,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的不同主导因素。
关键词:
粮食 综合生产能力 因素 对应分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在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和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农业生产诸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可以相对稳定地达到一定水平的农业生产能力。为总体评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出五类十七项指标,除运用一般方法外提出综合指数法。对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状进行评估基础上,分析了2000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景。提出五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宏观政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卢向虎 张正河
200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发布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词在报刊、杂志、学术性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迅速增加。但是,一些文章读来却总让人有“换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梁荣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农业生产各种要素相对稳定的综合产出的三大效益的合力。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所有要素中,制度要素起着灵魂的、导向的作用。制度要素与其他要素的结合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动态、适时、适量、适度;二是紧密不可分离;三是先进的、合适的制度的比较成本较低,效益较高,而落后的制度造成的恶果较严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深刻原因是中国“三农”问题存在着两大矛盾:其一,中国人口对粮食等食物需求与中国农业提供粮食供给的矛盾;其二,农民的富裕速度总是相对慢于城镇居民的富裕速度的矛盾。解决这两大矛盾的重要途径就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凤荣
土地开发向土地整理转变是历史必然千百年来,吃饭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人民,也包括历朝历代统治者。开荒种地,解决温饱是农民的本能,这种农民自发的"小开荒"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政府也组织"屯垦"和"移民"来开荒种田,解决无地农民的生计,这类是"大开荒"。经过历朝历代的垦殖,到1949年,我国已经有16.68亿亩耕地,占国土面积的11.58%,接近平原面积。可以说,除了一些低洼易涝地、盐碱地,比较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东 罗红云
文章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0个省份2006—2020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评价,运用Dagum基尼系数揭示了八大综合经济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区域差异及来源,采用核密度估计和马尔可夫链法对其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6—2020年全国及八大综合经济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均实现显著增长,但具有一定的空间非均衡特征,超变密度是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其次为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整体具有上升空间,在空间溢出效应下具有等级跃迁的潜力,但较难出现跨越式跃迁。应进一步增强农业投入产出效能,强化农业科技文化支撑能力和经济效益产出能力,有利于实现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课题组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种新的概念,是在农业发展实践中逐步加深认识而提出来的。要使我国农产品供给持续地满足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需要,须从诸投入要素及其转换效率入手,为所需的农业综合产出能力构筑稳固的基础。在此刊出的国务院研究室农业部课题组的研究报告,就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概念评估方法、现状分析、前景预测及相应宏观政策作了全面阐述,对当前及今后的我国农业发展都意义重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冬梅 李强
农业综合生产的内涵已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农业投入与产出的范畴,是一个涵盖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和涉农相关产业的综合体。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是研究我国农业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这一问题的基础在于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本文在以往研究的成果上提出了评价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三级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AHP)赋予各个指标权重,从纵向评价了1995—2008年全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横向评价了2007年全国31省(市)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和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国务院研究室、农业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课题组
90年代将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的时期,也是我国农业全面走向市场经济的时期。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各种要素以合理规模投入生产,稳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是90年代农村宏观政策要解决的主题。随着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成员国地位的恢复,农业将要面临世界市场的严峻挑战,加上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受农业比较利益下降的影响,农业资源向非农产业转移将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必须加强对农业的综合保护,通过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手段来确保农业投入的增加,保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