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90)
- 2023(10497)
- 2022(8967)
- 2021(8012)
- 2020(7104)
- 2019(16052)
- 2018(15556)
- 2017(29865)
- 2016(16744)
- 2015(18535)
- 2014(18629)
- 2013(18400)
- 2012(17098)
- 2011(15506)
- 2010(15542)
- 2009(14586)
- 2008(14645)
- 2007(13345)
- 2006(11312)
- 2005(9968)
- 学科
- 济(66336)
- 经济(66266)
- 业(47581)
- 管理(45597)
- 企(36207)
- 企业(36207)
- 方法(34679)
- 数学(31247)
- 数学方法(30995)
- 财(18437)
- 农(18362)
- 中国(18118)
- 学(15624)
- 贸(14725)
- 贸易(14724)
- 易(14346)
- 业经(13620)
- 制(13115)
- 银(12700)
- 银行(12632)
- 农业(12204)
- 务(12000)
- 财务(11987)
- 财务管理(11957)
- 行(11883)
- 地方(11377)
- 融(11370)
- 金融(11368)
- 企业财务(11313)
- 险(11041)
- 机构
- 大学(247288)
- 学院(245323)
- 济(99118)
- 经济(97163)
- 管理(92570)
- 研究(83452)
- 理学(80665)
- 理学院(79633)
- 管理学(78114)
- 管理学院(77675)
- 中国(65004)
- 科学(55844)
- 农(53473)
- 京(51477)
- 财(45590)
- 所(44743)
- 业大(44112)
- 农业(43163)
- 研究所(41418)
- 中心(38843)
- 财经(37062)
- 江(36297)
- 经(33708)
- 北京(31744)
- 经济学(31018)
- 范(30039)
- 师范(29564)
- 院(29304)
- 农业大学(28721)
- 经济学院(28527)
- 基金
- 项目(169918)
- 科学(132058)
- 基金(124262)
- 研究(113793)
- 家(112241)
- 国家(111317)
- 科学基金(93432)
- 社会(72550)
- 社会科(68748)
- 社会科学(68723)
- 基金项目(66673)
- 省(66495)
- 自然(64091)
- 自然科(62644)
- 自然科学(62618)
- 自然科学基金(61548)
- 划(57308)
- 教育(52345)
- 资助(50853)
- 编号(44239)
- 重点(38966)
- 部(37266)
- 发(35558)
- 创(35152)
- 计划(34652)
- 成果(34545)
- 科研(34152)
- 创新(33014)
- 教育部(31053)
- 大学(30928)
共检索到346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邓福庆
保险业的发展不仅受社会经济状况的制约,而且还受到人们的保险心理的影响。所谓保险心理是指一定社会总体保险环境下人们在保险活动及其相互作用中所产生的调节和控制保险行为的各种心理现象。它既包括保险人、投保人和中间人在保险行为中所反映出的一般心理规模及其发展变化趋势,也包括人们在保险活动中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的个体或群体心理现象。本文拟对影响投保人保险心理形成与变化的因素进行心理分析,以有助于了解和把握投保人的保险心理规律,预测和引导投保人的保险行为取向,为保险业的顺利发展,同时也为投保人和保险人保险行为的拓展与制约,提供科学的心理依据。
关键词:
多元化,保险心理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邢剑锋
审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对审计目标的实现和审计过程的实施,以及对审计质量都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作为审计人员,应当学习和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有效运用,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影响。印度尼西亚审计委员会《The Audit Forum》刊物2010年第七期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Psychological Aspects ofAuditing。本刊请审计署国际合作司对这篇文章进行了编译,供研究参考。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渤
冷战结束以来,经过短期的波动,俄罗斯与印度的关系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一些负面影响也日益突显出来。在导致这些负面影响的诸因素中,虽然现实的政治与经济目标是俄印两国关系中的决定性因素,但在长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俄罗斯人与印度人的疑虑、偏见、独立性、对西方的态度及殖民地心理等诸多心理因素给俄罗斯与印度关系的发展带来诸多麻烦和困难,致使现实乃至未来俄罗斯与印度关系发展存在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周鹏 韩正彪
认为非智力心理因素如情绪、意志、动机、性格等对情报分析过程有重要影响。构建非智力心理因素对情报分析的影响模型,总结非智力心理因素对情报分析过程影响的外部表现,分析情绪、意志对情报分析过程的支撑机理,动机、兴趣对情报分析过程的动力机理以及性格、气质对情报分析过程的调节机理。
关键词:
非智力因素 情报分析 机理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尹德谟
本文就研究生英语的词汇学习,结合诸多教学法的讨论,从学习心理的角度出发,对影响研究生词汇学习的主要因素:学习动机、认知心理、焦虑、记忆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阐述了上述因素在词汇学习中的正面和副面作用及其影响,从而提出词汇学习的基本规律和具体实践方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邱俊杰 何吴明 王馥芸 郑剑虹
采用整群抽样对湛江市479名在岗特殊教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基于优势分析方法探究7个人口学变量以及幸福感、胜任力和社会支持3个心理因素影响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对重要性。结果发现,优势分析的全模型仅由幸福感、胜任力和社会支持3个心理因素构成,按照贡献力大小,依次为幸福感、胜任力和社会支持。建议从提升幸福感、培养胜任力和建构支持系统出发,缓解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施霞 徐大真
职业选择是个体依照自己的职业期望和兴趣,凭借自身能力挑选职业,使自身能力素质与职业需求相符合的过程。从个体人格、职业成熟度、职业自我效能感三个方面来探讨影响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选择的心理因素,并分别从这几个方面对职业指导提出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人—职匹配,帮助学生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职业成熟度以及提高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等建议。
关键词:
职校生 职业选择 心理因素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凡刚
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 ,网络学习成为学习者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影响网络学习质量的心理因素主要有网络元认知、网络定位感、自我效能感、网络系统知识及先行主题知识。本文以国内外心理学研究的相关成果为基础 ,对上述四种心理因素的作用及如何提高其水平的问题进行探析 ,以期提高网络学习质量。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纪河 徐永珍
成人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心理分析是开展网络教学活动的基础。成人的网络学习作为一个心理过程,主要涉及认知因素(注意、感知觉、记忆与遗忘等)、情绪因素(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和个性因素(学习风格、归因倾向、自我效能等),并呈现出学习者的个性特征。网络教学的实施必须适应学习者的心理特点才能取得实效。
关键词:
成人 网络学习 心理因素 学习者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陈平路 邓保生
威慑型理论模型在纳税遵从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纳税人心理因素长期被忽略,由此设计的征管制度往往导致征纳关系紧张。本文分析了纳税人心理,解释了税收道德、心理契约等是影响遵从行为的重要理论,以期为构建和谐征纳关系,提高纳税服务水平提供借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凯 李华晶 郭芬
文章借鉴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绿色出行心理因素的概念模型,通过大样本的数据调查,开发了绿色出行行为及心理因素的测量工具,并应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意愿、感知行为控制两个因素都对绿色出行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而意愿对绿色出行的预测作用更大;态度、主观规范两个因素均对意愿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而态度对意愿的影响更强;在影响绿色出行的因果链条中,最重要的链条是感知效力→态度→意愿→绿色出行。最后,探讨了研究发现对于促进绿色出行的启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林 黄浩
收入流动将对收入分配格局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收入流动性结构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优化收入格局。基于2010—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在2010—2012年、2012—2014年和2014—2016年三个时间段,整体样本、农村样本和城市样本家庭收入流动的向上/向下比率均大于1,表明当前中国居民家庭收入流动性结构合理,有利于收入分配格局优化;虽然低收入层级向上流动的几率较大,但高收入层级(尤其是城市地区)固化的现象也较为显著;长期来看,居民受教育水平和幸福感的提高有助于防范家庭收入层级向下流动。因此,应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并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后雄
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既有和谐一致的一面,也有冲突对立的一面。从冲突负面效应分析,它会对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破坏师生关系。师生冲突行为的产生一方面源于教师的心理因素,如处理问题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教师的能力与威信等;另一方面源于学生的心理因素,如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一时冲动、认知方式的差异、行为偏差和品行障碍、学习思维状态的疲劳等。教师在改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扰、减少并化解师生冲突中处于主动地位。
关键词:
课堂冲突 心理因素 心理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顺奇
如何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去正确认识社会现实,这是所有社会科学工作者所面对的重大而意义深远的问题。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讨论自从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的系列文章在20世纪早期刊出(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