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27)
- 2023(11319)
- 2022(9361)
- 2021(8490)
- 2020(6981)
- 2019(16058)
- 2018(15234)
- 2017(29316)
- 2016(15723)
- 2015(17498)
- 2014(16755)
- 2013(16947)
- 2012(15863)
- 2011(14413)
- 2010(14166)
- 2009(13111)
- 2008(12723)
- 2007(10748)
- 2006(9471)
- 2005(8276)
- 学科
- 济(77108)
- 经济(77029)
- 管理(41892)
- 业(40580)
- 方法(38023)
- 数学(35532)
- 数学方法(35376)
- 企(29691)
- 企业(29691)
- 中国(23500)
- 农(18171)
- 财(17112)
- 贸(16763)
- 贸易(16757)
- 易(16345)
- 地方(13894)
- 学(13164)
- 业经(13001)
- 农业(12785)
- 环境(11419)
- 制(11336)
- 融(10596)
- 金融(10596)
- 银(10346)
- 银行(10300)
- 行(9863)
- 务(9726)
- 财务(9722)
- 财务管理(9706)
- 技术(9483)
- 机构
- 大学(235545)
- 学院(230691)
- 济(108800)
- 经济(107164)
- 管理(87704)
- 研究(84725)
- 理学(77381)
- 理学院(76479)
- 管理学(75405)
- 管理学院(74988)
- 中国(63275)
- 科学(50553)
- 京(49206)
- 财(45812)
- 农(43658)
- 所(42324)
- 研究所(39062)
- 财经(38375)
- 中心(37222)
- 业大(36928)
- 经济学(36431)
- 经(35537)
- 农业(34948)
- 经济学院(33323)
- 北京(30599)
- 江(30509)
- 院(30255)
- 财经大学(29147)
- 范(27773)
- 师范(27382)
- 基金
- 项目(164075)
- 科学(130903)
- 基金(125772)
- 家(112892)
- 国家(112082)
- 研究(111337)
- 科学基金(95627)
- 社会(77755)
- 社会科(74195)
- 社会科学(74179)
- 基金项目(66463)
- 自然(62337)
- 自然科(61047)
- 自然科学(61029)
- 自然科学基金(60032)
- 省(59199)
- 划(52000)
- 资助(51546)
- 教育(50231)
- 编号(39228)
- 部(38054)
- 重点(37462)
- 发(35055)
- 国家社会(34969)
- 创(33894)
- 教育部(32775)
- 创新(31959)
- 科研(31922)
- 中国(31396)
- 人文(30987)
共检索到3266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龙奋杰 王宁 张艳奇
论文以国内外相关城市增长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分析中国城市增长的系统模型,并利用206个城市1990年与2005年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劳动生产率提高而非人口规模增长推动的;(2)政府财政支出和城市人力资本积累是目前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3)人力资本积累并没有在工资增长上得到体现;(4)城市公共设施和环境的改善引致了城市人口增长,但对城市经济发展却没有明显的作用。在以上研究结果基础上,论文提出了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增长 影响因素 中国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廖明中
本文采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全面探讨1987年的城市初始条件与随后20年城市增长(1987~2006)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城市增长与城市人口增长率、城市收入水平、信息化水平等初始条件指标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但是与城市初始人口规模呈负向关联。同时,本文还证实了非国有部门的发展、对外开放和财政分权同样是过去20年里促进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增长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城市初始条件 城市增长 中国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自然
本文利用1990~2011年中国264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投入产出数据,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及相关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分区域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及要素增长及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1)264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1990~2011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近些年呈下降趋势,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尤其要提高东部TFP增长水平。东部地区GDP增长率和TFP增长高度正相关(尤其是第三阶段),说明东部地区提高TFP增长对GDP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付鑫 张威 李俊
深化服务业开放,坚持创新驱动,提高服务业效率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内容。将中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实证考察中国服务开放对服务业效率的影响效应,探究服务开放影响服务业效率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开放显著提高了城市服务业效率,对不同区域而言,中国服务开放显著提高了东部及中部地区服务业效率,但对西部地区服务业效率影响不显著;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是服务开放提高城市服务业效率的重要作用机制。鉴于此,应进一步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设等服务业开放政策,注重将服务开放政策与地区发展政策相结合,鼓励城市及服务企业在服务开放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以期在更大程度上发挥服务开放对服务业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修岩 邵军 薛玉立
本文基于我国地级以上城市的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集聚对于人均GDP的增长和生产率的增长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当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集聚的增长效应则转变为负方向。这意味着,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活动的集聚的确有利于经济增长,但当经济发展水平突破一定的门槛后,集聚的负面效应将逐步显现。这一结论对于当前集聚趋势下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国斌 王军
选取2004年~2015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从经济增长质量视角出发,运用动态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实证研究房价对经济增长的质量效应。得出如下结论:在样本期内,房价会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显著影响,房价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并且已经逼近拐点。分地区和分城市规模来看,房价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且这种差异在一二线城市和三四五线城市之间比东部、中部、西部之间更加明显。此外,创新、FDI和产业结构调整是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因素。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肖光恩 金圣华
用工业企业数据和空间面板计量方法从中国地级城市的层面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条件收敛和空间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总体上中国地级城市工业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和空间溢出效应,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收敛作用明显。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戴永安
使用2001~2007年中国26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投入产出数据,传统的DEA方法与超效率DEA方法相结合,分析了中国城市效率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差异,重点探讨各种城市条件因素对城市效率的影响特征。结果显示,中国城市效率较低且空间差异明显,各城市效率类型不但统计特征十分明显,而且地域分布上存在很明显的集聚特征。各种城市条件因素通过影响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进一步地综合作用于城市效率,并且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段瑞君
文章结合新经济地理学、二元经济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提出了城市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并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采用2011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市场规模的影响逐渐降低;公共财政支出对高分位数城市规模的影响最大;在中等城市规模附近,知识溢出的影响最为显著;城乡收入差距对中等及中等偏上城市的影响较为显著。另外,文章分区域研究了城市规模影响因素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不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分位数回归 新经济地理学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项本武 张鸿武 王珅
本文使用中国23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第四、五、六次人口普查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人力资本积累对城市规模扩张的影响。研究发现,接受大专及以上教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每增加1%,城市人口规模会增长1.15%;接受高中及以上教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每增加1%,则城市人口规模增长0.17%。这表明我国人力资本积累存在溢出效应,人力资本积累的溢出效应促进了城市规模的扩张。由于人力资本外部性的存在,家庭及城市政府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会低于社会最优水平,因而中央政府应加大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投资,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城市化水平。
关键词:
人力资本积累 溢出效应 城市规模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孙晓华 曹阳
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地区间不平衡的现象始终存在。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判定是一个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的问题。与传统分析方法忽略经济增长的个体差异,通过人为设定区域边界进行收敛性标准判断不同,本文基于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提出了城市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识别方法,并以中国347个行政区为样本对收敛性和趋同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传统的四大经济区内部均不存在经济增长的收敛现象,运用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重新划分,共得到六大趋同俱乐部;东部沿海城市之间的经济增速趋异,呈点状增长极分布,中西部城市经济增速趋同,条块状发展特征突出,东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有逐步缩小的趋势;机制分析表明,物质资本投资、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是促进城市经济增长趋同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毛渊龙 姜国刚
文章首先借助DDF及ML生产率指数测度了2007—2017年我国26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全国及各地区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且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要优于技术效率,并成为决定当前城市绿色增长的主导因素。其次,通过面板门槛模型对城市规模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口规模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总体上可划分为前期抑制、中期积极促进、后期小幅促进三个阶段,门槛值分别为88.7万和300.1万。最后,运用系统GMM方法检验城市规模对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内在影响路径。结果表明,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对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持续减弱,直至不再显著;而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则主要发生在大城市,且促进效应逐渐减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悦灵 吴功亮 林汉川
文章基于技术进步视角,构建了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化影响的理论模型,以理论模型推导结果作为基本假设,再构建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化的实证模型,运用中国城市群数据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就中国城市群而言,技术进步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化水平提高有着显著促进作用。同时,技术进步视角下,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化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创练 张帆 张年华
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地理距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重要因素,本文引入地理距离和技术进步等变量拓展了传统索洛模型,分析了区域经济增长的第三方效应,并采用空间滞后模型(SAR)、空间误差模型(SEM)和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分析了1997—2013年间中国280个主要城市的经济增长收敛特征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经济环境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中储蓄率、外商直接投资、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均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与该区初期产出负相关,即初期产出较低的地区经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效应 条件收敛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创练 张帆 张年华
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地理距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重要因素,本文引入地理距离和技术进步等变量拓展了传统索洛模型,分析了区域经济增长的第三方效应,并采用空间滞后模型(SAR)、空间误差模型(SEM)和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分析了1997—2013年间中国280个主要城市的经济增长收敛特征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经济环境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中储蓄率、外商直接投资、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均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与该区初期产出负相关,即初期产出较低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说明经济落后的地区比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更快,可见在全国范围内各大城市经济增长满足条件收敛规律。研究还表明,地理距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重要因素,区域内宏观变量对周边城市经济增长存在较强的溢出效应,即区域经济增长存在较强的第三方效应。分地区研究还表明,东部及中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高于西部地区,但后者较前两者经济增长的收敛速度相对更快。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促进城市经济互动增长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效应 条件收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