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92)
- 2023(11663)
- 2022(9551)
- 2021(8614)
- 2020(7226)
- 2019(15937)
- 2018(15791)
- 2017(30172)
- 2016(16485)
- 2015(17813)
- 2014(17424)
- 2013(17378)
- 2012(15841)
- 2011(13921)
- 2010(14033)
- 2009(13349)
- 2008(13451)
- 2007(12349)
- 2006(11124)
- 2005(9747)
- 学科
- 业(85350)
- 济(72257)
- 经济(72163)
- 企(68476)
- 企业(68476)
- 管理(58362)
- 农(45296)
- 方法(30618)
- 农业(30111)
- 业经(29128)
- 财(24067)
- 数学(23133)
- 数学方法(23011)
- 务(17759)
- 财务(17752)
- 财务管理(17739)
- 中国(17335)
- 企业财务(16821)
- 技术(16452)
- 制(15538)
- 贸(14795)
- 贸易(14791)
- 策(14481)
- 易(14467)
- 划(13180)
- 体(12578)
- 和(11951)
- 理论(11565)
- 地方(11205)
- 经营(10937)
- 机构
- 学院(243530)
- 大学(233870)
- 济(105898)
- 经济(104268)
- 管理(99502)
- 理学(86983)
- 理学院(86206)
- 管理学(85118)
- 管理学院(84708)
- 研究(75841)
- 农(63827)
- 中国(60695)
- 农业(49455)
- 科学(47291)
- 京(46922)
- 业大(45379)
- 财(45219)
- 所(39030)
- 江(37380)
- 财经(36641)
- 中心(35566)
- 研究所(35500)
- 经(33428)
- 经济学(31379)
- 农业大学(31147)
- 经济管理(30087)
- 经济学院(28694)
- 州(28692)
- 北京(28066)
- 商学(27852)
- 基金
- 项目(165090)
- 科学(131137)
- 基金(122055)
- 研究(117020)
- 家(107702)
- 国家(106580)
- 科学基金(92312)
- 社会(78574)
- 社会科(74270)
- 社会科学(74247)
- 省(66971)
- 基金项目(65915)
- 自然(60139)
- 自然科(58847)
- 自然科学(58828)
- 自然科学基金(57876)
- 划(54016)
- 教育(50738)
- 资助(47448)
- 编号(46068)
- 业(41122)
- 创(37777)
- 发(36508)
- 重点(36191)
- 部(36011)
- 农(35137)
- 创新(34492)
- 成果(34151)
- 国家社会(32893)
- 制(31715)
- 期刊
- 济(122699)
- 经济(122699)
- 农(66190)
- 研究(61929)
- 中国(45839)
- 农业(44561)
- 学报(41378)
- 科学(38899)
- 管理(37139)
- 财(36418)
- 大学(31708)
- 学学(31111)
- 业经(28349)
- 业(23313)
- 融(22631)
- 金融(22631)
- 技术(19784)
- 财经(18167)
- 经济研究(17639)
- 问题(17047)
- 经(15702)
- 技术经济(14405)
- 版(13961)
- 农村(13875)
- 村(13875)
- 农业经济(13609)
- 世界(13565)
- 教育(13127)
- 商业(12893)
- 业大(12350)
共检索到3527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金彦平
本文分析了影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即经济发展的总水平,农业生产力水平,乡镇企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产业、地区之间的经济势差,人口基数、人口增长速度及人的素质。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因素,经济势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宋昆
1、农业自身发展产生的制约 农业劳动力向外转移,从事非农业劳动,必须以农业生产率提高为基础,以使农业部门在一部分劳动力向外转移后提供的农产品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否则,在一部分农业劳动力转移后,农产品供给量将下降,形成农产品需求缺口,从根本上制约农业部门向外供给劳动力。然而,建国40年来,农业劳动力供养人口系数一直停留在3.3亿人左右,每个农业人口出售给国家的粮食一直在150公斤以下,在这种农业发展缓慢,生产率低下的状况下,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将很难持续大规模地向外转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梅花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深层原因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而低效率的劳动生产率与农业劳动力大量过剩紧密相关。因此,控制农业劳动力的增长速度、有效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成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环节。所以,深入分析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与制约因素,并研究制定有效的转移对策,就显得极为重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本文在一个修正的两部门经济模型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对影响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了分解分析。研究发现,恩格尔效应对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发挥了主要推动作用,鲍莫尔效应对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产生了负向影响,资本深化效应对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贡献则逐渐经历了从负到正的转变。未来持续推动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进程,需要在继续发挥恩格尔效应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努力提高农业部门资本深化水平和农业生产率水平,以提高资本深化效应和鲍莫尔效应对推动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贡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徐天琪,叶振东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任何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必定要经历的过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人类基本生活资料主要来源的农业,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在原始农业阶段,由于劳动生产力十分低下,农业所能提供的食物等产品,仅能勉强维持社会成员的生存,谈不上有多余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农业阶段进入传统农业阶段。这时,农业产品除满足农业人口本身的需要外,还有剩余,于是能腾出少部分农业劳动力来从事其他活动。三次社会大分工,就是在这种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这也是农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祥江 杨锦秀
农业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民增收并推动农村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但也带来了农村劳动力资源流失问题。当转移劳动力边际生产率大于零时,转移会减少农村总产出。通过模型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社会整体产出的影响,从农业劳动力转移数量应有合理规模的视角,对四川省这一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生产大省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四川农业产出随转移数量变化呈现出分阶段特点,分析认为2004年是转折点,转移规模达到了合理水平,此后增加的转移量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建议四川农业劳动力转移规模应得到合理控制,以确保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牟子平 吴文良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深层原因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 ,而低效率的劳动生产率是由农业劳动力大量过剩、农业部门存在着工作分摊现象造成的。作者就此提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思路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增收 劳动力转移 人口控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康就升
亦工亦农人口是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社队企事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人口类型。据统计,到1981年底,我国在农村从事社队企业和交通运输、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企事业的亦工亦农人口达3,600多万人(尚未包括农村在城镇企事业单位工作和以自营形式从事非农业经济活动的亦工亦农人员,若把这两部分人加进去,我国目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加 黄祖辉
技术、资金、劳动力,都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因此,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作为一个资源重新配置过程,一方面要受制于各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状况;另一方面,也会对产业的技术进步产生巨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农村80年代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村产业技术进步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与研究,以揭示它们间的相互影响机理和协调发展的关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瞿宁武
论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与管理瞿宁武打工仔、外来妹逐年增多,已引起人们和各级政府的普遍关注。有人称赞这种农民流动促进生产发展与市场经济发育;也有人强调这种流动引起了诸多困难和不稳定。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怎样引导和管理这种流动,本文谈一些看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桂文 王青 张荣
文章基于逻辑推演与数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非农就业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收入、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增强农民的收入挣得能力,以及降低农业人口占比提高农民的政策影响力4个方面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显著降低了贫困发生率,对农村减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农业转移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国家财政支农、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减轻农村贫困也有重要影响。文章建议,为更好地发挥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要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实施差别化的扶贫政策。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 减贫 人力资本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潘纪一,郭申阳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是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必然出现的趋势。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程度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而且直接关系到经济结构、技术结构、生产力布局以及人口地理分布等一系列对国计民生有着重要影响的问题。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经济相对落后、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9%、农业劳动力占74%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小苏
改革十年来,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虽然引起了经济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高度重视,但对此问题的研究还不能说已很充分。有鉴于此,笔者拟就转移研究的立论基础,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转移中城乡就业的统筹等问题进一步谈些看法。 一、转移研究的立论基础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国内研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专家和学者几乎人人暗含的立论基础,在国外发展经济学中也并不鲜为人知。这样立论显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存在有失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锡根 吴志冲
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农业人口向城镇地区集中,推动城镇建设,这是不分社会制度的共同规律。只是由于各国、各个地域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情况特点,到来的时间和具体形式有所不同而已。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唐洪潜 刘宇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思考唐洪潜,刘宇农业劳动力从种植业领域向林、牧、副、渔业领域尤其是从农业领域向非农产业领域转移和流动,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性趋势。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劳动力将作为一般商品进入市场的条件下,其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跨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