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94)
2023(3654)
2022(3007)
2021(2737)
2020(2429)
2019(5634)
2018(5360)
2017(10713)
2016(5735)
2015(6253)
2014(6067)
2013(5851)
2012(5158)
2011(4685)
2010(4770)
2009(4372)
2008(4343)
2007(3661)
2006(3093)
2005(2759)
作者
(15789)
(13396)
(13346)
(12630)
(8580)
(6429)
(5907)
(5127)
(4963)
(4708)
(4571)
(4483)
(4302)
(4240)
(4129)
(4113)
(4020)
(3947)
(3931)
(3608)
(3357)
(3249)
(3163)
(3057)
(3054)
(2987)
(2956)
(2809)
(2720)
(2668)
学科
(30331)
经济(30305)
方法(20534)
管理(19759)
(19628)
数学(19557)
数学方法(19243)
(18015)
企业(18015)
(8810)
(6767)
财务(6752)
财务管理(6748)
企业财务(6592)
中国(4855)
业经(4603)
(4369)
(4203)
技术(3918)
(3879)
贸易(3878)
环境(3825)
(3774)
(3745)
理论(3707)
(3609)
金融(3609)
(3608)
(3437)
地方(3391)
机构
大学(84027)
学院(83635)
(37575)
经济(37074)
管理(36237)
理学(32805)
理学院(32537)
管理学(31698)
管理学院(31558)
研究(23207)
(17755)
中国(17236)
(15788)
财经(15133)
(13985)
科学(13548)
经济学(12425)
财经大学(11783)
业大(11574)
经济学院(11454)
(11016)
中心(10801)
(10764)
商学(10699)
商学院(10581)
(10359)
研究所(10023)
北京(9628)
经济管理(9606)
(8642)
基金
项目(60460)
科学(49661)
基金(47477)
(41339)
国家(41088)
研究(40550)
科学基金(37026)
社会(28331)
社会科(27251)
社会科学(27246)
自然(25380)
自然科(24966)
自然科学(24963)
基金项目(24807)
自然科学基金(24536)
(22903)
资助(20734)
教育(19820)
(19392)
编号(14620)
(13984)
重点(13299)
(12858)
教育部(12561)
国家社会(12407)
人文(12194)
创新(11988)
科研(11983)
大学(11603)
(11502)
期刊
(31951)
经济(31951)
研究(21689)
(14379)
管理(13415)
学报(12207)
科学(11194)
中国(10518)
大学(9584)
学学(9315)
(8479)
(7831)
金融(7831)
财经(7818)
统计(7698)
技术(7346)
(6960)
(6599)
决策(6320)
经济研究(6317)
农业(5828)
技术经济(5068)
教育(4620)
业经(4512)
问题(4357)
财会(4109)
理论(3814)
商业(3735)
(3425)
科技(3399)
共检索到1084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陆蓉  陈实  李金龙  
动量效应是最稳健的股票市场异常现象,各种风险模型均难以解释,Fama(1998)甚至称其为异常现象的"祖师爷"。动量效应在国外资本市场普遍存在,但多数研究却发现在A股市场并不明显。本文认为,A股投资者存在彩票型股票偏好,会推高当前股价并降低未来收益,该收益反转特征会减弱动量效应。采用1997—2019年A股交易数据,本文在非彩票型股票中证实了月度动量效应的存在,动量策略对冲组合能够获得0.76%的平均月度收益率(年化收益率高达9.12%)和0.81%的FF三因子月度超额收益。进一步研究发现,传统动量策略的赢家组合与彩票型股票大量重叠,这些股票较低的未来收益率会显著降低赢家组合的收益率,并减弱动量效应。本文首次将彩票型股票与动量效应联系在一起,解释了"月频动量效应消失之谜",有助于加深对A股定价机制的理解,并对投资实践有一定意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江平  
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正在加速,外资买入的重仓股票价格持续上涨,多数重仓股票达到历史最高价格。本文首次利用香港交易所公开的2017-2019年陆股通每日持股数据研究陆股通资金的持股效应,以J-K方法验证了其对动量效应的贡献。实证结果发现,陆股通重仓股票中短期内存在显著的动量效应,在分别控制换手率和情绪指数的情况下,陆股通重仓股票的动量效应仍然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持有期较长时,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此外,外资对优质公司的信息挖掘能力较强,外资持续买入是产生动量效应的源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文华  
股票市场上的动量效应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对于该现象存在的深层原因,至今还没有定论。本文通过考察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分析师行为和动量交易策略的关系来研究信息有效性对动量效应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在发展中国家动量效应普遍存在,但与发达国家截然不同的是,动量效应在长期没有逆转。该现象排除了投资者过度自信导致动量效应的可能性,支持了Hong and Stein(1999)和Barberis,Shleifer and Vishny(1998)的信息非充分反应理论。另外,分析表明动量利润主要来自于失败者,说明对负面信息的反应更为不充分。进一步研究发现,分析师关注度的变化具有独立于分析师关注水平的解释能力,...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徐信忠  郑纯毅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国股票市场动量效应的实证分析,探索中国股票市场动量效应现象的特点及原因。作者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在中国股票市场上动量效应现象的确存在,但期限明显要短于西方发达国家市场,大约为半年左右的时间,当超过半年时逐渐呈现收益的反转现象。对中国股票市场动量效应的原因从风险、规模、帐面价值与市值之比、流通股比例、换手率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探析,发现风险、规模、帐面价值与市值之比、流通股比例、换手率对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动量效应均有一定程度的解释作用。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宋光辉  董永琦  陈杨炀  许林  
针对Fama-French五因子模型不足以很好解释股票市场的动量效应,本文从因子定价模型出发,依据流动性溢价理论,将流动性作为风险因子加入五因子模型中构成六因子模型,并采取六因子模型对动量效应进行解释,经过对中国股票市场大量实证检验发现:流动性与动量效应显著负相关,且加入流动性因子的六因子模型对动量效应的解释度有了很大提升,解释度高达75%以上。这一发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现有资产定价模型在面对动量效应解释方面的尴尬境遇。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宋光辉  董永琦  陈杨炀  许林  
针对Fama-French五因子模型不足以很好解释股票市场的动量效应,本文从因子定价模型出发,依据流动性溢价理论,将流动性作为风险因子加入五因子模型中构成六因子模型,并采取六因子模型对动量效应进行解释,经过对中国股票市场大量实证检验发现:流动性与动量效应显著负相关,且加入流动性因子的六因子模型对动量效应的解释度有了很大提升,解释度高达75%以上。这一发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现有资产定价模型在面对动量效应解释方面的尴尬境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学会  陈诤  
在参考国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以周作为检验周期,将1997年6月至2001年6月的股市作为牛市,2001年6月至2005年6月的股市作为熊市,然后分别检验股市在这两个不同时期的动量效应。研究发现,赢家组合在牛市中存在着正的动量效应,输家组合在熊市中存在着负的动量效应。而牛市中的输家组合和熊市中的赢家组合都存在着价格的反转。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柯军  卢二坡  
本文旨在考察不同规模公司股票在不同市场状态下的动量效应表现。研究结果表明,大规模公司在牛市及熊市阶段均有显著的动量组合利润,但在同是牛市的两个阶段其表现有显著不同;小规模公司则无论在牛市和熊市均不存在动量组合利润;单纯的输者赢者组合也表现出市场状态间的差异。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吴栩  王雪飞  燕汝贞  
识别股市动量和反转效应的转换对投资获利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分形理论构建了移动阴线和阳线Hurst指数识别动量和反转效应的转换,并在移动阴线和阳线Hurst指数识别动量和反转效应转换的基础上构建了投资策略,通过分析投资策略的收益,检验了移动阴线和阳线Hurst指数识别动量和反转效应转换的效果。结果表明,移动阴线和阳线Hurst指数可以识别股票市场动量和反转效应的转换,有益于为投资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严太华  梁岚  
利用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上海证券交易所所有A股股票的日收益率数据,以本周四到下周三为一个周期计算周收益率,采用重叠抽样方法,对上海股票市场的动量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海股票市场存在动量效应现象,但动量效应持续的期限要短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当形成期为1周、持有期为1~3周时,投资策略组合表现出显著的动量效应;当形成期大于1周、持有期超过3周时,投资策略组合开始出现收益反转现象;当持有期和形成期增大到12~26周时,投资策略组合又表现出不显著的动量效应。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吴栩  王雪飞  燕汝贞  
识别股市动量和反转效应的转换对投资获利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分形理论构建了移动阴线和阳线Hurst指数识别动量和反转效应的转换,并在移动阴线和阳线Hurst指数识别动量和反转效应转换的基础上构建了投资策略,通过分析投资策略的收益,检验了移动阴线和阳线Hurst指数识别动量和反转效应转换的效果。结果表明,移动阴线和阳线Hurst指数可以识别股票市场动量和反转效应的转换,有益于为投资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德宏  宋建波  
现有文献对于我国股票市场是否普遍存在动量效应观点并不一致。本文以2010-2015年间我国股票市场为背景,对动量效应的存在性进行再检验,并研究投资组合的期间因素(评估期和持有期)对动量效应市场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1)与多数现有文献的结论不同,我国股票市场不仅存在反转效应,同时也存在动量效应。(2)动量(反转)效应的存在性和市场表现受到投资组合中的期间因素的显著影响。评估期越短,或者持有期越长,动量(反转)效应的市场表现就越强。现有文献尚未得出类似的结论。(3)借助期间因素,研究还发现,我国各个细分股票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德宏  宋建波  
现有文献对于我国股票市场是否普遍存在动量效应观点并不一致。本文以2010-2015年间我国股票市场为背景,对动量效应的存在性进行再检验,并研究投资组合的期间因素(评估期和持有期)对动量效应市场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1)与多数现有文献的结论不同,我国股票市场不仅存在反转效应,同时也存在动量效应。(2)动量(反转)效应的存在性和市场表现受到投资组合中的期间因素的显著影响。评估期越短,或者持有期越长,动量(反转)效应的市场表现就越强。现有文献尚未得出类似的结论。(3)借助期间因素,研究还发现,我国各个细分股票市场在动量(反转)效应的市场表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动量(反转)效应在创业板的市场表现最强;中小板最弱,中小板的动量效应低于创业板60.7%,其反转效应低于创业板15.5%。本文结论为:基于动量(反转)效应的投资策略在我国股票市场均有意义;投资者制定这些策略时需要考虑期间因素和细分市场差异的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胡阳  李能飞  张萍萍  
动量现象是目前证券投资领域中最为经典的异常现象之一,文章利用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投资者季度持股数据考察了机构投资者的建仓行为对股票收益动量现象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在一个季度内,机构投资者的建仓行为与股票超额收益率呈正相关关系;第二,如果股票收益在前两个季度存在明显的动量现象,那么下一季度的股票收益率仍然取决于机构投资者的建仓行为,而与投资者的动量策略无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正动量组而言,如果下一季度机构投资者大幅度买入投资组合,则股票动量现象持续;反之,发生股票反转现象。负动量组和正动量组存在类似结论。此外,研究还发现动量现象在统计学上有意义,但由于股票收益无法提前预测,在实际投资过程中没有意义。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该结论支持并补充完善了有效市场假说。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周琳杰  
本文在参考国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选取深沪两市 1 995-2 0 0 0年的股票交易数据 ,考察中国股市动量策略的赢利性特征。研究发现 ,在卖空机制存在的假定下 ,动量组合的形成和持有期限与其收益呈负相关关系 ;期限为一个月的动量策略的超额收益明显好于其他期限的策略。另外 ,股票组成比例的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动量策略的投资收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