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98)
2023(9324)
2022(7589)
2021(7008)
2020(5523)
2019(12691)
2018(12465)
2017(23845)
2016(12823)
2015(14053)
2014(14210)
2013(14012)
2012(13192)
2011(12147)
2010(12453)
2009(11272)
2008(11182)
2007(10052)
2006(9193)
2005(8573)
作者
(38417)
(31956)
(31798)
(30117)
(20368)
(15464)
(14207)
(12234)
(12049)
(11656)
(10969)
(10849)
(10742)
(10314)
(10054)
(9734)
(9525)
(9398)
(9378)
(9269)
(8222)
(8026)
(7775)
(7350)
(7293)
(7289)
(7221)
(7059)
(6602)
(6408)
学科
(56257)
经济(56203)
(32494)
管理(31155)
(24173)
企业(24173)
中国(19010)
地方(18922)
方法(17073)
(16902)
业经(14491)
数学(13239)
数学方法(13083)
农业(11861)
(11368)
(10821)
银行(10804)
(10773)
金融(10772)
(10576)
(10377)
(10352)
地方经济(10351)
(10337)
理论(10105)
(9768)
贸易(9756)
技术(9414)
(9362)
环境(8637)
机构
学院(184408)
大学(178633)
(70881)
经济(69172)
研究(68187)
管理(64820)
理学(54144)
理学院(53382)
管理学(52407)
管理学院(52049)
中国(51546)
科学(43093)
(39542)
(35577)
(33607)
(33043)
研究所(32142)
中心(30552)
(29788)
(28203)
师范(27869)
业大(26151)
财经(25801)
北京(25696)
农业(25635)
(24729)
(24723)
(23271)
(22358)
师范大学(22186)
基金
项目(117634)
科学(91668)
研究(87104)
基金(81556)
(72001)
国家(71320)
科学基金(59986)
社会(53839)
社会科(51035)
社会科学(51021)
(48933)
基金项目(43176)
(40480)
教育(39779)
自然(37870)
自然科(36949)
自然科学(36939)
自然科学基金(36255)
编号(35399)
资助(33786)
(32061)
成果(28870)
重点(27133)
课题(26518)
发展(25490)
(25046)
(24905)
(24467)
创新(23226)
(22998)
期刊
(89463)
经济(89463)
研究(56268)
中国(43478)
(31987)
学报(28866)
科学(27799)
教育(26010)
管理(25637)
(24451)
农业(22084)
大学(21558)
(20383)
金融(20383)
学学(20235)
业经(17118)
技术(16778)
经济研究(14281)
财经(12276)
(11931)
问题(11251)
(10632)
商业(9779)
(9164)
科技(8947)
(8619)
(8536)
资源(8465)
图书(8440)
(8411)
共检索到2916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春霞  彭兆荣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大都会把当地的节庆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来打造,以此作为展示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发过程中,我们看到众多少数民族节庆跨越其本来的时空特质,出现了只要有游客来,就以表演节庆取悦游客的局面。东道主、旅游开发方、政府大都对此做出积极评价。本着对传统文化负责的态度,本文将以彝族火把节为例,分析这种"度日如年"①的旅游开发之利弊,提出节庆资源开发需要遵循的原则。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匡翼云  
传统节庆旅游兼具文化性与地域性特点,文化是其内核,地域是其空间。四川凉山彝族火把节经历官方办节二十余载,已然成为推动凉山社会经济发展的旅游品牌,是传统节庆旅游的成功典范。然而,面对传统节庆旅游市场的相对有限性和旅游产品的可替代性,四川凉山彝族火把节的可持续问题仍然值得思考。从场域视角出发,办节地点与仪式场所是四川凉山彝族火把节可持续的关键要素。保持办节地点、仪式场所的相对稳定,延续传统节庆旅游核心场域的场所精神,将有助于推动凉山彝族火把节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骁鸣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与临近的布拖县一样,都被看作是彝族火把节传统的诞生地。最近几年,为了将火把节办得更热闹,除了在日都迪萨火把场有自发组织的传统火把节活动外,县里还会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魏  
为了更好更有效地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通过对云南七宣彝族哑巴节的分析,探索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对策。哑巴节文化遗产在保护和传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是资金缺乏、传承人规模过小、大众参与不够、基础设施落后,实际上这些困境也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旅游开发是一个可行的也是必要的途径,通过旅游开发可以为哑巴节文化遗产提供更多的保护资金、可以促进哑巴节文化价值的更深层次挖掘、可以很好地普及哑巴节文化遗产知识以及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红梅  
仪式源于宗教,旅游来自世俗,将旅游与仪式相提并论,这是旅游人类学为理解旅游体验之本质所提供的独特视角。旅游因何而神圣,又为何堪与严肃的仪式相比肩,对此,本文拟通过评析美国旅游人类学家纳尔什.格雷本的"旅游仪式论"加以阐明。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瑶瑶  
发展文化旅游经济是当前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主导趋势。以小凉山地区彝族文化旅游开发为例,探讨了西部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开发对于传统文化保护的影响,进而提出了文化旅游开发的相关策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现红  
在政府主导下我国节事旅游发展迅猛,但是对市场需求特征的关注明显不足。在顾客价值理论的指导下,应用因子分析、结构方程等方法,实证分析参加开封菊花文化节的旅游者的体验过程,结果发现:(1)现代节事旅游者感知价值可分为享乐价值(包括玩乐价值、美感价值)和实用价值(包括服务价值、便利价值和价格感知)2个层面,两者的功效类似于双因素理论的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2)节事旅游者价值感知对旅游体验有显著影响作用,其中享乐价值对总体满意度和重游意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实用价值对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重游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3)节事旅游举办地除了提升旅游者实用价值外,提升旅游者的享乐价值对旅游市场开发更有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立勇  
河南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的优势明显。为进一步促进河南旅游的快速发展,在全面分析河南旅游开发的区域背景和现状的基础上,对河南区域旅游开发模式及其对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建设河南区域旅游网络和积极开拓客源市场的基础上,实行区域旅游的联合开发与综合开发,是未来河南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林强  黄超超  沈振烨  朱睿  
文章从体验式旅游内涵出发,研究分析了我国体验式旅游开发的现状及环境。指出现阶段我国体验式旅游开发仍处于增加体验环节和体验要素的初级阶段。其开发应分两步走:首先从提供旅游(服务)产品转向提供体验型旅游产品(体验旅游开发的初级阶段);再则从提供体验型旅游产品到提供旅游体验(体验旅游开发的成熟阶段)。目前,国内应重点开发体验型旅游产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文瑞  
我国的农村旅游自兴起几十年来,发展迅速,推动了农村经济和旅游产业的双重发展。但是由于多重因素的存在,其发展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其中开发过程中对先进理念模式借鉴的不足就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本文主要以国外盛行的CSA模式为视角,对其与我国农村旅游开发融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农村旅游开发的纵深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殿廷  葛全胜  徐继填  陈田  牛亚菲  席建超  李小丽  
西部旅游开发已进入加速阶段 ,面临着加入WTO后的挑战和东部地区的激烈竞争 ,文章从战略高度对西部旅游开发战略进行概括 ,提出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和空间布局等三大模式 ,即政府主导与企业化、主要是集团运作相结合的管理运营模式 ,三优 (优势资源→优势产品→优势产业 )转化的产品开发模式 ,以点带面的据点式与以线穿点的点轴式结合的空间布局模式 ,文章阐述了这些模式的内涵、意义和实施步骤。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景宜  周旗  
近20年的时间里,区域旅游业开发经历了资源导向、市场导向、产品导向、形象导向等4个阶段。对以上4种开发模式的概念、特点、研究进展以及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综述、分析和评价,以便更深入更系统地研究区域旅游业开发模式的演化规律;不同区域旅游业的开发必须在综合分析区域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产品以及旅游形象等诸项特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开发模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唐少霞  赵志忠  谢跟踪  毕华  邓广强  谌永生  
温泉旅游开发是目前国内旅游开发的热点现象之一,通过对海南省温泉旅游开发的实地调查研究,对影响海南温泉品质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目前海南温泉旅游开发中,普遍存在着功能单一,缺乏温泉文化品味,开发利用水平低等问题。并据此提出海南温泉旅游应该根据区位条件选择适当的开发模式,在开发中要挖掘温泉医疗的保健价值;要注重温泉旅游设施的配套和建立完善的温泉检验检疫体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卞显红  
认为江南水乡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模式可以归纳为六种:周庄模式、乌镇模式、朱家角模式、南浔模式和同里模式。在对江浙水乡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模式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分析了这几种模式的特征并提出了优化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