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82)
2023(11245)
2022(9384)
2021(8280)
2020(6510)
2019(14821)
2018(14272)
2017(26682)
2016(14600)
2015(15802)
2014(15462)
2013(15220)
2012(14417)
2011(13292)
2010(13486)
2009(12067)
2008(11744)
2007(10300)
2006(9398)
2005(8436)
作者
(45240)
(37817)
(37662)
(35166)
(23889)
(18170)
(16851)
(14827)
(14458)
(13293)
(12912)
(12586)
(12142)
(11737)
(11633)
(11542)
(11496)
(11194)
(10881)
(10675)
(9644)
(9189)
(9080)
(8637)
(8578)
(8427)
(8236)
(8201)
(7566)
(7460)
学科
(66979)
经济(66909)
管理(36837)
(36185)
(25492)
企业(25492)
中国(24239)
地方(22354)
方法(21606)
(19400)
数学(18998)
数学方法(18860)
业经(15420)
农业(13836)
(13041)
(12572)
贸易(12560)
(12193)
环境(12185)
(12059)
(12050)
地方经济(11867)
(10571)
金融(10571)
(10547)
银行(10498)
技术(10336)
(10195)
(10162)
产业(9091)
机构
学院(208800)
大学(206928)
(86973)
经济(85178)
研究(79906)
管理(75791)
理学(64963)
理学院(64029)
管理学(62946)
管理学院(62555)
中国(58299)
科学(51386)
(48187)
(44663)
(41629)
研究所(38084)
业大(36391)
(36214)
农业(35334)
中心(35283)
(31830)
北京(30921)
(29387)
师范(28976)
(28929)
财经(28644)
经济学(26372)
(26092)
(25485)
(25444)
基金
项目(144072)
科学(113104)
基金(103694)
研究(99571)
(93274)
国家(92444)
科学基金(78176)
社会(65356)
社会科(62076)
社会科学(62061)
(57206)
基金项目(55774)
自然(51072)
自然科(49925)
自然科学(49912)
(49233)
自然科学基金(48987)
教育(44039)
资助(40517)
编号(38109)
(37469)
重点(33020)
(30247)
(30027)
发展(29316)
成果(29249)
(28876)
创新(28375)
计划(28220)
课题(27770)
期刊
(99569)
经济(99569)
研究(63134)
中国(45879)
(41043)
学报(38954)
科学(34994)
大学(28673)
农业(28168)
学学(27174)
管理(27070)
(24993)
教育(21796)
(19664)
金融(19664)
业经(18150)
经济研究(16395)
技术(16216)
(14877)
问题(14756)
财经(13667)
(11880)
科技(11047)
资源(10811)
业大(10763)
商业(10743)
(10606)
(10402)
技术经济(9965)
现代(9879)
共检索到318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承忠  
古代北京城市休闲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多方面因素影响了北京城市居民休闲发展的阶段特征。从都城的性质与功能、都城民俗、都城居民的人口构成三个方面详细探讨了这些因素对北京城市休闲发展的影响。认为国家机器对古代北京的休闲功能具有完善作用,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对休闲发展具有明显影响;都城由军事城市向消费城市的转变及宦官集团、文人士大夫集团等特殊阶层对休闲发展有重要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晓莲  
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活动对于人们越来越重要。本文首次采用CGSS2006微观调查数据对影响城市居民休闲活动参与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城市居民的受教育年限、收入、性别、幸福感以及住房状况对于休闲活动的参与存在促进作用,年龄、婚姻以及失业对休闲活动的参与存在阻碍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永玲  
城市发展不仅是生产部门规模的扩大,更重要的是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强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尤其是大城市人口的增加、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都在能源消费中占居主要份额。本文综合考虑城市经济增长、人口规模扩大和空间扩张等三方面因素,选取北京市市辖区的统计数据,采用LMDI指标分解方法,将能源消耗分解为经济规模、单位产值能耗、人均能耗、人口密度和能源空间支持系数等五项指标,分析各因素对城市能源消耗的贡献。从经济、人口和空间三个方面所体现的城市发展综合来看,经济因素对能源消耗的贡献最大;人口因素所消耗的能源约占能源总消耗的一半;紧凑型空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能源消耗。结论认为,城市经济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许晓霞  柴彦威  
对女性休闲活动的研究是西方休闲研究中的重要主题,而国内针对女性休闲活动的直接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2007年北京市民活动日志的第一手数据,建立女性参与休闲的多项logit模型,分析女性休闲活动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休息日与工作日影响因素的差异。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耿竹青  吴国蔚  
“大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信息中心,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集聚区和最先进的经济核心地带,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迅速高速发展相比,“大北京”无论在区域发展的意识还是区域发展的行动上,都还远远不够。面对“大北京”发展中的种种问题,本文重点在于通过对我国三大经济圈进行比较研究,从多方面综合分析,找出制约大北京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对其未来发展中的优势、劣势以及即将面临的问题进行预测,并探求一些解决”大北京”地区发展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以期为谋求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丽敏  虞虎  靳海涛  
根据北京城市公共交通刷卡数据,采用矢量数据符号法、核密度法分析城市居民周末户外休闲行为特征、休闲集聚场点布局和演变规律以及城市休闲场所布局与户外休闲行为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市居民周末户外休闲在全日时间内呈单峰状分布,休闲时段集中在8:00—15:00,大多数居民在周末会选择1个休闲场所;居民休闲场所具有明显的极化效应,以公共交通刷卡人次占比0.5%为断点,共有37个热点场所,主要为大型商圈、文化公园和传统景点;以热点场所为核心形成4种类型的休闲集聚区,即商业休闲型、文化休闲型、多功能休闲型和生态休闲型。与传统休闲空间相比,北京城市休闲场所类型与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场所多元化、分布板块化、功能完善化的特点,这是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日益完善背景下户外休闲消费需求和吸引物交织作用的结果。通过城市休闲空间改善和户外休闲行为引导,促进城市物质空间和居民行为空间匹配,是未来城市优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孟斌  郑丽敏  于慧丽  
以2005年和2010年两次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统计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北京市区居民通勤时间变化进行了细致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区居民的通勤时间从2005年38分钟增加到2010年的43.6分钟,通勤时间增长显著。通过比较城八区居民的平均通勤时间,发现内城居民的通勤状况有所改善,而城近郊区居民通勤状况则不乐观,通勤时间的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而将社会经济属性不同的人群的通勤时间进行比较,也发现通勤时间变化和年龄、学历等因素关系更为密切。对通勤时间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地铁建设等交通发展因素以及居民通勤方式的变化对居民通勤时间大幅增加影响显著,同时通过对典型就业集中区域和居住功能为主区域进行比较,发现城市规划中对不同区域功能定位也对居民的通勤时间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磊  刘晓明  张玉钧  
以北京二环快速路为着眼点来研究北京城市发展的特点。在城市交通、城市空间和城市文化三个层面,探讨二环路的建设给北京城市形态带来影响,历史地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二环路的形成是新旧两种城市文化发展冲突的结果,曾是造成古城风貌的破坏典型工程,逐渐转变成为北京新城市文化的载体。二环路形成一种老北京和新北京交织融合的城市形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敬淦  
分析了北京的自然资源状况,认为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依然是粗放的,是不可持续的;北京必须选择走"节约型城市"的道路,别无其他选择;提出了建设"节约型城市"的思路和方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士正  
从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我国大城市空间发展机制的转变和趋势分析出发 ,探讨了进入 2 1世纪后北京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政策思路和政策措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倢  
论文以北京市为例,把传统的用来描述都市圈成长·衰退的都市发展阶段理论运用于城市内部,使对城市人口空间结构的动态考察成为可能。并在进一步总结城市中心区及郊区人口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参照沃尔泰拉微分方程理论,尝试构建城市中心区与郊区之间的人口空间演变模型,对进一步阐述城市中心区与郊区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人口规模发展拐点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并依据模型验证和预测了北京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为与之相对应的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铮  石培基  
北京作为一个城市区域,各部分的均衡协调发展十分重要。本文在充分考虑基础设施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采用人均GDP和人口数为主要指标,对2001~2010年北京城市内部的区域差异进行了整体的分析测算,然后将北京市按照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发展区这四大区域划分,运用锡尔指数计算了四大区域内部各区县间的差异。研究发现北京市的总体锡尔指数与大区间的锡尔指数都在下降,而区域内部的差异在上升,说明北京市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和不协调还很严重。文章最后根据区域差异的变动趋势提出了相关的发展思路。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鹭  王淑芬  
北京城城址几经移动,城市位置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北京城市的生长与变化也不可避免。建国以来,对现代北京城市的位置定位与选择,进行了多次探讨与激烈论争。在论争中形成的诸多城市定位方案,既是今天城市发展的重要参照,又不可避免地带有当时的历史局限性。需要从生态的角度对北京城市今后位置的迁移与选择进行探讨,从超越城市本身的宏观空间角度对新的城市位置进行思考。从生态屏障的角度来看,北京城市的位置不应当向西北部移动,而应当向东南部移动。同时要严格保护北京城市的西北农田、森林和城市水源地,形成城市与西部山区间的缓冲地带,使北京城市的发展对西北部山区生态屏障不至于产生严重的负面扰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艳芝  鲁春霞  谢高地  李娜  胡绪千  
水短缺严重制约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本文基于2000-2012年间北京城市发展以及水资源利用等数据,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工业、农业、生活和环境用水与城市化率、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等城市发展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探讨水资源利用结构随着城市发展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总量变化的影响最大,关联度r2为0.83;城市化率和居民生活水平次之;经济发展水平最弱,关联度r3为0.62;2生活用水受到城市发展水平的影响最大,关联度r3为0.92;其次为农业和工业用水;环境用水量受城市发展水平影响最小,关联r4度为0.68;3城市发展过程中,生活用水的增加和人均GDP等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