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18)
2023(10623)
2022(8330)
2021(7391)
2020(6027)
2019(12924)
2018(12662)
2017(23467)
2016(13079)
2015(14402)
2014(14229)
2013(13441)
2012(11758)
2011(10486)
2010(10361)
2009(9396)
2008(9157)
2007(7956)
2006(7107)
2005(6294)
作者
(42287)
(35451)
(35418)
(33386)
(22128)
(17120)
(15657)
(13943)
(13369)
(12266)
(12061)
(11865)
(11548)
(11164)
(11011)
(10919)
(10896)
(10583)
(10111)
(10087)
(9108)
(8866)
(8647)
(8137)
(7994)
(7819)
(7812)
(7797)
(7211)
(7127)
学科
(48595)
经济(48542)
管理(34926)
(34075)
(25872)
企业(25872)
方法(20291)
数学(17712)
数学方法(17505)
(16416)
中国(15252)
(13495)
业经(12726)
(11655)
农业(11379)
(9780)
贸易(9775)
(9514)
地方(9272)
(8759)
环境(8378)
技术(8311)
产业(7924)
(7865)
银行(7806)
(7702)
(7419)
(7177)
金融(7174)
理论(7152)
机构
大学(186852)
学院(186224)
(70404)
经济(69016)
研究(68627)
管理(66524)
理学(58410)
理学院(57671)
管理学(56303)
管理学院(56020)
中国(49326)
科学(48661)
(46854)
(39944)
业大(37754)
农业(37677)
(37142)
研究所(34773)
中心(30865)
(30227)
(27870)
农业大学(25124)
(24765)
财经(24732)
北京(24203)
(24025)
师范(23565)
(22941)
(22731)
科学院(22254)
基金
项目(138389)
科学(107723)
基金(101584)
(94487)
国家(93768)
研究(89462)
科学基金(78115)
社会(57646)
(54718)
社会科(54707)
社会科学(54692)
基金项目(54338)
自然(54184)
自然科(52999)
自然科学(52979)
自然科学基金(52064)
(47299)
教育(40733)
资助(39567)
编号(33226)
重点(32680)
(29894)
计划(29695)
(28940)
(28860)
科研(27536)
创新(27228)
科技(26726)
(25513)
成果(25323)
期刊
(71170)
经济(71170)
研究(47465)
学报(44685)
(42396)
科学(36551)
中国(35935)
大学(31840)
学学(30619)
农业(28729)
管理(23441)
(21873)
教育(16385)
(15920)
技术(14111)
(13785)
金融(13785)
业大(13468)
业经(12604)
经济研究(12513)
(11808)
财经(11678)
农业大学(11293)
科技(10737)
(10040)
问题(9957)
资源(9458)
林业(8951)
商业(8263)
中国农业(8176)
共检索到262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世佳  孙红春  张永江  刘连涛  白志英  李存东  
【目的】研究黄河流域棉区不同纤维颜色棉花品种品质差异及棉铃在发育进程中生理活性变化,探索其品质形成的主要时期和相关影响因素,为彩色棉的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彩色棉品种中棉所51号(浅棕,CCRI 51,杂交棉)、中棉所81号(深棕,CCRI 81)、中棉所82号(深绿,CCRI82)和普通棉(简称白棉,CK)国欣棉3号(GX 3)为试验材料,对各小区棉株中部第5—6果枝的一、二果节当日花进行挂牌,于收获期测定其纤维品质,并在花后10、15、20、30、40 d(days post anthesis,DPA)取挂牌棉铃,分别测定铃壳、棉籽、棉纤维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袁淑娜  华水金  倪密  李悦有  文国吉  邵明彦  张海平  祝水金  王学德  
【目的】探讨彩色棉纤维中大量元素含量与彩色棉纤维品质形成的关系。【方法】选用棕色棉(X008)、绿色棉(S029)和白色棉(Xuzhou142)为材料,对彩色棉纤维发育过程(开花后20—50d)中大量元素(N,P,K,Ca和Mg)、黄酮色素和纤维素以及纤维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彩色棉纤维细胞中纤维素的含量显著偏低,比白色棉降低15%左右;黄酮色素含量较高,比白色棉纤维高4—10倍;大量元素的含量(除K)明显偏高,比白色棉提高1—2倍;(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成熟彩色棉纤维的品质指标与纤维中纤维素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纤维中总黄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棉纤维中大量元素N、P和Ca的含...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田景山  张煦怡  虎晓兵  随龙龙  张鹏鹏  王文敏  勾玲  张旺锋  
【目的】新疆是我国主要产棉区,该区棉花生育后期气温下降快。明确生育后期温度对棉纤维发育的影响,对新疆优质棉生产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分期播种、整段夜间增温(棉纤维发育期)和阶段夜间增温(开花至纤维素快速累积期起始时间、纤维素快速累积期和纤维素快速累积期终止时间至吐絮)的方式,使棉纤维发育处于不同的温度环境下,研究温度对纤维素累积特征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结果表明,棉纤维比强度受纤维素快速累积期持续时间(T)、开花至纤维素快速累积期起始时间的平均累积速率(V1)和纤维素最大理论含量(Wm)的显著影响,其中棉纤维比强度与V1呈显著二次曲线关系、与Wm呈极显著线性关系。棉纤维发育期≥15℃有效积温是影响纤维比强度的主要温度因子,在开花至纤维素快速累积期起始时间内二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在纤维素快速累积期则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自棉花开花至纤维素快速累积期起始时间内,较多的有效积温使纤维素在这段时间的平均累积速率(V1)直线降低,这并不利于纤维比强度的提高。在纤维素快速累积期,≥15℃有效积温的增加显著提高了V1,纤维素快速累积期持续时间(T)随有效积温的增加而显著延长,纤维比强度亦呈增加趋势。若获取≥30 cN/tex的纤维比强度,就需要V1维持在1.32%·d-1—1.76%·d-1,纤维素在铃龄6.7—13.3 d进入快速累积期,快速累积期持续20.2—25.6 d,纤维素累积时间经历39.0—46.9 d;在开花至纤维素快速累积期起始时间内需要≥15℃有效积温5.6℃—96.3℃,在纤维素快速累积期则需要181.5℃—262.3℃。【结论】棉纤维不同发育阶段≥15℃有效积温对V1影响的差异性是造成纤维比强度差异的主要原因,适宜V1有利于形成高强纤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松江  龚文芳  孙君灵  庞保印  杜雄明  
【目的】天然彩色棉是理想的绿色、环保、健康纺织原料,建立并优化棕色棉和绿色棉胚珠离体培养体系,研究渗透压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类黄酮代谢前体物质等生长物质对彩色棉胚珠培养纤维发育的影响,为彩色棉纤维色泽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以棕1-61、RT白絮、绿棉CC28为材料,采用常规栽培管理方法种植,在开花当天标记棉铃,取开花后3 d的棉铃进行离体培养。所有处理均在BT培养基基础上添加10.0μmol·L-1的IAA和5.0μmol·L-1的GA3,此外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渗透压调节剂(甘露醇、氯化钠、氯化钾、蔗糖)、植物生长调节剂(茉莉酸甲酯、油菜素内酯)和类黄酮代谢前体物质(苯丙氨酸、阿...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阳  卢麒麟  唐丽荣  游惠娟  陈燕丹  陈学榕  黄彪  
以毛竹蛀粉为原料,采用过硫酸铵在超声波辅助作用下直接氧化降解制备了羧基化的纳米纤维素晶体(CCN).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傅利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蛀粉及所制备的CCN的微观形貌、谱学性能及晶型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蛀粉颗粒呈撕裂状,形状不规则,尺寸为10-50μm;所制备的CCN为球形,粒径约为10-30 nm.FTIR分析结果表明CCN具有纤维素的基本化学结构,在1731 cm-1附近出现了羧基的C=O特征峰.XRD图谱表明制备的CCN属于纤维素Ⅰ型,结晶度为55.7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任春燕  毕研亮  郭艳丽  杜汉昌  于博  屠焰  刁其玉  
【目的】探究开食料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对犊牛生长发育、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为犊牛开食料的合理配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选取平均体重为(42〒2.5)kg的60头(包括36头公犊牛,24头母犊牛)新生荷斯坦犊牛,随机分为4个试验组,每组15头(9头公犊牛+6头母犊牛),15日龄起依次饲喂10%(10N)、15%(15N)、20%(20N)和25%(25N)NDF水平的开食料。试验犊牛单个饲养于犊牛岛,70日龄断奶,饲喂至112日龄。每日记录开食料采食量,每两周称量犊牛的体重,于35和112日龄测量犊牛的体尺,35、70、90和112日龄空腹颈静脉抽血测定血液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结果】(1)70—112日龄,犊牛开食料采食量10N组显著低于25N组(P<0.5);42—70日龄,20N和25N组NDF采食量显著高于10N和15N组(P<0.05);70—112日龄,NDF采食量随开食料NDF水平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2)70—112和15—112日龄,15N组犊牛体增重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分别高出12.67%、43.56%、30.17%和6.16%、18.09%、15.16%;15N组体高显著高于20N和25N组(P<0.05),体斜长和胸围显著高于25N组。(3)90日龄,15N组血清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组,白球比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112日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含量随NDF水平的提高而显著降低(P<0.05)。(4)35、70和112日龄,15N、20N和25N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浓度显著高于10N(P<0.05)组,血清丙二醛浓度低于10N组。【结论】犊牛开食料中NDF水平直接影响进食量和体增重,15—112日龄荷斯坦犊牛开食料中NDF的适宜水平为1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冯营  赵新华  王友华  马溶慧  周治国  
【目的】研究棉纤维发育过程中的糖代谢生理特征对氮素的响应及其与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关系,探索改善棉纤维比强度的生理调控技术途径。【方法】以美棉33B(AC-33B)和科棉1号(KC-1)为材料,设置大田氮素水平0kg N·hm-2(缺氮)、240kg N·hm-2(适氮)和480kg N·hm-2(高氮)试验,研究3个氮素水平下棉纤维发育过程中糖代谢的重要物质(蔗糖和β-1,3-葡聚糖)含量变化、调节糖代谢的相关酶(蔗糖酶、蔗糖合成酶、磷酸蔗糖合成酶及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和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关系。【结果】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在240kg N·hm-2水平下,棉纤维中的蔗糖酶活性最高,可...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向阳  宋磊  卢永吉  宣建伟  
目的:评估应用氧化再生纤维素防粘连膜(INTERCEED)对比单纯手术在预防妇产科手术后粘连长期效果的经济性。方法:采用卫生经济学方法,建立Markov-决策树模型,比较INTERCEED和单纯手术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成本和临床数据来源于文献或临床医生调查。模型评估的最长观察期为5年。结果:相比单纯手术组,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卵巢手术在观察期为两年时,ICER値分别为29 042.93和3 144.52元/QALY;为极具有成本-效果的干预措施。妇科其他术式和剖宫产不同频次,INTERCEED组在所有观察期,均是具有绝对优势的干预措施。结论:妇产科手术中使用INTERCEED相对单纯手术是一种能够节约患者长期医疗费用的防粘连措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谷岱霏  严善春  李志强  
【目的】研究植物源成分氧化苦参碱对台湾乳白蚁纤维素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为探讨氧化苦参碱在白蚁预防与控制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室内条件下[温度(26±1)℃,相对湿度65%±5%,黑暗无光照),供试台湾乳白蚁经饥饿处理2天后,用1%氧化苦参碱溶液处理滤纸后饲喂,分别于饲喂6 h、12 h、1天、3天、5天、7天收集台湾乳白蚁消化道,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还原糖法测定比较白蚁消化道的滤纸酶活性(FPA)及内切β-1,4-葡聚糖酶(EG)、β-葡萄糖苷酶(BG)和纤维二糖水解酶(CBH)的比活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康雨宁  陈文帅  于海鹏  
【目的】研究纤维素纳米晶须(CNW)与二氧化钛(Ti O2)凝胶形成复合物并改善其电流变液(ERF)的电流变性能和稳定性。【方法】利用酸水解法先制备出CNW,再基于溶胶-凝胶法制备出CNW与Ti O2胶体的复合物,调节原料的添加量使复合物中的CNW比例分别达到10%,20%和30%。将CNW-Ti O2复合物加入二甲基硅油中制成ERF,分析尿素添加量、电场强度、剪切速率和工作温度等对ERF剪切强度的影响,考察其静置抗沉降性和循环使用的影响。【结果】通过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进行形貌表征分析,可知无定形的Ti O2包覆在CNW表面,形成直径为10~15 nm的纤维状复合物。CNW的加入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丽玲  罗佳倩  常霞  林军  黄帆  李高阳  
为探究不同柑橘膳食纤维的性能差异及提高柑橘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率,利用酶解法制备4种柑橘皮渣膳食纤维(脐橙、苹果柚、沃柑、柠檬),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对纤维形态结构进行表征,并测定理化性质及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主成分分析评价不同柑橘纤维综合品质。结果显示,酶法制备的柑橘纤维性能存在品种差异,柠檬纤维总纤维含量(67.63±0.46)%最高,脐橙纤维组成比例最好,沃柑、脐橙纤维水合性能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最强,苹果柚纤维在4种纤维中表现出最高表观黏度。综合评价从高到低排序为:脐橙纤维、沃柑纤维、苹果柚纤维、柠檬纤维。结果表明,酶法制备的4种柑橘膳食纤维均有较好生理活性,其中脐橙纤维综合品质最佳,作为食品添加剂有较广应用前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管舒仪  窦妍  蔡晓丹  陈欣玥  张笑  杨明琰  
[目的]研究对甲苯磺酸(p-toluenesulfonic acid,p-TsOH)耦合碱性过氧化氢(AHP)预处理对不同木质纤维素酶解率及乙醇产率的影响,为农林废弃物纤维素生物转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芒草秆、小麦秸秆和杨木为供试材料,分别采用p-TsOH处理(质量分数70%pTsOH水溶液于80℃处理20 min)以及p-TsOH耦合AHP两步处理(先用质量分数70%p-TsOH水溶液于80℃处理20 min,之后用pH 11.5、体积分数2%H_2O_2于50℃、120 r/min恒温振荡器中反应12h)2种方法对3种材料进行预处理,分析不同预处理方法对3种材料化学组成、形态结构(扫描电镜观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结晶度、保水值)的影响,并研究纤维素酶添加量(5,10,15FPU/g,以纤维素质量计算)及不同发酵工艺(同步糖化发酵、分步糖化发酵)对p-TsOH耦合AHP两步处理3种材料纤维素酶解率及乙醇产率的影响。[结果]采用p-TsOH处理以及p-TsOH耦合AHP两步处理后,芒草秆、小麦秸秆和杨木中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明显降低,纤维素含量明显提高,其中p-TsOH耦合AHP两步处理的效果更明显,该法处理的芒草秆、小麦秸秆和杨木的木质素脱除率分别为97.01%,96.50%和94.01%,半纤维素脱除率分别为82.50%,84.21%和81.19%,纤维素保留率分别为87.97%,87.85%和90.53%。采用p-TsOH处理以及pTsOH耦合AHP两步处理后,芒草秆、小麦秸秆和杨木的微观结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图谱发生了明显变化,结晶度及保水值均明显增加。纤维素酶添加量5 FPU/g、酶解72 h时,芒草秆和小麦秸秆的酶解率均超过90%,而杨木的酶解率为78%;纤维素酶添加量15 FPU/g、酶解12 h时,芒草秆、小麦秸秆的酶解率达到100%,杨木的酶解率为73%;纤维素酶添加量10 FPU/g、酶解24 h时,芒草秆、小麦秸秆和杨木的酶解率均达到95%以上。当底物质量浓度为130 g/L、纤维素酶加量为10 FPU/g、发酵96 h时,p-TsOH耦合AHP两步处理芒草秆、小麦秸秆和杨木同步糖化发酵的乙醇产率分别为92.63%,90.07%和88.00%,高于分步糖化发酵工艺的乙醇产率(86.40%,84.21%和78.09%)。[结论]p-TsOH耦合AHP两步处理可以在温和水溶液条件下选择性脱除原料中的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得到富含纤维素的样品,对不同原料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应用前景良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管舒仪  窦妍  蔡晓丹  陈欣玥  张笑  杨明琰  
[目的]研究对甲苯磺酸(p-toluenesulfonic acid,p-TsOH)耦合碱性过氧化氢(AHP)预处理对不同木质纤维素酶解率及乙醇产率的影响,为农林废弃物纤维素生物转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芒草秆、小麦秸秆和杨木为供试材料,分别采用p-TsOH处理(质量分数70%pTsOH水溶液于80℃处理20 min)以及p-TsOH耦合AHP两步处理(先用质量分数70%p-TsOH水溶液于80℃处理20 min,之后用pH 11.5、体积分数2%H_2O_2于50℃、120 r/min恒温振荡器中反应12h)2种方法对3种材料进行预处理,分析不同预处理方法对3种材料化学组成、形态结构(扫描电镜观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结晶度、保水值)的影响,并研究纤维素酶添加量(5,10,15FPU/g,以纤维素质量计算)及不同发酵工艺(同步糖化发酵、分步糖化发酵)对p-TsOH耦合AHP两步处理3种材料纤维素酶解率及乙醇产率的影响。[结果]采用p-TsOH处理以及p-TsOH耦合AHP两步处理后,芒草秆、小麦秸秆和杨木中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明显降低,纤维素含量明显提高,其中p-TsOH耦合AHP两步处理的效果更明显,该法处理的芒草秆、小麦秸秆和杨木的木质素脱除率分别为97.01%,96.50%和94.01%,半纤维素脱除率分别为82.50%,84.21%和81.19%,纤维素保留率分别为87.97%,87.85%和90.53%。采用p-TsOH处理以及pTsOH耦合AHP两步处理后,芒草秆、小麦秸秆和杨木的微观结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图谱发生了明显变化,结晶度及保水值均明显增加。纤维素酶添加量5 FPU/g、酶解72 h时,芒草秆和小麦秸秆的酶解率均超过90%,而杨木的酶解率为78%;纤维素酶添加量15 FPU/g、酶解12 h时,芒草秆、小麦秸秆的酶解率达到100%,杨木的酶解率为73%;纤维素酶添加量10 FPU/g、酶解24 h时,芒草秆、小麦秸秆和杨木的酶解率均达到95%以上。当底物质量浓度为130 g/L、纤维素酶加量为10 FPU/g、发酵96 h时,p-TsOH耦合AHP两步处理芒草秆、小麦秸秆和杨木同步糖化发酵的乙醇产率分别为92.63%,90.07%和88.00%,高于分步糖化发酵工艺的乙醇产率(86.40%,84.21%和78.09%)。[结论]p-TsOH耦合AHP两步处理可以在温和水溶液条件下选择性脱除原料中的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得到富含纤维素的样品,对不同原料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应用前景良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邹局春  郑志锋  凌敏  张宏健  
以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为分析手段,研究以苯酚为溶剂、酸催化条件下核桃壳纤维素降解过程中其主要化学基团特征随反应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上述过程虽然可以用液化来描述,但本质上是核桃壳纤维素的降解反应,纤维素分子链降解为低聚糖及葡萄糖等低分子物质,最终导致吡喃环开环。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秀雯  姜学泓  王静芳  李强  钱俊  吴强  王思群  
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的纤维素含量高。为高效利用五节芒,采用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tEMPo)氧化处理五节芒纤维素,再通过高压均质制备了五节芒纤维素纳米纤丝(cnf)。透射电镜(tEM)观察发现,五节芒纤维素纳米纤丝为纤维状结构,直径为(10.0±2.3)nM,长度在微米级,表面羧基质量摩尔浓度为1.98MMol·g-1;ZEta电位结果表明:五节芒纤维素纳米纤丝悬浮液具有极好的储存稳定性。稳态流变测试表明:纤维素纳米纤丝悬浮液随着固含量提高,黏度升高,剪切变稀行为增强;动态流变测试表明,由于五节芒纤维素纳米纤丝的高长径比,其悬浮液在固含量为0.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