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69)
- 2023(12978)
- 2022(10878)
- 2021(9981)
- 2020(8452)
- 2019(18469)
- 2018(18599)
- 2017(34426)
- 2016(18902)
- 2015(21181)
- 2014(20665)
- 2013(19998)
- 2012(18574)
- 2011(16888)
- 2010(17355)
- 2009(16522)
- 2008(16138)
- 2007(15140)
- 2006(13704)
- 2005(12571)
- 学科
- 济(69732)
- 经济(69617)
- 业(66994)
- 管理(59050)
- 农(46935)
- 企(46568)
- 企业(46568)
- 农业(31179)
- 业经(23029)
- 中国(22265)
- 方法(21876)
- 制(21735)
- 财(20584)
- 技术(18888)
- 数学(17784)
- 数学方法(17519)
- 体(16101)
- 学(15435)
- 银(15337)
- 银行(15311)
- 地方(14943)
- 行(14756)
- 融(13767)
- 金融(13760)
- 策(12802)
- 理论(12450)
- 技术管理(12326)
- 发(11769)
- 贸(11533)
- 贸易(11523)
- 机构
- 学院(263313)
- 大学(258830)
- 济(107657)
- 经济(105221)
- 管理(100764)
- 研究(90883)
- 理学(85521)
- 理学院(84636)
- 管理学(83273)
- 管理学院(82777)
- 中国(73348)
- 农(61558)
- 京(55001)
- 科学(54016)
- 财(52889)
- 农业(46988)
- 所(45902)
- 江(44682)
- 业大(44105)
- 中心(43704)
- 研究所(40841)
- 财经(39463)
- 经(35563)
- 州(34364)
- 北京(34145)
- 范(33994)
- 师范(33620)
- 省(32901)
- 院(32448)
- 经济学(31063)
- 基金
- 项目(171796)
- 科学(136355)
- 研究(130511)
- 基金(123039)
- 家(107262)
- 国家(106189)
- 科学基金(91260)
- 社会(83308)
- 社会科(78509)
- 社会科学(78494)
- 省(70243)
- 基金项目(65089)
- 教育(59211)
- 划(57378)
- 自然(56722)
- 自然科(55391)
- 自然科学(55375)
- 自然科学基金(54442)
- 编号(54070)
- 资助(47860)
- 成果(44558)
- 创(40870)
- 重点(38770)
- 课题(38154)
- 部(38019)
- 发(37979)
- 制(37874)
- 创新(37380)
- 国家社会(34349)
- 业(34052)
- 期刊
- 济(132475)
- 经济(132475)
- 研究(81381)
- 中国(67964)
- 农(64488)
- 农业(42937)
- 财(42194)
- 学报(41486)
- 科学(39230)
- 管理(38409)
- 教育(34082)
- 大学(32874)
- 融(31334)
- 金融(31334)
- 学学(30887)
- 业经(26851)
- 技术(24236)
- 业(21425)
- 财经(19693)
- 经济研究(18000)
- 问题(17678)
- 经(16987)
- 农村(15360)
- 村(15360)
- 版(15093)
- 科技(14732)
- 农业经济(14428)
- 世界(13536)
- 技术经济(13527)
- 经济问题(12283)
共检索到4244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于琳
土地制度及与之相关联的土地政策,是土地利用的基础和条件,因此,土地制度对农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兵团国有农场是在五十年代初期由国家投资、军队屯垦而兴办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是国家投资、调配干部和科技人员,兵团国有农场发展速度快,形成了集约化、机械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万举
在农地制度分析中制度效率分析应当与具体制度环境条件相结合。在稳定的宪法性秩序下,农地制度创新的可行路径是构建保障公平的农地权利交易机制。在影响农地制度变迁的非正式约束中群体共识起着重要作用,建立健全村民自主治理是当前保障和实施农民土地权益的可行性方法,而群体共识的再造和转换是促进农民自主治理的基础。
关键词:
制度效率 群体共识 农地权利 自主治理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红宇
中国经济客观上存在的区域差别和在农地经营上存在的资源、劳动力、资本、技术的比较优势,不同农地制度创新和制度安排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别。如“两田制”尽管在全国都有表现,但最多的制度安排却集中于中部地区;“规模经营”则明显地在大城市郊区和沿海发达地区表现出较强烈地制度供给冲动。因此,本报告例举“两田制”、“规模经营”以及“四荒”使用权拍卖三种在全国范围最多分布、影响最大的三种比较典型的制度创新类别,分析其起源、方式和制度绩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春华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趋势。通过农地制度改革,因地制宜开展农地互换、流转、入股和退出,有利于提升规模经营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相关改革试点最大的意义在于,在完善农村土地权能、维护农民土地权益和发展规模经营之间,找到了多样化的改革路径,提供了鲜活的改革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
关键词:
改革试点 农地制度创新 适度规模经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冰华 张安录
建国后我国经历了四次农地制度的变迁与创新,随之产生巨大的农地资源配置绩效差异。近20年来,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对农地资源的合理配置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其产权缺陷、规模缺陷以及保障缺陷已经构成我国农地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的市场性、效率性、功能性障碍。为此,必须以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为核心,明确产权主体,高效配置农地资源;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培育农地配置的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农地的生产功能。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农地资源 农地配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熊战勋
市场化进程中的农地资源利用与农地制度创新熊战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实现农业的工业化、现代化,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同样面临着这一历史任务。然而,在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与国民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交织在一起,市场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延廷 南佳艺
目前我国农户的地权诉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由地权稳定、自主经营向农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转化。这一变化的内在动力是农户急切希望改变承包地过于细碎化以及改善农业生产经营基本条件。考察我国农地制度的发展史可以发现,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基本逻辑就是农户的地权诉求决定农地制度的发展方向,这一点在当下一些地方的农地制度创新试验和经验中再次得到证明。今后我国农地制度创新必须遵循这一逻辑,根据我国农户地权诉求的变化,实施农户自愿前提下的承包地连片重划,争取国家对承包地重划制度的支持,强化农民集体民主决策制度,地方政府也要给予必要的支持。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地权诉求 土地改革 制度创新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美银
本文运用制度认知主义的分析框架,探求中国农地制度创新的农民认知基础。研究认为,农民认知对农地制度创新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如果农地制度的改革与农民的认知不相一致,就会加大农地制度改革的成本、延缓农地制度改革的进程、最终决定农地制度改革的成败。作者对江苏部分地区的实地调研发现,农民对地权的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认知程度,这对中国农地制度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农地制度未来的改革应该充分考量农民的认知,保证制度创新方式及目标与农民的认知相一致。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农民认知 制度认知主义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琴
一些经验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农户并不向往土地的私有化改革,这与经济学界的理论推断大相径庭。本文认为,小农对于土地制度的偏好是具有充分理性的:由于土地的资源(?)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宏观约束,中国的农村土地必须同时具备社会保障功能和资产功能,因此农户选择农地制度的真实逻辑是,在"生存安全"和市场获利机会之间充分权衡,倾向于维持当前农地制度的基本架构,同时自发进行有利于其土地权益实现的各类渐进式创新。
关键词:
农地制度 集体所有制 理性选择 自发创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傅晨
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创新傅晨发轫于沿海发达地区的农地股份合作制是蕴涵着适应市场经济产权制度变革需求和农民群众创新精神的制度变迁,其不仅有可能成为沿海发达地区农地制度选择的普遍模式,也昭示着其他地方农业制度创新的前景。本文分析了农地股份合作制度变迁的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定光平 韩冰华
农地租赁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农地资源均分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调节农地资源余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唯一可行的市场运作方式。目前,农地租赁是按照市场供求规律纠正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非市场化运作的有效手段,也是以市场化方式使农村集体土地从分散经营走向集中经营的有效途径,还是一种具有合作经济性质的新的“联产”形式。基于公平和效率并重的农地租赁制度也是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的制度保障。农地租赁制度的重建符合农地使用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原则,可以以最小化的改革成本获得最大化的改革绩效。因此,农地租赁制度将是我国农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农地租赁 农地流转 制度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梁伟
创新农地流转制度从而提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对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农地流转制度创新的关键在于形成系统性、整体性的制度框架。皖南F区的经验表明,村社本位的组织化农地流转模式是农地流转制度创新的重要路径,该模式包含了农地产权变革、农地流转政策实践、农业经营主体选择、农地租金调整和市场风险防控等多个维度的内容,形成了整体性的农地流转制度设置和运作体系。村社本位的组织化农地流转模式以村社集体为核心载体,通过政府引导下的行政资源承接、以动员为基础的公意统合和基于村民自治的民主过程等机制,明确了地方政府、村社集体和农民的权责关系,推动了农地流转秩序的有效运转。村社本位的组织化农地流转模式能为“三权分置”背景下农地流转制度创新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