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18)
- 2023(13674)
- 2022(11719)
- 2021(10642)
- 2020(9035)
- 2019(20654)
- 2018(19983)
- 2017(38604)
- 2016(21535)
- 2015(23561)
- 2014(23505)
- 2013(23160)
- 2012(21784)
- 2011(19661)
- 2010(19742)
- 2009(18186)
- 2008(18248)
- 2007(16520)
- 2006(14400)
- 2005(12775)
- 学科
- 济(84501)
- 经济(84407)
- 管理(60371)
- 业(59673)
- 企(47290)
- 企业(47290)
- 方法(40323)
- 数学(36097)
- 数学方法(35697)
- 财(25121)
- 农(25032)
- 中国(22069)
- 贸(21941)
- 贸易(21938)
- 易(21469)
- 学(19515)
- 业经(17839)
- 农业(16492)
- 制(16284)
- 地方(15872)
- 务(14901)
- 财务(14872)
- 财务管理(14835)
- 企业财务(14077)
- 出(13852)
- 银(13764)
- 银行(13700)
- 技术(13403)
- 行(13036)
- 策(12881)
- 机构
- 大学(309789)
- 学院(309464)
- 济(128249)
- 经济(125698)
- 管理(116090)
- 研究(108229)
- 理学(100803)
- 理学院(99643)
- 管理学(97845)
- 管理学院(97281)
- 中国(79876)
- 科学(69538)
- 京(64268)
- 农(64094)
- 财(59107)
- 所(56978)
- 业大(52546)
- 研究所(52251)
- 农业(51235)
- 中心(49469)
- 财经(47060)
- 江(47008)
- 经(42855)
- 经济学(40060)
- 北京(39643)
- 范(39080)
- 院(38541)
- 师范(38538)
- 州(36662)
- 经济学院(36560)
- 基金
- 项目(211501)
- 科学(165315)
- 基金(154579)
- 研究(146311)
- 家(138568)
- 国家(137419)
- 科学基金(115565)
- 社会(93456)
- 社会科(88749)
- 社会科学(88720)
- 省(82781)
- 基金项目(81493)
- 自然(77284)
- 自然科(75565)
- 自然科学(75537)
- 自然科学基金(74243)
- 划(70737)
- 教育(67495)
- 资助(63672)
- 编号(57098)
- 重点(48262)
- 部(46980)
- 成果(46114)
- 发(45442)
- 创(43924)
- 科研(41677)
- 创新(41194)
- 计划(41188)
- 课题(39946)
- 教育部(39421)
- 期刊
- 济(133616)
- 经济(133616)
- 研究(86194)
- 学报(58476)
- 农(57170)
- 中国(56897)
- 科学(50193)
- 财(45836)
- 大学(42574)
- 学学(40628)
- 管理(39559)
- 农业(38373)
- 融(28541)
- 金融(28541)
- 教育(28448)
- 技术(23713)
- 财经(23232)
- 经济研究(22959)
- 业经(22180)
- 业(20718)
- 经(19926)
- 问题(18269)
- 贸(17574)
- 版(16704)
- 业大(15195)
- 技术经济(15163)
- 科技(14763)
- 国际(14593)
- 统计(14434)
- 商业(14229)
共检索到4484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佳林
通过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就业压力和社保基金收支结构三个方面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本文分别讨论了这三种因素对于延迟退休政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本身,政府在施政存在的时滞问题,以及社会各阶层对于延迟退休政策的不同判断这三个角度分析了推出延迟退休年龄这一政策在短期内是否具有可行性。本文认为,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并非中国养老保险改革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并且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也不利于解决当前养老保险制度中公平性的问题,在当前提出研究制定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还是为时过早。
关键词:
延迟退休 时滞 人口老龄化 社保基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肖严华
2022年我国人口形势发生重大转折,不仅开始进入人口负增长,而且迎来一波持续10多年的“退休潮”,在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人口快速老龄化的背景下,将严峻考验我国养老金体系的支付能力和可持续性,我国亟需延迟退休年龄。延迟退休年龄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最重要措施,借鉴OECD国家延迟退休年龄改革的经验,本文提出了我国延迟退休年龄的实现路径与政策选择,以及延迟退休年龄的配套政策选择,以供相关决策部门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国丰
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标准是特殊的背景下制定的,即人平均寿命短、经济发展程度较低。伴随改革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人口预期寿命也在不断增长,以往的退休制度难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暴露了一系列问题,逐步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为了应对先前制度的各种问题,退休年龄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从延长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分析入手,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延迟退休年龄 人口结构 养老保险制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成刚
文章以湖北省为例,在参保率、失业率、劳动参与率等基础数据不变的条件下,通过调整退休年龄,预测养老保险基金的发展趋势,发现延迟退休年龄可有效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实施延迟退休政策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应采用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加强基金扩面征缴等"组合拳",配合发挥延迟退休政策的功能。
关键词:
延迟退休 养老保险 支付 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茶香 罗良清
为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和养老金空账运行问题,延迟退休年龄是专家学者提出的众多举措之一;人社部制定的渐进式延迟退休(延五用十)政策使得延迟退休年龄已成定局,社会上对此质疑声一片,认为此举会使退休职工的养老金财富受损。文章从定量的角度探讨了人社部制定的该政策不但不会使男女职工的养老金财富受损,反而能一定程度上增进其养老金权益。
关键词:
延迟退休年龄 养老金财富 积累值 贴现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李唯君 冯秋石 王正联 曾毅
退休年龄是否应该延迟以及如何延迟是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政策议题。文章考察9种不同退休年龄延迟方案下中国劳动力市场从2015~2050年的变化,关注人力资本的规模和质量,并特别关注"高人力资本劳动力"(有高中及以上学历并且身体健康的劳动年龄人口),系统研究延迟退休年龄将如何影响中国人力资本。预测结果显示,相比保持目前退休年龄不变的基准方案,不同退休年龄延迟方案在人力资本方面有着不同效果,所增加的劳动力其范围大约在年均2800万人至9200万人之间。另外,由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高等教育扩张,延迟退休年龄所增加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将普遍较高,这一点在女性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显著。
关键词:
退休年龄 人力资本 劳动力 人口预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海村 于景辉 卢建江
我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提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青壮年劳动力供应不足,老年退休人口不断增多,致使养老金缺口日益放大。文章主要从人口老龄化、养老金缺口及人口红利三个方面阐述了延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推行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以及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可行性建议三个方面阐述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关键词:
延迟退休 必要性 可行性 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磊 席恒
从国际经验看,延迟退休年龄是许多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政策手段,但该政策对就业的影响,尤其对青年人就业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主要对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如何影响青年人就业数量、质量和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发现,对于就业数量,该政策在短期内对青年人就业会产生一定的就业"挤出效应",但在长期内会产生一定的就业"吸纳效应";对于就业质量,该政策对应届毕业大学生不会产生负面影响,而对青年农民工会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对于就业结构,该政策在大部分行业内不会对青年人就业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焦嫚 黄健元 王欢
基于经济生命周期理论,使用国民转移账户收支模型,比较研究现行退休年龄、男女62岁和65岁退休方案下男性、女工人和女干部三类人群的国民转移账户收支情况。结果表明:在现行退休方案下,男性和女工人的国民转移账户收不抵支,女干部的国民转移账户收大于支;延迟退休年龄可以有效改善居民的国民转移账户收支状况,62岁和65岁退休方案均使男性和女工人的国民转移账户由赤字转变为盈余;教育水平的提高将推迟居民起始工作年龄,进而削弱延迟退休年龄对国民转移账户收支状况的改善效果。综合考虑国民转移账户收支状况及青年一代起始工作年龄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梁志伟 黄健元 王欢
延迟退休年龄是解决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失衡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样本,根据人群身份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分为企业男职工、男性灵活就业人员、企业女工人、企业女干部、女性灵活就业人员五类,研究延迟退休年龄对不同人群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延迟退休年龄可以推迟基金缺口来临时间、缩小缺口规模;不同人群对弥补总体基金缺口的贡献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企业女工人的贡献度最高,灵活就业人员最低。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可将延迟退休年龄作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相关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赢得时间;要为女性尤其是企业女工人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切实保障其合法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阳义南 才国伟
推迟退休年龄、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主要影响群体是在职职工,本文使用广东省21个地市对在职职工的问卷调查数据,探索该政策能否可行的经验证据。结果显示,男职工选择在55岁之前退休的占55%,女职工选择在50岁之前退休的占41.2%,表明在职职工存在明显的提前退休倾向,推迟退休并不符合在职职工预期。OrdinalLogistic回归表明参加养老金制度年数对男女职工预期退休年龄的影响均显著为负,表明参加养老金制度越久,预期退休年龄越早;Binary Logistic回归也证实参加养老金制度年数越久,提前退休可能性越大。实证结果说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能激励职工推迟退休、延迟领取养老金。为此,本文提出了对...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穆怀中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具有兜底属性的财政养老支出将逐渐加大,本文依据延迟退休年龄与财政养老支出联动机制,构建养老保险缴费系数和给付系数以及财政养老支出优化计量模型,研究延迟退休年龄与财政养老支出优化之间的联动规律。研究发现:延迟退休年龄到65岁,2035年养老保险缴费优化系数将达到1.15;养老保险给付优化系数将达到2.81;财政养老支出优化系数将达到3.96。2030年财政养老支出优化系数为GDP的1.42%,2035年为GDP的1.98%。研究结果对于“十四五”时期和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期优化财政养老支出,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
延迟退休年龄 养老供需主体 财政养老支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任帆 王子洲 李苑
本文以国内外学者对于退休行为决策因素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养老金收支平衡定量研究国民人均预期寿命、国民受教育年限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等因素对推迟退休年龄的影响,确定在延迟退休政策中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退休年龄。为确定延迟退休政策在不同职业中的体现,选取大学教师、外科医师、体力劳动者、公司白领和普通司机五个职业作为Topsis法的评级对象,将各职业者的工作环境、工作经验、体质要求、教育资源投入作为评级依据,并以此结果作为制定延迟退休政策的参考。如果在必须延迟退休1—5年的情况下重体力劳动者延迟1年、客车司机延迟2年、教师和公司职员延迟3—4年,医生延迟4—5年。本文认为,在延迟退休政策实施时,需整体、缓慢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林宝
延迟中国法定退休年龄已经势在必行。本文提出延迟退休年龄应该统筹考虑养老保障和就业状况,统筹考虑不同群体利益,统筹考虑短期和长期影响。退休年龄方案设计主要包括目标退休年龄的确定、延迟时机的选择和延迟方式的制定等内容。本文根据林宝2001年提出的方案测算了延迟退休年龄对养老金资金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按照推荐方案延迟退休年龄将有效改善职工养老保险的资金平衡状况,改变现行制度下将出现资金缺口的情况,实现资金盈余且大幅度降低实现资金平衡所需的缴费率。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刘阳 彭雪梅 王东明
本文首先对延迟退休对青年就业的挤出效应和产出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再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这两类效应的大小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挤出和产出效应同时存在,挤出效应更多是短期效应,长期来看产出效应可以通过提高适龄劳动人口、降低养老金缴费率和抚养比等渠道弥补挤出效应对青年人就业率的冲击。根据上述结果对退休方案的节奏和时机进行了测算,发现每年延迟半岁的退休政策可以最大化地降低短期内挤出效应对青年人就业的不利影响,同时产出和挤出效应的时间轴效应表明最优延迟退休政策的推出时机是在2020年之前。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我国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及节奏控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延迟退休 就业 产出效应 挤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