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
2023(15)
2022(12)
2021(16)
2020(6)
2019(24)
2018(23)
2017(24)
2016(28)
2015(27)
2014(30)
2013(23)
2012(24)
2011(28)
2010(23)
2009(23)
2008(21)
2007(10)
2006(10)
2005(16)
作者
(64)
(47)
(41)
(37)
(22)
(17)
(17)
(17)
(16)
(16)
(15)
(15)
(14)
(14)
(14)
(13)
(13)
(12)
(11)
(11)
(11)
(11)
(11)
(11)
(10)
(10)
(10)
(9)
(9)
(9)
学科
中国(64)
教学(57)
教育(55)
理论(47)
学校(41)
学法(38)
教学法(38)
学理(37)
学理论(37)
(37)
研究(37)
经济(37)
地方(27)
(25)
管理(25)
高等(25)
(23)
改革(22)
职业(22)
技术(21)
(21)
研究生(21)
职业技术(19)
农业(18)
(17)
发展(17)
(17)
技术学校(16)
高等职业(16)
业经(15)
机构
大学(242)
学院(241)
职业(98)
教育(84)
研究(84)
技术(77)
职业技术(70)
技术学院(61)
师范(53)
(53)
(52)
中国(46)
(43)
管理(43)
北京(39)
研究所(39)
业大(38)
(38)
师范大学(38)
(38)
科学(38)
(38)
(37)
理学(36)
理学院(36)
(34)
管理学(34)
管理学院(34)
经济(33)
(31)
基金
研究(158)
项目(148)
教育(123)
科学(110)
(87)
编号(85)
成果(78)
(75)
社会(72)
课题(72)
(70)
社会科(69)
社会科学(69)
基金(62)
(61)
规划(56)
特色(52)
研究成果(51)
(49)
项目编号(48)
培养(46)
(45)
(44)
改革(44)
(44)
国家(43)
(43)
年度(42)
高等(42)
(41)
期刊
教育(236)
中国(177)
研究(126)
高等(82)
职业(72)
高等教育(67)
技术(57)
(57)
经济(57)
技术教育(50)
职业技术(50)
职业技术教育(50)
(43)
教研(43)
高教(43)
农业(36)
大学(26)
(24)
论坛(24)
学报(23)
(22)
(21)
学位(21)
成人(21)
成人教育(21)
研究生(21)
职教(21)
(18)
学学(18)
科学(17)
共检索到4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杜祥培  
专门以女性为教育对象的大学,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全国并不多见。湖南女子大学是一所创办于1985年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我国办学历史最长,办学规模最大的女子学校之一,也是全国妇联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女子高校。女大自创办以来,紧紧围绕女性特色作文章,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更加深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怀恩  原梅生  
高等教育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其内涵就是要坚持特色立校,特色兴校,特色强校。对于一所大学特别是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大学来说,其大学特色更多的是依托地方特色确定自己的办学特色,依托地方经济寻找培养人才的切入点,依托地方文化激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孙爱武  
"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是黄炎培先生最为著名的职业教育理念,对当代中国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指导意义。借鉴传承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应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确立"做学合一"的引领地位,在人才培养模式中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做学合一"提供实现途径,在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中为"做学合一"提供制度保证,在"双师"队伍建设中为"做学合一"提供师资支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秀梅  孙萍茹  安连锁  
为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适应电力工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华北电力大学以实施创新教育为主线,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抓手,通过构建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创新实践基地等措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以"四模块"为框架的实验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汉英  冯建力  
根据独立学院是依据市场需要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发展定位;从总体办学经验的角度,介绍了改革传统的教学体系,探索建立与理论教学交叉配合、相互补充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认识和做法,以及支撑实践教学体系的实验平台的建设和职业技能鉴定站的运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方明  
郴州特色优质烟开发之所以取得明显成效,离不开适宜的生态条件、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从选种、育苗、施肥、病虫害防治到烘烤的配套技术培训方面的组织管理制度.今后要进一步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有的放矢追求零缺陷,使郴州优质烟叶开发再上新台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纪发  张季中  姜桂娟  邢立伟  孙平平  杜洪志  杜兴臣  
春小麦栽培技术课程采取"教学、生产、推广、研发"4方共建的方式,经过5个循环的实践检验与理论提升,创新了课程改革模式、学习模式和教学运行模式,并将其上升到种植技术类课程开发和运行管理的共性规律,对涉农专业核心课程改革有良好的示范借鉴价值,在省内外中高等职业院校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应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敬忠  刘娟  李玉梅  龚利  王树远  邵念念  
涉农高校社会科学人才培养面临办学定位不清晰、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体系不健全、培养方式不接地、学科影响力不大、专业吸引力不强等共性问题和挑战。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全面开展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创新与实践探索,首创性地构建出并实践了彰显涉农高校特点与特色的"六位一体"社会科学人才培养体系,将政治方向、专业传统、"三农"特色、道器结合、行动育人、国际视野六个方面有机融合、协同发展,回应了涉农高校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问题和困境。该体系变特色为优势,变差异为优异,显著提高了中国农业大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声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广泛的传播效应,有力地回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为我国涉农高校面向新文科建设的社会科学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左惟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2日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根本任务""两个标准""三项基础性工作",并对广大青年提出了"四点希望",讲话透彻阐释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命题,进一步明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使命责任,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基本遵循。东南大学党委把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敬忠  刘娟  李玉梅  龚利  王树远  邵念念  
涉农高校社会科学人才培养面临办学定位不清晰、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体系不健全、培养方式不接地、学科影响力不大、专业吸引力不强等共性问题和挑战。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全面开展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创新与实践探索,首创性地构建出并实践了彰显涉农高校特点与特色的"六位一体"社会科学人才培养体系,将政治方向、专业传统、"三农"特色、道器结合、行动育人、国际视野六个方面有机融合、协同发展,回应了涉农高校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问题和困境。该体系变特色为优势,变差异为优异,显著提高了中国农业大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声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广泛的传播效应,有力地回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为我国涉农高校面向新文科建设的社会科学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丰丙芝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作为人生过程而非结果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教育不仅承担着知识传播与授受的功能,而且关涉到个体生命成长。为此,学校更应积极回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彰显人才培养的五大功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福盛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等教育。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优秀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探索和研究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生态,对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高职校园文化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目前,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专业广度,高等职业教育都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等。但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由原中职学校升格而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暴露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钱红  
文化育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思想,人才培养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营造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氛围。文章具体论述了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在学院文化特色的建设过程中,对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即引领、激励、教育和陶冶作用,并对文化育人工作如何实践并走向深入进行了理性的思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余欢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而一套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则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前提条件。南昌航空大学在今年5月接受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之后,根据教育部专家组的意见建议,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时俱进,科学制订具有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并采取措施加以实施,为培养高质量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修订培养方案,力促学校转型基于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