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63)
- 2023(10472)
- 2022(9000)
- 2021(8202)
- 2020(7217)
- 2019(16402)
- 2018(16143)
- 2017(31435)
- 2016(17305)
- 2015(19397)
- 2014(19416)
- 2013(19315)
- 2012(18199)
- 2011(16626)
- 2010(16750)
- 2009(15880)
- 2008(15909)
- 2007(14542)
- 2006(12728)
- 2005(11336)
- 学科
- 济(71716)
- 经济(71637)
- 业(49464)
- 管理(49224)
- 企(37852)
- 企业(37852)
- 方法(35260)
- 数学(31858)
- 数学方法(31622)
- 农(21402)
- 中国(20792)
- 财(19680)
- 贸(16267)
- 贸易(16263)
- 易(15868)
- 学(15575)
- 业经(14735)
- 制(14675)
- 农业(14237)
- 技术(13135)
- 银(12967)
- 银行(12905)
- 地方(12373)
- 行(12310)
- 务(11773)
- 财务(11757)
- 财务管理(11724)
- 融(11519)
- 金融(11517)
- 企业财务(11081)
- 机构
- 大学(263858)
- 学院(261833)
- 济(108671)
- 经济(106528)
- 管理(98406)
- 研究(89929)
- 理学(85420)
- 理学院(84427)
- 管理学(83069)
- 管理学院(82589)
- 中国(67205)
- 科学(58448)
- 京(55396)
- 农(54697)
- 财(49986)
- 所(47870)
- 业大(45262)
- 农业(44007)
- 研究所(43845)
- 中心(40921)
- 财经(40328)
- 江(38464)
- 经(36519)
- 北京(34672)
- 经济学(33779)
- 范(32347)
- 师范(31873)
- 院(31480)
- 经济学院(31038)
- 州(30450)
- 基金
- 项目(174335)
- 科学(135139)
- 基金(125787)
- 研究(120500)
- 家(112675)
- 国家(111746)
- 科学基金(93054)
- 社会(76159)
- 社会科(72257)
- 社会科学(72230)
- 省(68811)
- 基金项目(67409)
- 自然(61744)
- 自然科(60285)
- 自然科学(60257)
- 自然科学基金(59206)
- 划(58879)
- 教育(54867)
- 资助(50922)
- 编号(47620)
- 重点(39730)
- 部(38542)
- 成果(38275)
- 发(37833)
- 创(37033)
- 计划(34811)
- 创新(34771)
- 科研(34427)
- 课题(32606)
- 教育部(32086)
- 期刊
- 济(113328)
- 经济(113328)
- 研究(72792)
- 学报(49585)
- 农(48326)
- 中国(46316)
- 科学(42499)
- 财(37653)
- 大学(35647)
- 学学(34024)
- 管理(33019)
- 农业(32363)
- 融(23449)
- 金融(23449)
- 教育(21673)
- 技术(20124)
- 财经(20011)
- 业经(19461)
- 经济研究(19236)
- 经(17128)
- 业(17124)
- 问题(16422)
- 科技(14536)
- 贸(14044)
- 技术经济(13845)
- 版(13699)
- 商业(13370)
- 理论(13138)
- 业大(12612)
- 统计(12425)
共检索到3750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辉凡 许治
知识积累有两种方式:“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和“R&D学习”(Learning by R&D), 我们在借鉴Lucas 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包涵这两种知识积累方式的产出模型。通过对产出模型的均衡分析, 我们认为较低的知识弹性系数、较低的“R&D学习”效率、较大的物质和劳动物理形态产出弹性系数和“干中学”学习效率是导致我国科技投入强度偏低的重要原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浦勇超 王祥 潘祺志
本文借助于面板模型工具,在省际样本维度上,实证分析技术进步、结构变迁、能源价格变化和资本深化等多种因素对能耗强度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以R&D投入衡量的技术进步与结构变化确实是主导能耗强度变化的最关键因素,同时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对能源效率改善的积极作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作为节能减排的核心因素,技术、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变化主导了我国区域经济体能耗强度的波动。
关键词:
能耗强度 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跃 许沛沛
文章将因素分解方法应用于影响我国能源强度变化的因素分析,建立了能源强度变化的完全分解模型,得到了因素分解结果,鉴于时间的累积作用,将各因素的贡献值分解到各个年度,并且对各产业比重变化和各产业能源效率变化对我国能源强度变化的贡献值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实证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因素对降低我国能源强度未起到积极作用,我国能源强度的降低主要得益于产业能源效率的提高,特别是第二产业能源效率的提高。通过对实证结果的进一步分析,找到了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德梅 吴丰 陈伟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和Amos软件应用,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筛选和分析,梳理、归纳出我国科技安全影响因素;通过影响因素分析、测量指标选取、提出假设、收集与处理数据、模型结果评价,最终确定我国科技安全直接影响因素为科技实力,间接影响因素为科技环境、科技体制和科技政策法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霞 淳伟德
以1990-2008年能源强度统计数据为样本,利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模型,对能源强度变化影响因素的动态作用特征及其影响效果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能源强度自身与第二产业比重对能源强度影响程度较大,能源价格变动与技术进步也对能源强度有一定影响,影响因素共同通过内在联结关系与相互作用机制,对提高能源效率有积极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明磊 陈德金 任荣明
文章设置空间相邻矩阵及空间距离权重矩阵两种权重矩阵,从全局及局域角度,对我国近年省际能源强度的空间相关性、收敛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能源强度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呈东南低、西北高的空间集聚状;2005年后能源强度的收敛速度显著放慢,产业结构、国有经济比重、FDI能显著影响能源强度的收敛;FDI相对于其它宏观指标,对于能源强度的影响是最显著的。
关键词:
能源强度 空间计量 收敛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群伟 周德群 张柳婷
"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在今后五年内把能源强度降低20%,因而很有必要对影响能源强度的因素进行分析,但目前学者对此看法不一,主要存在技术主导和结构主导两种观点。文章在总结和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一种更为合理的方法——对数平均迪式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来研究我国能源强度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
能源强度 LMDI 技术进步 结构调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凯 佟昕
碳排放强度与影响因素的关联程度,直接影响正确判断和把握碳排放强度的发展方向。通过分析碳排放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大小,来制定控制碳排放强度的短期和长期政策。文章基于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二氧化碳信息分享中心(Carbon Dioxide Information Analysis Center,CDIAC)提供的我国2000-2011年全国碳排放量数据,核算出中国各年度的碳排放强度,通过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别从静态、动态的视角研究中国碳排放强度与技术进步、人口、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城镇化率 灰色关联 能源经济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屈小娥 袁晓玲
本文基于1998—2006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地区能源强度的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论认为,东、中、西三大地区能源强度差异较大并呈进一步扩大的态势;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制度因素对三大地区能源强度降低起积极作用,政府干预则起阻碍作用;工业化水平、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对东部地区降低能源强度起积极作用,对中西部地区正好相反。针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能源、经济与产业政策,降低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对各地区降低能耗强度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能源消耗强度 地区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林海涛
本文通过对2000-2003年我国上市公司MBO的实证研究,从财富效应和公司绩效两个方面检验其实际效果。并做出相应的理论解释:一方面,管理层收购具有其内在的缺陷;另一方面,我国现阶段从制度环境、市场机制到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都与国外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将管理层收购作为解决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提高企业效率等问题的手段有很大的局限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郑莹
发展现代农业是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力保障。本文在阐述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的科技投入因素,并从科技投入视角提出了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技投入 农产品 国际竞争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成力为 戴小勇
利用我国2005-2007年30万家工业企业数据,对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得到:我国仅10%左右的企业有研发活动,在从事研发活动的企业中49.25%的企业研发活动不稳定;年销售收入大于3亿元的特大型企业,其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也只有0.52%;研发投入产业分布具有明显重型化工业结构特征、地区分布不均衡;政府引导企业研发投入的特征明显;大规模、寿命期长的企业从事研发活动的比例高、研发投入总量大,但研发投入强度反而更低;研发投入集中度较高,约1/4的研发投入集中在有研发投资活动的3%的企业里,研发投资还没有成为一般企业的自主行为。对企业研发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到:第一,企业规模、年龄等内部因素显著正向影响研发投入总量,但显著负向影响研发投资强度,企业规模与"研发投资/总资产"表示的研发投入强度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企业利润显著正向影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研发投资强度,但对国有企业影响不显著;第二,地区财政的科技支持、银行信贷资金支持显著提高了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但对国有企业的作用大大超过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国本土企业的创新投入存在两难: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大、强度高,主要来源于财政和信贷支持,企业缺乏内生的激励与资金来源;私营企业创新投入有内生激励,但缺乏政府财政支持、尤其信贷大力支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凤朝 施定国
城市是整合创新资源、集成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城市R&D投入及其配置效率是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文章采用DEA方法对我国35个城市R&D投入效率的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将R&D投入效率分解为规模效率、利用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揭示了35个城市R&D投入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导致城市R&D投入效率非有效的主要因素是纯技术效率非有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偏小和质量不高是导致R&D投入效率不高的直接原因。
关键词:
R&D投入效率 影响因素 DEA 城市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徐合帆 郑军 余家凤 马艾
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L指数对长江经济带9省2市2007—2017年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进行测评,并在此基础上采用Tobit面板回归模型进一步对影响长江经济带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外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财政科技投入绩效地区差异显著;(2)长江经济带财政科技投入绩效并不稳定;(3)从长江经济带整体来看,市场化程度、高等教育水平和产业现代化水平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外开放水平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提升则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规模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提升并没有显著的作用,但这些外部因素对不同区域的影响存在差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仇冬芳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最根本的动力,研究与开发(R&D)是技术创新的核心。宏观影响因素与同期农业R&D强度灰色关联分析和滞后1期的农业R&D强度灰色关联分析均表明:我国农业GDP和农业FDI与农业R&D强度有很强关联性,我国GDP、人均GDP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与农业R&D强度关联性次之,农产品出口和政府投入与农业R&D强度是弱关联;建议不断提高农业GDP、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吸引更多的农业FDI、完善政府农业科技投入结构等,以提高我国的农业R&D强度和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词:
农业R&D强度 灰色关联分析法 宏观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