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93)
- 2023(11008)
- 2022(9370)
- 2021(8655)
- 2020(7383)
- 2019(16740)
- 2018(16509)
- 2017(31671)
- 2016(17814)
- 2015(19783)
- 2014(19791)
- 2013(19705)
- 2012(18426)
- 2011(16768)
- 2010(16810)
- 2009(15861)
- 2008(16002)
- 2007(14858)
- 2006(12898)
- 2005(11330)
- 学科
- 济(74880)
- 经济(74805)
- 业(54413)
- 农(46668)
- 管理(43960)
- 企(32813)
- 企业(32813)
- 方法(32390)
- 农业(30635)
- 数学(29195)
- 数学方法(28956)
- 业经(19715)
- 中国(18075)
- 财(17706)
- 学(16200)
- 贸(15594)
- 贸易(15593)
- 易(15198)
- 地方(14857)
- 制(14671)
- 发(11160)
- 银(11081)
- 银行(11025)
- 技术(10916)
- 环境(10786)
- 行(10466)
- 务(10358)
- 财务(10343)
- 策(10315)
- 财务管理(10313)
- 机构
- 学院(263402)
- 大学(259120)
- 济(106643)
- 经济(104506)
- 管理(97338)
- 研究(91637)
- 理学(84897)
- 理学院(83907)
- 管理学(82414)
- 管理学院(81962)
- 农(77481)
- 中国(68877)
- 科学(61789)
- 农业(60831)
- 京(54160)
- 业大(53774)
- 所(49923)
- 研究所(45934)
- 财(44833)
- 中心(43293)
- 江(40119)
- 农业大学(38177)
- 财经(36223)
- 北京(33149)
- 经(32942)
- 范(32774)
- 省(32692)
- 师范(32299)
- 业(31832)
- 经济学(31751)
- 基金
- 项目(180135)
- 科学(138536)
- 基金(128747)
- 研究(124324)
- 家(116145)
- 国家(115056)
- 科学基金(95302)
- 社会(77872)
- 省(73521)
- 社会科(73381)
- 社会科学(73351)
- 基金项目(69321)
- 自然(63621)
- 自然科(62079)
- 自然科学(62054)
- 划(61286)
- 自然科学基金(60961)
- 教育(55337)
- 资助(51461)
- 编号(50496)
- 农(41010)
- 重点(40945)
- 发(40369)
- 成果(39512)
- 部(39248)
- 创(37528)
- 计划(36527)
- 业(35616)
- 科研(35592)
- 创新(35133)
- 期刊
- 济(118341)
- 经济(118341)
- 农(78784)
- 研究(67643)
- 学报(54340)
- 农业(52971)
- 中国(49450)
- 科学(45484)
- 大学(39091)
- 学学(37734)
- 财(33295)
- 管理(28313)
- 业(26498)
- 业经(26260)
- 融(24716)
- 金融(24716)
- 教育(20394)
- 技术(19786)
- 问题(17538)
- 经济研究(17282)
- 财经(17101)
- 版(17053)
- 业大(16102)
- 经(14572)
- 农村(14241)
- 村(14241)
- 农业大学(14179)
- 农业经济(13951)
- 世界(13649)
- 科技(13601)
共检索到3781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竹青 朱旭彤 王维金
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1个小麦品种(系)的10个与产量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受2个独立公因子制约。被确认和命名的公因子是:F1,光合同化因子;F2,产量构成及植株碳、氮营养因子;2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42%。多元统计分析表明,小麦产量与2个公因子F1,F2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线性关系。以公因子为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将11个品种分为三大类型。不同类型品种F1、F2的大小和相互协调方式不同,直接导致品种(系)产量水平不同。
关键词:
小麦 农艺性状 生理指标 因子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丽英 张正斌 徐萍 卫云宗 刘新江
【目的】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小麦育种必须重新定位。文章对黄淮地区小麦进化材料的农艺性状进化以及对单株产量性状调控机理进行分析,为未来小麦适应气候变化和高产育种目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0个不同染色体倍数的小麦进化材料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进化趋势分析。并对小麦进化材料的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逐步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小麦进化育种中各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调控规律。【结果】通过对农艺性状的进化趋势分析和多重统计分析获得如下结果:①黄淮小麦进化过程中其抽穗期、生育期、株高、单株穗数等有减少的趋势,但生殖生长期占全生育期比例、收获指数、...
关键词:
黄淮地区 小麦 农艺性状 进化 气候变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慎举 侯乐新 王绍中
采用5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强筋小麦的播期、基本苗、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等5项农艺措施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及其交互作用;建立了产量、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和弱化度等7个目标性状的数学模型;实现7 500 kg/hm2以上产量水平、品质指标达国家强筋小麦二级以上标准的最佳农艺措施方案为:播期10月6~7日,基本苗104.8~106.8万/hm2,施氮(N)量294.9~308.0 kg/hm2,施磷(P2O5)量139.2~152.2 kg/hm2,施钾(K2O)量180.1~200.3 kg/hm2;经在同样生态类型区45.9 hm2麦田示范应用...
关键词:
强筋小麦 农艺措施 产量 品质 技术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士强 胡银岗 佘奎军 周琳璘 孟凡磊
【目的】探讨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和部分生理生化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分析(graycorrelation analysis),对分别种植于干旱棚和大田自然降水两个条件下的65个小麦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部分生理生化性状与其抗旱指数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确定了各性状与抗旱指数的关联度。各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性状与抗旱指数的关联程度大小依次为:气孔导度(0.7995)、光合速率(0.7909)、蒸腾速率(0.7556)、可溶性糖含量(0.7467)、丙二醛(MDA)含量(0.7336)、游离脯氨酸含量(0.7267)、穗长(0.7102)、穗粒数(0.709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月 石桃雄 黄凯丰 汤晓辛 何娟 简永 陈庆富
为筛选影响苦荞产量的主要生态因子和农艺性状,调查了8个苦荞品种在全国18个不同地区的产量差异,并对产量和主要生态因子与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方差分析表明,苦荞种子产量差异在品种之间、地点之间分别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苦荞品种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94.2%和92.4%。简单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全生育期、主茎分枝数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6**、0.334**、0.277**、0.259**、-0.392**、0.190*。偏相关分析表明,苦荞产量与全生育期、株高、海拔的偏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偏相关系数为-0.646**、...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付宝建 姚占军 王嘉瑞 任欣欣 岳艳丽
运用变异性分析、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含有不同抗条锈病基因的15个小麦新品系进行遗传性状的分析,以探讨抗性品种产量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每公顷穗数(0.8240)>穗粒重(0.7490)>千粒重(0.4035)>单穗结实小穗数(0.1346)>穗粒数(-0.0575)>株高(-0.1892);偏相关系数为:每公顷穗数(0.5705)>穗粒重(0.3766)>千粒重(-0.2565)>穗粒数(-0.2396)>株高(-0.2296)>单穗结实小穗数(-0.0646);直接通径系数表示为:每公顷穗数(0.6100)>穗粒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齐志广 杨立霞 杨倩 沈银柱
对86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农艺性状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在有效分蘖、生育期、株高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存在着较大的极差。不同品种(系)间开花期的最大极差为25d,有效分蘖的最大极差达18个,株高的极差达0.91m,穗粒数极差达到47.8粒,千粒重的最大极差达39.6g,质量性状中也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差异。这些表明在河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园地的小麦品种资源中存在着极其显著的遗传差异。
关键词:
小麦 品种资源 农艺性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姜莉莉 王东
为研究不同年代小麦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对4个不同年代78个小麦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随着年代的推进,小麦株高的降低趋势明显并趋于稳定,旗叶长呈缓慢下降趋势,旗叶宽、旗叶面积先增长后趋于稳定。在各年代中,株高与穗粒数、千粒质量和结实小穗数呈不显著正相关,与不孕小穗数呈不显著负相关。旗叶宽和旗叶面积与穗粒数、千粒质量和结实小穗数呈一定的负相关性,并与不孕小穗数呈一定的正相关性。因此,适当降低株高,增加旗叶宽和旗叶面积,对提高小麦产量有一定的推进作用。穗粒数和不孕小穗数的变
关键词:
小麦 产量性状 农艺性状 相关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杜欢 马彤彤 侯晓梦 张颖 白志英 李存东
为培育高产优质啤酒大麦提供理论依据,以20对二棱啤酒大麦株高近等基因系为试材,通过测定其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探讨近等基因系中半矮秆基因uzu对株高、穗长、地上部干质量、单穗粒数、单株粒重和千粒质量等的影响,并进行20个高秆基因系之间、20个矮秆基因系之间的性状差异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地上部干质量和单穗粒数性状外,高秆基因系(无半矮秆基因uzu)其他性状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矮秆基因系(含半矮秆基因uzu),即半矮秆基因对较多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能够产生降低作用。相关分析表明:20个高秆基因系中,千粒质量之间的差异最为显著,说明千粒质量对于产量的提升潜力较大;株高与穗下节间长度、穗长呈极显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明辉 李会敏 孟祥海 乔文臣 赵凤梧 Daniela Benedikova Pavol Hauptvogel Edita Gregova
为丰富我国冬小麦遗传多样性,为其遗传改良提供物质保障,对引进的104份斯洛伐克冬小麦种质资源的株高、株穗数、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引进的资源主要表现为株高偏高、穗子较大、千粒质量偏低的特点,且株高、穗长与千粒质量三性状均与对照品种存在极显著差异;6个性状变异系数幅度为0.08~0.37,变异系数的顺序为株穗数>株高=主茎穗粒数>千粒质量>穗长>小穗数,表现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4份冬性种质与40份春性种质的千粒质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株高和主茎穗粒数差异达到0.05显著水平,株穗数、穗长和小穗数差异不显著;株高与株穗数、株高与穗长、穗长与小穗...
关键词:
斯洛伐克 冬小麦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晓丽 包维楷
为了在小麦育种中合理利用品种资源,以成穗数、产量、千粒重、穗长、穗粒数、株高、地上部干重和根干重8个性状为指标,对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分为3类,其中第Ⅱ类15个品种综合表现较好,成穗数多、产量高、千粒重大、穗长、穗粒数和株高适中,单株生物学产量表现一般,可作为高产亲本材料;第Ⅲ类的综合表现相对较弱,不宜选作杂交亲本。
关键词:
冬小麦 农艺性状 聚类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健民 戴双 李豪圣 程敦公 刘爱峰 曹新有 刘建军 赵振东
【目的】研究近年来山东省审定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指标的演变情况,为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方法】统计1999年至2010年山东省审定的55个小麦品种的18项农艺和品质指标,并对其演变情况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山东省近年审定品种产量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年提高61.65 kg.hm-2,但产量三要素中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变化不明显,只有粒重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尽管相关系数非常低。生育期平均每年缩短0.57 d,株高、最大分蘖数呈下降趋势,成穗率逐年上升。高产品种单位面积穗数较多,成穗率显著较高,提高成穗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可能是进一步提高产量潜力的关键。山东省近年审定品种蛋白质和湿...
关键词:
山东省 小麦 产量 品质 演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彦慧 赵轩宇 杨文香 刘大群
为确定8个来自土耳其的普通小麦品种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对其进行全生育期农艺性状观察,并利用44个以Thatcher为背景的近等基因系(单基因系)作为已知基因的鉴别寄主,接种8个小麦叶锈菌致病型进行苗期抗叶锈基因推导,结合成株期抗病鉴定,初步明确了这些品种(系)的抗性和可能携带的抗病基因。利用20个与Lr基因紧密连锁或共分离的分子标记,对8个土耳其小麦品种进行抗叶锈病基因的进一步鉴定。推测YJ000900中可能含有Lr1、Lr3、Lr17、Lr20;YJ000906中可能含有Lr1、Lr17、Lr20;YJ000901、YJ000902、YJ000904、YJ000905、YJ000907中可能含...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永峰 黄琴 王志敏 杨亚东 梅丽 赵沛义
为探究降低藜麦倒伏率的有效农艺措施。本研究对比5种不同化控剂(多效唑、金得乐、矮壮素、缩节胺和乙烯利)和打顶措施对藜麦植株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正常田间栽培的藜麦对照(CK)相比,喷施多效唑和矮壮素能够有效降低植株株高,提高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2)喷施矮壮素和打顶措施能增加藜麦单株叶面积,分别较CK高18.2%和9.7%,缩节胺处理抑制植株叶面积的增长,较CK处理降低12.1%。化控处理能够明显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矮壮素效果最佳;3)打顶能显著促进一级分枝数的增加,但侧枝折断率较高,喷施矮壮素显著降低一级分枝数和侧枝折断率;喷施化控剂能促进植株茎秆增粗,且金得乐和缩节胺处理茎秆增粗效果优于其他处理;4)化控处理显著增加单株籽粒重和产量,以矮壮素处理下产量最高,较对照高114.7%;喷施矮壮素、多效唑和打顶措施能显著提高藜麦千粒重。因此,喷施矮壮素能够显著控制株高,降低侧枝折断率,促进植株生长,提高叶片光合性能和产量,可作为藜麦高产栽培适宜的化控抗倒伏措施应用。
关键词:
藜麦 化控 倒伏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光州 冯固 张宏彦 刘全清
通过对生长于盐渍化土壤中的小麦在扬花期的农艺性状及土壤pH值、电导率的测定分析,研究了土壤电导率与小麦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以及土壤的盐渍化程度对以上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电导率与单位面积小麦穗数、旗叶叶片SPAD值、小麦株高、旗叶叶面积、穗表面积、地上部干物质生物量、根系干物质生物量之间呈负相关,其中与单位面积的穗数、株高的相关性较好,且随着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以上指标值都有降低趋势。综上分析,土壤电导率和pH值可作为田间判断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参考指标,单位面积小麦穗数、株高可以作为鉴定扬花期小麦受盐害程度和耐盐性大小的指标。研究结果还表明,土壤盐害不仅对小麦苗期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在小麦的后期生...
关键词:
土壤盐分 小麦 扬花期 农艺性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