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01)
- 2023(10631)
- 2022(9103)
- 2021(8023)
- 2020(6887)
- 2019(15915)
- 2018(15357)
- 2017(29895)
- 2016(16663)
- 2015(18422)
- 2014(18506)
- 2013(18373)
- 2012(17145)
- 2011(15508)
- 2010(15588)
- 2009(14487)
- 2008(14443)
- 2007(13031)
- 2006(11324)
- 2005(9804)
- 学科
- 济(74085)
- 经济(74008)
- 管理(44552)
- 业(43411)
- 方法(34984)
- 企(32720)
- 企业(32720)
- 数学(31745)
- 数学方法(31510)
- 中国(21137)
- 农(19707)
- 财(17739)
- 地方(17045)
- 学(16296)
- 贸(14397)
- 贸易(14395)
- 易(13951)
- 业经(13861)
- 农业(13728)
- 环境(11367)
- 制(11317)
- 务(10617)
- 财务(10604)
- 财务管理(10577)
- 企业财务(9991)
- 银(9690)
- 银行(9625)
- 技术(9558)
- 融(9542)
- 金融(9540)
- 机构
- 大学(248837)
- 学院(246539)
- 济(103296)
- 经济(101207)
- 管理(92063)
- 研究(87368)
- 理学(80631)
- 理学院(79603)
- 管理学(78192)
- 管理学院(77738)
- 中国(62376)
- 科学(57184)
- 农(52645)
- 京(52204)
- 所(46325)
- 财(44340)
- 业大(43714)
- 研究所(42716)
- 农业(42278)
- 中心(39529)
- 财经(36426)
- 江(36071)
- 经(33097)
- 经济学(32809)
- 北京(32005)
- 范(31458)
- 师范(30997)
- 院(30692)
- 经济学院(30141)
- 州(28509)
- 基金
- 项目(171811)
- 科学(133924)
- 基金(125916)
- 研究(115546)
- 家(113520)
- 国家(112631)
- 科学基金(94650)
- 社会(75256)
- 社会科(71392)
- 社会科学(71364)
- 基金项目(67827)
- 省(66991)
- 自然(63660)
- 自然科(62240)
- 自然科学(62216)
- 自然科学基金(61130)
- 划(57742)
- 教育(52711)
- 资助(50683)
- 编号(44235)
- 重点(39350)
- 部(37618)
- 发(37526)
- 创(35328)
- 计划(34565)
- 成果(34508)
- 科研(33888)
- 创新(33210)
- 国家社会(31877)
- 教育部(31447)
- 期刊
- 济(104959)
- 经济(104959)
- 研究(68345)
- 学报(48236)
- 农(46034)
- 中国(42302)
- 科学(42150)
- 大学(34539)
- 财(34011)
- 学学(33243)
- 农业(30621)
- 管理(29232)
- 技术(18329)
- 教育(18309)
- 融(18288)
- 金融(18288)
- 财经(18015)
- 经济研究(17937)
- 业经(16817)
- 业(16675)
- 问题(16441)
- 经(15546)
- 版(13475)
- 业大(12729)
- 技术经济(12660)
- 统计(11997)
- 商业(11939)
- 科技(11808)
- 贸(11562)
- 资源(11309)
共检索到3465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朱农,曾昭俊
文章从城市发展的基本理论出发,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城市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的发展具有趋同性,即城市规模越大,人口增长率越低;(2)迁移的惯性对城市人口增长起促进作用;(3)对外开放能显著促进城市的发展,在经济还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的内陆地区,其作用尤为显著;(4)基础设施条件能显著影响城市人口增长的节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项本武 杨晓北
在城市便利性分类的基础上,利用全国213个地级以上城市2003-2013年城市面板数据研究了不同城市便利性对城市人口增长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显示:气温、降水等城市自然便利性、人均公共交通资源等交通便利性和在岗工人工资等经济便利性对城市人口增长解释能力较强,收入水平是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活质量和生活成本是影响人口迁移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而城市人口密度显著为正,表明流动人口有向大城市聚集趋势。
关键词:
城市便利性 人口增长 自然便利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项本武 杨晓北
在城市便利性分类的基础上,利用全国213个地级以上城市2003-2013年城市面板数据研究了不同城市便利性对城市人口增长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显示:气温、降水等城市自然便利性、人均公共交通资源等交通便利性和在岗工人工资等经济便利性对城市人口增长解释能力较强,收入水平是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活质量和生活成本是影响人口迁移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而城市人口密度显著为正,表明流动人口有向大城市聚集趋势。
关键词:
城市便利性 人口增长 自然便利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祖宇 王桂新
文章利用中国2010年以来全国人口普查、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及其他相关统计数据,测算并考察2011~2020年城市人口增长来源构成及其对城市化发展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城市人口规模仍在持续增大,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2011~2020年的新增城市人口中,56%来自人口迁移,26%来自行政区划变动,自然增长仅占18%,人口迁移仍是推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导因素;城市人口增长来源构成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但三大增长来源对城市化发展贡献的差异趋于减小,迁移增长对城市化发展的主导作用有所弱化,自然增长与区划变动的影响相对增大。探讨城市人口增长来源构成及其对城市化发展的贡献,对把握中国新时期城市化发展动力机制的变化,推进城市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裴怀娟
由于近年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本文将从经济增长中的要素作用这一方面 ,运用经济增长理论 ,以新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 ,对东中西部各地区 1 978— 2 0 0 2年劳动、资本、技术的增长率及对GDP的贡献进行分析 ,比较东中西部地区在要素投入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方面的差异 ,分析造成各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要素投入 贡献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于涛方
文章利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从地级城市层面分析中国流动人口类型、时空变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论是:(1)城市人口流入符合集聚规律和规模报酬递增假说,东部发达城市地区和其他区域重要经济中心城市保持着极强的人口集聚能力。(2)城市人口流入增长主要取决于城市所能提供的"综合机会",现代性和国际性特征及生活质量成为吸引外来人口的重要"拉力"条件。(3)城市人口流动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东部地区城市人口流入的主要拉力因素开始呈现高生活质量驱动、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创新驱动及高端服务业驱动,而中西部城市流动人口增长驱动力较为复杂。(4)投资对城市流动人口增长,特别是东部和发达城市仍具有较强的驱动作用,消费等因素的影响则不突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守治
选取就业人数、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比重、最终消费支出、城市化率等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拟合,对东中西部就业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就业 影响因素 聚类分析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晴宇 李月芬 解小雨
我国系统协调性研究多以协调度以及协调发展度构建模型,不能很好地描述系统间的不确定性。而集对分析主要用于处理问题的不确定性,能够较好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基于集对分析对位于长吉图区域的长春、九台、吉林、蛟河、敦化、延吉、龙井、和龙、图们以及珲春等10座城市的人口增长与空间扩张系统协调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2012年除龙井与和龙以外,其他城市均已达到基本协调状态,但有些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结构也未能满足人口集聚所需,并且所有城市的协调性都十分不稳定。从2006-2012年数据来看,长春、吉林、延吉以及图们的系统协调性都呈现出上升趋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覃成林 朱永磊
本文将可达性引入到城市人口增长模型中,分析了铁路提速引起的沿线城市可达性变化,进而对其人口增长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铁路提速对沿线城市人口增长有着明显的正向影响。铁路提速所导致的沿线城市可达性每提高1%,可使其人口出现0.39%的相应增长。特别是,对于提速沿线城市,其可达性每提高1%,可引起人口出现0.52%的相应增长。但对于非提速沿线城市,这种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铁路提速对提速沿线城市人口增长影响还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在我国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城市的可达性每提高1%,可引起其人口分别出现0.90%、1.5%的相应增长,但在中部和西部地区这种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
关键词:
城市人口 人口增长 可达性 交通 铁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鹏超 张宏敏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Kernel密度分析、均衡度分析和Logistic模型,分析河南省18个城市人口增长与土地扩张的演变特征、协调性及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城市土地扩张速度整体上快于人口增长速度,二者增量在空间分布上均呈现以郑州、洛阳、漯河等核心城市增长为主和以安阳、南阳、信阳等边缘城市增长为辅的核心一边缘形式。(2)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增量的空间分布关系以均衡型为主,其城市主要分布在以郑州、安阳、洛阳为轴线的西北部地区;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空间协调性较弱,以土地超前发展为主,其城市主要集中在京九铁路和陇海铁路沿线、以郑州为中心,洛阳、开封为副中心的经济相对发达地区。(3)预测结果表明2003年之前城市人口增长与土地扩张保持同步,之后二者关系出现失调;2030年城市人口与土地规模分别为3474万人、2710km2,结果比较可信。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管陵 葛扬
住房泡沫给家庭经济活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带来了巨大挑战,改变着家庭人口规模和城市人口流动规模。本文在索罗增长模型基础上构筑了住房泡沫与城市人口增长的理论框架。通过分析住房泡沫变化对家庭生育和迁移决策的动态影响机制发现:住房泡沫对人口增长的直接影响取决于经济增长方式;住房泡沫从抚养成本和家庭收入两个方面改变家庭净抚养人口数,进而间接影响人口增长率;住房泡沫通过驱动资本增长率,调整产业间劳动力配置,间接使人口增长率随资本增长率的增加而减少。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桂新 黄祖宇
城市不同来源的人口增长意味着城市化的不同路径和涵义。文章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城市人口增长中区划变动增长规模最大,迁移增长最小,自然增长居中,但总体上均规模不大,差异较小。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及其所带来的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城市三大来源的人口增长规模均呈增大趋势,特别是迁移增长规模迅速增大,1996年一跃成为城市人口增长的第一来源和提升城市化率的第一因素。到2010年,城市迁移增长人口对城市化发展20年的累计贡献度迅速提高到15.24个百分点,已接近城市增长人口累计贡献的56%,分别是同期自然增长人口及行政区划变动增长人口的4.27倍和1.80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辛翔飞 秦富 王秀清
本文依据农户收入方程,确定影响农户收入的决定因素,并结合Blinder-Oaxaca分解方法,从中西部地区间差异和高低收入组间差异两个角度,实证分析农户收入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农户家庭经营不是影响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户纯收入及其差异的重要原因,工资性收入的多寡已经成为影响农户收入及其差异的重要因素;中西部地区农户收入差异的大约15%由地区禀赋造成,高于85%的比重由回归系数差异造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