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81)
2023(16241)
2022(13398)
2021(12034)
2020(9890)
2019(22484)
2018(22151)
2017(41592)
2016(23200)
2015(26087)
2014(26483)
2013(25971)
2012(24334)
2011(22177)
2010(22508)
2009(20713)
2008(20747)
2007(19053)
2006(16981)
2005(15591)
作者
(72347)
(60645)
(60395)
(57329)
(38321)
(29231)
(27436)
(23704)
(22941)
(21890)
(20681)
(20274)
(19667)
(19104)
(18910)
(18800)
(18668)
(17964)
(17519)
(17434)
(15394)
(15151)
(14830)
(13865)
(13772)
(13768)
(13465)
(13461)
(12384)
(12279)
学科
(100141)
经济(100033)
管理(62640)
(61904)
(47254)
企业(47254)
方法(38060)
数学(32796)
数学方法(32492)
中国(31265)
(31031)
地方(26533)
业经(23928)
(23628)
(21576)
农业(21083)
(19425)
贸易(19412)
(18762)
(18742)
(16994)
银行(16920)
(16194)
(16163)
金融(16161)
(15698)
环境(15613)
理论(14991)
技术(14955)
(14696)
机构
学院(339990)
大学(337620)
(136528)
经济(133530)
研究(122233)
管理(121881)
理学(103580)
理学院(102253)
管理学(100341)
管理学院(99703)
中国(91864)
科学(78532)
(73359)
(70483)
(65084)
(62474)
研究所(59011)
业大(56244)
中心(55834)
农业(55604)
(55232)
财经(48797)
(46465)
北京(46364)
师范(45842)
(44080)
(43750)
(43502)
经济学(41640)
(41342)
基金
项目(221273)
科学(170922)
研究(157761)
基金(155961)
(138966)
国家(137703)
科学基金(115044)
社会(98466)
社会科(93172)
社会科学(93141)
(89523)
基金项目(82669)
(75226)
自然(74423)
自然科(72661)
自然科学(72636)
教育(72471)
自然科学基金(71327)
编号(64429)
资助(62958)
(53034)
成果(52562)
重点(50864)
(47193)
课题(46127)
(45900)
创新(42989)
科研(42538)
计划(42125)
发展(41476)
期刊
(159169)
经济(159169)
研究(99957)
中国(74852)
(65691)
学报(61941)
科学(53666)
(48924)
大学(45207)
管理(44164)
农业(43997)
学学(42553)
教育(40640)
(33363)
金融(33363)
技术(29786)
业经(28058)
经济研究(25221)
财经(24027)
(23772)
问题(21620)
(20715)
(18242)
图书(17613)
技术经济(17029)
(16757)
商业(16601)
科技(16438)
业大(15794)
资源(15103)
共检索到5226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强  
农村城镇化已成为党和政府的一项战略,分析城镇化的积极因素和障碍因素对制定正确的城镇化政策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响城镇化的发展有多种因素,如经济增长、农业生产水平、产业发展与布局、城镇建设、收入差别与体制障碍、农民素质、观念和认识障碍、政策不配套等,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情况下,其中的体制因素、政策因素是制约农村城镇化的主要因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晓倩  宋冬梅  
新型城镇化将全民参与、共享成果作为发展的核心,将实现城乡要素的平等互换以及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作为主攻方向。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较为迟钝,未能建立完善的商贸流通体系,在商贸流通领域存在渠道不畅等问题。为此,文章提出应借助新型城镇化的深化改革完善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方式、对商贸流通行业的基础设施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让新型城镇化助推产业的集聚等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晓倩  宋冬梅  
新型城镇化将全民参与、共享成果作为发展的核心,将实现城乡要素的平等互换以及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作为主攻方向。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较为迟钝,未能建立完善的商贸流通体系,在商贸流通领域存在渠道不畅等问题。为此,文章提出应借助新型城镇化的深化改革完善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方式、对商贸流通行业的基础设施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让新型城镇化助推产业的集聚等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晓倩  宋冬梅  
新型城镇化将全民参与、共享成果作为发展的核心,将实现城乡要素的平等互换以及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作为主攻方向。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较为迟钝,未能建立完善的商贸流通体系,在商贸流通领域存在渠道不畅等问题。为此,文章提出应借助新型城镇化的深化改革完善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方式、对商贸流通行业的基础设施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让新型城镇化助推产业的集聚等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冲  吴玲  
在经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2002~2011年间的影响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的因素分析模型,并通过对影响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的多个因素的分析,构建了以安徽省城镇化比率为因变量,以安徽省第二产业从业人数、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工业增加值、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SPSS16.0软件对安徽省城镇化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洁  冯春梅  
中部地区城镇化快速发展,如何避免快速城镇化发展中的困境?文章从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出发,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构建注重综合发展的城镇化影响因素模型,探寻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决定因素。指出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产业结构调整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最终提出中部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之策:从"扩张型"向"内涵型"转变,从对经济增长"量"的关注转向对经济发展"质"的关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聂英芝  梁俊卿  
依据生态文明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理论,结合吉林省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的实践,从生态文明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探索性地分析吉林省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发展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为进一步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发展有机融合的途径奠定基础。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胡若痴  武靖州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已成为各级政府以及各界人士的共识,但实际历程中,我国城镇化率的快速提高并没有使消费率相应同步提高,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不同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在对城乡居民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城乡居民消费环境、城乡消费和区域消费差异、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等诸多方面有着迥然不同的的影响,我们只有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提高城镇化质量,才能真正长效扩大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南大伟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是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立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通过实地调研,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客观识别和分析影响新型城镇化科学健康发展的诸多因素及相互作用关系。深入分析新型城镇化科学健康发展的内外影响因素,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一、新型城镇化内生性影响因素分析(一)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是城镇化建设的基础,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熊曦  柳思维  张闻  汤春玲  
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的融合发展,有利于实现区域又好又快的发展。本研究构建了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变量体系,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计算了全国30个省(区、市)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而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就影响两者融合发展的相关因素展开了具体研究。实证发现,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融合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呈现高度关联性,而影响两者融合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商贸流通业发达的程度、人口城镇化率的稳定程度等。因而,要从顶层设计、政策推动以及产业协同等方面推动商贸流通业和新型城镇化的深度融合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晶  
文章基于2003—2018年省域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度了30个省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并借助修正的引力模型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关联矩阵,在此基础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解析。结果显示:新型城镇化发展呈现空间非均衡性;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网络特征明显,网络连通效果较好且不存在等级结构,但空间关联的紧密度和稳定性有待加强;河南、山东、陕西等省份处于网络的中心,吉林、新疆、黑龙江等省份处于网络的边缘;新型城镇化发展可分为四个功能板块,且板块内部存在明显的“俱乐部”现象,整体上表现出显著的马太效应;地理位置邻近、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规模的相似性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关联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苏素  贺娅萍  
本文基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期的特殊环境,通过考察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城乡收入差距等因素,建立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实证研究表明:面板协整检验表明城镇化率、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和人均GDP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模型估计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显著为正,而结构效应中农业化率与城镇化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城乡收入差距的结构效应则呈现出显著的倒"U"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揭筱纹  邱璐  
基于2000~2013年我国31省市区面板数据,对各地平均城镇化率与全国平均城镇化率进行对比分析,将其分为高、低两类;随后从经济发展、城镇建设与就业环境、居民生活水平及教育发展水平四维度视角出发,确定了12项变量,分类探讨了其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指标对两类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差异明显,且教育因素中人均受教育年限对地区城镇化发展影响效果十分显著,影响力最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桑艳  
中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经济转型和体制转轨时期。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并具有导向和规范作用,人的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条件并对其具有决定性影响。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理念,把握好人的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关系,重点是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完善市场机制和强化政府治理、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和促进农民市民化,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郭斌  李伟  
城镇化模式是指城镇化引发的社会经济结构转换过程发生的动力机制、呈现的外部形态及特征的总和。地理区位、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城市功能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是城镇化模式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以这些因素为主要依据,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日本和印度不同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并据此推演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