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22)
2023(1905)
2022(1516)
2021(1328)
2020(1114)
2019(2222)
2018(2219)
2017(3520)
2016(1921)
2015(2235)
2014(2291)
2013(2264)
2012(2161)
2011(1920)
2010(1960)
2009(1685)
2008(1682)
2007(1627)
2006(1400)
2005(1292)
作者
(7710)
(6677)
(6504)
(6173)
(4269)
(3208)
(2864)
(2590)
(2426)
(2360)
(2332)
(2256)
(2217)
(2216)
(2188)
(2116)
(2044)
(2024)
(1978)
(1963)
(1759)
(1759)
(1731)
(1517)
(1496)
(1462)
(1459)
(1432)
(1421)
(1403)
学科
(10765)
技术(10100)
管理(9370)
(9266)
企业(9266)
(8480)
经济(8478)
技术管理(5603)
方法(3973)
数学(3450)
数学方法(3422)
(2627)
新技术(2498)
高新(2493)
高新技术(2493)
(2161)
业经(2061)
中国(2029)
农业(1830)
产业(1710)
(1585)
贸易(1585)
(1572)
信息(1542)
教学(1528)
理论(1512)
环境(1428)
总论(1359)
信息产业(1345)
(1269)
机构
学院(33353)
大学(33201)
研究(13327)
(12987)
经济(12692)
管理(12536)
理学(10747)
理学院(10644)
管理学(10465)
管理学院(10402)
科学(9614)
中国(8596)
(7807)
(7662)
(7596)
业大(7327)
研究所(7166)
技术(6513)
农业(6161)
中心(5654)
(5581)
(5229)
(5079)
北京(4855)
研究院(4382)
(4179)
科技(4154)
(4017)
农业大学(4014)
(3975)
基金
项目(24980)
科学(18801)
基金(16982)
研究(16624)
(16455)
国家(16358)
科学基金(12989)
(10558)
社会(9811)
社会科(9399)
社会科学(9397)
基金项目(8940)
(8868)
自然(8751)
自然科(8572)
自然科学(8570)
自然科学基金(8411)
教育(7365)
资助(6785)
技术(6327)
(6265)
科技(6200)
重点(6071)
创新(6004)
编号(5900)
计划(5731)
(5683)
(5191)
(5110)
科研(4792)
期刊
(13134)
经济(13134)
研究(8461)
中国(8331)
学报(8170)
科学(7581)
(6625)
技术(6546)
大学(5814)
学学(5636)
管理(5362)
农业(4635)
科技(4617)
教育(4161)
技术经济(3963)
林业(3234)
(2997)
(2963)
(2784)
论坛(2784)
业大(2525)
经济研究(1975)
职业(1955)
(1838)
农业大学(1766)
财经(1722)
业经(1686)
技术教育(1651)
(1651)
职业技术(1651)
共检索到499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一农  
彩虹明樱蛤 Moerella iridescens(Be-mson)隶属瓣鳃纲、樱蛤科,俗称黄蛤、梅蛤、海瓜子、扁蛤、瓜子蚶等,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尤以浙江、福建沿海产量最大。该蛤肉质细嫩,肉味鲜美,深受沿海群众喜爱,为沿海群众赶海的主要品种,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小型滩涂贝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常亚青  宋坚  王国栋  丁君  阎世国  王喜福  
硬壳蛤 (Mercenariamercenaria)亲贝于 2 0 0 0年由美国引入大连 ,采用阴干和温度变化刺激对其进行人工催产 ,亲贝诱导排放比例可达 80 %。水温 18~ 2 6℃ ,2 0 .5~ 2 4 0h胚胎发育到面盘幼虫 ,孵化率达 94 %。浮游幼虫前期饵料以湛江等鞭金藻 (Iscochrysiszhanjiangensis)为主 ,逐渐添加新月菱形藻 (Nizschiaclosterium) ,后期以新月菱形藻为主。硬壳蛤幼虫温度、盐度的适宜范围分别为 19~ 2 7℃、2 5 .0~ 3 3 .6。饵料以混合投喂效果最佳 ,湛江等鞭金藻次之。浮游幼虫培养 12~ 1...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徐衡  胡永来  徐义平  金凯  陈鹏  
采用形态判别分析和SRAP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沿海彩虹明樱蛤8个群体尤其是乐清湾群体的形态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乐清、温岭与台州的群体具有相似的形态结构,而与宁波、舟山群体则差异较大;可以利用形态特征对乐清湾与舟山、宁波湾彩虹明樱蛤群体进行初步鉴别;(2)与舟山、宁波相比,浙江乐清湾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高;乐清湾群体聚为一支,表明它们之间具有更高的遗传相似性。形态和SRAP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各群体在形态和遗传相似性方面基本反映了各群体的地理关系,但乐清湾养殖群体与宁波群体更为相近,乐清湾彩虹明樱蛤养殖群体可能会对乐清湾野生群体造成种质混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太武  季延宾  苏秀榕  
为了研究环境与贝类的营养物质积累的关系,寻找影响贝类品质的主要因素、恢复经济贝类野生资源,本文研究了慈溪、六横、温岭和乐清等海区的彩虹明樱蛤的氨基酸、脂肪酸含量,利用SPSS软件对不同海区、不同生长时间的彩虹明樱蛤进行了差异性比较和主效因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5月份六横和乐清地区的彩虹明樱蛤群体间氨基酸差异最小,六横和慈溪最大,其主效成分为半胱氨酸。7月份慈溪和温岭彩虹明樱蛤群体间氨基酸差异最小,慈溪和乐清最大,主效成分为苏氨酸。9月份慈溪和六横的氨基酸差异最小,乐清和温岭最大,主效成分为蛋氨酸。5月份和7月份六横、乐清和温岭,9月份,温岭,乐清和慈溪地区的彩虹明樱蛤群体间脂肪酸差异最小,主效...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周琳  于业绍  顾润润  郑国兴  杨世俊  叶朝庚  
本文对青蛤Cyclinasinensis的室内人工催产、受精卵的孵化密度、幼虫培养密度、幼虫饵料及青蛤增养殖进行了研究。采用阴干、遮光和充气的方法对青蛤进行催产 ,成功率达 95% ;平均孵化率为 88.6 % ;室内育苗中 ,幼虫培养密度控制在 11~ 16个 /ml,幼虫变态后 ,减少培养密度 ,可以提高幼虫成活率 ;幼虫的饵料以叉鞭金藻为主 ,混合投喂较单一投喂效果更好。在 10 5.6 1m3水体的室内育苗池内 ,培育出稚贝约1.7亿粒 ,经土池培育获壳长 3~ 6mm幼贝 3878.4 5万粒 ,成活率为 2 2 .83%。另外 ,利用移苗和繁殖保护的方法 ,在 84hm2 养殖试验...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碧全  周小文  陈明达  郑杰民  游剑涛  黄标武  李迪贵  
2009年在福建平潭进行了2批次中华仙女蛤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亲贝性腺发育成熟程度与催产方法是影响中国仙女蛤亲贝催产成功率和排放率高低的主要因素;在2批亲贝的平均鲜出肉率分别为(31.6±2.0)%和(32.8±2.3)%的前提下,采用阴干、碘钨灯照射提高亲贝体温、流水刺激相结合的物理综合刺激方法可有效地催产中国仙女蛤并培育出健康苗种。但中国仙女蛤亲贝排精产卵的个数比例较小,即亲贝的排放率较低,2批次育苗的排放率分别仅为16.7%和26.7%。2批次共培育出平均壳长为2.87±0.14mm的中国仙女蛤苗种1 331×106cfu。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陈坚  杨星星  柯爱英  黄宝忠  
试验在黄砂、海泥和不投附着基三种状态下,观察了青蛤幼虫在变态时期的附着量和成活率的变化,以及附着后稚贝的生长与成活情况。结果表明:海泥是青蛤工厂化育苗最适宜的附着基,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厚度海泥对不同大小稚贝生长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厚度的海泥对稚贝生长的影响不明显。我们认为在生产中应选用1mm厚度的海泥做为青蛤育苗的附着基是最适宜的。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徐革锋  尹家胜  刘洋  李永发  杜佳  牟振波  
通过性激素药物诱导和人工繁育技术对哲罗鲑(Hucho taim en)(HH)(♀)与细鳞鲑(Brachymystaxlenok)(BB)(♂)进行了远缘杂交。研究结果表明:哲罗鲑(♀)×细鳞鲑(♂)杂交种(HB)的人工繁育效果与双亲对照组(HH和BB)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HB的孵化率和仔鱼上浮率均高于HH和BB;选择水蚤和水丝蚓对HB鱼苗进行开口,采用全价饲料粉与水丝蚓的混合团进行过渡,再选用全价人工颗粒饲料进行驯化,驯化结果显示:BB最易于开口、驯化和摄食颗粒饲料,其次是HB,最难于驯化的是HH;HH、HB和BB经过6周的培育,其全长与体质量均呈正增长趋势变化,HB的体质量...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天密  王永波  符书源  杨明秋  符一凡  李向民  
为了探索利用室外大型水泥池进行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人工育苗的技术模式,通过在室外大型水泥池顶部加盖遮光太阳板半封闭顶棚,对育苗水体进行控光、控温和防雨,进行该鱼人工育苗过程中水处理技术、饵料培育技术和育苗方法的研究。2010年3~7月,累计放卵5批次,共培育出全长2.5~3.0 cm的鱼苗21.9×104ind,受精卵平均孵化率达81.4%,育苗平均成活率达5.59%;初孵仔鱼平均全长1.6mm,在早期发育阶段每经历一次饵料转变,都会带来仔稚幼鱼的快速增长;该鱼摄食时间主要集中在白天,随着个体生长发育,饵料出现顺序依次为原生动物、轮虫、桡足类、蒙古裸腹蚤。...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刘慧  方建光  朱建新  李筠  于守团  
设计和制造了可以大规模应用于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等经济贝类苗种生产的高密度幼体培育系统、高密度稚贝培养系统,并建立了与之相配套的贝类育苗新工艺。克服了传统育苗方式占地面积大、生产效率低、种苗质量和产量不稳定的弱点,具有低消耗、高质量和高效益的突出特点,是贝类育苗工艺的变革。利用这一育苗技术,可以充分发挥高密度、集约化生产的优势,通过对苗种培育过程中水质、饵料和环境条件的全面控制,消除或减少敌害生物的影响,提高幼体的抗逆能力,从而杜绝抗生素的使用;在降低育苗生产的环境污染同时,向养殖户提供健康、优质的贝类苗种,是一种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的水产苗种培育模式。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方民杰  
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 Richardson)属鲈形目石鲈科,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我国沿海均产,为近海中下层鱼类,多在岩礁或泥底海区生活,以小鱼虾为食。由于生长速度快、肉质佳、体色较为鲜艳,是适合于海水增养殖的优良品种,而且市场销路好,价格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刘振勇  全汉锋  
研究了鬼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饵料系列的选择以及仔、稚、幼鱼的生态习性,并对其胚胎发育进行了连续观察。使用激素LRH A3和HCG的人工催产、人为条件下的受精卵孵化和仔、稚、幼鱼培育,经35d的人工育苗共获得了平均全长2.1cm左右的鬼幼鱼11.025万尾,受精卵平均孵化率为62.9%,育苗平均成活率达30.2%。结果表明提高海水盐度能提高鬼受精卵的孵化率,轮虫、卤虫、桡足类是鬼仔、稚、幼鱼的优质饵料,仔、稚、幼鱼有两个死亡高峰期,水质好坏是影响育苗成活率高低的主要因素。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施兆鸿  赵峰  傅荣兵  黄旭雄  王建钢  
2005~2006年,在舟山海域银鲳繁殖季节(4~5月),随流刺网和张网捕鱼船出海,捕捞性腺成熟的银鲳进行人工授精,把胚胎运回岸上在孵化桶中继续孵化,得到初孵仔鱼并移入水泥池中进行培育。在水温19.0~24.0℃、盐度25.0~28.0的人工育苗条件下培育苗种。饵料为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和配合饲料,孵化后3 d仔鱼开始开口摄食。银鲳初孵仔鱼~12日龄为仔鱼期,13~40日龄为稚鱼期,41日龄起转为幼鱼期。经50 d培育,获得20~27 mm叉长的银鲳幼鱼。育苗成活率为5%~14%。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明云  尤伟江  李飚  徐文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昌生  黄佳鸣  叶加松  何华武  廖志强  王忠坚  许辉鸿  
福建海区人工养殖的高体于5~7月繁殖,盛期为5月中旬~6月中旬。成熟亲鱼注射HCG就可产卵,产卵率20%~90%,受精率70%~89.8%,孵化率61.9%~82%。水温22~28℃、盐度32~35有利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苗种培育期间加强了水质管理、饵料生物的营养强化和病害防治等工作,培育出平均叉长为33.5mm的幼鱼22.4万尾,确立一套较完善的育苗生产工艺。
关键词: 苗种培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