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30)
2023(15302)
2022(12967)
2021(11683)
2020(10406)
2019(23495)
2018(23312)
2017(44862)
2016(24793)
2015(27568)
2014(27468)
2013(27300)
2012(25252)
2011(22404)
2010(22941)
2009(21894)
2008(22481)
2007(20437)
2006(17825)
2005(16180)
作者
(75384)
(63222)
(63172)
(59658)
(40166)
(30627)
(28642)
(24735)
(23645)
(22623)
(21427)
(21197)
(20223)
(20012)
(19812)
(19348)
(19251)
(18744)
(18334)
(18215)
(15925)
(15682)
(15385)
(14296)
(14256)
(14153)
(14101)
(14018)
(12793)
(12699)
学科
(110209)
经济(110079)
(98921)
(89095)
企业(89095)
管理(86786)
方法(55347)
数学(46099)
数学方法(45514)
(35798)
(31544)
业经(31444)
(26724)
财务(26687)
财务管理(26639)
企业财务(25369)
中国(23958)
(23871)
农业(22235)
技术(20047)
(19818)
贸易(19810)
(19276)
(19268)
理论(18232)
(17870)
(17800)
银行(17743)
(17471)
(17218)
机构
学院(367791)
大学(365463)
(152125)
经济(149171)
管理(145694)
理学(125800)
理学院(124508)
管理学(122226)
管理学院(121575)
研究(118054)
中国(93455)
(76168)
科学(74299)
(72260)
(71678)
(61836)
业大(59286)
财经(57837)
农业(57197)
研究所(55925)
(55907)
中心(55163)
(52463)
北京(47324)
经济学(45863)
(44191)
财经大学(42859)
(41891)
经济学院(41691)
(41620)
基金
项目(241291)
科学(189936)
基金(177597)
研究(167196)
(156875)
国家(155537)
科学基金(133874)
社会(107214)
社会科(101785)
社会科学(101750)
(95194)
基金项目(94069)
自然(90493)
自然科(88576)
自然科学(88548)
自然科学基金(87067)
(79757)
教育(76716)
资助(73936)
编号(65250)
重点(54283)
(53134)
(52364)
成果(51303)
(50242)
(49801)
创新(48346)
科研(47583)
计划(45876)
教育部(45101)
期刊
(166244)
经济(166244)
研究(100019)
中国(66941)
(65028)
学报(63138)
(60998)
管理(56847)
科学(56234)
大学(46905)
学学(45117)
农业(43849)
(36547)
金融(36547)
技术(32405)
财经(29715)
教育(28466)
业经(27954)
(26275)
经济研究(26229)
(25491)
问题(22178)
技术经济(21541)
统计(20138)
(18947)
(18762)
(18245)
财会(18205)
商业(17389)
现代(16833)
共检索到540280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垒  张凯迪  于文成  
基于有限注意理论,借助2013—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从合作与竞争双重视角实证分析了监督型机构大股东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多个监督型机构大股东持股所有权比例及竞争性程度与企业投资效率呈现倒U型关系,即当持股比例低于20.2%、竞争性程度低于0.273以及当企业中存在两个以下监督型机构大股东时,监督型机构大股东之间的合作与竞争都表现为对企业投资效率的积极治理效应,并且在国有企业、两权分离度较低和外部监督较弱的企业中,多个监督型机构大股东需要更高的竞争性程度才能使企业达到较高的投资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监督型机构小股东的存在可以缓解监督型机构大股东过度合作与竞争引发的企业投资效率下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窦欢  张会丽  陆正飞  
本文采用2003~201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企业集团的存在是否会加重下属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程度。实证结果表明,相比独立的上市公司,隶属于企业集团的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程度更加严重。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当可能面临外部融资约束时,隶属于企业集团的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现象也比独立的上市公司更加严重。另外,本文还发现企业集团内部大股东监督能力的增强能够有效抑制下属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洪彬   赵运运   覃予  
本文利用2007-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多个大股东对企业短贷长投的影响。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显著抑制了企业“短贷长投”,且主要通过发挥其监督效应和资源效应来实现;在民营企业样本组和成长性较高组,多个大股东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并且非控股大股东数量越多、持股比例越高,越能有效抑制企业短贷长投。研究结论不仅为多个大股东的治理后果提供了经验证据,也对如何约束企业短贷长投具有一定启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晶慧   孙泽宇   齐保垒  
新时代背景下探寻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动因具有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多个大股东并存这一特殊股权结构安排所引致的监督抑或合谋势必会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产生迥异影响。本文以我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采用和讯网发布的社会责任评分来刻画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系统考察了多个大股东并存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及机理。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并存这一股权结构安排有效提升了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强化监督意愿与增强监督能力是其中两条影响机制。进一步研究表明,多个大股东并存对具体领域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产生差异化影响,且通过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而改善了公司未来财务绩效。本研究不仅拓展并丰富了多个大股东并存与企业社会责任各自领域的研究视角及相关文献,也为切实提升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提供了基于优化股权机构的全新治理思路。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熊凌云   方远   杨李娟  
本文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多个大股东在企业违规方面发挥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有效抑制了企业违规,体现为多个大股东的监督治理效应。机制和路径分析表明,多个大股东抑制企业违规的影响机制是信息监督和协同治理,具体路径是通过委派董事和退出威胁实现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多个大股东监督治理程度越高、持股越稳定,对企业违规的抑制作用越强;多个大股东可以降低信息披露违规和经营违规,对违规倾向也有重要抑制作用,但对违规稽查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多个大股东通过抑制企业违规还提升了企业的市场价值和长期财务业绩表现,降低了未来经营风险。因此,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应为多个大股东监督治理效应的发挥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进而减少企业违规,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影  王满  马勇  于浩洋  
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对较高,大股东之间可能存在合谋掏空或监督制衡的关系,为此,以2008~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多个大股东的股权结构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只有单一大股东的公司而言,具有多个大股东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更高;大股东数量越多、非控股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大股东之间股权偏离度越低,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外国投资者和国有法人大股东能够显著提升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多个大股东的治理效应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中,公司所处地区的法律及市场环境越好,多个大股东监督效应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作用越明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窦炜  刘星  
通过构建一个大股东控制条件下的企业投资行为决策的模型,针对所有权集中条件下的企业不同控制权配置形态与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利用1999—2006年间我国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大股东绝对控股条件下,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会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而不断缓解,与所有权比例呈负相关关系,而投资不足则与所有权比例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在多个大股东共同控制条件下,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会根据多个大股东之间的监督或共谋而呈现出不同:当多个大股东互相监督时,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将得到缓解,而投资不足加强;而当多个大股东互相共谋,形成股东联盟时,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将会加强,而投资不足缓解。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吕怀立  李婉丽  
本文通过构建有效的股东合谋指数,考察了家族上市公司多个大股东存在的合谋动机,并进一步选取2003年至2012年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股东合谋对家族企业非效率投资现象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股东合谋能够导致家族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等非效率投资现象;而且,与投资不足相比,股东合谋更容易引起家族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与以往文献仅关注管理层或控股股东的代理问题不同,本文将"股东与股东"的代理问题纳入到统一的分析框架,考察大股东的所有权安排及其配置"关系"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从而为解释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现象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股东合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邢劭思  
优化股权结构安排是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多个大股东并存产生的经济后果备受学术界关注。采用2008—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股东信息和财务数据,研究了多个大股东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多个大股东有利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在经过了多种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发现,多个大股东会通过降低企业经营杠杆和提升企业经营能力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良好的财务状况和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多个大股东发挥积极治理作用的关键因素。研究结论为我国企业优化股权结构、提升经营治理水平以及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朱冰  张晓亮  郑晓佳  
多个大股东的股权结构安排可以降低经理人的代理问题,同时,也可以降低控股股东的私利行为。然而,多个大股东的存在可能导致监督过度,从而减少了那些从长远来说可以为公司创造价值的行为。基于此,本文以2000~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多个大股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本文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的存在会抑制企业创新。进一步地,当其他大股东的数量越多、相对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时,对创新的负向作用越大;同时,我们还发现多个大股东会导致公司风险承担能力下降,对创新失败的容忍度降低,从而为多个大股东股权结构安排所导致的"过度监督"提供了较为充分的证据支持。此外,我们还排除了大股东的合谋假说,并发现独立董事这一机制安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他大股东的"过度监督"行为。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企业创新影响因素及多个大股东经济后果领域的研究文献,对现实中如何改善公司治理、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以及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均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冯晓晴  文雯  
本文采用2007~2016年中国沪深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除控股股东之外的其他大股东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个大股东的存在能够提升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当公司非控股大股东的数量越多、持股比例越高时,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越高。该结论在控制了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民营企业,多个大股东对企业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强化多个大股东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正向影响。本文拓展了多个大股东经济后果领域的研究,对提升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和公司治理水平亦有借鉴意义。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郑鹏  
以2008-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多个大股东对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并存增加了企业现金持有,这种增加效应主要出于大股东的“预防性动机”和“战略性动机”;而且其影响在民营企业和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更加明显。这种“高持现”并非大股东之间“共谋”的结果;相反,多个大股东股权结构通过增加企业现金持有提升了企业价值。因而,上市公司应结合自身企业特点,引入多个大股东并存的治理机制,发挥大股东积极的公司治理作用;同时,保持充足的现金储备,把握市场机遇,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地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黄薏舟  王维  
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究竟是会激励大股东监督管理者,从而降低企业金融化程度,还是促使大股东与管理者合谋,加深企业金融化程度?以2009~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持股比例的上升,大股东会更有动力监督管理者,使其减持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金融资产,从而抑制企业金融化,尤其在第一类代理问题较为严重的企业作用效果更为明显。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此外,异质性分析表明,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内部控制质量较低、薪酬激励程度较高以及中西部地区的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共荣  徐巍  
文章基于2005—2007年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年度横截面的集合数据,采用DEA分析方法对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的投资效率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研究了大股东特征与公司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控股比例与企业的投资效率之间呈现出一种"N"型的曲线关系;第一大股东为国有属性的上市企业的投资效率要低于非国有属性的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的现象更严重;第一大股东受制衡的程度与企业投资效率成正向相关,股权制衡能够抑制大股东利益主导下的非效率投资行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陈奋强  王焰辉  
厘清多个大股东在企业长期投资决策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治理机制,无疑是关乎企业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文章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20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多个大股东的股权结构对企业长期投资强度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多个大股东并存对企业长期投资强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具体而言,拥有多个大股东的企业,其长期投资强度更高,说明多个大股东在企业长期投资决策中扮演了“助推器”的角色;作用机制检验显示,多个大股东通过抑制管理者短视和缓解融资约束两条作用渠道改善企业投资偏好,提升企业长期投资强度;进一步分析发现,多个大股东发挥的企业长期投资强度提升效应在其他大股东数量更多、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更大、公司治理水平较高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显著。多维度研究结论对企业完善股权结构、优化投资决策行为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参考价值。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