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65)
- 2023(7667)
- 2022(5658)
- 2021(4983)
- 2020(3747)
- 2019(8394)
- 2018(8552)
- 2017(15977)
- 2016(8770)
- 2015(9806)
- 2014(9781)
- 2013(9489)
- 2012(8600)
- 2011(7665)
- 2010(7643)
- 2009(7129)
- 2008(6905)
- 2007(6269)
- 2006(5726)
- 2005(4861)
- 学科
- 济(37152)
- 经济(37100)
- 农(26176)
- 业(25055)
- 管理(19578)
- 农业(17804)
- 企(14622)
- 企业(14622)
- 业经(13581)
- 中国(12391)
- 地方(12157)
- 方法(9453)
- 制(8898)
- 发(8895)
- 财(8221)
- 数学(7959)
- 数学方法(7888)
- 发展(7796)
- 展(7786)
- 农业经济(7642)
- 学(6560)
- 体(6487)
- 村(5636)
- 农村(5613)
- 银(5491)
- 银行(5484)
- 策(5471)
- 产业(5453)
- 土地(5412)
- 融(5404)
- 机构
- 学院(121036)
- 大学(117270)
- 济(45895)
- 经济(44695)
- 管理(42989)
- 研究(41475)
- 理学(36665)
- 理学院(36205)
- 管理学(35507)
- 管理学院(35279)
- 中国(32138)
- 农(26493)
- 科学(25375)
- 京(24861)
- 江(21822)
- 财(21288)
- 中心(20347)
- 所(20022)
- 农业(19207)
- 业大(19071)
- 范(18637)
- 师范(18495)
- 研究所(18084)
- 财经(16524)
- 州(16458)
- 北京(15060)
- 院(14961)
- 经(14785)
- 师范大学(14669)
- 省(14505)
- 基金
- 项目(81660)
- 科学(64325)
- 研究(63556)
- 基金(57517)
- 家(49369)
- 国家(48820)
- 科学基金(42026)
- 社会(41069)
- 社会科(38409)
- 社会科学(38402)
- 省(34317)
- 基金项目(31121)
- 教育(27676)
- 编号(27565)
- 划(27151)
- 自然(24948)
- 自然科(24305)
- 自然科学(24301)
- 自然科学基金(23838)
- 成果(22564)
- 资助(21012)
- 发(19417)
- 课题(19043)
- 重点(18251)
- 部(16932)
- 国家社会(16831)
- 创(16536)
- 农(16433)
- 性(16094)
- 发展(15972)
共检索到186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冷波
富人治村作为村民自治的一种实践样态,对基层民主具有重要影响。浙东A村的经验表明,在富人治村的民主实践过程中,村庄政治朝着寡头化的方向演变。富人治村的民主性质是形式化民主,具体表现为民主选举金钱化、民主过程程序化和民主治理私人化。形式化民主是由民主政治法制化、参政资格经济化和政府与资本结盟共同塑造的。形式化民主不符合基层民主的发展方向,并造成基层民主萎缩、基层政权合法性受损,村庄的公平正义被破坏、村庄矛盾增多,最终导致村庄发展不可持续。富人治村的民主实践不能脱离群众,要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力。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仇叶
在社会分化背景下,富人治村的出现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富人治村状况的分析,探讨了社会分化背景下基层民主制度的实践机制。研究表明,富人治村在实践中呈现出多种样态,根据国家权力在基层配置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资本主导、行政主导、公共规则主导三种类型,三者反映了基层民主制度的不同实践。国家是影响基层民主实践的重要力量,它的良性运行依赖于国家权力的合理配置。对国家的强调,有助于厘清学界对于富人治村的诸多争论,为社会分化背景下探索基层民主的发展路径提供借鉴。随着农村社会不断走向分化与多元化,国家既要通过行政放权给予社会更多自治空间,又要规范和协调各种利益与权力关系,为乡村治理提供良好的制度供给,推进基层民主得到实质性发展。
关键词:
富人治村 社会分化 国家权力 基层民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婷
阶层分化村庄中,村庄自治为密集利益引发的派性斗争所主导,上层经济精英掌控了话语权。在选举层面,大多数村民尤其是中下层的村民无法表达自己的意志;但在决策层面村民自治却超越了上层的主导,大部分村民的意志在决策的过程中得以表达,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民主决策。在选举的过程中,村民参与对于选举结果的影响无非是哪一边的上层来当村干部,自身没有办法参选,不同的选举结果与大多数的中下层村民之间的利益关联并不强。而在利益密集的阶层分化村庄,决策往往意味着利益分配方案的制定,这与村民的直接利益存在较强关联性。而且村民能够通过国家在场的力量,影响决策方案的制定,维护自身的利益,对上层主导的派性斗争进行制衡。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婷
阶层分化村庄中,村庄自治为密集利益引发的派性斗争所主导,上层经济精英掌控了话语权。在选举层面,大多数村民尤其是中下层的村民无法表达自己的意志;但在决策层面村民自治却超越了上层的主导,大部分村民的意志在决策的过程中得以表达,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民主决策。在选举的过程中,村民参与对于选举结果的影响无非是哪一边的上层来当村干部,自身没有办法参选,不同的选举结果与大多数的中下层村民之间的利益关联并不强。而在利益密集的阶层分化村庄,决策往往意味着利益分配方案的制定,这与村民的直接利益存在较强关联性。而且村民能够通过国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锐
在乡镇治理的能力动力不足、村民自治制度遭遇实践困境、民众期待"高大威猛型"精英的背景下,富人以其私人能力强大,谋取政经利益的动机,促成了富人治村的实现。在村民政治效能感较低的条件下,富人村干部一方面维持表面的权力结构稳定,一方面与精英结成权力的利益之网共同谋利。无论是富人主导还是派性均势型,只要分利联盟变得紧密且有序,就会带来基层权力失控及治理合法化危机,就会为村庄政治的回归提供极大的可能性。
关键词:
富人治村 乡政村治 村民自治 乡村精英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鹏云
"富人治村"的样态具有区域差异性,但皆是乡村社会转型期背景下基层政府逻辑导向及村庄诉求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现象具有部分合理性,能带来当下治理的"低度均衡",却又对乡村治理的长久发展带来难以回避的隐忧。为实现"富人治村"的良性建设和发展,必须讲求辩证法,在村庄民主治理规则的再塑造、发展多样化社区民间组织及县乡基层政府的治理转型等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
富人治村 区域差异 寡头政治 村民自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鹏云
"富人治村"的样态具有区域差异性,但皆是乡村社会转型期背景下基层政府逻辑导向及村庄诉求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现象具有部分合理性,能带来当下治理的"低度均衡",却又对乡村治理的长久发展带来难以回避的隐忧。为实现"富人治村"的良性建设和发展,必须讲求辩证法,在村庄民主治理规则的再塑造、发展多样化社区民间组织及县乡基层政府的治理转型等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
富人治村 区域差异 寡头政治 村民自治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国勤
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实现乡村善治的背景下,乡村协商民主建设成绩斐然,但是在协商制度的设计和扩散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始于2009年的浙江省象山县的"村民说事"制度,通过从回应、落实到问责全过程、涵盖"村民说事、村务会商、民事村办、村事民评"无缝隙流程的设计,并且通过实现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功能的系统化,以及从意识形态到体制机制的全方位嵌入,实现乡村协商民主的系统化再造,有效解决了当前乡村协商民主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这为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从实践到知识两个层面进行系统化再造的有效样本,超越了很多地方创新经验,具有较为广阔的理论阐述空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彪
近年来富人治村已经成为乡村治理中的典型模式,该模式的深层次实践逻辑就是公私不分。公私不分通常有以私济公和以公济私两种表现形式。富人治村虽然可能短期内给村庄发展带来好处,但从乡村治理的结构上看,其背后的村治逻辑却引发了村庄政治的阶层排斥,压缩了基层民主的生长空间,降低了村庄治理的合法性,强化了乡村治理的策略主义化,长远不利于乡村治理的良性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在认识上澄清公和私之间的关系,在行动上进行扎实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关键词:
富人治村 公私不分 以私济公 以公济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许广通 何依 殷楠 孙亮
文章以运河古村为研究对象,针对该类村落空间构成与演化过程的复杂性,以及当前保护规划呈现的当前化、表象化与零散化问题,借鉴发生学研究方法,将运河古村历史环境视为动态建构的过程,从宗族社会与运河经济入手,对古村空间进行"还原"与"叠合",厘清村落演化的时间脉络与空间拓展过程,揭示两大作用的具体表现,从而充分认识运河古村的价值特色,探索具有针对性的运河古村空间精准保护策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韩斌 刘朝明 汪涛
研究区域间的产业关联情况是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性工作。对此,采用投入产出矩阵不仅数据需求量较低,其结果也较为准确。本文运用区域间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中的MRIO模型,对川渝间38个部门的产业关联情况进行实证分析:首先测算了川渝地区产业部门之间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然后对38个部门的产业关联强度进行了分类排位,最后据此提出了川渝之间开展产业合作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程琳 王木林
作为21世纪乡村政治的重要现象,富人治村既有精英群体寡头化的趋势,亦有提升公共品供给水平、改善乡村生活环境的利他行动。通过区域比较法和深度个案分析法,探讨了富人村干部发挥积极治村功效的制度环境与过程机制。研究发现,富人村干部采取何种治村策略,取决于其所处的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环境:在党政体制与社会制度皆有效的情形下,富人村干部会采取道义逻辑(利他)与市场逻辑(利己)内外有别的分区行动策略;富人治村还可能会提升乡村社会治理的组织化、制度化水平,有效规避学界担忧的富人治村寡头化、货币化弊端。据此提出,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应对乡村精英予以适当的制度规约激励,将乡村内生性人力资源转化为党政国策落地的接应性力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程琳 徐嘉鸿 王会
富人治村作为中国基层精英政治的常态在传统时期表现为乡绅治村,在今天表现为私营企业主治村。传统乡绅治村以荣誉为取向遵循地方道义伦理准则,能够实现集权国家的"简约治理",从而保证了基层秩序的长期稳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在基层实行法律主义民主政治,然而,在今天的富人治村实践中富人以金钱投资收益为取向,破坏了基层民主政治、损害了基层治理权威。在国家法律政治、村干部的金钱运作和"无政治农民"的弱道德期待合力冲击下,中国基层政治正在"去道义化"并出现新的治理危机。道义伦理是政治的必备属性,因而结合法律政治,维护、重塑中国基层政治的道义性势在必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程琳 王木林
作为21世纪乡村政治的重要现象,富人治村既有精英群体寡头化的趋势,亦有提升公共品供给水平、改善乡村生活环境的利他行动。通过区域比较法和深度个案分析法,探讨了富人村干部发挥积极治村功效的制度环境与过程机制。研究发现,富人村干部采取何种治村策略,取决于其所处的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环境:在党政体制与社会制度皆有效的情形下,富人村干部会采取道义逻辑(利他)与市场逻辑(利己)内外有别的分区行动策略;富人治村还可能会提升乡村社会治理的组织化、制度化水平,有效规避学界担忧的富人治村寡头化、货币化弊端。据此提出,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应对乡村精英予以适当的制度规约激励,将乡村内生性人力资源转化为党政国策落地的接应性力量。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新文 戴芬园
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基础。本文以农村公共服务网格化供给为研究对象,基于"政府-村庄"的双向分析框架对浙东"全科网格"的个案考察发现:农村全科网格一方面以权力下沉为建构动力,从层级结构、人财物资源、技术手段三方面强化自上而下的政府供给机制,使全科网格成为乡镇政府自村向下延伸的一级结构,并扮演着"公共服务代理人"角色;另一方面,以公共服务流程再造重塑运行逻辑,依托于需求表达、问题处理、配套机制的再造,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格局,纵横交错间完善自下而上的村民诉求表达与流转处理,在双向互动中推进农村公共服务网格化供给的实践,但仍存在一些实践性矛盾,如主体单一、经费不足、一元化一刀切、技术理性膨胀等。为此,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需从"网格化供给"走向"网络化供给",其发展路径是在融合社会多元力量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明晰公私边界,同时规避碎片化、一刀切供给,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细节。
关键词:
全科网格 权力下沉 流程再造 网格化供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