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79)
- 2023(4704)
- 2022(4071)
- 2021(3833)
- 2020(3169)
- 2019(6641)
- 2018(6602)
- 2017(12145)
- 2016(6495)
- 2015(6849)
- 2014(6234)
- 2013(5793)
- 2012(4928)
- 2011(4587)
- 2010(4471)
- 2009(4462)
- 2008(3912)
- 2007(3278)
- 2006(2883)
- 2005(2517)
- 学科
- 济(20302)
- 经济(20279)
- 管理(16663)
- 业(14758)
- 企(12846)
- 企业(12846)
- 学(8831)
- 方法(7114)
- 农(6398)
- 中国(5453)
- 数学(5377)
- 业经(5340)
- 财(5340)
- 数学方法(5290)
- 理论(5073)
- 贸(4251)
- 地方(4249)
- 贸易(4248)
- 农业(4188)
- 易(4107)
- 教育(3793)
- 制(3713)
- 和(3694)
- 务(3606)
- 财务(3597)
- 财务管理(3594)
- 环境(3583)
- 企业财务(3371)
- 经济学(3243)
- 划(3078)
- 机构
- 学院(81953)
- 大学(79343)
- 管理(29152)
- 济(28028)
- 经济(27367)
- 研究(25561)
- 理学(24910)
- 理学院(24628)
- 管理学(24097)
- 管理学院(23946)
- 中国(18926)
- 科学(17168)
- 京(15670)
- 财(13335)
- 所(12802)
- 范(12769)
- 师范(12635)
- 农(12062)
- 中心(11804)
- 研究所(11759)
- 江(11199)
- 业大(11147)
- 财经(10499)
- 州(10196)
- 师范大学(9870)
- 北京(9681)
- 技术(9673)
- 农业(9637)
- 经(9404)
- 院(9180)
- 基金
- 项目(55466)
- 科学(43497)
- 研究(41719)
- 基金(38682)
- 家(33554)
- 国家(33236)
- 科学基金(28582)
- 社会(25407)
- 社会科(23909)
- 社会科学(23903)
- 省(23224)
- 基金项目(20371)
- 教育(19587)
- 划(18868)
- 自然(18600)
- 编号(18445)
- 自然科(18155)
- 自然科学(18152)
- 自然科学基金(17774)
- 资助(15198)
- 成果(14487)
- 重点(12739)
- 课题(12584)
- 发(12186)
- 创(11607)
- 年(11497)
- 项目编号(11315)
- 部(11247)
- 创新(10733)
- 科研(10615)
共检索到1180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高志栋
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异国形象",是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重要方面,不同的文化身份使得海外华文作家在书写"异国形象"时有着不同的切入视角。陈河作为海外华文作家的优秀代表,其小说《沙捞越战事》站在"他者"的角度,以历史记忆的独特方式对"异国形象"进行了全新阐释,对投射中国新一代移民的身份坐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邓珊珊
加拿大华裔作家陈河的《沙捞越战事》书写了一个具有震撼人心力量的战争寓言,该作品主要讲述了一个生于加拿大的华裔士兵周天化被英军投放到沙捞越丛林执行特工任务的传奇经历。作品围绕着华裔周天化这个人物塑造了两位截然相反的"异族"女性形象,一位是美丽温柔、能歌善舞的日本歌伎藤原香子,另一位则是与藤原香子判然不同的依班族少女猜兰。猜兰在沙捞越的丛林中长大,她身上有着丛林人的野性、单纯而又勇敢的特质。作为男性对女性的想象,陈河在《沙捞越战事》中刻画的这两种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在周天化的生命中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女性美好品格的赞美,对真挚婚恋情感的向往以及对纯美人性的呼唤。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研究中,学术界或盛赞其自主的婚恋观念,或肯定其对女性才情的重视。但是,倘若用社会性别理论去解读这些小说,就会发现,这些男性作者笔下的女性有关爱情婚姻的诸多观念,仍是出于“菲勒斯中心”的男性理念。于是,在男性话语统摄之下,女性成为一个没有主体的“他者”,一个“失语”的存在。小说作者们虽然在特定的时代文化氛围中极力显扬、夸饰女性“才情”,由于缺少新的思想资源作为支持体系,其理想女性观仍然未能脱出男性中心的价值关怀,充其量只不过是男性作者怀才不遇之情的一种外化,显示了男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孔庆荣
在男性视角下,《人民的名义》中的女性形象特征是依附性的。女性在剧中的情场、商场和官场的行动传递出这样的信息:女性依附于男性的主权地位而存在,是男性作奸犯科的诱因,本身充满了不稳定的自我意识。相对于男性主体地位而言,剧中的女性依旧是男性主权话语体系中的"他者",是被边缘化和客体化的对象。
关键词:
人民的名义 男性视角 女性形象 他者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克红 胡爱国
西方现代文明语境下物质主义导致的内心虚空和对人类永恒精神家园的追寻,是法国生态作家勒克莱齐奥始终关注的主题。他在小说《寻金者》中通过"寻金"主题的双重隐喻,表达了作家一贯以来对西方现代文明和物质主义的批判;对自然之美的诗意描绘,以及对异域土著文明生态价值的关注,赋予了作家笔下的想象空间以神话般的象征色彩和深刻的生态隐喻意义,表达了作家非西方中心主义的文明观和对人类真正宝藏——人与自然和谐家园的追求。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魏文哲
中国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汗水和伟大智慧的结晶,它在历史上给中国社会带来了莫大利益;时至今日,它不仅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为中国人民赢得了巨大荣耀。京杭大运河的前身是隋唐大运河,明清时期出版的、反映隋唐历史的一系列通俗小说以文学的方式再现了中国大运河前世的形象和命运,对我们今天更好地理解和开发大运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发。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晓露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外部性内部化理论,通过对相关主体责任的追加来实现对废弃产品的回收、处理处置和循环利用,以达到环境保护与资源高效利用的目的。随着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颁布和实施,严格意义上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已经在我国正式确立。我国在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时应注意的关键环节包括:实施对象的选择、实施方式的确定以及相关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生产者责任延伸 外部性内部化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林梦晓
吕赫若的小说以1936年日本"皇民化运动"与1945年台湾光复为界,可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无论哪个时期创作的小说都始终带有左翼文学色彩,这与吕赫若自觉接受左翼进步思想和坚持左翼文学创作的理念息息相关。吕赫若小说创作中的左翼思想由早期的"激进的直抒胸臆式"到中期的"隐晦的潜藏暗涌式",再到后期的"激进的直抒胸臆式"往"隐晦的潜藏暗涌式"方向流变,总体上呈现出由"激进"到"隐晦"循环的规律,吕赫若作为一名左翼文学家的写作立场之坚定由此可见一斑。
关键词:
吕赫若 吕赫若小说 左翼 左翼文学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蒋柳
作为文化的传承和延续的重要载体,教科书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思潮、文化传统、科技水平、民众心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而其对"他国"的描述或"他国"对本国的描述则直接关系到青少年"他国"或"本国"形象的塑造,从而对未来两国人民间的相互理解与交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美国当代社会历史教科书中中国形象的分类整理,可以看出,美国教科书中差异化的中国形象包含着美国人对"中国"这个他者的理解,隐匿于其后的则是进行着主体选择接受的"自我",凸显了两者各自所处文化与意识形态空间的差距,从而体现了国家权力通过教育在确立民族认同的过程中的作用与方式。
关键词:
美国 教科书 中国形象 他者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贺雪峰
浙江省武义县后陈村在2004年创造性地设立了全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从而在村一级建立起村支部、村委会和村监委三委并立的治理制度架构。后陈村创设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实践,正好与中央2004年17号文件的精神不谋而合,而被称为中央17号文件的现实之作。在后陈村创设监委会后不久,《南方周末》、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等著名媒体相继报道,相关部门到后陈村考察并多有正面肯定。后陈村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实践因此被称作“后陈经验”。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胡聪明
人们知道,华佗为关公医治箭伤的典故一直为世人传为佳话,或许人们有所不知,千余年后的今天,还是在当年刮骨疗毒的旧址上,华佗的精神得到了发扬光大,千百个再世华佗就学习生活在耸立此间的荆沙市中心医院,而目日益受到世人的关注,谢维绪就是其中之一。 谢维绪,这位1963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的共产党员,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奔赴血吸虫重疫区为群众防病治病,为原荆州地区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虹睿
20世纪80年代,王蒙创作的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小说主人公倪吾诚身处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夹击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叛,对西方文化的仰慕,以及自身内在的矛盾冲突,都使他成为中西文化碰撞下的悲剧形象——"零余者"。倪吾诚的悲剧是个人、社会和历史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而这样一个悲剧性的知识分子形象也成为中国当时这类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沈玉婵
陈岗龙教授主要的学术贡献在于蒙古民间文学、民俗学和东方民间文学的研究,其神话学研究着力于两个方面:一是个案研究,二是比较研究。研究重点也经历了两个阶段,即蒙古族神话的比较研究与东方神话体系的建构及比较研究。陈岗龙教授的神话学比较研究并非单一的、平面的比较,而是在多民族文化视野中多角度、多层次、跨学科、跨体裁的立体研究。从比较研究的角度选择具体的题目进行个案的研究,以独立的个案研究探讨神话发展和演变的规律,这一研究方法贯穿了陈岗龙教授的学术思路和研究实践。
关键词:
蒙古族神话 东方神话体系 比较研究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尤妤冠
白先勇在其小说中,对女性采取了一种既赞美又拒斥的态度,因此,其作品中的许多女性,虽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但都无一例外地拥有共同的悲剧命运。需要注意的是,白先勇的小说,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流露出悲天悯人的情怀,但这一情怀,并没有投注到其笔下的女性形象身上。这使得白先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书写,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复杂的色彩。
关键词:
白先勇小说 女性形象 悲剧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赢
作为当代海外华文文学的代表作家,陈河专注于域外抗战历史的挖掘,创作了多部优秀的战争小说。陈河的域外战争小说具有鲜明的历史意识,其笔下的华裔群体助其完成了对海外华人抗战史的重构。通过对多重身份的战争人物形象的塑造,陈河实现了在异域历史和成长氛围中的自我追寻。作品中的雨林、部落、原始民俗等标志物成为文本的主要内容,由此构成的空间书写成为承载多维命题的场所。文本涉及的身体叙事隐含着对爱情悲剧、死亡存在以及政治权力的探讨,由此拓宽了战争小说的表达领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