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41)
- 2023(13427)
- 2022(11356)
- 2021(10856)
- 2020(9012)
- 2019(21094)
- 2018(20701)
- 2017(38156)
- 2016(20950)
- 2015(24219)
- 2014(24177)
- 2013(23945)
- 2012(22701)
- 2011(20635)
- 2010(20778)
- 2009(19027)
- 2008(19082)
- 2007(17139)
- 2006(14888)
- 2005(13385)
- 学科
- 济(90094)
- 经济(89919)
- 管理(50406)
- 业(47442)
- 方法(38036)
- 企(36266)
- 企业(36266)
- 数学(32115)
- 数学方法(31834)
- 农(28950)
- 中国(27529)
- 学(21352)
- 财(20953)
- 业经(20308)
- 地方(19949)
- 农业(19242)
- 贸(17555)
- 贸易(17543)
- 易(16983)
- 制(16190)
- 理论(15753)
- 和(14919)
- 环境(12860)
- 银(12840)
- 银行(12800)
- 发(12279)
- 行(12253)
- 融(12225)
- 金融(12221)
- 教育(11686)
- 机构
- 大学(301739)
- 学院(299779)
- 济(123795)
- 经济(121034)
- 研究(108056)
- 管理(106236)
- 理学(90107)
- 理学院(88862)
- 管理学(87259)
- 管理学院(86669)
- 中国(82415)
- 京(67729)
- 科学(66485)
- 财(56555)
- 所(55232)
- 农(52343)
- 研究所(50049)
- 中心(49668)
- 江(46676)
- 财经(44532)
- 范(44018)
- 北京(43915)
- 业大(43646)
- 师范(43619)
- 农业(40882)
- 经(40325)
- 经济学(39586)
- 院(38645)
- 州(36966)
- 经济学院(35684)
- 基金
- 项目(194352)
- 科学(151057)
- 研究(145309)
- 基金(138658)
- 家(120662)
- 国家(119569)
- 科学基金(100630)
- 社会(92100)
- 社会科(86188)
- 社会科学(86163)
- 省(74751)
- 基金项目(73416)
- 教育(67621)
- 划(63726)
- 自然(62351)
- 自然科(60771)
- 自然科学(60752)
- 编号(60017)
- 自然科学基金(59674)
- 资助(56326)
- 成果(50446)
- 重点(44407)
- 部(43739)
- 发(42991)
- 课题(42665)
- 创(39521)
- 国家社会(38001)
- 大学(37282)
- 教育部(37268)
- 创新(36931)
- 期刊
- 济(142592)
- 经济(142592)
- 研究(92955)
- 中国(65584)
- 农(49331)
- 学报(49174)
- 财(45230)
- 科学(44301)
- 教育(39410)
- 大学(36787)
- 管理(36298)
- 学学(33789)
- 农业(33630)
- 技术(26585)
- 融(25281)
- 金融(25281)
- 经济研究(22863)
- 业经(22438)
- 财经(22396)
- 问题(19624)
- 经(19440)
- 业(18519)
- 图书(17997)
- 贸(16587)
- 版(15936)
- 资源(14818)
- 世界(14794)
- 技术经济(14258)
- 国际(13698)
- 书馆(13084)
共检索到460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代莹 石春晖 宋峰
我国建国以来进行社会主义城乡空间实践形成的遗产对于我国当代文化认同的构建极为重要,但其价值尚未得到充分认知。基于城市形态学理论,辨析了城乡遗产价值的形成积累与城乡景观过程之间的关系,以及遗产保护与城镇景观演变的微观过程各阶段的关系。选取了新中国第一个自主规划设计的居住小区——百万庄作为案例,将城市形态学康泽恩学派的地块循环理论与我国遗产保护实践相结合,分析其遗产价值及其保护利用的困境。基于城镇景观过程的分析,百万庄最重要的遗产价值在于它为社会主义中国初期对居住空间在形式内容以及设计方法上的最初探索提供了独特的见证,然而,城市化过程中区位的改变以及长期的内蕴使得百万庄面临拆迁的威胁,亟待实施保护...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英 王玉卓 邹越
以百万庄旧住宅小区为例,通过现场考察、实测、计算机模拟,研究小区在进行社会物理环境改造的过程中声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通过三种不同的规划改造声环境方案效果的计算机模拟分析,提出了旧住宅小区改造在实现良好社会环境的同时保证声环境质量的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佳圆 耿伟 徐健
为响应中央关于加快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市于2018年启动编制各区分区规划。本文结合其编制实践中的经验,系统总结了分区规划风险评估的特点及难点,深入剖析了评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铁军 张丽萍 杨宝东
都市型高等农业院校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过程中,应该以讲好都市型高等农业院校故事为切入点,注重从细处着眼、小处着手、实处着力,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融入到师生日常生活中,融入到回应师生关切中,努力讲出有特色的、有内涵的都市型现代农业院校故事。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苏明明 Geoffrey Wall
文章以慕田峪长城为案例,探讨了世界遗产地旅游发展与当地社区的关系。自1988年开始发展旅游以来,慕田峪长城已经成为北京著名的长城旅游景区。慕田峪村紧邻旅游区,村民也广泛参与到景区旅游发展当中。通过2008年12月对慕田峪景区经营小商铺的村民进行的问卷调查,文章评估了世界遗产地评定和旅游发展对当地的影响。同时,通过对慕田峪村管理人员的访谈,了解当地遗产保护、旅游管理和社区参与的现状。研究表明,受访者高度认可了世界遗产地评定对旅游和社区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旅游对社区经济和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然而,社区居民也逐
关键词:
世界遗产 社区 参与 旅游影响 长城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微石 郭旦怀 逯燕玲 王德强 朱映秋 张宝秀
以北京旧城中轴文化遗产为例,利用2012、2015年的相关微博、报刊新闻、学术文献数据,通过提取关键词,抽取词频、tf-idf权重、互信息、后验概率等特征,从群体、时间、空间多个维度分析文化遗产的认知。在人群维度上,通过具有特征性人群的传媒信息,发现不同人群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存在异同:对于中轴文化遗产核心单元故宫、天安门、天坛的认知相对一致,而对于钟楼鼓楼、太庙、地安门的认识,官方偏向于行政管理,学者偏向于历史价值,大众则偏向于生活化。在时间维度上,提取文化遗产关注程度和认知变化。如相对于2015年,大众对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微石 郭旦怀 逯燕玲 王德强 朱映秋 张宝秀
以北京旧城中轴文化遗产为例,利用2012、2015年的相关微博、报刊新闻、学术文献数据,通过提取关键词,抽取词频、tf-idf权重、互信息、后验概率等特征,从群体、时间、空间多个维度分析文化遗产的认知。在人群维度上,通过具有特征性人群的传媒信息,发现不同人群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存在异同:对于中轴文化遗产核心单元故宫、天安门、天坛的认知相对一致,而对于钟楼鼓楼、太庙、地安门的认识,官方偏向于行政管理,学者偏向于历史价值,大众则偏向于生活化。在时间维度上,提取文化遗产关注程度和认知变化。如相对于2015年,大众对故宫、天安门的关注程度相对提高,对太庙的历史价值认识更为丰富。大众相对于官方和学者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更容易发生变化,且对热点事件敏感。在空间维度上,挖掘文化遗产单元之间的认知转移和关联模式,一方面,空间上相连的天安门—正阳门—正阳门大街具有较高的双向认知;另一方面,中轴文化遗产中,故宫、天安门、天坛的后验概率较高,表现出跨空间的认知汇聚模式。基于大数据的认知分析方法,是问卷调查、文献调研、访谈分析等传统方法的重要补充方式,能够降低数据收集者的主观影响,增加分析维度和效率,有助于发现隐含的知识和模式。本文结论可为文化遗产价值挖掘、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宋煜
当前,老龄化和信息化的挑战已经成为大众的普遍共识,"网络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应运而生。本文以一个传统型的老龄社区为样本,以养老服务的社区治理视角,对其自生的社区社会组织所提供的"网络化"实践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经验,对我国社会治理与服务模式转型升级进行再思考。
关键词:
居家养老 社区治理 社区社会组织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晓 钱薏红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的实践经验,对遗产资源保护与当地农村社区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首先给出调查的部分发现和评论。随后本文揭示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与当地农村社区之间现实和潜在的矛盾与冲突,其中土地和森林权属以及受益分配问题,很可能成为今后社会矛盾新的焦点问题。最后,讨论了遗产资源保护与当地农村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及在当前发展阶段下,鼓励当地农村社区参与遗产资源保护的经济替代策略。
关键词:
自然文化遗产 社区 保护与发展 影响分析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敏 刘爱利
城市建筑遗产再利用是当今世界遗产开发与保护的重要议题之一。选取历史街区建筑遗产再利用较成功的南锣鼓巷为典型案例,基于业态视角,通过现场实地调研和统计、对比分析,对建筑遗产再利用进行研究。结论包括3点:(1)基于业态视角对建筑遗产的再利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拓展了建筑遗产再利用的分析视角。(2)从业态选择、业态构成、业态变迁、业态发展趋势、业态影响因素5个方面,探讨了业态与建筑遗产再利用的关系问题;其中前4个方面是从业态自身发展规律的视角进行分析,第5个方面则是从影响业态发展的视角进行分析。(3)文章对其他历
关键词:
建筑遗产 再利用 业态 南锣鼓巷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郑治伟 罗兹柏 张晓燕
文化遗产人员解说是文化遗产与游客联系的纽带,能够增强游客的文化体验,促进文化遗产价值的活化、传承与创新,实现对文化遗产的功能重构和价值实现。文章以北京故宫为例,基于游客感知角度,运用LSTM-IPA混合分析法,对文化遗产人员解说服务质量各维度感知重要性与满意度排序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1)游客对故宫人员解说服务质量评估指标存在一定的感知差异;(2)游客对故宫解说线路和解说技巧满意度不高;(3)故宫人员解说服务亟需提升的因素包括讲解方式、讲解线路、讲解互动等。上述发现进一步厘清了人员解说服务与游客体验之间的关系。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文化遗产景区人员解说服务质量提升的思路和策略,也为其他文化遗产目的地提高人员解说服务质量和水平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岳升阳 杜书明
地名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北京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地名文化遗产保护面临严峻挑战,要做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急需建立适合北京城市的地名文化遗产评价体系。本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使用年代、历史文化意义、感知度三个方面,每个方面再进行细化。根据评估结果对地名进行分级,以确定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价值。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石美玉 孙梦阳
近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续性理论研究必不可少,但是实证性研究和深化探索更是迫在眉睫。本研究选取北京作为节点,意在通过对其的实证研究进而指出,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利用时,必须安排好三大环节的前期准备——即必须注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和现状的实地调查,必须注意旅游利用时旅游者需求的调查,必须注意遗产利用中相关者的利益协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红霞
分析北京地区高职学生就业预期的调查数据可以发现,高职学生具有愿意在北京市区和政府主导型单位工作、渴望成为白领或自己当老板的择业倾向。这些倾向与我国劳动力实现就业结构优化的目标不相吻合。为此,高职院校应从深化就业形势的分析与教育、加强职业认知与职业认同教育和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三个方面加强教育引导,促进高职学生理性择业和顺利就业。
关键词:
择业倾向 高职学生 教育引导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石晓冬 徐碧颖 赵天舒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内生动力,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促进商业消费空间高质量发展,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为例,深度画像了全市商业消费空间发展现状,科学研判了超大城市市场演进规律与发展趋势,并基于城市自身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与历史使命,系统谋划了全市商业消费空间的发展目标、层级体系、空间布局、实施路径与治理策略,创新制定了“空间规划+实施计划+政策清单”的规划成果,切实支撑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为以规划引领城市商业消费空间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创新和方法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产权实践视角下单位大院的物质空间演变——以北京化工大院为例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的探索与实践——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
基于通风环境优化的建筑空间形态指引研究——以北京中心城为例
城乡结合部地价水平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空间分布与分异——以北京为例
空间生产视角下的文化遗产开发模式研究——以南京民国文化遗产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传统庙会的传承与运营——以北京地坛庙会为例
乡镇领导干部土地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探索与实践——以北京某乡镇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为例
应对暴雨灾害的乡村生态空间韧性网络构建路径与优化策略——以北京佛子庄乡为例
全球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以北京韩国国际学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