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99)
2023(10809)
2022(9125)
2021(8180)
2020(6835)
2019(15287)
2018(14906)
2017(28384)
2016(15549)
2015(17086)
2014(16547)
2013(16364)
2012(14952)
2011(13561)
2010(13513)
2009(12487)
2008(12300)
2007(11045)
2006(9750)
2005(8854)
作者
(46143)
(38454)
(38250)
(36290)
(24332)
(18410)
(17219)
(14697)
(14601)
(13592)
(13193)
(12779)
(12318)
(12129)
(12082)
(11917)
(11421)
(11327)
(11198)
(11072)
(9590)
(9365)
(9332)
(8706)
(8697)
(8583)
(8563)
(8349)
(7549)
(7538)
学科
(59450)
经济(59345)
管理(49381)
(44634)
(37448)
企业(37448)
方法(26235)
数学(23223)
数学方法(23057)
(19548)
(18650)
中国(15753)
(15535)
业经(14303)
(13792)
银行(13743)
(13121)
(12769)
金融(12767)
(12734)
贸易(12725)
(12498)
(12453)
(12038)
财务(12015)
财务管理(11989)
企业财务(11447)
(11173)
体制(10684)
农业(9948)
机构
大学(220842)
学院(218586)
(94633)
经济(92860)
管理(81751)
研究(76729)
理学(70616)
理学院(69846)
管理学(68759)
管理学院(68366)
中国(61418)
(46494)
科学(45624)
(45382)
(42335)
(39439)
财经(36512)
研究所(35749)
中心(35626)
业大(35545)
农业(33613)
(33367)
(32868)
经济学(30296)
北京(28022)
财经大学(27511)
经济学院(27448)
(27275)
(25099)
(24934)
基金
项目(149708)
科学(118065)
基金(111722)
研究(103610)
(99828)
国家(99059)
科学基金(84323)
社会(69361)
社会科(65969)
社会科学(65953)
基金项目(59382)
(56960)
自然(55272)
自然科(54067)
自然科学(54050)
自然科学基金(53175)
(49020)
教育(47689)
资助(44996)
编号(38840)
重点(34239)
(34083)
(32035)
(31796)
成果(31541)
(30576)
国家社会(29961)
创新(29956)
教育部(29312)
科研(29279)
期刊
(99406)
经济(99406)
研究(64838)
中国(45887)
学报(40361)
(37629)
(37078)
科学(34672)
管理(30924)
大学(30450)
学学(29256)
(28251)
金融(28251)
农业(24661)
财经(19144)
教育(17735)
经济研究(17372)
(16369)
技术(15551)
业经(14818)
(13306)
问题(13094)
(11530)
(11385)
国际(11106)
业大(10862)
理论(10592)
科技(10312)
世界(9885)
技术经济(9764)
共检索到329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建伟  杨琳  
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从盯住美元向盯住一篮子货币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改革过程中,人民币有效汇率一度出现持续大幅度升值,致使人民币汇率出现高估现象。2015年汇改以后,人民币有效汇率持续贬值,直接因素是热钱大量流出引致的资本净流出规模扩大,实际上是对前期人民币汇率高估的合理修正。未来人民币有效汇率进一步贬值的空间有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高估已得到完全修正,再度被动贬值的空间有限,但对欧元、日元和周边国家货币汇率仍有较大幅度的贬值空间。保持人民币有效汇率稳定在合理均衡水平,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和管理机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建伟  杨琳  
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从盯住美元向盯住一篮子货币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改革过程中,人民币有效汇率一度出现持续大幅度升值,致使人民币汇率出现高估现象。2015年汇改以后,人民币有效汇率持续贬值,直接因素是热钱大量流出引致的资本净流出规模扩大,实际上是对前期人民币汇率高估的合理修正。未来人民币有效汇率进一步贬值的空间有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高估已得到完全修正,再度被动贬值的空间有限,但对欧元、日元和周边国家货币汇率仍有较大幅度的贬值空间。保持人民币有效汇率稳定在合理均衡水平,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和管理机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杜晓蓉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市场预期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在此框架下研究了这两类因素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关系。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此理论框架进行实证,得出的结论是:市场预期是推动人民币汇率在2001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走强的重要因素。中国人民银行外汇市场干预活动、上一期人民币汇率、中美利差变动和2005年人民币新汇率制度改革等因素在不同方向上改变了市场预期,从而间接影响了人民币汇率走势。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秋菊  
运用1992~2015年的国内外年度数据,以人民币正式踏入国际化轨道为前提,探究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因素。把被解释变量进行合理的加权处理用作新的因变量,运用VAR模型、IRF分析法、方差分解分析法等计量方法探索外商直接投资FDI、外汇储备FER、货币供应量M2、进出口总额MI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受前期的汇率影响显著,占据绝对优势的影响份额,FDI和M2对人民币汇率影响大,进出口总额对汇率波动的影响微弱,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外汇储备对未来的汇率影响具有确定性的趋势。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马国轩  于润  
本文基于行为均衡汇率理论,立足中国国情,分析2003年-2012年影响人民币均衡汇率波动的基本经济因素,特别是政策性因素对汇率变动的影响情况。同时,通过DGP识别的Johansen协整分析,测算均衡汇率水平及错位程度。结果发现:(1)在诸多影响因素中,人民币受政策性因素干预明显。(2)政策调控在取得了巨大成效的同时也导致了沉重的调控成本。(3)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对国际市场波动的反应越来越敏感。这些意味着健全完善外汇市场和风险管理体系,稳定人民币汇率均衡水平,平衡政策调控的收益与成本,增强抵御内外突发因素冲击的能力,稳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政策目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冯涛  张蕾  
本文通过对当前新一轮宏观经济波动特征的分析,发现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度的日益提高,汇率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运行已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目前中国国际收支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已成为加剧宏观经济过热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调整名义汇率来解决顺差过大的思路受制于价格总水平调整幅度的局限,因为在影响我国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因素中,劳动力价格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悬殊过大既是影响商品价格水平的一个主导性因素又是一个长期性因素,在短期内不可能大幅度的缩小这一差距。由此,决定了目前不可能采取对人民币汇率水平大幅升值的办法来解决国际收支失衡和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问题。解决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和汇率水平向真实汇率回归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巴曙松  朱元倩  章宇娟  
本文基于对2007年人民币有效汇率测算的结果,通过与2006年人民币有效汇率走势的比较,分析了人民币有效汇率开始呈现双向波动小幅升值的态势,结合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与国内流动性过剩和CPI高企以及融资性商品期货在国内兴起的情况,探讨了2007年人民币有效汇率与相关因素的影响关系,并对2008年的走势及其政策涵义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颖  栾培强  
随着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的扩大,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效果及其变化趋势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总结的基础上,本文利用2000年1月——2009年4月相关指标的月度数据,采用EG两步法实证考察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对国内价格的传导效果,并运用递归最小二乘法考察了人民币汇率传导效果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长期间,人民币汇率升值会使消费者价格上涨,且影响效果在这几年有平缓上升的趋势。研究还发现,2005年7月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经济规模是影响我国汇率传导效果的重要因素。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帅林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越来越强。本文从货币供给决定模型和我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会影响我国的货币供给。进一步分析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通过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路径、资本和金融项目路径、储备资产路径和我国货币政策的公开市场操作路径、信贷传导路径影响我国的货币供给。最后,在本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姜玉梅  姬振天  
本文以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持续升值的现象为切入点,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广泛使用的超主权货币的衡量手段—特别提款权,排除主权货币因素的干扰,运用GARCH-M和EGARCH模型分析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并与当前世界上的主要区域化货币进行横向比较,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同时存在着风险溢价效应和杠杆效应。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颖  刘天鸣  
本文主要讨论在亚洲货币单位视角下人民币汇率自汇改以来价值波动的情况。介绍了亚洲货币单位的起源和构成,阐明了目前我国实际盯住美元汇率制度的现实情况,从汇率稳定角度对人民币盯住单一美元和盯住亚洲货币单位进行了比较,并采用GARCH(1,1)模型对人民币双边汇率波动弹性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在盯住美元条件下弹性趋于增大,但幅度仍有不足。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海鸥  
现代国际金融理论认为国际收支顺差国家的货币应该升值,国际收支逆差国的货币则应贬值,通货膨胀国家的货币也会相应贬值。然而,这些经典论断在我国却没有得到验证,相反在近年还发生明显的颠倒。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根本原因在于货币发行机制。在中国现有买外汇发货币而不是买国债发货币的机制下,虽然汇率逆理而动短期获益极大,但长期危害也极大。本文对这一现象的机制利弊进行了剖析,指出只有先规范人民币供给再放开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才是中国汇率机制改革应有之道。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岳桂宁  杨柳芬  蒋桂湘  
1993~2004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实证表明:我国国际收支综合差额的状况和中央银行对汇率的干预是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两大主导因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侯铁珊  王楠  
汇率预测是一个非线性问题,本文使用非线性自回归神经网络对人民币汇率进行预测,由于外部输入X(t)的选择与预测精度关系密切,本文使用NDF作为X(t),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市场中存在多种时间跨度的NDF,笔者对比了不同时间周期的NDF作为X(t)时的网络性能,得出了NDF时间跨度与预测精度相关性不大,在预测中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并且NDF参与汇率预测是有效的结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江春  司登奎  李小林  
本文基于引入股票价格的泰勒规则汇率模型,刻画股价与宏观经济基本面影响人民币汇率动态决定的微观机理,并采用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NARDL)对2005年7月—2016年4月样本期间内人民币汇率的动态变化及其成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美股价差、息差、物价差、产出缺口差与汇率预期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具有"时域"稳定性及显著的非对称性。汇率预期对人民币汇率的动态变化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中美产出缺口差、股价差、息差与物价差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依次减弱。特别地,中美股价差的正向波动短期内会助推人民币汇率升值,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