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27)
- 2023(15041)
- 2022(12996)
- 2021(11918)
- 2020(10160)
- 2019(23295)
- 2018(22890)
- 2017(44813)
- 2016(24812)
- 2015(27829)
- 2014(27863)
- 2013(27421)
- 2012(25791)
- 2011(23662)
- 2010(23769)
- 2009(22606)
- 2008(22642)
- 2007(20530)
- 2006(18234)
- 2005(16530)
- 学科
- 济(97391)
- 经济(97253)
- 管理(75336)
- 业(71132)
- 企(57376)
- 企业(57376)
- 方法(44142)
- 数学(39287)
- 数学方法(38851)
- 财(30367)
- 农(28964)
- 中国(27338)
- 制(25114)
- 贸(21961)
- 贸易(21952)
- 业经(21802)
- 易(21436)
- 学(20299)
- 银(18615)
- 银行(18548)
- 农业(18516)
- 务(17992)
- 财务(17949)
- 财务管理(17901)
- 行(17688)
- 地方(17188)
- 企业财务(16942)
- 融(16699)
- 金融(16695)
- 体(16087)
- 机构
- 大学(364697)
- 学院(363899)
- 济(151831)
- 经济(148650)
- 管理(136387)
- 研究(125602)
- 理学(116963)
- 理学院(115651)
- 管理学(113718)
- 管理学院(113048)
- 中国(96629)
- 科学(77218)
- 京(76195)
- 财(74948)
- 农(69073)
- 所(65734)
- 研究所(59337)
- 财经(58330)
- 业大(57420)
- 中心(57397)
- 江(55982)
- 农业(54884)
- 经(52776)
- 北京(47944)
- 经济学(46953)
- 范(45170)
- 院(44644)
- 师范(44587)
- 州(43925)
- 财经大学(43087)
- 基金
- 项目(236995)
- 科学(184902)
- 基金(171801)
- 研究(168509)
- 家(151873)
- 国家(150612)
- 科学基金(126876)
- 社会(107104)
- 社会科(101589)
- 社会科学(101557)
- 省(92655)
- 基金项目(90538)
- 自然(82885)
- 自然科(80930)
- 自然科学(80899)
- 自然科学基金(79500)
- 划(79011)
- 教育(77765)
- 资助(70869)
- 编号(67463)
- 成果(56091)
- 重点(54067)
- 部(53028)
- 发(50628)
- 创(49208)
- 课题(47311)
- 创新(46179)
- 科研(45989)
- 制(45497)
- 教育部(44935)
- 期刊
- 济(167423)
- 经济(167423)
- 研究(108219)
- 中国(70600)
- 学报(62558)
- 农(62325)
- 财(58641)
- 科学(54849)
- 管理(49465)
- 大学(46457)
- 学学(44186)
- 农业(41194)
- 融(39459)
- 金融(39459)
- 教育(34660)
- 财经(29467)
- 技术(28974)
- 经济研究(27625)
- 业经(27486)
- 经(25284)
- 问题(22753)
- 业(21326)
- 贸(20221)
- 版(18387)
- 技术经济(17740)
- 理论(17682)
- 国际(17179)
- 商业(16953)
- 统计(16589)
- 科技(16463)
共检索到5458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本照 杨皓 邱媛
自1996年以来,我国一直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以期能够扩大需求,减少庞大的居民储蓄,但是实践证明1996年到2002年间,我国的货币政策并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2003年以来,由于某些制度缺陷被弥补,货币政策效果转好。文章从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两个方面来阐述我国的制度缺陷是如何影响我国货币政策作用发挥的,并提出一些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思路。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政策工具 传导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红艳
货币政策效果受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实体经济对货币的需求等多种因素影响 ,受上述因素制约 ,我国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付通货紧缩的效果并不显著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桢 岳喜伟
我国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传导机制不畅的问题。其原因在于,一是我国的货币市场发育程度还很低,资本市场发展缓慢而且运行质量较差,外汇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汇率决定的市场机制;二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缺乏充分性和政策操控的独立性,以及商业银行市场主体地位的欠缺;三是与国有企业的低效率、民间投资约束大以及转轨时期居民预期改变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市场利率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游
在当前汇率制度下,央行在维持有管理浮动汇率时,向市场大量买入外汇,被动超发大量基础货币,同时,为确保人民币币值稳定,又被迫动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从市场中回收流动性,这种机制最终导致我国当前的通胀压力,货币政策效果不佳。因此,我国应采取措施逐步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同时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配合下,逐步放宽资本项目的管制,促使经济内外均衡发展。
关键词:
汇率制度 人民币 货币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杰
当前QFII制度在我国已进入较快发展阶段。QFII制度的实施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一步,它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无疑是积极而深远的。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与资本市场是密不可分的,QFII在未来几年必将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QFII货币供给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汪小勤 雷辉
目前我国的总需求仍不够旺盛,物价指数变化率仍在低水平徘徊,经济回升的基础仍欠稳固。因此,究竟如何评价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效应?笔者认为我国近几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虽然对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并没有达到应该产生的效果。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从而提出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若干思考,以期在相关争论中得出较中肯的结论。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有效性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崔金哲 杨云峰 李钟林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台后,为刺激经济增长和摆脱通货紧缩,实施了一系列刺激性政策。在货币政策方面,日本政府要求日本央行加大基础货币供给量以创造更高的流动性,并将年通胀目标上调至2%,希望通过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标。通过对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的经济运行现状与货币政策效力进行分析,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基本失效,主要原因在于这一时期日元的货币乘数及货币流通速度出现下降,导致日本的货币政策不能有效地调节货币供给量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在此背景下,安倍政府希望通过加大基础货币供给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摆脱通货紧缩,长期来看是难以奏效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唐菁菁 范利民
文章试图对2008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此问题对于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执行和促进货币政策目标的科学实现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分从紧的货币政策阶段、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阶段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阶段三个阶段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中海 李利英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夏馨 叶兵
我国经济增长依靠投资拉动的特征非常明显,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控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对投资的调控来实现。因此,分析和研究货币政策对投资的调控机制和效果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货币政策对投资的调控渠道,联系实际分析了本轮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对投资的调控措施及效果,从货币政策调控主体一中央银行、调控对象——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调控中间环节——商业银行等角度分析了影响调控作用发挥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投资 调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芳 王学伟
本文通过构建以收入、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以及股票市场市值等宏观经济指标为决定变量的货币需求计量模型,检验这些变量对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这些变量的共同作用决定了狭义货币M1余额和广义货币M2余额的长期均衡水平;M1余额在短期存在向长期均衡水平调整的自发调节机制,但这一机制对M2而言则不显著;各经济变量的变动对货币余额的影响遵循不同的动态过程且影响程度存在差别,其中,利率和股市变动分别对M1和M2具有重要影响。文章最终针对实证结果阐明了其货币政策涵义。
关键词:
货币需求 影响机制 动态调整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云峰
本文将1986~2005年的20年按不同的汇率制度分为若干阶段,并就在不同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分组研究讨论。试图找出各个汇率制度下,最能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对在不同的汇率制度下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发现: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大;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利率成为最能影响宏观经济变量的因素。
关键词:
汇率制度 汇率改革 货币政策 有效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雪
论我国货币政策效应时滞的影响因素徐雪货币政策是一国政府通过中央银行采取管理货币的手段或措施(货币政策工具)达到调节和改善国家经济状况、实现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平衡国际收支、促进经济增长等最终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的实施,能否达到预期的经济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