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39)
- 2023(20136)
- 2022(17440)
- 2021(16298)
- 2020(13848)
- 2019(31639)
- 2018(31780)
- 2017(60856)
- 2016(33809)
- 2015(37781)
- 2014(38088)
- 2013(37446)
- 2012(34983)
- 2011(31732)
- 2010(31967)
- 2009(29743)
- 2008(29482)
- 2007(26732)
- 2006(23552)
- 2005(20905)
- 学科
- 济(128962)
- 经济(128812)
- 管理(99979)
- 业(95034)
- 企(78087)
- 企业(78087)
- 方法(58568)
- 数学(50542)
- 数学方法(49961)
- 农(37494)
- 中国(36699)
- 财(35548)
- 学(30798)
- 业经(28950)
- 制(27318)
- 地方(26099)
- 贸(25833)
- 贸易(25821)
- 技术(25320)
- 易(25086)
- 农业(24620)
- 银(22627)
- 银行(22533)
- 理论(22269)
- 环境(22088)
- 务(21775)
- 财务(21683)
- 财务管理(21637)
- 行(21496)
- 和(20795)
- 机构
- 学院(485820)
- 大学(485661)
- 济(189893)
- 经济(185533)
- 管理(185478)
- 研究(166505)
- 理学(159556)
- 理学院(157706)
- 管理学(154891)
- 管理学院(154020)
- 中国(124274)
- 科学(107235)
- 京(104269)
- 农(90754)
- 财(89459)
- 所(86886)
- 研究所(79203)
- 业大(78357)
- 中心(75550)
- 江(73838)
- 农业(71896)
- 财经(70618)
- 北京(65938)
- 经(63954)
- 范(63870)
- 师范(63103)
- 院(59943)
- 州(59368)
- 经济学(56273)
- 技术(54917)
- 基金
- 项目(325638)
- 科学(252339)
- 研究(233157)
- 基金(232107)
- 家(205289)
- 国家(203547)
- 科学基金(171555)
- 社会(143359)
- 社会科(135633)
- 社会科学(135595)
- 省(129638)
- 基金项目(123222)
- 自然(113674)
- 自然科(110924)
- 自然科学(110888)
- 划(109473)
- 自然科学基金(108897)
- 教育(107818)
- 资助(95810)
- 编号(95586)
- 成果(78406)
- 重点(73765)
- 部(70720)
- 发(69801)
- 创(69184)
- 课题(67141)
- 创新(64286)
- 科研(62665)
- 计划(61139)
- 大学(59546)
- 期刊
- 济(209657)
- 经济(209657)
- 研究(140787)
- 中国(95404)
- 学报(86136)
- 农(82061)
- 科学(74779)
- 财(68438)
- 管理(67674)
- 大学(62991)
- 学学(59474)
- 教育(56275)
- 农业(55697)
- 融(43518)
- 金融(43518)
- 技术(42870)
- 业经(35505)
- 财经(34277)
- 经济研究(33473)
- 业(29499)
- 经(29316)
- 问题(27808)
- 科技(25284)
- 图书(24772)
- 版(24481)
- 技术经济(24263)
- 理论(22629)
- 贸(22237)
- 业大(22041)
- 商业(22038)
共检索到718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丁孟春 李泓欣 吕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杰 邓俊荣
日本战后经济增长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建立在技术引进和技术追赶的发展背景之上的,其固有的一些特征为企业在获取与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实现技术能力的不断积累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并推动了技术创新模式的不断演进。然而当这种技术创新体系赖以形成与发挥作用的基础逐渐消失,技术创新模式必须作出根本性的调整时,制度的转型则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日本正处在制度转型的重要时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山红梅 郭琪
基础设施、信息资源、技术支撑、人才队伍和信息市场等要素直接影响着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运行效果和功能的有效发挥。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运行环境中存在的不利因素,探讨优化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运行环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运行环境 优化途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贵生,王毅,杨德林
非均衡性与相对封闭性是北京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两个缺陷。体系缺陷造成科技资源不合理配置。克服体系缺陷的对策是,采取国内领先战略模式,加强源头创新,并形成领先技术的产业优势。
关键词:
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缺陷 对策 北京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胡凯 尹继东
从我国企业创新活动的现状出发,收集大量的数据对企业在我国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地位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企业在我国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除了继续加大对研发的投入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高企业从事创新活动的效率,同时还要营造良好的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环境。
关键词:
企业 创新 主体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亚会 张同健
技术创新是现阶段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是促进我国企业绩效提高和整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包括生产创新、研发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四个要素。文章指出,技术创新体系微观结构解析的结果可以揭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成效与不足,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借鉴。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沈平 冯涛
技术创新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本文针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主体错位、要素缺乏、服务薄弱等问题,提出了强化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增加创新投入、培养创新人才、规避创新风险和完善创新服务网络等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主体投入 服务网络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温平川 肖来运
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是推进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活动必需由技术创新体系来规范和指导。在分析我国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构建了新时期我国信息产业"政产学研资"技术创新体系,对加快建设我国信息产业"政产学研资"技术创新体系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信息产业 政产学研资 技术创新体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雪祎 方存好 孟硕
本文从研究区域技术创新各个环节中的"市场失灵"出发,致力于政府相关区域技术创新政策选择的研究。本文首先基于市场和政府在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不同作用机制,提出了一个基于政府和市场双重作用的区域技术创新理论模型。在这一模型框架下,进一步以新古典经济学派关于"市场失灵"的假定为基本的分析依据,并参照新熊彼特学派的技术创新理论,以技术创新中的各个创新过程为分析对象,对各个技术创新环节中的"市场失灵"进行判断和分析,由此导出政府相应的政策工具选择。以此为依据,分析得出一个政府应对技术创新过程中"市场失灵"的政策框架。最后,本文结合深圳、无锡、宁波、东莞这四个"国家火炬创新试验城市"现有的技术创新政策工具,对本文分析得出的政策框架进行了实证分析和验证。
关键词:
区域创新 技术创新 市场失灵 政策工具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操龙灿 杨善林
本文围绕建立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产业共性技术供给的思路,在分析产业共性技术涵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的概念,分析了我国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现状,指出了我国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的运作模式是建立政府主导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同时,提出了政府主导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的组织形式和主要政策措施。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高宏伟
对地理临近与知识溢出效应、区域创新系统以及嵌入性理论3个层面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证明了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本地化的存在,并给出了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本地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表现。从技术体制的相关研究中提炼影响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本地化的关键因素,结合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本地化的基本内涵,在技术体制分析中增加本地创新环境这一分析维度。最后,结合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本地化的基本内涵、关键因素以及特征表现,依据创新系统方法,提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分析框架。
关键词:
产业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体系 本地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许皓 谢阳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