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709)
2023(23779)
2022(20248)
2021(18744)
2020(15963)
2019(36165)
2018(35828)
2017(68495)
2016(37524)
2015(41957)
2014(41403)
2013(41121)
2012(38152)
2011(34486)
2010(34877)
2009(32463)
2008(32383)
2007(29221)
2006(26191)
2005(23730)
作者
(112158)
(92972)
(92594)
(88019)
(59334)
(44668)
(41892)
(36292)
(35439)
(33388)
(31823)
(31470)
(30091)
(29835)
(29186)
(28684)
(27590)
(27526)
(26956)
(26801)
(23270)
(23267)
(22857)
(21371)
(20922)
(20897)
(20812)
(20687)
(18881)
(18489)
学科
(152812)
经济(152610)
(117918)
管理(116337)
(101373)
企业(101373)
方法(65020)
数学(53801)
数学方法(53126)
(45265)
(44035)
中国(43892)
业经(39655)
(35374)
(32635)
地方(32081)
农业(29734)
(29226)
财务(29140)
财务管理(29084)
(28017)
贸易(27992)
企业财务(27618)
(27169)
(27145)
银行(27057)
理论(26487)
技术(26355)
(25885)
(25195)
机构
大学(538113)
学院(536766)
(215749)
经济(211046)
管理(205844)
研究(186520)
理学(175746)
理学院(173724)
管理学(170556)
管理学院(169576)
中国(143355)
(116865)
科学(115873)
(104962)
(96968)
(96090)
研究所(86747)
中心(84055)
(83287)
业大(82791)
财经(81825)
农业(76056)
北京(74331)
(74262)
(69283)
师范(68445)
(67973)
(66137)
经济学(64749)
财经大学(60530)
基金
项目(354623)
科学(277776)
基金(256248)
研究(254383)
(226100)
国家(224167)
科学基金(190963)
社会(159520)
社会科(151128)
社会科学(151088)
(139093)
基金项目(134745)
自然(125928)
自然科(122998)
自然科学(122963)
自然科学基金(120793)
(117640)
教育(117089)
资助(106215)
编号(102180)
成果(83529)
重点(80531)
(77629)
(77489)
(75107)
课题(71832)
创新(69855)
科研(68156)
教育部(65815)
国家社会(65496)
期刊
(247206)
经济(247206)
研究(162106)
中国(113407)
学报(90488)
(88290)
(83341)
管理(81791)
科学(81634)
大学(68481)
学学(64690)
教育(59937)
农业(59804)
(53395)
金融(53395)
技术(47411)
财经(41029)
业经(40642)
经济研究(38450)
(35300)
(33393)
问题(32103)
技术经济(26966)
(26277)
科技(26163)
(25461)
图书(24763)
理论(24342)
现代(24331)
统计(23944)
共检索到8225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余淑秀  
出现产能过剩的制造业行业,由于特征不同,其产能过剩程度是存在行业差异的,采取"一刀切"的治理措施极有可能对行业发展造成破坏。行业特征因素对行业产能过剩并不仅是独立的,还可能通过对其它影响因素产生调节作用来影响行业产能过剩发生率。本文采用交互项法,对竞争强度、投资比重和创新投入三个行业特征因素的调节作用进行探讨,考察了行业特征对"其它因素影响产能过剩发生率"这一关系的作用方向和显著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余淑秀  
出现产能过剩的制造业行业,由于特征不同,其产能过剩程度是存在行业差异的,采取"一刀切"的治理措施极有可能对行业发展造成破坏。行业特征因素对行业产能过剩并不仅是独立的,还可能通过对其它影响因素产生调节作用来影响行业产能过剩发生率。本文采用交互项法,对竞争强度、投资比重和创新投入三个行业特征因素的调节作用进行探讨,考察了行业特征对"其它因素影响产能过剩发生率"这一关系的作用方向和显著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晓川  刘虹  张晓英  
以2013~2019年高新技术制造企业为样本,探究高新技术制造业在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对于双元创新的选择,即选择颠覆式创新还是渐进式创新实现商业模式迭代,同时考察市场竞争强度在两者之间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企业只能通过颠覆式创新才能推动商业模式实现迭代,而渐进式创新对商业模式迭代影响不显著;市场竞争正向调节颠覆式创新转化为商业模式迭代的商业化过程;相比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随着市场竞争强度加大,颠覆式创新对商业模式迭代的促进作用越强。最后,结合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以及国际经验提出了对策措施。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焱林  温湖炜  
准确衡量和判断真实的产能过剩程度及其成因是科学化解产能过剩的前提。本文利用固定效应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了1980—2014年制造业分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并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系统GMM方法考察产能过剩的成因。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表现为一般性、局部性和周期性;近几年的产能过剩呈现出复杂性、全局性甚至长期性特征,并且有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蔓延的趋势。三个层次的因素共同推动制造业产能过剩,而研发创新缓解供求关系结构性矛盾的机制尚未奏效,导致制造业产能过剩治理出现"久治不愈"现象。矫正体制性扭曲、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焱林  温湖炜  
准确衡量和判断真实的产能过剩程度及其成因是科学化解产能过剩的前提。本文利用固定效应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了1980—2014年制造业分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并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系统GMM方法考察产能过剩的成因。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表现为一般性、局部性和周期性;近几年的产能过剩呈现出复杂性、全局性甚至长期性特征,并且有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蔓延的趋势。三个层次的因素共同推动制造业产能过剩,而研发创新缓解供求关系结构性矛盾的机制尚未奏效,导致制造业产能过剩治理出现"久治不愈"现象。矫正体制性扭曲、刺激企业供给创新和激发企业有效投资,是缓解供求关系结构性矛盾、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燕玲  
相对于高技术而言,在特定的技术发展阶段,低技术行业的创新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力更为巨大,而低技术行业的技术创新可以通过专利申请、授权量特别是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来反映。我国专利统计始于1985年,以1985年以来的IPC(国际专利分类表)分类为基础的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为基础进行低技术行业专利创新的分析,可以从数量角度反映低技术行业创新发展变化特征。由于低技术行业的界定是相对的,本研究的最大难度在于建立低技术行业与IPC分类对应关系,以此分类关系为低技术行业专利分析的研究基础,发现低技术制造业专利技术创新的特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程俊杰  
本文从产业政策视角研究转型时期我国产能过剩的发生机制。研究认为,当前产业政策刺激了大量的企业对少数具有政府偏好产业的集中进入,而企业自身的投资冲动行为又进一步加强了产能过剩程度。过剩产能形成后,地方政府出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宏观目标的考量往往会在产业政策指导下采取一系列举措促进去库存、鼓励创新、限制退出,这种选择性的疏导策略又在客观上造成产能过剩化解机制受阻,从而使得产能过剩"日益严重",且"久治不愈"。进一步地,本文利用1999—2013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对此进行实证检验,其政策意义在于有效防范和治理产能过剩,为加快产业政策转型提供思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艳梅  
本文利用2003-2007年我国28个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参与度、FDI研发强度以及科技人员比重等因素对内资制造业自主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三个因素对全部内资制造业的自主创新投入的影响并不显著。将制造业划分为高技术行业和一般行业,外资参与度对内资高技术行业研发强度的抑制程度要小于一般行业。外资研发强度对内资高技术行业研发强度的影响显著为负,对一般行业亦产生消极影响,但不显著。外资科技人员比重明显促进了高技术行业的自主创新投入,对低技术行业的研发支出强度产生负面影响,但统计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毕克新  杨朝均  艾明晔  
外部技术获取是技术进步的推动力之一,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将外部技术获取分为技术引进和技术溢出两种方式的基础上,利用2005~2010年我国29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从创新投入产出视角研究了外部技术获取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考察了技术创新投入的中介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国内技术购买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具有促进作用,而国外技术引进和FDI技术溢出具有不利的影响;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产出具有正向的影响,而FDI技术溢出具有负向的影响;技术创新投入在国内技术购买影响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产出的过程中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而在FDI技术溢出影响我国制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简文  
以往关于零售商和制造商的研究集中在零售商发展的重要性和他们对制造商的权力上,但至今实证研究的文献也无法证明零售商的哪项特征对竞争行为的影响最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邱冬阳  彭青青  赵盼  
根据拓展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利用2013-2017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面板模型研究了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且按照制造业投资强度分类进行实证去挖掘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背后的深层原因。研究结论有:第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的2013-2017年间固定资产投资依然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在与创新驱动联系紧密的制造业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强度越强,固定资产投资的产出弹性系数越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明显。第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前后对比看,制造业投资强度在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中所产生的影响正在逐步变大。基于此,提出了要保持一定比例的固定资产投资,提高制造业投资强度,提高制造业投资的创新含量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付书科  陈梓清  鲁庭婷  邓倩逸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RCA指数(衡量出口竞争力的指标)以及技术创新的投入与产出、单位劳动成本(ULC)以及外商直接投资(FDI)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率、专利的申请受理数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均与制造业的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单位劳动成本与其呈负相关关系,且国家出台的关于技术创新的相关政策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也是显著的。基于以上结论,文章提出三点建议:增加R&D投入,加强专利保护;加强国家政策扶持,引导企业良性发展;引导外商投资方向,提高劳工工资水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付书科  陈梓清  鲁庭婷  邓倩逸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RCA指数(衡量出口竞争力的指标)以及技术创新的投入与产出、单位劳动成本(ULC)以及外商直接投资(FDI)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率、专利的申请受理数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均与制造业的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单位劳动成本与其呈负相关关系,且国家出台的关于技术创新的相关政策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也是显著的。基于以上结论,文章提出三点建议:增加R&D投入,加强专利保护;加强国家政策扶持,引导企业良性发展;引导外商投资方向,提高劳工工资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韩雪飞  赵黎明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提高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的长期目标。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对于创新进行了大量投入,然而目前我国制造业大都集中于进行较为低端的"工艺创新"而忽略了较为高端的"产品创新"。本文从企业竞争与知识的视角探讨了改善我国制造业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路径。实证研究表明:(1)企业竞争越激烈,制造业企业越倾向于选择较为低端的"工艺创新";(2)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越高,制造业企业越倾向于选择较为高端的"产品创新";(3)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能够有效的抑制企业竞争对于企业创新选择的不利影响。因此本文认为,应当合理引导企业创新,改善企业的竞争模式;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强度,鼓励"产品创新",遏制以模仿为手段的竞争模式,为企业进行"产品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程倩  田晖  
本文利用2002-2018年中国与78个样本国制造业贸易的面板数据,从规模、结构、效率层面实证分析进口竞争对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的直接效应;并以创新的中介效应为切入点,厘清进口竞争对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的影响机制;进一步将创新划分为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考察创新作为中介变量的根本途径。研究表明:(1)进口竞争对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的直接效应是非线性,在规模层面为"U型"影响,在结构和效率层面为"倒U型"影响;(2)创新在进口竞争与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关系间发挥了中介效应,在规模和结构层面为部分中介,在效率层面为完全中介;(3)模仿创新是进口竞争影响中国制造业规模和结构发展的的中介变量,而自主创新是进口竞争影响中国制造业规模、结构和效率的的中介变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