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78)
- 2023(12743)
- 2022(11072)
- 2021(10401)
- 2020(8506)
- 2019(19672)
- 2018(19662)
- 2017(37434)
- 2016(20474)
- 2015(23056)
- 2014(23238)
- 2013(22973)
- 2012(21356)
- 2011(19452)
- 2010(19545)
- 2009(17721)
- 2008(17124)
- 2007(15060)
- 2006(13386)
- 2005(11937)
- 学科
- 济(86658)
- 经济(86576)
- 管理(54841)
- 业(53463)
- 企(42979)
- 企业(42979)
- 方法(34138)
- 数学(28820)
- 数学方法(28506)
- 中国(25653)
- 地方(23574)
- 农(23502)
- 学(21465)
- 业经(20019)
- 财(17727)
- 农业(16090)
- 贸(14601)
- 贸易(14587)
- 理论(14477)
- 和(14139)
- 制(14047)
- 易(14039)
- 环境(13943)
- 技术(13840)
- 银(13521)
- 银行(13468)
- 融(13215)
- 金融(13213)
- 行(12990)
- 发(12897)
- 机构
- 大学(291056)
- 学院(289826)
- 管理(113604)
- 济(112261)
- 经济(109665)
- 研究(101738)
- 理学(97526)
- 理学院(96367)
- 管理学(94756)
- 管理学院(94236)
- 中国(74551)
- 科学(64936)
- 京(63884)
- 所(51972)
- 财(50062)
- 农(49115)
- 研究所(47365)
- 中心(45197)
- 业大(44221)
- 江(43197)
- 范(41413)
- 师范(41004)
- 北京(40938)
- 财经(39730)
- 农业(38300)
- 院(36963)
- 经(36030)
- 州(35722)
- 师范大学(33110)
- 经济学(32547)
- 基金
- 项目(196887)
- 科学(153639)
- 研究(145349)
- 基金(139941)
- 家(121781)
- 国家(120682)
- 科学基金(102858)
- 社会(88922)
- 社会科(84055)
- 社会科学(84034)
- 省(78437)
- 基金项目(74695)
- 自然(66850)
- 教育(66416)
- 划(65778)
- 自然科(65238)
- 自然科学(65224)
- 自然科学基金(64022)
- 编号(60508)
- 资助(57489)
- 成果(49698)
- 发(45906)
- 重点(44063)
- 部(42339)
- 课题(42233)
- 创(40769)
- 创新(37920)
- 科研(37264)
- 项目编号(36982)
- 发展(36557)
- 期刊
- 济(130136)
- 经济(130136)
- 研究(88466)
- 中国(59082)
- 学报(47378)
- 农(45564)
- 科学(43457)
- 管理(42451)
- 教育(38333)
- 财(35605)
- 大学(35130)
- 学学(32690)
- 农业(32259)
- 技术(25690)
- 融(25309)
- 金融(25309)
- 业经(22628)
- 经济研究(20085)
- 财经(18704)
- 图书(18258)
- 问题(16705)
- 业(16173)
- 经(15843)
- 科技(14923)
- 理论(14694)
- 技术经济(13888)
- 实践(13612)
- 践(13612)
- 现代(13355)
- 商业(13005)
共检索到4356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睿姣 张轩杰
通过对彭泽鲫(♀)×彭泽鲫(♂)的受精细胞学观察,彭泽鲫卵子受精后,具有与两性生殖鱼类相同的精子入卵过程和排出极体,但精子入卵后精核始终不解凝,也不与雌性原核融合。对精母细胞成熟分裂中期染色体观察表明,彭泽鲫精母细胞在进行成熟分裂时未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全部为单价体形式,其精子形成过程中第一次成熟分裂异常;对精子与体细胞DNA含量进行比较,体细胞DNA含量与精子DNA含量比为2.218:1,精子DNA含量发生了减半。以上实验结果说明彭泽鲫为雌核发育鱼类。同时,作者对卵核染色体倍性保持稳定的方式及精卵不同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操文杰 张静蓉 张庆飞 赵玉华 王卫民
为探究鳡和翘嘴鲌精子在诱导彭泽鲫雌核发育子代中的异精效应,实验分别以鳡和翘嘴鲌精子激活彭泽鲫卵的胚胎发育获得子二代(F_(2))群体:P×G(彭泽鲫♀×鳡♂)和P×Q(彭泽鲫♀×翘嘴鲌♂),以P×P(彭泽鲫♀×彭泽鲫♂)F_(2)为对照,比较各群体的染色体核型、DNA含量、形态学特征以及生长等。结果显示,P×G、P×Q和P×P的核型分别为3n=150=45m+66sm+27st+12t、3n=150=54m+51sm+39st+6t和3n=150=51m+48sm+45st+6t,与父本鳡的核型(2n=48=10m+24sm+12st+2t)和翘嘴鲌的核型(2n=48=16m+26sm+6st)明显不同;P×G和P×Q的DNA含量与P×P比值在95%的置信区间内(均为0.97);上述结果表明,P×G和P×Q的F_(2)群体均为雌核发育子代。基于形态学参数的主成分分析显示,P×G和P×Q与P×P散点分布区域基本无重叠;P×G和P×Q与P×P间能通过判别函数进行初步判别(准确率达97.8%),即存在显著的形态学差异;这表明P×Q和P×G子代存在异精效应。与P×P相比,P×G和P×Q的F_(2)群体各日龄的平均体质量、平均体长、增重率和增长率均表现出优势,且P×G优势显著。综上所述,鳡和翘嘴鲌精子均能诱导彭泽鲫卵的雌核发育,且不同的精子源诱导对雌核发育子代的影响不同,存在典型的“异精效应”。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良国 赵俊 陈湘粦
在发现彭泽鲫种群内两个不同雌核发育克隆 (H和L) 的基础上, 对彭泽鲫两个克隆和银鲫(D系)、缩骨鲫、野鲫共 5个鲫鱼品系进行RAPD分析。结果 30个引物中有 22个扩增效果良好, 统计分析表明, 彭泽鲫 (L) 与银鲫 (D) 的遗传相似率最高 (0 909091); 彭泽鲫 (H)、缩骨鲫和野鲫三者间的遗传相似率也较大, 其中彭泽鲫 (H) 和缩骨鲫的相似率 ( 0 862069 ) 高于二者与野鲫的相似率 (分别为0 828571、0 830986)。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 彭泽鲫 (L) 与银鲫 (D系) 的亲缘关系非常接近, 暗示二者可能具有相同的遗传起源; 彭泽鲫 (H)、缩骨鲫...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郑尧 陈家长 邴旭文 王在照
将同一批经雌核发育产生的F1彭泽鲫(Carassius auratus var.pengze)仔鱼(Pcc)分别置于实验室和池塘进行养殖,结果发现,与池塘养殖雄鱼比例极少相比,实验室养殖中出现了高比例的雄鱼。实验室养殖Pcc F1雄雌比例为(43.6±3.0)%,而池塘养殖Pcc F1雌雄比为(4.7±1.2)%。本研究比较了不同养殖模式下雌雄鱼性腺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发现除Pcc-vasa、Pcc-esr1和Pcc-esr2b外,实验室养殖Pcc F1精巢中性腺分化、受体、类固醇合成酶类基因表达极显著(P<0.01)或显著(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潘英 李琪 于瑞海 王如才
运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栉孔扇贝正常卵子与雌核发育卵子在受精和成熟分裂过程中的核相变化。结果表明,尽管紫外线照射没有影响受精卵的成熟分裂以及雌性、雄性原核的形成,但使雌核卵的发育速度出现明显的滞缓。在第1次卵裂中期,雌核发育卵子中的雄性原核没有像雌性原核那样形成染色体,而是浓缩为一染色质小体(DCB),游离在细胞质中,不参与核分裂。胞质分裂结束时,DCB位于2个卵裂球之一的细胞质内或在赤道板处被分割成两部分。实验结果首次提供了栉孔扇贝雌核发育的细胞学证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菲 沈铭辉 柯才焕 蔡明夷 游伟伟
应用组织切片方法,比较观察了杂色鲍普通二倍体、人工诱导三倍体、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单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在成熟分裂和第一次卵裂期间的细胞学变化,以探讨人工诱导杂色鲍雌核发育的细胞学机制。结果表明,精子经紫外线辐射进行遗传失活处理后,仍然能够进入卵子,并激动卵子发育,卵子能够正常完成两次减数分裂,与普通受精卵没有明显差别。精子入卵后形成精核,大多能够逐渐解凝、液化并膨大,最终形成形态正常的雄性原核,但在第一次卵裂早期退化成浓缩的染色质小体(DCB),并在胞质分裂时随机地分配到其中一个子细胞里的分裂沟附近。在人工诱导三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受精卵中,受精卵经细胞松弛素B处理后,染色单体在第二次成熟分裂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纯 刘少军 伍艳红 刘筠
以产生单倍体卵子的二倍体雌性红鲫为对照,对远缘杂交起源的二倍体雌核发育鲫鲤早期卵巢组织中的生殖细胞进行了流式细胞术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组织学切片方法和染色体制片,对相应的卵巢组织细胞学观察和生殖细胞减数分裂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雌核发育二倍体鲫鲤卵母细胞的DNA含量呈现两个主要的峰值,检测样本中的2号峰值显示的DNA含量是二倍体红鲫卵母细胞的1倍,代表减数分裂前染色体数未加倍的细胞群,其减数分裂Ⅰ前期分裂相呈现同源染色体部分配对,该细胞群在组织学切片上呈现空泡化等败育现象;另外,检测样本中的3号峰值显示的DNA含量是二倍体红鲫卵母细胞的2倍,代表减数分裂前染色体数已加倍的细胞群,其减数分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董迎辉 杨爱国 刘志鸿 任建峰 周丽青 李赟
采用Bouin氏液固定、石蜡切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在光镜下对栉孔扇贝正常发育和6DMAP第二极体抑制型雌核发育二倍体卵在受精和第一、二次卵裂过程中的核相变化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正常发育卵内的雌、雄原核能融合为合子核,而雌核发育卵内的精核、雌核变化相当复杂。精核至少存在两种状态:(1)精核只在刚入卵时发生轻微膨胀,以后保持固缩状态,不膨大形成雄原核;(2)在第二次成熟分裂之后,精核再次去浓缩膨胀,但其体积并未达到正常雄原核的大小。在第一、第二次卵裂过程中,此精核不参与核分裂,以致密的染色质体(DCB)存在于两组分开的母本染色体之间,卵裂结束时滞留于两卵裂球的分裂沟上或进入其一的细胞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迟长凤 杨爱国 王清印 刘志鸿 周丽青
用1500μW/cm2的紫外线照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精子60 s以进行灭活处理,并使之与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卵子受精,在卵子受精后排出第一极体前用6-DMAP(50 mg/L)处理受精卵,持续处理35 min,抑制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的排放,诱导异精雌核发育四倍体。采用二脒基苯基吲哚(DAPI)荧光染色显微观察法,对灭活的长牡蛎精子诱导的栉孔扇贝雌核发育四倍体早期胚胎发育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经紫外线灭活过的长牡蛎精子进入栉孔扇贝卵子后发生轻微膨胀;在第一次卵裂中期,精核形成一致密的染色质小体(DCB),位于两组分开的母本染色体之间,不参与...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永福 王金龙 伍远安 李传武 何志刚 王卫民
本研究在已成功利用鳙(Aristichthys nobilis)(♀)×兴国红鲤(cyprinus cArpio VAr.Xingguo)(♂)远缘杂交诱导鳙异源雌核发育的基础上,测定了鳙异源雌核发育子代及其母本鳙和父本兴国红鲤3组实验鱼的7项可量性状,计算其框架系数,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三组鱼框架系数的差异和距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3组鱼多项框架系数间均具显著差异,雌核发育子代较母本表现为体型更高,头更长。判别分析能将3组鱼明显判别分为3个区域,其中雌核发育子代和兴国红鲤的判别准确率均为100%,母本鳙群体判别准确率为94.4%,总判别准确率为97.9%。主...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冯建新 惠筠 杨兴丽 周晓林 杨慧 王兆平
比较了淇河鲫和彭泽鲫的形态特征 ,存在显著差异的性状有 :侧线鳞 (分别为 2 9 7± 2 2、30 9±1 3) ,左侧鳃耙数 (分别为 4 1 7± 5 2、4 7 7± 5 7) ,全长 /体长 (分别为 1 30 0± 0 134、1 2 5 4± 0 0 6 6 ) ,尾柄长 /尾柄高 (分别为 0 80 8± 0 10 7、0 876± 0 2 4 2 ) ,体长 /体宽 (分别为 5 5 88± 0 4 2 4、5 2 33± 0 5 75 )。两种鱼的脊肉厚与体重、体长、体高、体宽的比值有极显著异 ,淇河鲫较大。两种鱼的生长速度无明显差别。相同生长...
关键词:
淇河鲫 彭泽鲫 形态特征 生长 营养成分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杨彦豪 孙效文 雷清泉
通过对雄性银鲫的新鲜精液进行分级抽提得到精子的不同组份,包括精浆、精头的膜、鞭毛和脱膜精头等,在荷包红鲤和雌性银鲫杂交时加入其中的可溶性精头膜蛋白组分,研究精子膜蛋白在雌核发育银鲫异源受精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加入同源精子膜蛋白后的雌核发育银鲫异源受精卵的孵化率比对照组低很多,并且在子代培育过程中,发现了生长速度快、表型和父本相似、基因型基本和父本基因型相同的特殊子代。在某种程度上表明:精子膜蛋白可能是雌核发育银鲫卵子进行雄核发育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银鲫 精子膜蛋白 异精雌核发育 雄核发育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潘光碧 邹桂伟 罗相忠 张春
进行了雌核发育鲢两个品系间和雌核发育链与其半同胞鲢及普通鲢的生长对比 ,并与标准鲢(李思发等 1998)进行了生长、体型比较。结果表明 ,雌核发育鲢比半同胞鲢体长增长快 13 3% ,体重增长快5 1% ,差异十分显著 ;雌核组比普通鲢组体长增长快 3 7%~ 2 5 3% ,体重增长快 6 7%~ 90 1% ,雌核发育鲢品系间也存在明显的生长差异 ,本试验中雌核发育Ⅱ系 (GyS2 Ⅱ )比Ⅰ系 (GyS2 Ⅰ )体长增长快 8 6 % ,体重增长快 2 8%。在相同体长条件下 ,雌核发育鲢比标准鲢体重大 10 6 %~ 31 9% ,平均大 15 6 % ,雌核发育鲢具有背高、...
关键词:
雌核发育鲢 生长 体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