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70)
2023(11462)
2022(9795)
2021(8788)
2020(7556)
2019(17402)
2018(16809)
2017(31830)
2016(17783)
2015(19782)
2014(19637)
2013(19483)
2012(18095)
2011(16452)
2010(16340)
2009(15172)
2008(15122)
2007(13672)
2006(11813)
2005(10372)
作者
(55979)
(47017)
(46845)
(44445)
(29527)
(22814)
(21502)
(18534)
(17530)
(16582)
(15891)
(15664)
(15026)
(14986)
(14851)
(14663)
(14547)
(13991)
(13509)
(13446)
(11987)
(11599)
(11355)
(10875)
(10554)
(10512)
(10389)
(10233)
(9604)
(9589)
学科
(74963)
经济(74891)
(48981)
管理(48740)
(38051)
企业(38051)
方法(35822)
数学(31871)
数学方法(31537)
(22296)
(18064)
中国(17891)
(16834)
业经(16422)
地方(16210)
(15234)
贸易(15232)
农业(15193)
(14786)
(12223)
技术(11456)
环境(11348)
(11286)
财务(11252)
财务管理(11226)
理论(10843)
企业财务(10616)
(10581)
(10045)
银行(9979)
机构
大学(262519)
学院(261684)
(106823)
经济(104753)
管理(98183)
研究(91871)
理学(86260)
理学院(85211)
管理学(83581)
管理学院(83118)
中国(66460)
科学(61098)
(58921)
(55003)
(49027)
业大(47952)
农业(47297)
研究所(45400)
(45171)
中心(42001)
(38503)
财经(37003)
北京(33753)
(33683)
(33676)
师范(33153)
经济学(32878)
(32229)
农业大学(31174)
(30276)
基金
项目(183628)
科学(142653)
基金(132869)
研究(125147)
(120355)
国家(119363)
科学基金(99829)
社会(79246)
社会科(75181)
社会科学(75152)
(72781)
基金项目(71330)
自然(67376)
自然科(65821)
自然科学(65794)
自然科学基金(64665)
(62340)
教育(57784)
资助(53551)
编号(49157)
重点(42254)
(40037)
(40001)
(38609)
成果(38412)
计划(37068)
科研(36226)
创新(36159)
课题(34119)
(33531)
期刊
(109838)
经济(109838)
研究(68554)
(52348)
学报(52039)
中国(47455)
科学(44411)
大学(37389)
学学(35786)
农业(35665)
(34332)
管理(32552)
教育(24161)
技术(21726)
(19899)
(18923)
金融(18923)
业经(18562)
经济研究(18251)
财经(17678)
问题(15261)
(15229)
(14768)
业大(14183)
技术经济(13646)
科技(13276)
统计(12428)
资源(12336)
商业(12330)
(12130)
共检索到3680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周慧秋  
本文主要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通过对影响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六个主要因素与粮食实际产量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及定性分析,实证考察了各个因子不同时期对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课题组  
近几年,东北三省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有所提高,人均占有粮食居全国前列。目前,制约粮食生产潜力发挥的主要因素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集成技术严重缺乏,限制生产能力发挥;水土流失,耕地有机质含量下降;惠农政策尚未完善“;一事一议”制度遭遇困境。应继续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支持;集中力量整体连片建设,争取用5-7年的时间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服务;通过增加供给抑制农资价格上涨;进一步完善“两免三补”及相关政策;健全“一事一议”制度。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肖海峰  王姣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主要途径。而准确把握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又是制定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措施的一个重要基础。本文将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依据各个影响因素的生产弹性和贡献率来分析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 ,最后得出结论及政策含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燕枝  郭静利  王秀东  
粮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是解决粮食问题的核心。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不同时期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有所变化。本文通过对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的对应分析,得出了四个不同阶段,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的不同主导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慧秋  
本文主要依据灰模型GM(1,N)预测原理,利用VB及MATLAB编程实现构造矩阵及相关计算,得到预测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灰模型GM(1,N)方程,利用灰模型GM(1,N)方程对未来15年东北地区及分省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了预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侯锐  李海鹏  
本文以系统学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分解为四个因子。通过主成分回归发现,水资源禀赋等自然生产力因子是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因素;机械化率等技术生产力因子和耕作制度等管理生产力因子是主要促进因素;政策生产力因子影响不太显著,却是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定因素。在目前生产条件下,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改善基础条件,提高技术投入,选择良性生产模式,改革耕作制度,发展多熟制的间作套种,是今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江松颖  刘颖  金雅  
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维护粮食安全战略意义重大。文章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1998—2012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粮食生产发展,并结合粮食生产现实状况研究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因素及其变迁。研究表明:耕地、劳动力、农业机械、有效灌溉率和抗灾能力等因素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不利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发展;粮食财政支出与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促进了粮食产量迅速增加,但是最低收购价政策市场扭曲效应日趋明显。为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发展,应重视对耕地数量与质量的保护;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培养职业农民,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化粮食财政支持政策,建立粮食价格市场形成机制,有效发挥市场机制配置粮食生产资源的基础作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姣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主要途径,而准确把握影响全国及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对制定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一、模型的建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和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各种生产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的、能够相对稳定地达到一定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余文涛  石淑芹  孙晓丽  李正国  
[目的]粮食生产能力关系到粮食供给和国家粮食安全,如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宾县为例,通过一定的方法探索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机制,最终提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合理建议。[方法]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借助Logistic模型探讨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特点。[结果](1)品种技术推广、作物收益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效应在1%水平上达到显著;(2)生育期变化、土地质量、旱灾、耕作方式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效应在5%水平上达到显著;(3)温度、降水、冷害及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对粮食生产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段小红  王化俊  
根据1978~2008年甘肃省粮食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和人均产量等粮食生产的相关资料,对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阶段分析;选用农膜使用量、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动力、受灾面积、价格指数等指标,建立了C-D生产函数,分析了不同阶段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变动的原因。结果表明:物质投入、科技投入和政策因素是影响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三个主要因素。提示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仍然偏低,但增产潜力较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丽辉  罗锋  
利用扩展的C-D生产函数,对1978~2008年、1978~1992年、1993~2008年三个阶段的广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粮食生产仍处于规模效益递增阶段;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一直是影响广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两个主要因素,但播种面积的影响在逐渐减少,有效灌溉面积的影响在逐渐上升;化肥施用量在1992年前是影响广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在1992年后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相关;受灾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都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显著影响。为稳固和提升广东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应积极保护耕地面积、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化肥使用效率以及加快农业科技推广的步伐。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聂英  夏英  
东北地区是我国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东北地区粮食产能变化关乎国家粮食安全。这种特殊的战略地位决定了研究东北地区粮食产能变化影响因素的必要性。在考察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比较优势、粮食产能建设作用及对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作用的基础上,对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粮食生产中粮食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受灾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等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力及强度进行分析,并从综合因素贡献度、抗灾能力、农业机械水平、资源利用效率及生产服务体系等角度,提出促进东北地区粮食产能提升的对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何秀丽  张平宇  刘文新  
东北地区是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商品粮基地,粮食单产变化的研究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1978-2004年数据为基础,分别从阶段性、趋势性、稳定性与不同作物等4个角度,对东北地区粮食单产时序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从农业生产条件的角度,对影响东北地区粮食单产变化的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揭示了不同阶段各因素对粮食单产影响程度的变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予新  李文琦  
本文以"四化"同步发展的角度入手,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相关影响要素为基础,着重分析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主要内涵对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作用机制,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中伟  王宇露  
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中,科技具有基础性效应,优质增产效应,节约效应和产业化效应,未来需从健全多元投入机制;明晰研发目标和方向,突出研发重点;完善推广体系和增强农民科技采用意识四方面促进科技支持效应发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