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95)
- 2023(11227)
- 2022(9744)
- 2021(8912)
- 2020(7677)
- 2019(17544)
- 2018(17453)
- 2017(33724)
- 2016(18853)
- 2015(21365)
- 2014(21534)
- 2013(21280)
- 2012(19992)
- 2011(18250)
- 2010(18531)
- 2009(17318)
- 2008(17472)
- 2007(16099)
- 2006(14076)
- 2005(12571)
- 学科
- 济(75220)
- 经济(75135)
- 管理(53180)
- 业(50720)
- 企(39402)
- 企业(39402)
- 方法(36344)
- 数学(32431)
- 数学方法(32161)
- 农(22305)
- 中国(21385)
- 财(21025)
- 贸(17158)
- 贸易(17153)
- 学(16825)
- 易(16717)
- 制(16128)
- 业经(15854)
- 农业(14527)
- 银(13483)
- 银行(13418)
- 地方(13308)
- 务(12850)
- 财务(12827)
- 财务管理(12781)
- 行(12738)
- 企业财务(12028)
- 环境(11952)
- 融(11739)
- 金融(11737)
- 机构
- 大学(281733)
- 学院(281668)
- 济(113583)
- 经济(111170)
- 管理(103191)
- 研究(94831)
- 理学(88790)
- 理学院(87732)
- 管理学(86209)
- 管理学院(85691)
- 中国(71790)
- 科学(61360)
- 京(59518)
- 农(57161)
- 财(53579)
- 所(50706)
- 业大(47529)
- 研究所(46062)
- 农业(45864)
- 中心(43559)
- 江(43312)
- 财经(42781)
- 经(38608)
- 北京(37409)
- 范(35626)
- 经济学(35178)
- 师范(35104)
- 州(34383)
- 院(33383)
- 经济学院(32279)
- 基金
- 项目(182523)
- 科学(140231)
- 基金(130078)
- 研究(127743)
- 家(116126)
- 国家(115123)
- 科学基金(95658)
- 社会(79301)
- 社会科(75093)
- 社会科学(75064)
- 省(72655)
- 基金项目(69535)
- 自然(63369)
- 自然科(61836)
- 自然科学(61810)
- 划(61703)
- 自然科学基金(60722)
- 教育(59552)
- 资助(53250)
- 编号(52188)
- 成果(42262)
- 重点(41670)
- 部(40053)
- 发(39464)
- 创(37892)
- 课题(36128)
- 科研(35883)
- 计划(35588)
- 创新(35518)
- 大学(33723)
- 期刊
- 济(123329)
- 经济(123329)
- 研究(79729)
- 学报(52340)
- 中国(52184)
- 农(50671)
- 科学(43991)
- 财(41874)
- 大学(37685)
- 学学(35704)
- 管理(34995)
- 农业(33693)
- 教育(28147)
- 融(25399)
- 金融(25399)
- 技术(23213)
- 业经(21453)
- 财经(21179)
- 经济研究(20571)
- 经(18159)
- 业(17875)
- 问题(17465)
- 贸(14954)
- 版(14904)
- 商业(14610)
- 技术经济(14365)
- 理论(13840)
- 图书(13240)
- 科技(13142)
- 业大(13139)
共检索到4113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群伟 周德群 张柳婷
"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在今后五年内把能源强度降低20%,因而很有必要对影响能源强度的因素进行分析,但目前学者对此看法不一,主要存在技术主导和结构主导两种观点。文章在总结和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一种更为合理的方法——对数平均迪式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来研究我国能源强度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
能源强度 LMDI 技术进步 结构调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跃 许沛沛
文章将因素分解方法应用于影响我国能源强度变化的因素分析,建立了能源强度变化的完全分解模型,得到了因素分解结果,鉴于时间的累积作用,将各因素的贡献值分解到各个年度,并且对各产业比重变化和各产业能源效率变化对我国能源强度变化的贡献值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实证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因素对降低我国能源强度未起到积极作用,我国能源强度的降低主要得益于产业能源效率的提高,特别是第二产业能源效率的提高。通过对实证结果的进一步分析,找到了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腊生 关敏芳 李萍
本文通过在经典消费跨期替代模型中引入财富代际传承因素,构建了适合我国居民"家庭精神"的中国式消费跨期替代选择模型,以我国1978—2008年的相关年度数据为样本,利用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分别对全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家庭财富传承偏好进行了估计,并对我国居民的消费选择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除农村居民外,中国式消费跨期替代模型能够得到实践的证实,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选择存在明显的差别。最后,依据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仲常 谢小丽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能源消耗量不断攀升的同时,GDP能源消耗强度却呈下降态势。本文对这一下降趋势的原因作了解释。首先采用因素分析法分解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贡献,结果显示效率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的下降起着主要作用,结构份额中的第一产业降低了能源消耗强度,二产重型化提高了能源消耗强度,二者抵消,结构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贡献不明显;进一步对影响能源消耗强度中的效率份额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外开放程度和能源价格的市场化水平提高是导致中国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使中国的能耗强度仍然处于偏高的水平。
关键词:
能源消耗强度 效率份额 结构份额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畅 孔宪丽 高铁梅
利用中国29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在中观层面上对中国工业部门及其内部不同能耗特征的各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不仅研究了技术进步及能源价格对工业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还考虑了高耗能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产权结构以及能源替代等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科技经费支出的增加有助于高能耗行业能源效率的提高,这些行业通过加强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将有很大的节能潜力;企业产权结构和出口贸易结构对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有显著影响;能源相对价格的提高对工业行业的节能降耗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电力、石油等能源产品占总能源消费比例的增加降低了工业行业特别是高能耗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霞 淳伟德
以1990-2008年能源强度统计数据为样本,利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模型,对能源强度变化影响因素的动态作用特征及其影响效果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能源强度自身与第二产业比重对能源强度影响程度较大,能源价格变动与技术进步也对能源强度有一定影响,影响因素共同通过内在联结关系与相互作用机制,对提高能源效率有积极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明磊 陈德金 任荣明
文章设置空间相邻矩阵及空间距离权重矩阵两种权重矩阵,从全局及局域角度,对我国近年省际能源强度的空间相关性、收敛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能源强度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呈东南低、西北高的空间集聚状;2005年后能源强度的收敛速度显著放慢,产业结构、国有经济比重、FDI能显著影响能源强度的收敛;FDI相对于其它宏观指标,对于能源强度的影响是最显著的。
关键词:
能源强度 空间计量 收敛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屈小娥 袁晓玲
本文基于1998—2006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地区能源强度的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论认为,东、中、西三大地区能源强度差异较大并呈进一步扩大的态势;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制度因素对三大地区能源强度降低起积极作用,政府干预则起阻碍作用;工业化水平、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对东部地区降低能源强度起积极作用,对中西部地区正好相反。针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能源、经济与产业政策,降低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对各地区降低能耗强度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能源消耗强度 地区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林海涛
本文通过对2000-2003年我国上市公司MBO的实证研究,从财富效应和公司绩效两个方面检验其实际效果。并做出相应的理论解释:一方面,管理层收购具有其内在的缺陷;另一方面,我国现阶段从制度环境、市场机制到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都与国外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将管理层收购作为解决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提高企业效率等问题的手段有很大的局限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艳梅 姜巍 程晓凌
计量分析能源强度变动的影响因素可为未来寻找节能途径提供参考。采用能源强度变化的完全分解模型,以1985—2006年为样本期,对影响内蒙古能源强度变化的结构因素和效率因素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整个样本期内,结构因素始终是促使内蒙古能源强度上升的因素;而效率因素的作用则呈现出阶段性特征,2000年以前,效率因素起到了很好的节能效果,而之后则对能源强度的上升却表现出正向作用。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内,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是内蒙古节能降耗的最大潜力所在;效率节能虽已取得较好效果,但仍有潜力可挖。
关键词:
能源强度 因素分解 结构 效率 内蒙古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国璋 王双
中国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能源消费也存在差异,分析影响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区域因素能够在区域层面上进一步理解总体能源强度的变动。文章利用对数平均D氏指数技术(LMDI)对1995-2005年中国能源强度变动进行区域因素分解,发现由区域内能源强度所显示的区域内技术进步因素是影响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决定因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玉潜
能源消耗强度反映国民经济在生产中对能源的利用效率,它的变动影响因素可归纳为技术因素和结构因素,在本文中表现为能源完全消耗技术和需求结构。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技术和统计因素分析方法,建立能源消耗强度的投入产出模型和因素分析模型,初步解释我国10年来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原因,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趋势和制定相关的能源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能源消耗强度 因素分析模型 投入产出方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国璋 王双
使用指数分解分析进行能源强度变动的因素分解是研究能源变动的主要研究方法。拉氏指数和D氏指数法各自都有其自身缺陷,费雪指数法则能折衷这两种指数方法,并能很好地克服拉氏指数和D氏指数法的缺点,因此其在实践中越来越多地被用来进行能源强度变动的因素分解分析。本文基于广义费雪指数(GFI)方法,将影响区域能源强度变动的因素分解分:技术进步效应、结构变动效应和经济规模效应,并利用1995-2005年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数据对区域能源强度变动进行了因素分解分析,发现区域结构因素是能源强度变动的主要解释因素,其次是区域技术进步,而区域经济规模的解释力较弱。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伟 朱启贵
深入分析我国工业能源消费量变化的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找出降低工业能源强度的措施,对实现全国节能减排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将部门内能源消费结构效应纳入分析框架,运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对我国1994-2007年间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史红亮 陈凯
运用Laspeyres指数及其分解模型,把我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动分解为结构份额变动和效率份额变动。我国钢铁行业能耗强度在考察期间呈现下降趋势,能源消耗强度下降主要是各经济区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结果;除了少数年份外,各区产能结构的调整促进了钢铁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相对于效率份额,我国各经济区钢铁行业结构份额调整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较小。我国钢铁行业能源强度的下降应该发挥各经济区产能调整的作用;钢铁行业能耗强度的降低要特别注意环渤海经济区、东北经济区、中部经济区3大经济区的调整作用。
关键词:
能耗强度 分解模型 结构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