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36)
2023(13182)
2022(11058)
2021(10198)
2020(8644)
2019(19787)
2018(19566)
2017(38157)
2016(21202)
2015(23767)
2014(23706)
2013(23691)
2012(22067)
2011(20108)
2010(20279)
2009(19207)
2008(19146)
2007(17780)
2006(15951)
2005(14108)
作者
(65453)
(55056)
(55033)
(52287)
(34333)
(26588)
(24779)
(21766)
(20555)
(19604)
(18707)
(18244)
(17364)
(17286)
(17179)
(17053)
(16899)
(16059)
(15972)
(15717)
(14108)
(13553)
(13464)
(12635)
(12502)
(12441)
(12274)
(12080)
(11307)
(11229)
学科
(90397)
经济(90304)
(61808)
管理(52663)
(51313)
(38746)
企业(38746)
方法(37764)
数学(34023)
数学方法(33764)
农业(33679)
中国(26382)
业经(24170)
(21769)
(19457)
地方(18691)
(18609)
贸易(18604)
(18155)
(17982)
(15014)
(14993)
银行(14925)
(14279)
(13046)
金融(13041)
(12963)
环境(12812)
技术(12623)
农业经济(12529)
机构
学院(314720)
大学(311913)
(130855)
经济(128238)
管理(116667)
研究(108476)
理学(101063)
理学院(99897)
管理学(98271)
管理学院(97693)
中国(83370)
(80340)
科学(69241)
(65028)
农业(62669)
(58639)
业大(57501)
(57473)
研究所(52269)
中心(50923)
(48364)
财经(46734)
(42436)
(40346)
北京(40325)
经济学(40120)
师范(39833)
农业大学(39508)
(37892)
(37295)
基金
项目(208696)
科学(161804)
基金(150261)
研究(148174)
(133528)
国家(132287)
科学基金(110464)
社会(94840)
社会科(89510)
社会科学(89479)
(83457)
基金项目(80631)
自然(71126)
(69791)
自然科(69408)
自然科学(69379)
自然科学基金(68161)
教育(66355)
编号(60424)
资助(59852)
成果(48620)
重点(47036)
(46550)
(46088)
(43086)
(42672)
课题(41024)
科研(40594)
创新(40373)
计划(39702)
期刊
(148270)
经济(148270)
研究(87788)
(82014)
中国(61590)
学报(58732)
农业(55139)
科学(51211)
大学(43553)
(42704)
学学(41825)
管理(36354)
(32317)
金融(32317)
业经(30845)
(26331)
教育(26290)
技术(23499)
财经(22845)
经济研究(22155)
问题(22006)
(19585)
(18950)
业大(16846)
农村(15920)
(15920)
技术经济(15697)
农业经济(15627)
世界(15482)
(15248)
共检索到4636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名望  史清华  闵远光  
应用一手调查资料,从农户行为的微观角度研究了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城镇因素:城镇推力和城镇拉力。分析显示:2000年到2004年,影响农民工进城的城镇因素中,城镇推力和拉力都有所增强,表明城镇因素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正日益加强。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苗瑞卿  戎建  郑淑华  
本文在对托达罗模型和杨春瑰模型提出修正意见之后 ,综合了新古典主义和结构主义方法 ,重新建立了劳动力转移模型。通过对此模型的递推求解 ,本文分析了影响劳动力转移速度和数量的因素 ,论证了户籍制度的改革和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的提高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主要的途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秦华  夏宏祥  
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水平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根本原因,当今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现象,既能提高农民家庭的收入,又能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使得农村和城市均得到良性发展。而要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合理流动,必须提供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永良  
城镇化是我国新时期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目标之一,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即实现人口最终由农村转移到城镇。目前,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但人口彻底转移现象却十分缓慢,分析劳动力转移的趋势与特点,对于实现人口城镇化意义重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毅  
本文以我国1984-2008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定性、定量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和金融资源配置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总体上是相宜的,制度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核心,外贸依存度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促进作用,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因,金融是促进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协调发展的重要推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创新金融支持机制等加快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明梅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转移农村劳动力和实现农村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曾军丽  刘玉萍  
本文从"关于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入手,得出影响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然后运用1991-2010年西部12个省际单位的面板数据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二元经济结构、城镇化水平、劳动力素质、农村劳动力生产率正相关,与城镇登记失业率负相关。其中,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影响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因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范秀荣  
农村劳动力的成功转移,是一个国家步入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本文通过对国外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后指出:注重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村劳动力对非农产业岗位的适应能力是促进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举措。并在对我国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职业教育为主要手段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友根  蒋晓川  
本文在时间序列数据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运用西部省(市、自治区)2004年截面数据,对2003年西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比重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村经济结构、人力资本状况等影响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就户籍制度、农用土地制度等深层影响因素作了简要说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宇峰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但使农民的经济压力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了缓解,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增长以及人力资本的积蓄,也为传播先进的城市文明和先进文化提供了一个较为有效的渠道。文章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输出地和输入地的社会经济也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如:阻碍"三农"问题的解决、给城市就业带来更大压力、干扰正常生产秩序、抑制产业结构升级等。从长远来看,如果我们不正视这些不利的影响就不能真正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更不能实现中共十七大提出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汝良  贾仁安  董秋仙  
劳动力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多种方式,其中农村劳动力向小城市或县城转移,是大多数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主要途径。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是研究流动人口和移民的重要理论之一,农村人口在从农民变成农民工,再变成城镇人口的过程中,是在拉力和推力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高凤杰  孙怡平  黄善林  樊文静  
#N/A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鹏  李晓嘉  
文章从农村劳动力转移角度讨论了转型经济下城镇失业的影响因素,利用1995~2003年中国30个省市的数据解释了各地区间失业率的差异,基于面板数据,在模型设定检验之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了农村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例对城镇失业有显著影响的结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于志善  
本文采用引入财产性收入的托达罗人口转移模型分析城乡预期收入差距与流动意愿的关系,利用绥棱县农民工流动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数据建立logit和probit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本次实证分析得到的结果与引入财产性收入的托达罗人口转移模型分析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其中,财产性收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正向作用,但在转移成本、外出打工收入、财产性收入三个影响因素排序上,财产性收入最小。这说明托达罗人口转移模型的分析范式仍然基本符合目前我国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情况;但从动态的角度看,随着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其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上可能发生变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建新  舒宏应  田云  
本研究首先科学构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测算体系并测算了我国1991~2009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发现总体呈现"上升一下降—再上升"的三阶段变化特征。进一步,基于LMDI模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因素、农业经济水平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与基期相比,分别累计推动了165.52%、147.21%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效率因素与人口规模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基期相比,分别累计抑制了192.95%、27.49%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