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86)
- 2023(14212)
- 2022(12143)
- 2021(11287)
- 2020(9423)
- 2019(22097)
- 2018(21996)
- 2017(42060)
- 2016(22973)
- 2015(26241)
- 2014(26431)
- 2013(26321)
- 2012(24908)
- 2011(22749)
- 2010(23017)
- 2009(21554)
- 2008(21774)
- 2007(19788)
- 2006(17662)
- 2005(16391)
- 学科
- 济(98502)
- 经济(98376)
- 管理(66148)
- 业(63281)
- 企(50340)
- 企业(50340)
- 方法(37507)
- 数学(32436)
- 数学方法(32105)
- 中国(29335)
- 农(29062)
- 制(26883)
- 地方(26429)
- 财(25845)
- 业经(22880)
- 银(22871)
- 银行(22837)
- 行(21649)
- 农业(19376)
- 学(18941)
- 融(18907)
- 金融(18902)
- 贸(17998)
- 贸易(17980)
- 易(17354)
- 体(15959)
- 环境(15553)
- 务(15131)
- 财务(15083)
- 财务管理(15036)
- 机构
- 学院(330507)
- 大学(330241)
- 济(137219)
- 经济(134078)
- 管理(122727)
- 研究(116728)
- 理学(103346)
- 理学院(102070)
- 管理学(100444)
- 管理学院(99791)
- 中国(93838)
- 京(71735)
- 科学(70198)
- 财(67764)
- 所(60116)
- 农(58900)
- 中心(54459)
- 研究所(53794)
- 江(53719)
- 财经(51673)
- 业大(47827)
- 经(46458)
- 农业(45964)
- 北京(45804)
- 范(44857)
- 师范(44421)
- 州(42915)
- 经济学(41888)
- 院(41857)
- 省(37855)
- 基金
- 项目(209116)
- 科学(163304)
- 研究(155326)
- 基金(148883)
- 家(128840)
- 国家(127672)
- 科学基金(108468)
- 社会(97563)
- 社会科(92332)
- 社会科学(92304)
- 省(83444)
- 基金项目(79045)
- 教育(71320)
- 划(69760)
- 自然(68290)
- 自然科(66624)
- 自然科学(66606)
- 自然科学基金(65395)
- 编号(64233)
- 资助(60772)
- 成果(53627)
- 发(49454)
- 重点(47411)
- 部(46341)
- 课题(45426)
- 创(43295)
- 制(41348)
- 创新(40586)
- 发展(39669)
- 国家社会(39660)
- 期刊
- 济(162772)
- 经济(162772)
- 研究(105313)
- 中国(74569)
- 农(55191)
- 财(54426)
- 学报(49907)
- 科学(46846)
- 管理(45751)
- 融(43401)
- 金融(43401)
- 教育(37991)
- 大学(37837)
- 农业(35757)
- 学学(35301)
- 技术(29200)
- 业经(27112)
- 财经(26101)
- 经济研究(24866)
- 经(22333)
- 问题(21878)
- 业(19206)
- 贸(17081)
- 技术经济(16359)
- 理论(16286)
- 图书(15809)
- 版(15768)
- 现代(15140)
- 商业(15010)
- 世界(14868)
共检索到5269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向达 张敏 吕阳
我国即开型彩票发行中普遍存在着由承销商进行市场销售的委托—代理关系,受信息不对称影响,彩票发行机构与承销商之间便产生了委托—代理的道德风险。本文分别建立了委托—代理关系中政府与承销商间一次博弈模型和重复博弈模型,分析政府与承销商间相互依存行为的影响要素及作用机制,为我国彩票发行中承销制度改革提供建议。
关键词:
彩票发行 委托—代理 一次博弈 重复博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野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从经济学的角度,用委托——代理理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进而认为,为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应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设计进行完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向达 张敏
以销售额为单一评价指标的彩票发行效率研究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本文重建了彩票发行效率研究的评价体系,根据我国现实情况将研究建立在福利彩票发行、销售框架搭建基础上,通过制度分析得出判断性结论,提出这一制度实施效率的假设,并进一步使用综合指标体系在实证分析中加以检验。
关键词:
福利彩票 发行效率 发行制度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媛华
本文从博弈的角度,对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方式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分析,构建了基金委托代理的博弈模型,并通过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
证券投资基金 委托代理 博弈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秦旋
运用博弈论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对工程监理制度下的业主与工程师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了分析。根据不同的假设条件构造了两类业主与工程师之间的委托-代理博弈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博弈方(业主和工程师)的选择和行为。通过设计合理的监理合同(激励合同),利用内外部约束机制和市场声誉能有效抑制在不对称信息环境下的道德风险,为我国监理制度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邓永平 吴文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宪 代军勋
委托—代理关系的效果主要通过激励约束机制来实现。这种机制对处在银行授信工作前沿的银行基层行长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一个贷款呆滞案例的研究,分析了基层行长作为代理人在这一呆滞贷款形成中的作用和行为动机,发现在我国基层银行中,尽量掩盖和推迟揭示信用风险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其中隐藏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对基层行长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合理:一是激励约束不对称,二是缺乏对风险揭示的激励,三是任期不确定。文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委托代理 激励约束 风险揭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周建波 宋健
本文运用博弈理论,根据信息是否对称分析了企业管理中完美信息和完全信息条件下委托—代理行为的均衡路径,以及在不同条件下委托方和代理方未来行为的各种可能性及其优化选择,认为信息不对称对委托—代理的影响很大,但追求信息的完全对称在实践中既不现实也不经济。企业所有者是否发生委托行为起决定作用的就是经营者的尽职程度,如果能够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和制度的约束机制,使所有者能够较为准确地得到经营者的信息,对于减少聘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也是有帮助的。
关键词:
委托代理 博弈均衡 完全信息 道德风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志芳
一、发行教育彩票的必要性1.教育彩票可以缓解教育发展的紧迫性与教育投入不足之间的矛盾。2.教育彩票是筹集社会闲散资金支持教育事业的一种有效形式,与其他经费来源渠道相比具有较多优势。与调整税收政策或者增加学费相比,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更小;与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社会募捐集资方式相比,更稳定、更有力。3.从完善彩票市场角度看,发行教育彩票,增进彩票品种,引进更多新颖的玩法,能够减少甚至制止民间私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航
证券投资基金的委托代理关系是投资人、托管人和管理人三方面相互融合、共同合作的关系 ,与一般的委托代理关系相比 ,其链条更长、关系更复杂。本文对此关系进行了分析 ,对投资人的地位进行了解剖 ,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投资基金 委托代理 加长关系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玉敏
彩票业因其强大的社会集资功能,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成为遍及城乡的市场形态,我国彩票业已经完成了初步形态的框架构造。通过对发达国家彩票业运行、管理制度的比较研究,为我国彩票业的开放发展、走市场化发展道路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彩票 垄断 产业化 法制化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曹艳杰
作为纳税人的社会公众与政府之间本质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部门预算中,该委托代理关系表现出多环节的委托授权链条。针对目前政府部门预算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监督弱化而导致的腐败和共谋问题,提出了解决代理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委托代理 部门预算 监督体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五书
发行彩票是政府筹措资金、弥补政府公共支出不足的一种手段。然而,发行权一旦为某个或几个权利集团控制,发行彩票不仅偏离博弈规则,达不到博弈的终极目的,而且,还会引起社会动乱,甚至造成对该政权挑战的渊薮。清末、民国时期,我国彩票发行权为地方军阀或与其有奥援的商人垄断,而这些人见利忘义,将发行彩票酿成践踏社会公德的滥觞,对清王朝和国民政府的倾覆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有必要对这一严重的社会现象作一剖析,以史为戒。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邓旭
国际托收中委托人可否向代收行直接主张权利已存通说,但随着司法实践抛弃通说,现已形成"复代理说"、"间接代理说"两种新学说。然而基于英美判例的先前通说只是建立在英美次代理理论,并没有注意到英美的复代理理论以及司法实践均支持委托人可向代收行直接主张权利。我国的"复代理说"、"间接代理说"两种新学说均不符合代理人对外必须为法律行为的特征,并不足取。现行法下宜类推适用《民法通则》关于复代理的规定。借鉴法国民法、瑞士债法和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的规定,在立法中赋予委托人对转受托人的直接请求权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径。
关键词:
托收 代理 转委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