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54)
2023(10210)
2022(8257)
2021(7331)
2020(5958)
2019(12977)
2018(12432)
2017(22151)
2016(12584)
2015(13659)
2014(13540)
2013(12956)
2012(11885)
2011(10632)
2010(10565)
2009(9570)
2008(9204)
2007(8086)
2006(6978)
2005(5982)
作者
(39134)
(32825)
(32576)
(30703)
(20568)
(15766)
(14669)
(12966)
(12496)
(11463)
(11212)
(11035)
(10547)
(10267)
(10134)
(10037)
(10022)
(9655)
(9345)
(9275)
(8360)
(7941)
(7908)
(7511)
(7470)
(7259)
(7194)
(7100)
(6704)
(6625)
学科
(49685)
经济(49621)
管理(33845)
(32213)
(23237)
企业(23237)
方法(20415)
(19785)
数学(18245)
数学方法(18113)
(15455)
中国(14263)
农业(14139)
业经(12999)
(12236)
(10067)
地方(10016)
收入(9297)
(8977)
贸易(8976)
(8727)
(8213)
(8177)
银行(8123)
(7882)
金融(7875)
(7777)
环境(7495)
(7379)
技术(7327)
机构
学院(178836)
大学(177808)
(71460)
经济(70038)
研究(64454)
管理(64108)
理学(56348)
理学院(55646)
管理学(54552)
管理学院(54250)
中国(45903)
(42974)
科学(42717)
(37175)
农业(34117)
业大(34109)
(33652)
(31792)
研究所(31253)
中心(28833)
(26628)
财经(25399)
(23475)
(23313)
(23153)
师范(23056)
农业大学(22997)
经济学(22481)
北京(22410)
(21120)
基金
项目(130383)
科学(101706)
基金(94950)
研究(88799)
(86783)
国家(86020)
科学基金(71917)
社会(58259)
社会科(55122)
社会科学(55109)
(51982)
基金项目(50644)
自然(47397)
自然科(46364)
自然科学(46345)
自然科学基金(45526)
(43980)
教育(40796)
资助(37115)
编号(33897)
重点(29963)
(28126)
(27919)
(27373)
成果(26277)
计划(26092)
创新(25624)
科研(25624)
国家社会(25117)
课题(24476)
期刊
(75178)
经济(75178)
研究(48081)
(40477)
学报(39757)
中国(35920)
科学(32816)
大学(29099)
学学(28077)
农业(27342)
(23768)
管理(21298)
教育(18782)
业经(14050)
(13656)
金融(13656)
经济研究(13466)
(13449)
技术(13418)
财经(12513)
业大(11975)
(11734)
(10836)
农业大学(10398)
问题(10163)
科技(9511)
商业(8230)
统计(7940)
技术经济(7761)
资源(7680)
共检索到2548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应绘  田双全  
为了探讨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宏观影响因素的城乡差异,文章以相对标准界定中等收入群体,利用宏观统计数据测度2000—2018年分城乡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进一步对比分析影响城乡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宏观因素。结果显示:城乡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宏观影响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着眼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收入分配政策同时有利于提升城镇和农村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但提升农村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力度更大,效果更明显;国家财政政策对提升城镇中等收入群体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对提升农村中等收入群体稍显不足。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文小洪  马俊龙  王相珺  
本文实证研究了城乡户籍劳动者使用互联网带来的工资回报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了这种差异对城乡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在使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模型解决了样本选择问题后发现,城镇户籍劳动者使用互联网的工资回报高于农村户籍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以及互联网使用内容的差异可能是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城乡户籍劳动者使用互联网带来的工资回报的差异进而表现为互联网使用行为扩大了城乡工资差距。但是使用互联网带来的工资回报随时间推移而下降,从而导致互联网对城乡工资差距的解释力有所下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龙莹  
本文采用相对分布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数据库(CHNS)1988—2010年居民住户调查微观数据,对影响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变动的因素进行分解。实证结果显示,一方面,影响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变动的因素中,"经济增长效应"大于"收入分配效应",即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收入分布曲线平移产生的效应大于收入分配政策变化所带来的分布形状变化产生的效应,同时,"收入分配效应"的短期效应大于长期效应;另一方面,向下相对极化指数大于向上相对极化指数,且向下相对极化指数贡献率呈上升趋势。说明从长期看,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中等收入群体划分标准提高,而居民收入增加的速度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使得原本的中等收入群体向下落入低收入区间的比重大于向上成为高收入群体的比重,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单宝艳  刘洋洋  王俊凝  
城乡差异研究对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城乡差异指数,采用空间自相关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山东省城乡差异的空间格局,并运用地理探测器研究了影响城乡差异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山东省城乡差异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为正值,且达到了0.001的显著性水平,具有显著空间集聚特征;山东省城乡差异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山东半岛和鲁南部分地区城乡差异较大,鲁西地区差异较小;城镇化率、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地方财政投资比重、进出口总额比重和高等教育规模是决定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空间格局的最主要因素;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是决定山东省城乡差异空间格局的最关键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骆永民  樊丽明  
本文在宏观税负约束的条件下,分析了间接税在总税收中比重的变化会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何种影响。通过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和相应数值模拟分析,本文发现:随着间接税比重的提高,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在间接税比重不变的情况下,提升工业品商品税在间接税中的比重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当城乡之间的生产率差距、居民工资差距、人均财政支出差距变小时,间接税比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作用变小,也即随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弱化,间接税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也在减弱。随后,本文进一步使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多种计量模型对上述结论进行了验证。基于此,进一步降低间接税在总税收中的比重,尤其是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的地区,将十分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朱土兴  
中等收入群体是一个区域在一定时期内收入水平处于中等区间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集合。它具有唯一性、时空性、集合性和变动性四大特征。中等收入群体与中等收入者是一对既有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概念。中等收入群体收入比重的概念界定和测量模型,中等收入群体收入比重变动规律。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思路是低等收入群体免交个人所得税,中等收入群体实行低税率,高等收入群体实行高税率;劳动收入实行低税率,投资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等非劳动收入实行高税率,彩票中奖税率实行特高税率。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文溥  龚敏  
文章基于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对我国城乡不同收入群体所面临的收入差距、通胀差距及其对总需求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构建消费行为方程,分析了总量CPI上涨对不同收入群体CPI、收入及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PI的上涨对农村居民的冲击大于城镇居民,对低收入群体的冲击大于高收入群体。城乡及城乡不同收入群体面临的通胀差异会扩大不同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差距,削弱我国居民对通胀的耐受力。同时,抑制全社会居民消费需求扩张,会使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下滑。因此,抑制通胀并有效降低通胀的社会成本,不仅要控制通胀的总量水平,而且要缩小通胀在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即旨在控制总量通货膨胀的政策要兼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兰先  孔令卫  
文章以服务利用行为模型为分析框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老年人的倾向因素、使能因素以及需要因素三个方面考察老年人居家照料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及其表现出的城乡差异。结果表明,居家照料服务供给、户籍类型、是否认为自己是家庭的负担、年龄、IADL总分对老年人居家照料服务的利用具有显著影响。同时,城乡老年人在居家照料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卢亚娟  Calum G.Turvey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城乡收入差距大的矛盾非常突出,金融发展的城乡二元差异特征亦很明显,表现为城乡金融发展水平、金融市场提供的产品、居民持有风险资产的比例等都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基于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研究调查的7331个家庭样本,对城乡居民风险资产持有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信贷需求、风险偏好、收入、社会保障、家庭规模、年龄等因素显著影响着居民风险资产持有比例。同时,城市家庭和农村家庭风险资产持有情况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最终本文对政府和金融机构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化对策与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兰先  孔令卫  
文章以服务利用行为模型为分析框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老年人的倾向因素、使能因素以及需要因素三个方面考察老年人居家照料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及其表现出的城乡差异。结果表明,居家照料服务供给、户籍类型、是否认为自己是家庭的负担、年龄、IADL总分对老年人居家照料服务的利用具有显著影响。同时,城乡老年人在居家照料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齐良书  
本文使用来自中国9个省的微观面板数据,检验了居民自评健康与家庭人均收入和社区内收入不均之间的相关关系。考虑到中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特征,本文将农村样本和城镇样本分开处理;考虑到中国的社会分层结构,计量方程中引入了代表职业地位的变量及其与收入和收入不均的交互项。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本文讨论了收入、收入不均与健康关系的作用机制。主要结论是:收入与健康的关系、收入不均与健康的关系都存在城乡差异和职业差异,这说明在收入、收入不均与健康的关系中,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十分重要。要解决健康不平等问题,关键在于加强对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者,主要是农村居民和生活在城镇的农民的医疗保障,同时要设法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修娜  万海远  李实  
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标准、规模和特征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回顾和评述现有各种界定标准的基础上,建议采用全球所有国家收入中位数的67%~200%作为定义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上下限。研究发现,近些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在逐渐提高,从2002年的10%上升到2016年的28.9%,这主要源于我国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不是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要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保持中高速增长至关重要,政策的重点是提"低"而不是限"高",同时要防范现有的中等收入群体跌落为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主要分布在城市地区,收入来源主要是工资性收入,储蓄率偏高,受教育水平明显高于低收入者和贫困人口。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下限附近分布着规模客观的低收入者,他们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潜在来源,应是政策瞄准的主要对象。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陈心广,魏晟,饶克勤  
本研究在1993年全国卫生服务总调查的基础上,以两周患病就诊率作为基本医疗眼务需求的度量指标,通过运用简单比较和高级经济学模型技术,分析了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城乡差异及价格和收入对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以便从经济学的角度了解和把握我国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规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志岭  
本文采用CHIP2007年数据探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城乡工人在自我雇佣收入上的差距问题。本文发现,以小时自我雇佣收入衡量,城镇职工的收入为15.04元,远高于外来务工人员的7.09元;形成自我雇佣收入巨大差异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个体资源禀赋差异,二是外来务工人员受到的户籍歧视。进一步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教育程度的提高、从事自我雇佣年数的增加、健康的改善、初始资本以及自我雇佣规模的扩大均对自我雇佣收入有正向影响,教育对自我雇佣收入的作用远低于对工资收入的影响;从城镇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各自的影响因素来看二者存在较大的差异;采用Cotton分解方法发现城乡工人个体禀赋差异解释了其中的25.41%...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纪宏  刘扬  
针对中等收入者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当前中等收入者研究方法不足的状况,本文基于现代非参数方法中的核密度佑计方法,提出测算中等收入者比重及其变动的新方法,并构建影响中等收入者比重变动的因素动态分解方法。依据居民收入的微观调查数据,本文提出我国中等收入的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对我国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及变动情况进行测度,并对影响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变动的增长效应、分配效应和水平效应进行分解。在理论和实证研究基础上,得到有政策指导意义的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