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58)
- 2023(16026)
- 2022(13208)
- 2021(12117)
- 2020(9998)
- 2019(22470)
- 2018(22182)
- 2017(42807)
- 2016(23286)
- 2015(25736)
- 2014(25387)
- 2013(25614)
- 2012(24147)
- 2011(21972)
- 2010(22486)
- 2009(21240)
- 2008(21475)
- 2007(19608)
- 2006(17882)
- 2005(16302)
- 学科
- 济(107849)
- 经济(107712)
- 业(95059)
- 企(75895)
- 企业(75895)
- 管理(75446)
- 农(48410)
- 方法(41440)
- 业经(33622)
- 数学(32799)
- 数学方法(32574)
- 农业(32189)
- 中国(31698)
- 财(30566)
- 地方(24136)
- 制(23640)
- 贸(21048)
- 贸易(21032)
- 易(20469)
- 务(20356)
- 财务(20337)
- 财务管理(20307)
- 技术(20101)
- 企业财务(19267)
- 银(18287)
- 银行(18236)
- 策(17950)
- 学(17945)
- 行(17675)
- 和(17091)
- 机构
- 学院(351540)
- 大学(345322)
- 济(152241)
- 经济(149486)
- 管理(136189)
- 研究(119960)
- 理学(116797)
- 理学院(115536)
- 管理学(113956)
- 管理学院(113314)
- 中国(94727)
- 农(76155)
- 京(72544)
- 科学(72434)
- 财(70880)
- 所(61976)
- 农业(58927)
- 业大(56827)
- 财经(55882)
- 研究所(55828)
- 江(55084)
- 中心(54613)
- 经(50740)
- 经济学(46246)
- 北京(45474)
- 范(43656)
- 州(43345)
- 师范(43148)
- 经济学院(42036)
- 院(41924)
- 基金
- 项目(226169)
- 科学(178918)
- 基金(165049)
- 研究(164086)
- 家(144652)
- 国家(143241)
- 科学基金(122388)
- 社会(108155)
- 社会科(102383)
- 社会科学(102355)
- 省(90143)
- 基金项目(87888)
- 自然(77739)
- 自然科(75953)
- 自然科学(75929)
- 划(74753)
- 自然科学基金(74628)
- 教育(72689)
- 资助(65722)
- 编号(65237)
- 发(53973)
- 成果(51928)
- 重点(50537)
- 部(50243)
- 创(49615)
- 业(48022)
- 创新(45726)
- 国家社会(44984)
- 课题(44900)
- 发展(43247)
- 期刊
- 济(180250)
- 经济(180250)
- 研究(103821)
- 农(75937)
- 中国(70310)
- 学报(56450)
- 财(54317)
- 科学(53322)
- 管理(52430)
- 农业(50837)
- 大学(42940)
- 学学(41235)
- 融(39075)
- 金融(39075)
- 业经(35548)
- 教育(30029)
- 技术(28942)
- 财经(28051)
- 经济研究(27197)
- 业(26512)
- 问题(25152)
- 经(24182)
- 技术经济(19501)
- 贸(18580)
- 世界(18202)
- 商业(18192)
- 版(17853)
- 现代(16828)
- 科技(16345)
- 经济问题(16268)
共检索到5377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继连 陈会英
本文对农业自身的“外部正效应”、工业对农业的“外部负效应”以及农事活动的“外部效应”作了归纳概括,分析了它们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校正对策
关键词:
外部效应,负面影响,校正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史艳玲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日本农村出现了过疏化现象并日趋严重,农村人口大量减少,农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本文首先探讨了日本农村过疏化现象的成因以及日本农村过疏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进而对日本抑制农村过疏化采取的对策以及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日本 农村 过疏化 农业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继连 赵瑞莹
本文作者首先描述了我国工农业不完全竞争的两种情况,继而指出了不完全竞争造成的农业供给损失。分析了工农业不完全竞争的原因和支持系,最后提出了校正的途径和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立佳 刘博敏 杜建军
文章基于1999—2013年中国27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和3SLS法研究了外部效应如何推动中国农业产业集聚,得出以下结论:(1)农业生产经营者与土地的匹配效应、农业前端投入品及终端加工品市场效应、农业示范效应及学习效应、农业信息共享效应与农业产业集聚之间能够互相促进、互相推动;(2)随着农业产业集聚水平的发展,自然资源要素禀赋和外部要素禀赋不再是推动农业产业集聚的主要动力,而外部效应变成推动农业产业集聚发展的主要动力。对中国农业产业集聚形成及演变机制的研究,对于推进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涂圣伟 原梅生 孔祥智
首先,阐述了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的基本现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现代农业对"三农"发展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并从政府、项目经营者和游客等多维角度考察了当前我国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立足于观光农业的各行为主体,提出了促进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观光农业 “三农”发展 综合效应分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中伟 汤灿
在中国“双碳”目标背景下,关注数字经济减碳效应在农业领域的影响。利用2010—2020年中国区域面板数据,引入社会化服务角度,通过回归分析模型实证检验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并从时间和空间两维度刻画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碳排放的动态效应和溢出效应,以期为依靠数字化路径实现农业低碳转型和“双碳”目标、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提供量化支撑和理论依据。结果发现: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碳排放强度有显著抑制作用,且通过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这一路径会间接影响该抑制作用;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影响确实存在滞后效应,对将来的农业碳排放强度仍存在较强抑制效果;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其他省份农业碳排放强度也存在显著抑制作用;数字经济发展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的作用由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增强,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基于此,提出要提升相关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化水平、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的时间红利等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彬
本文总结和阐释了发展经济学提出的发展中国家农业范式的理论内涵 ;从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改革成本分摊模式、“三农问题”处理三个方面 ,分析了中国农业失范现象 ;提出纠正中国农业失范现象 ,必须建立新的土地产权流转机制 ,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 ,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农业工业协调发展的政策系统
关键词:
农业 失范现象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宽 史磊 张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生力军和引领力量,探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对实现我国“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6—202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中介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存在明显的“减碳效应”且具有空间溢出特征,本地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对相邻地区农业碳排放存在“减碳效应”。(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规模经营、科技投入、人力资本投入间接路径实现“减碳效应”。(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具有非线性影响,随着农业机械化效率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减碳效应”也会提高。因此,要继续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固碳减排方面的优势,深入推进低碳农业的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宽 史磊 张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生力军和引领力量,探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对实现我国“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6—202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中介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存在明显的“减碳效应”且具有空间溢出特征,本地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对相邻地区农业碳排放存在“减碳效应”。(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规模经营、科技投入、人力资本投入间接路径实现“减碳效应”。(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具有非线性影响,随着农业机械化效率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减碳效应”也会提高。因此,要继续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固碳减排方面的优势,深入推进低碳农业的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昱
2005年以来,我国农业保险业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而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监管制度、宣传教育四个方面入手,努力从宏观上创建有利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
农业保险 财政补贴 农业保险监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黎翠梅 陈宇佳
在对我国粮食主销区、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农业政策性金融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我国对农业政策性金融特殊的制度安排和职能定位下,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规模区域差异明显,但信贷结构趋同,而且农业政策性金融仅对主产区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为此,要结合区域农业经济特色,制定农业政策性金融区域发展战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玉梅
与欧洲相比,美国有机农业发展比较晚,有机农业面积比重较低,但美国政府认识到有机农业发展的潜在优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立法规范有机农业发展,对有机农业转换期采取财政补贴和认证成本分摊。美国2008年农业法案提高了补贴标准,并制定了与转换期配套的贸易、技术、信贷、保险和研究政策。美国政府政策支持的直接效应是减少了有机农业进入者成本,推动了有机农业和食品贸易发展,间接效应是创造了就业、提高了有机农业进入者的净收入。
关键词:
有机农业 政策支持 效应 美国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任建平 赵龙跃
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及模式转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结构变动现象。未来10年的农业发展将更多地取决于技术创新和要素组合的优化,因而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将成为制约90年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报告旨在分析农业发展与剩余农业劳动力转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薛蕾 申云 徐承红
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了2004—2015年我国30个省份(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下同)的农业绿色发展效率;构建地理距离矩阵和经济地理嵌套矩阵,分析了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机制,并基于SAR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在2004—2015年间得到大幅提升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呈现出东部、西部、东北、中部梯度递减的分布规律;从极差值来看,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差距不断扩大,但各区域内部临接省份间的差距则不断缩小;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正向空间外部性,但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全国层面的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溢出效应约为直接效应的4倍,东北和中部地区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溢出效应分别约为直接效应的0.8倍和1.3倍,西部地区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存在正向的直接效应,而溢出效应不明显。
关键词:
农业产业集聚 农业绿色发展效率 溢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