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03)
- 2023(2603)
- 2022(2055)
- 2021(2154)
- 2020(1612)
- 2019(3778)
- 2018(3882)
- 2017(5380)
- 2016(4220)
- 2015(4894)
- 2014(5233)
- 2013(4264)
- 2012(3998)
- 2011(3610)
- 2010(3785)
- 2009(3107)
- 2008(3043)
- 2007(2875)
- 2006(2540)
- 2005(2398)
- 学科
- 教育(19342)
- 中国(9344)
- 理论(7015)
- 教学(5574)
- 济(4493)
- 经济(4489)
- 思想(3987)
- 学(3986)
- 政治(3894)
- 研究(3792)
- 文化(3710)
- 思想政治(3699)
- 政治教育(3699)
- 治教(3699)
- 德育(3665)
- 管理(3368)
- 发(3308)
- 革(3283)
- 发展(3222)
- 高等(3175)
- 改革(3152)
- 展(3100)
- 教育改革(2784)
- 学校(2669)
- 学法(2490)
- 教学法(2490)
- 企(2415)
- 企业(2415)
- 方法(2278)
- 生(2266)
- 机构
- 大学(49827)
- 学院(45127)
- 教育(25952)
- 范(19122)
- 师范(19082)
- 研究(19060)
- 师范大学(15931)
- 京(12622)
- 职业(11128)
- 科学(10622)
- 教育学(10104)
- 技术(9742)
- 管理(9085)
- 所(9025)
- 北京(8977)
- 江(8714)
- 研究所(8218)
- 职业技术(7624)
- 理学(7602)
- 教育学院(7416)
- 理学院(7337)
- 济(7299)
- 中心(7157)
- 管理学(6943)
- 院(6850)
- 中国(6832)
- 管理学院(6806)
- 经济(6748)
- 州(6701)
- 技术学院(6495)
共检索到808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邱昆树
文化记忆是指文化共同体共享的记忆。文化记忆借助其凝聚力维系着社会、群体和个人的身份认同。教育作为"文化记忆之场",特别是在教育系统中有着奠基地位的、面向所有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对于塑造人们的"文化记忆"更是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从现实情形看,在现代性的条件下,作为"文化记忆之场"的教育却面临着重"当下"轻"历史"、重"理性"轻"情感"等挑战。克服教育中的"记忆"危机,塑造我们共享的"文化记忆",需要在课堂上强化传统文化内容、在校园里开展集体仪式、在学校外组织研学旅行等。
关键词:
教育 文化记忆 身份认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凌雁 曾青云
关于中国成人教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一直是社会、学界乃至业内严重失忆或极力回避的问题。在中华民族与中国文化复兴的号角下,我们重提这个问题,并以此为基点开展专题研究的积极行动,当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应然内容。那么,如何叙述中国成人教育文化的历史印迹,如何校正关于成人教育文化的种种误读,如何探索成人教育文化的传承路径,就成为记忆与传承中国成人教育文化无可避讳的先声。而这些问题正是本文试图讨论的要津。
关键词:
中国成人教育文化 文化记忆 文化传承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冯惠玲
信息化进程对于人类记忆是双刃剑,信息技术在强化社会生活记录能力的同时也引发了新的社会失忆现象,数字记忆成为新一代文化记忆。本文在简要爬梳数字记忆由来和现状的基础上,阐述数字记忆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价值,归纳出多资源互补、多媒体连通、迭代式生长、开放式构建等特点,从目标定位、文化阐释、资源整合、编排展示、技术支撑五个方面提出构建数字记忆项目的架构和要领。本文还分析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记忆机构在数字记忆建设中的重要角色及其原因,倡导图档博机构在数字记忆构建中拓展职能,增加活力。参考文献31。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立国
2011年5月26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举办了"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座谈会,国内十余名教育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专家应邀出席。座谈会上,与会专家从多个角度解读和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建校百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并就大学与文化的关系、现代大学制度、一流大学建设等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编辑部特将发言辑成,以飨读者。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项红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以知识为中心、过于注重解题训练、学生问题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不足等。总体说来,当今的科学教育还缺乏“科学文化”的底蕴。许多人学了多年的科学,既不能从文化的视角观察科学,也不会用科学的眼光审视文化。我们认为,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博
图书馆与社会记忆具有天然的联系,杜定友是世界范围内见诸文字的最早提出这一理论的学者。然而,这一理论提出后,我国学者鲜有论述。通过对社会记忆理论的发展探源及文化记忆研究的内在理路分析可知,社会记忆理论与图书馆学在文字及文献的关注方面具有交叉研究领域。然而,令人吊诡的是,该理论并未引起我国图书馆学者的足够重视。图书馆学与社会记忆理论的互动,可为学科研究提供广泛的新视角。
关键词:
集体记忆 社会记忆 文化记忆 图书馆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何慧星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学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充分肯定了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提出将文化传承创新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姜德刚 郝德永
随着知识经济及教育改革的发展 ,提升教育的自主性品质及课程的自为性文化使命已成为当代教育发展的根本性出路。本文在批判地分析传统课程的文化使命与逻辑的基础上 ,具体探讨了当代课程的文化建构使命
关键词:
课程 创新性教育 文化建构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夏翠娟
[目的/意义]在文化记忆理论奠基人扬·阿斯曼逝世之际,回顾与总结文化记忆理论的主要内容和贡献,梳理其发展脉络和重要学术影响,作为对学术研究者和学术研究本身的致敬。[研究设计/方法]基于文献研究,解读该理论的后现代性本质,以追溯其产生跨学科影响的根源。[结论/发现]提出数字记忆作为数智时代文化记忆的新形态和新常态,数字人文作为数智时代记忆研究的大帐篷,并对数字记忆和数字人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辩证分析。[创新/价值]结合元宇宙和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后数字时代记忆研究的新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记忆研究的新议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雁
通识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基础部分,深含着文化的信念与价值,肩负着培养具有民族文化的年轻一代,维护国家、民族认同与归属的使命,并坚守着传承民族文化的传统。构建与延续文化认同是通识教育的精神与动力,也是其生长、发展的根基。当前,我国通识教育必须转变"横向移植"的形式化取向,强调中国的文化认同;以本土文化资源为基础,建立自己的通识教育,担负起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责任。
关键词:
通识教育 文化 美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杰远
社会的人作为主体在特定空间中活动,并通过交往与融合滋生民族文化基因和共同心理,进而形成民族文化心理场。民族文化心理场的形成受主体、环境、文化等要素影响。教育在民族文化心理场形成和塑造上具有独特作用。教育融合自然环境品质,化育人文共生,稳固民族文化心理场既存根基;组织文化基因序列,促成文化认同,激活民族文化心理场向心内力;促动主体心理认知,形成共生思维,推动民族文化心理场和谐生成。教育促进民族文化心理场的应有策略为:充分调动个体对民族文化的空间物质洞察,实现"物理场"的意义理解;合理引导个体对民族社会的"多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赛娜 张天宸
“两个结合”指导当代中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形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新时期,中国教育须担负起新文化形态建设的重要使命。但是,现有相关研究总量较少,且普遍成文较早,对当前而言针对性不足。本文聚焦当下,探讨中国教育履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形态建设使命的重点内容与实践方法。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作为中国教育的主要阶段,应在坚持“两个结合”的同时发挥自身优势。建立和完善学科专业和课程教学体系,培养担负中华民族文化使命的时代新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教育;推动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互鉴,吸收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用高质量的教育引领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子华明 钟志勇
跨境民族的共同体构建包括民族共同体和国家共同体,当前,需要增强共感及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认识、需进一步引导构建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及国家认同的良性关系、需破解多元媒介影响带来身份认同障碍等。文化记忆是集体共有的知识,文化价值观是其具体的体现,通过学校教育促进不同层次的认同发展从而在构建共同体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彝族作为典型的跨境民族,其文化记忆主要包括了对时空的认知记忆、对自我及他人的认知记忆、对社会人际及情感认知记忆。彝族文化记忆对于构建共同体可起桥梁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从强化彝族群体的文化情感认同、增强心理认同以及培育行为认同几个方面来开展文化记忆的传承教育,进而促进彝族的民族共同体和国家共同体的生成和发展。
关键词:
跨境民族 文化价值观 文化记忆 传承教育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沙莉
以戴尔电脑的广告为实验材料,文章对中国和美国被试对广告中不同大小字体的加工和记忆效率进行研究。已有的跨文化认知理论指出中国人是全局加工者而美国人是局部分析师。本研究推论广告中的细小字体是局部内容,所以在认知加工过程中可能被美国人忽视。基于以上,本文对3个假设进行实验验证。研究对跨文化认知心理学理论在跨国公司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
跨文化 广告记忆 戴尔电脑 实验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