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11)
2023(18225)
2022(15619)
2021(14477)
2020(12055)
2019(27544)
2018(27214)
2017(52300)
2016(28436)
2015(31800)
2014(31553)
2013(30938)
2012(28289)
2011(25411)
2010(25154)
2009(22817)
2008(22091)
2007(19489)
2006(16968)
2005(14161)
作者
(83677)
(70074)
(69350)
(65995)
(44055)
(33794)
(31341)
(27710)
(26640)
(24623)
(23759)
(23651)
(22108)
(21772)
(21455)
(21313)
(21250)
(20584)
(20156)
(19887)
(17601)
(17044)
(16852)
(16185)
(15775)
(15562)
(15440)
(15360)
(14162)
(14021)
学科
(113701)
经济(113579)
(80317)
管理(75805)
(57815)
企业(57815)
(52192)
方法(51215)
数学(45332)
数学方法(44749)
农业(34588)
中国(28872)
业经(28833)
(26137)
地方(25683)
(24753)
(20601)
贸易(20592)
(19991)
(19708)
技术(17913)
环境(17470)
理论(16653)
(16085)
财务(16015)
财务管理(15984)
(15839)
(15672)
企业财务(15137)
(15114)
机构
学院(398737)
大学(395758)
管理(157025)
(155621)
经济(152403)
理学(137793)
理学院(136244)
管理学(133559)
管理学院(132853)
研究(132842)
中国(97863)
(88584)
科学(87432)
(82930)
业大(71133)
农业(68665)
(67184)
(65713)
中心(62342)
研究所(62064)
(58922)
财经(54089)
(51879)
师范(51259)
北京(51023)
(49605)
(47931)
(46903)
经济学(45907)
农业大学(44192)
基金
项目(287616)
科学(224559)
基金(208082)
研究(203369)
(184414)
国家(182839)
科学基金(156026)
社会(128060)
社会科(121015)
社会科学(120982)
(113866)
基金项目(111419)
自然(104109)
自然科(101678)
自然科学(101643)
自然科学基金(99808)
(95733)
教育(92368)
资助(84749)
编号(82367)
重点(64413)
成果(64268)
(62028)
(61796)
(59529)
课题(56103)
科研(55682)
创新(55632)
计划(54139)
国家社会(52617)
期刊
(166668)
经济(166668)
研究(106513)
(87360)
中国(74722)
学报(73399)
科学(64439)
农业(59386)
大学(55177)
学学(52779)
管理(52284)
(47374)
教育(38452)
业经(33828)
技术(32915)
(32914)
金融(32914)
(28573)
财经(24902)
经济研究(24590)
问题(23417)
(22445)
业大(21311)
(21232)
科技(21029)
资源(19662)
图书(18551)
技术经济(18232)
农业大学(17687)
理论(17621)
共检索到5639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罗文花  
中国劳动力的流动,主要是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根据经验观察,本文将劳动力流动分成一次流动和二次流动两种类型。一次流动是指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务工流动;二次流动是指外出务工者在非农产业里的"换地区流动"和"换企业流动"。文章进而假设劳动力流动受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并运用1702名员工的问卷调查和我们借助 SPSS 对问卷变量数据进行因子分析,获得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共31个,并经统计检验将这31个因素归纳为7个维度。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梁雄军,林云,邵丹萍  
文章基于文献考察和经验观察,提出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3个层次的基本假设,并运用1702个个体调查数据进行验证,进而综合构建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一般模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孙瑞萍  吕春瑜  陈前恒  
本文以陕西、甘肃和宁夏地区的农户问卷调查资料为基础,重点分析了西北地区农村女性劳动力素质和培训状况。通过分析发现:西北地区农村女性劳动力的素质距离中央提出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要求还比较远;农村女性劳动力培训现状与女性劳动力的培训需求之间还存在一些缺口,主要表现在培训力度、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时间上还不能满足女性劳动力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西北地区农村女性劳动力培训工作的几点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余尊宝  刘玉萍  
对"关于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logit回归可得,正上学子女数、家庭医疗和农业支出显著影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与否"的选择,搜集1978-2009年西部12省的面板数据对劳动力转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劳动生产率、劳动力素质、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工业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高度相关,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工业化水平成为最主要的两个因素;从相关系数可得,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表现出由于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素质、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理性、"自愿"转移的特点。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莉  
Binary Logistic回归主要是研究0/1二值品质型因变量与自变量取值之间关系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多种学科领域。本文通过对吉林省长春市农村劳动力流动情况的问卷调查,运用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农村劳动力流动行为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红根  康兰媛  
基于江西省284份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的调查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外就业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年龄越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外就业的意愿越低;上年打工月收入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外就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打工途径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外就业有显著影响;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及家庭特征变量等因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外就业的影响不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欧阳涛  龙晶  
随着农村劳动力不同质的转移,大量农村地区出现了劳动力老龄化、妇女化、低素质化等现象,留守的农村劳动力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短缺,农村劳动力一定程度的畸形转移与结构性缺失,使得农村发展过渡到了一个瓶颈阶段。文章基于22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影响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受人力资本、家庭、收入、就业因素的影响。其中,(1)人力资本因素,人力资本因素的贡献率是最大的,留守农户拥有技能、接受培训与否直接影响着农村劳动力的结构;(2)家庭因素,家庭年纯收入、家庭人口数量、土地经营情况对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影响较大,(3)收入因素,本人月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文红  曾平  
本文通过问卷和访谈方式,对江西省赣州市农村劳动力跨省就业迁移的结构和特点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性迁移,不仅有效地缓解了紧张的人地矛盾,更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的农民增收、推动了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本的增殖;同时也对流出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留守"的劳动力呈现出明显的"高龄化"和低素质化倾向,对当地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产业结构调整非常不利;"留守儿童"问题,将加重流出地未来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成本。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涂俊  邵天品  
基于消费者微观层面,从系统分析与供需视角出发探索居民文化消费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了文化消费行为决策概念模型。并以天津市居民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法与访谈法展开调查,利用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路径与影响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居民文化消费能力、文化消费意愿、文化消费环境感知直接影响了文化消费行为,文化需求与价值表达、文化消费性价感知、文化消费能力间接影响了文化消费行为。此外,天津市民文化消费以休闲娱乐为主,文化消费层次普遍较低,且通过网络媒介进行"线上文化消费"成为潮流与趋势。据此提出教育引导、增强消费能力、有效供给和环境优化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蒲艳萍  
本文运用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组2010年初在西部地区289个自然村有无外出务工家庭的问卷调查为研究样本,分析了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个体特征,劳动力流动对农民家庭收支、福利及农户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缓解农民家庭贫困、改善农民家庭福利状况及促进土地流转具有积极效应;对农村劳动力和土地等基本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农业产出率的提高和农业技术进步的作用不显著。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崔红志  
本文基于2012年和2013年山东、河南、陕西等8个省(区)农户调查数据,将主观幸福感作为定序变量,采用有序Logit模型,探讨了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除了健康条件和婚姻状况等个人基本特征,经济条件、社会保障、与过往生活条件的比较和对未来生活的预期、有无儿子等因素,对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韩占兵  
本文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从现阶段农业劳动力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收入和所处区域等个体特征层面,分析了农业劳动力在"脱农"与"留农"之间进行权衡决策的微观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樊明  
笔者利用在河南省组织学生所做的针对农民工和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对比两组人群转移和非转移的选择,研究显著影响农民转移到城镇就业的个人因素。研究发现,农民的转移选择最主要受年龄、性别和婚姻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他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有一些变量,如受教育程度、城镇就业技能等,虽然对农民是否选择转移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对农民工在城镇劳动市场的表现有着重要影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邓泰安  邓保国  俞湘珍  
运用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实证研究方法,对2012年实行分类管理后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事年限、单位所在地、待遇满意度、推广机构的管理机制、修订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法》、农民的评价对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有显著性影响;根据研究结果,论文提出从完善农技推广法律体系、创新农技推广管理体制、提高农技人员工资待遇和完善职称评聘制度几方面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世伟  赵亮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影响因素一直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题之一。依据吉林省调查数据,本文运用生存分析的方法,分别从非参数分析、半参数分析和参数分析三个层次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男性劳动力的流动性比女性劳动力的流动性强;受教育程度对女性劳动力流动性的影响不显著,对男性劳动力的流动倾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健康状况与农村劳动力流动性负相关;家庭劳动力数量与农村劳动力流动性负相关;技术等级和耕地面积等其他因素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性的影响不明显。因此,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完善农村教育体系,重视农村劳动力的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