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32)
- 2023(17478)
- 2022(14772)
- 2021(13409)
- 2020(11142)
- 2019(25390)
- 2018(24792)
- 2017(47892)
- 2016(26318)
- 2015(29247)
- 2014(29291)
- 2013(29072)
- 2012(27665)
- 2011(25288)
- 2010(25807)
- 2009(24288)
- 2008(23659)
- 2007(21536)
- 2006(19442)
- 2005(17778)
- 学科
- 济(110595)
- 经济(110475)
- 管理(74396)
- 业(72774)
- 企(56270)
- 企业(56270)
- 方法(43529)
- 数学(38501)
- 数学方法(38127)
- 中国(37885)
- 农(33627)
- 财(29956)
- 融(29743)
- 金融(29741)
- 银(29577)
- 银行(29509)
- 行(28524)
- 地方(28378)
- 制(25094)
- 业经(24985)
- 贸(23130)
- 贸易(23110)
- 学(23081)
- 农业(22661)
- 易(22460)
- 环境(19810)
- 务(17907)
- 财务(17861)
- 财务管理(17818)
- 企业财务(16949)
- 机构
- 学院(381201)
- 大学(379168)
- 济(160724)
- 经济(157274)
- 管理(140365)
- 研究(136753)
- 理学(119263)
- 理学院(117849)
- 管理学(115925)
- 管理学院(115215)
- 中国(109216)
- 科学(83875)
- 京(81022)
- 财(76884)
- 农(73645)
- 所(71569)
- 研究所(64641)
- 中心(63770)
- 江(59723)
- 财经(59592)
- 业大(59260)
- 农业(58102)
- 经(53894)
- 北京(51644)
- 范(49749)
- 经济学(49453)
- 师范(49142)
- 院(48504)
- 州(47936)
- 经济学院(44774)
- 基金
- 项目(244911)
- 科学(190772)
- 研究(176565)
- 基金(175234)
- 家(154516)
- 国家(153172)
- 科学基金(128748)
- 社会(111359)
- 社会科(105709)
- 社会科学(105675)
- 省(97461)
- 基金项目(92186)
- 自然(82844)
- 划(82543)
- 自然科(80879)
- 自然科学(80852)
- 教育(80440)
- 自然科学基金(79393)
- 资助(72037)
- 编号(71390)
- 成果(58919)
- 发(57840)
- 重点(55998)
- 部(53591)
- 创(51123)
- 课题(50585)
- 创新(47931)
- 科研(47230)
- 发展(45716)
- 计划(45691)
- 期刊
- 济(181898)
- 经济(181898)
- 研究(116337)
- 中国(79938)
- 农(67853)
- 学报(63673)
- 财(58291)
- 科学(56559)
- 融(52490)
- 金融(52490)
- 管理(50826)
- 大学(47028)
- 农业(45032)
- 学学(44526)
- 教育(40162)
- 技术(30973)
- 业经(30852)
- 经济研究(29662)
- 财经(29589)
- 经(25433)
- 问题(24413)
- 业(23552)
- 贸(20716)
- 技术经济(18897)
- 理论(18816)
- 国际(18599)
- 商业(18344)
- 版(18092)
- 科技(17300)
- 统计(17098)
共检索到5915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邹颖
碳金融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应运而生。近年来,国际碳金融市场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碳金融在我国仍然处于认知和起步阶段。本文在深入分析影响我国碳金融发展的因素基础上,提出从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两个方面入手共同推动我国碳金融的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碳金融 宏观引导 产品创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汉亚
2007 年, 是我国"十一五"时期的第二年, 也是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年, 为了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地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旸
在过去的几百年中,矿物化石炼制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所在,其内涵不仅包括生产、生活各方面以技术创新带动的节能减排,还包括CO2的浓集再利用。低碳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消费结构的调整,需要政策法规的支持与扶植,更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于喆 周振 石昱馨
目前,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行业经济发展形势步入"两强两稳"新阶段,企业呈现出向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集聚的新特征,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新突破。同时,须高度重视愈演愈烈的贸易摩擦、打着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旗号的概念炒作、机制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方面的新老问题。建议围绕突出问题精准发力,依靠体制改革形成制度比较优势,顺应技术演化趋势形成技术创新推动力,以合力降低军民融合的交易成本、破除军民融合的体制障碍、激发军民融合的内生活力,推动军工行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关键词:
军民融合 贸易摩擦 “民参军”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开国
证券市场的重要功能在于引导储蓄转化为投资,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表明,证券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极强的相关关系和良性互动的内在机制。这种互动关系显示我国证券市场对经济增长已经或正在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我国应发展并充分利用证券市场来解决当前宏观经济中出现的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等问题,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鸣 张哲晰
加快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农业力量不断引发各界的关注和思考。围绕"双碳"目标下如何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认为,要充分发挥"双碳"目标导向作用和农业绿色发展支撑作用,针对当前耕地数量质量压力较大、要素减量增效有待加强、科技创新潜力仍需释放、生产经营方式需要转型、相关制度规范亟待健全等重点问题,在思路上,统筹考虑供给安全和减排效果、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在具体措施上,通过提高耕地质量、推动要素减量增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低碳科技供给基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深化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强化部门区域协同、加速形成农业碳排放交易市场等举措,从要素、产业、制度层面综合发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鸣 张哲晰
加快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农业力量不断引发各界的关注和思考。围绕"双碳"目标下如何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认为,要充分发挥"双碳"目标导向作用和农业绿色发展支撑作用,针对当前耕地数量质量压力较大、要素减量增效有待加强、科技创新潜力仍需释放、生产经营方式需要转型、相关制度规范亟待健全等重点问题,在思路上,统筹考虑供给安全和减排效果、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在具体措施上,通过提高耕地质量、推动要素减量增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低碳科技供给基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深化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强化部门区域协同、加速形成农业碳排放交易市场等举措,从要素、产业、制度层面综合发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叶耀明 张锡锋
自《京都议定书》2005年生效以来,碳金融市场获得了飞速发展,而我国由于基数大、技术相对落后等原因,显现出了巨大的碳减排发展潜力。本文通过对碳减排需求、碳减排供给、碳减排潜力等问题的考察,分析了我国碳金融交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对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国碳金融交易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碳金融 减排 影响因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治平
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增强、塑造区域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进而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基于此,本文以产业集群的集聚因素和动力机制为框架,分析了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并围绕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展开研究,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群 集聚因素 动力机制 区域经济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宏生
本文依据有关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的有关政策规定,结合对信阳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调研情况,分析了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试图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更充分的金融服务。
关键词:
农村金融机构 农民专业合作社 金融服务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绍颖 ,周永春 ,成孟秋 ,许幼禹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对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人口与食物、能源与资源、环境与健康等重大问题,已开始发挥重大作用,并显示出诱人的前景。生物技术在医药卫生、农林牧渔以及轻工食品等领域的应用,开辟了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新途径,并将导致新兴产业的形成和产业结构的转变,具有极大的经济潜力。而且,由于它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可能改变不同国家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因此普遍引起各国政府的关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莫荣
一、1999年就业形势要比上一年严峻11999年劳动力供给要高于上一年。一方面,1998年结转的劳动力供给有所增加。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统计处预计,1998年末失业人员为590万人,下岗职工总计达1080万人,其中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90万人...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杜乐勋
在公共卫生机构费用中,公共财政支出仅占50.7%,致使公共卫生机构职能错位,过度依赖有偿服务,导致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不足。而卫生总费用多数又流向大医院,导致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卫生机构资金匮乏,引起城乡之间、地域之间、预防与治疗之间资源配置不平衡。
关键词:
卫生总费用 支出 三级医院 卫生资源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于也雯 陈耿宣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总体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的特点,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实现数字经济平衡发展,是推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本文首先阐述了数字经济的概念和特点,以及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数字经济做出的贡献。其次,说明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和难点: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数字经济催生寡头垄断。最后,基于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可取经验,提出了中国数字经济平衡发展建议:加快数字素质提升和数字型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反垄断,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技术普及,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推进全产业数字化转型;重视老年群体需求,消除代际数字鸿沟。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孔令晨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把发展小城镇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来抓。在21世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重新认识小城镇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真解决传统体制对小城镇发展的制约,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加速推进小城镇建设,对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