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45)
- 2023(6547)
- 2022(5300)
- 2021(4790)
- 2020(4038)
- 2019(8818)
- 2018(8692)
- 2017(16510)
- 2016(8902)
- 2015(9860)
- 2014(8984)
- 2013(8976)
- 2012(8375)
- 2011(7501)
- 2010(7582)
- 2009(7303)
- 2008(7367)
- 2007(6807)
- 2006(5989)
- 2005(5475)
- 学科
- 济(35727)
- 经济(35677)
- 管理(30961)
- 业(30691)
- 企(26448)
- 企业(26448)
- 方法(15064)
- 数学(12499)
- 数学方法(12368)
- 技术(11779)
- 中国(11090)
- 农(9801)
- 财(9665)
- 技术管理(9162)
- 学(9082)
- 业经(8329)
- 制(7229)
- 农业(6774)
- 理论(6652)
- 银(6491)
- 银行(6461)
- 务(6243)
- 财务(6235)
- 财务管理(6220)
- 行(6209)
- 融(6146)
- 金融(6146)
- 贸(6079)
- 贸易(6075)
- 企业财务(5953)
- 机构
- 大学(126616)
- 学院(125032)
- 济(53608)
- 经济(52631)
- 管理(46912)
- 研究(45471)
- 理学(40290)
- 理学院(39847)
- 管理学(39156)
- 管理学院(38918)
- 中国(34445)
- 科学(27781)
- 京(27188)
- 财(24459)
- 所(23407)
- 农(23031)
- 研究所(21191)
- 中心(19955)
- 江(19576)
- 业大(19502)
- 财经(19241)
- 农业(18194)
- 经(17586)
- 经济学(17256)
- 北京(17134)
- 院(16843)
- 范(15513)
- 经济学院(15438)
- 师范(15263)
- 州(15103)
- 基金
- 项目(84544)
- 科学(67360)
- 基金(62640)
- 研究(59287)
- 家(56451)
- 国家(55975)
- 科学基金(47627)
- 社会(39234)
- 社会科(37153)
- 社会科学(37140)
- 省(32764)
- 基金项目(32382)
- 自然(31355)
- 自然科(30678)
- 自然科学(30665)
- 自然科学基金(30154)
- 划(28139)
- 教育(26896)
- 资助(25464)
- 编号(21982)
- 创(20476)
- 重点(19393)
- 创新(19336)
- 部(18650)
- 发(17987)
- 成果(17877)
- 国家社会(16935)
- 计划(16220)
- 科研(16138)
- 课题(15978)
共检索到1937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盛宗申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对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两重性影响:(1)它把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统一起来,有利于培养人们的主人翁观念和集体主义思想;但也可能使一些人产生追求局部和个人利益的消极作用。(2)等价交换有利于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但也可能使人产生一切向钱看的思想。(3)竞争能培养人们积极向上、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但也能使人干损公肥私的事。积极的促进作用是主要的,消极的作用是次要的。我们应当兴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福垣
价值形成和价值实现是两个经济过程─—评傅晨同志的劳动价值观刘福垣《农业经济问题》1994年第3期发表了傅晨同志和我商榷的文章《可比劳动力法与价值规律》。(以下引文均出于此,不再另标出处。─—编者)我在《可比劳动力法违背价值规律》一文中指出,可比劳动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世美
物质利益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则,对于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关系极大。物质利益,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动因。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利益活动的个人、集体和集团。否认这一点,就会陷入历史唯心论的泥坑。马克思指出:“吃喝是消费形式之一,人吃喝就生产自己的身体,这是明显的事”。“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道德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人们首先必须解决吃、穿、住问题,然后才能从事经济、政治、科学、文化、艺术等活动。这就是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秦正为
斯大林的国家利益观带有“双重性”的特征,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利益相互渗透但又强调政治利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彼此交织但又突出公共利益;阶级利益与民族利益紧密结合但又偏重阶级利益;国家利益与世界利益有机统一但又倾向国家利益;近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协调会同但又凸显近期利益。研究斯大林的国家利益观,不但具有学理价值,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斯大林 国家利益观 双重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骏
活劳动创造价值 ,这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必须坚持 ;凡是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为社会提供有用服务的活劳动 ,包括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管理劳动 ,都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 ;资本品、土地等自然资源参加生产过程 ,是生产要素 ,但它们本身不创造价值 ;不是所有占有社会剩余产品的行为都是剥削。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周作伟 田也壮
受传统的集体权力"私权力"价值观影响,以权谋私已经成为我们社会个人激励和利益分配的重要方式。信仰、追求、落实、导向"公权力"价值观,是解决中国社会和其他各类组织集体权力问题的关键、基础和出发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君进 檀传宝
马克思、恩格斯分别从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教育学原理三个维度对劳动价值观进行过十分重要的理论解释。其中,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历史和劳动创造人本身;政治经济学强调,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剥削是资本主义的社会本性,按劳分配是实现社会正义的重要原则;教育学原理则强调,劳动形成人的本质,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劳动价值观决定了劳动教育观,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只能是促进学习者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劳动价值观与劳动教育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生蕾 何云峰
人类现有的思想价值观念整体上呈现为延续西方工业思想体系的文化价值观念,在劳动价值观上则体现为劳动功利主义。劳动价值观上的功利主义强调劳动的物质性和经济性,将劳动当作获取财富、名利、地位的主要手段。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劳动将发生深刻变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在当前的劳动功利主义价值观视域下,人工智能的发展反而可能对人类的谋生劳动造成冲击,进而使人类的生存意义、主体性以及生存本身面临深层次挑战。换而言之,在工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劳动功利主义价值观已经无法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发展,急需变革。根据马克思的劳动理论,劳动绝不是只有物质、经济、手段价值,劳动具有创造人、成就人的本体价值,人们理应在劳动中感到幸福。因而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应塑造劳动幸福价值观,并充分利用智能革命的发展契机,实现每个人的劳动幸福。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高伟凯
自由贸易理论包含着丰富的国家利益思想。自由贸易理论既重视自由贸易为一国带来的实际经济利益,也重视自由贸易带来的普遍利益,并且认识到自由贸易对国家利益认证和维护的作用。但是,自由贸易理论关于国家利益的论述是不充分的,存在一定缺陷。为此,自由贸易理论需要进一步坚持自由贸易的国家利益至上原则,辩证认识自由贸易条件下的国家利益,强调相对国家利益在自由贸易中的重要性。总之,坚持国际政治经济分析方法是全面理解自由贸易理论的国家利益观的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关键词:
自由贸易理论 国家利益 评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丁竹 张峻
利益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利益观是价值观形成的基底,如何认知、获取、评价利益及其关系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架构。文章主要通过对西部两所高校学生在价值观、利益观以及奖助学金、评先选优、入党、就业与利益观教育需求等方面开展调查,刻画当代大学生利益观的特点,正视知行割裂的现状,提出整合积极因素、凝聚核心价值、拓展教育场域、达成知行合一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利益观 利益共享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顾纪元
企业管理中的物质利益观□顾纪元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一场深刻的企业改革,是对传统管理办法的冲击,这一“冲击”,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企业发展,我们认为在现阶段,必须树立正确的物质利益观,正视物质利益在企业管理...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洪远朋 于金富 叶正茂
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利益 ,经济学是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经济利益问题的科学。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以来 ,社会主义经济学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 ,采取了三种理论形态 ,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经典社会主义经济学 ,斯大林模式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 ,邓小平理论为代表的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学。与以往的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利益观不同 ,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学所倡导的是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共享利益观”是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核心。
关键词:
利益 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学 共享利益观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兆萍
社会转型使人们的工作价值观发生较大变化:重视自我价值实现、渴望工作安全性、期望获得工作权力、追求工作自主性、看重工作对社会的贡献。根据科层结构政策变迁模型,劳动就业政策的变迁始于人们工作价值观的改变。由此,文章认为未来我国劳动就业政策改革应树立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实施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就业战略,建立灵活安全的劳动就业政策模式,通过利益表达与利益均衡优化政策制定路径,以适应人们变化的工作价值观,避免社会矛盾和冲突。
关键词:
工作价值观 就业质量 政策变迁 政策趋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