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71)
- 2023(8481)
- 2022(6775)
- 2021(6571)
- 2020(5471)
- 2019(12852)
- 2018(12533)
- 2017(24393)
- 2016(12683)
- 2015(14695)
- 2014(14426)
- 2013(14247)
- 2012(12943)
- 2011(11915)
- 2010(11684)
- 2009(10800)
- 2008(10255)
- 2007(8726)
- 2006(7630)
- 2005(6976)
- 学科
- 济(60832)
- 经济(60770)
- 管理(32639)
- 业(31886)
- 方法(31633)
- 数学(29580)
- 数学方法(29079)
- 企(23479)
- 企业(23479)
- 中国(18468)
- 农(15616)
- 财(13805)
- 贸(13773)
- 贸易(13764)
- 易(13495)
- 业经(11444)
- 农业(10706)
- 收入(10083)
- 制(9712)
- 银(9023)
- 银行(9022)
- 行(8765)
- 学(8480)
- 融(8364)
- 金融(8363)
- 环境(7884)
- 理论(7625)
- 地方(7360)
- 产业(7183)
- 出(7073)
- 机构
- 大学(183519)
- 学院(182388)
- 济(87958)
- 经济(86735)
- 管理(71579)
- 研究(63289)
- 理学(62525)
- 理学院(61939)
- 管理学(60742)
- 管理学院(60425)
- 中国(50222)
- 京(38562)
- 财(37160)
- 科学(34871)
- 所(30580)
- 财经(30503)
- 经济学(29352)
- 经(28163)
- 研究所(27964)
- 中心(27936)
- 经济学院(26520)
- 北京(25044)
- 农(24996)
- 江(23370)
- 业大(23227)
- 财经大学(23022)
- 院(22655)
- 范(22439)
- 师范(22273)
- 商学(19958)
- 基金
- 项目(123761)
- 科学(99527)
- 基金(94309)
- 研究(89709)
- 家(82352)
- 国家(81780)
- 科学基金(70879)
- 社会(61484)
- 社会科(58598)
- 社会科学(58584)
- 基金项目(47978)
- 自然(44288)
- 省(43835)
- 自然科(43439)
- 自然科学(43432)
- 自然科学基金(42681)
- 教育(41776)
- 资助(40633)
- 划(37939)
- 编号(34122)
- 部(29274)
- 国家社会(27485)
- 重点(27446)
- 成果(26771)
- 发(25942)
- 教育部(25817)
- 创(25505)
- 中国(25492)
- 人文(24392)
- 创新(24011)
共检索到2648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曦
依据当期收入和依据生命周期 -永久收入消费是消费的两种典型模式 ,这两种理论对于消费者行为基础的认定有着本质的区别 ,应用的宏观计量模型也不一样。本文根据标准的经验检验程序检验了我国居民的消费模式。结果表明 ,有 50 %强的消费根据当期收入水平进行 ,其他的消费按照生命周期 -永久收入模式进行 ,两种模式都十分重要。该结果为我国消费的短视模型和流动性约束模型提供了支持 ,并且经济中的短期行为是造成普通最小二乘法检验失效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转型 消费模式 检验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金昌 窦雪霞
本文基于协整理论和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经济转型期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及其变迁过程和原因。本文结论是:经济转型期内,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以1996年为界限的两段式均衡关系,1996年以后,农村居民存在更低的边际消费倾向。状态空间模型刻画的时变边际消费倾向显示:始于1989年的边际消费倾向震荡式持续降低是1996年后消费与收入均衡关系发生变迁的原因。实证结论启示,要解决农村居民消费不足的问题,不仅需要制定短期政策,更需要建立长效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才杰
贫富差距过大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关注收入分配差距的同时,也应注意其与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消费水平的关系。文章运用1981~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以基尼系数为指标对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状况和居民消费水平进行了理论分析,以此为基础运用因果检验法、脉冲响应和方差贡献方法从数量角度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统计检验,最后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收入分配差距 居民消费水平 统计检验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胡羽珊 王亚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率呈现总体偏低且持续下降的趋势,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因素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不同于发达国家通常的年龄—收入驼峰型模式,我国在转型期出现了收入随年龄的增高而持续递增的独特模式。本文构建数理模型论证得出我国独特的年龄—收入模式对于城镇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方向取决于健康寿命与总寿命的比值,认为该模式可能降低了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和居民消费率。定量测算表明,1995—2011年间我国独特的年龄—收入模式对于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和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分别约为16%~17%和2%~3%。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邦科 邓胜梁 陶建平
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湖北省居民部门收入、企业部门收入和政府部门收入(简称三部门收入)对湖北省最终消费和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部门收入几乎不直接产生最终消费和居民消费。1990-2007年,最终消费(或居民消费)对居民部门收入的弹性都大于其对政府部门收入的弹性。1994年以前,二者的差距较小,但是从1994年开始,二者的差距越来越大。前者几乎是直线上升,而后者几乎是直线下降。因此,增加湖北省的居民部门收入占比,虽然会相应的减少企业部门收入和政府部门收入占比,但能够达到刺激最终消费和居民消费的效果。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改革很可能是湖北省最终消费(或居民消费)对居民部门收入弹性和政府...
关键词:
部门收入 最终消费 居民消费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田青
笔者利用1998—2008年30个省(市)的相关数据分析消费习惯、收入、收入分配差距、教育和医疗支出的不确定性以及房价、利率等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消费习惯、收入、房价、利率和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都有显著影响;收入、收入分配差距是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弹性系数分别达0.83和-0.21;利率和购房支出对居民消费有正向影响,但影响不大;教育和医疗等体制改革导致的居民对未来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易行健 张波
本文利用状态空间模型估计出我国城镇居民所有收入阶层边际消费倾向(MPC)的波动趋势。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所有收入阶层的MPC于1988年突然上升以后回落,而最低收入阶层从1990年开始其MPC持续上升,并于2004后开始下降;而其他6个收入阶层的MPC从1988开始持续快速下降,于1994年后下降趋势变缓,但2004年后也快速下降;不同收入阶层的MPC逐步呈现发散的趋势,同时,MPC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而递减。本文从多个角度对实证结果进行了解释,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陆地 孙巍
基于非参数核密度结合反事实方法,本文利用CFPS数据将居民收入空间分布不平衡分解为居民收入水平差距与组群规模差距,并探究其对居民消费结构演化的影响,以揭示消费结构升级缓慢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收入增长推动居民消费偏好由"生存型"向"发展与享受型"转变,收入空间分布不平衡导致的消费需求区域差异却限制了消费结构优化,且这一影响对于中等收入人群更为显著。地区间收入水平差距依旧是影响消费结构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但伴随收入水平上升,组群规模差距的作用增强。此外,对比生存型消费,发展与享受型消费更易受到收入空间分布不平衡的影响,这为转型期培育消费新动能提供了新的启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于泽 吴珂
本文基于结构转型框架,以居民消费在各部门的分配份额度量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利用1992—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支出及投入产出表等数据,通过对偏好进行非线性估计并结合反事实分析方法,实证探讨了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主导驱动力。研究发现:消费的不同定义和测度方式会使结论出现差异。在最终消费支出定义下,收入效应是驱动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主导力量;在消费增加值定义下,若利用支出法GDP方法构造消费,则相对价格效应对2002年之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贡献大大增强。本文在理论层面为结构转型相关研究提供了需求侧视角,在应用层面有助于明确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进而为高质量发展阶段下消费提质升级提供有益的借鉴及参考。
关键词:
居民消费结构转型 收入效应 相对价格效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杭斌,申春兰
Data from 1978 to 2002 and a state space model are used to make empirical study for the consumer behavior of Chinese urban residents.The main conclusions are:First,before 1990 the long-run ratio between consumption and income was relatively stable;however,after 1990 both long-run MPC and long-run APC have been declining continuously.Secondly,affected by the declining ratio of long-run Equilibrium,trends of consumption and income have turned to be.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慧明 李素芳
针对经济时序DF单位根检验方法在小样本条件下功效偏低问题,应用贝叶斯统计方法对中国居民消费水平进行单位根检验,提高单位根检验的功效水平,建立向量自回归居民消费水平模型,并通过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仿真结合贝叶斯因子分别对农村居民消费和城镇居民消费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贝叶斯单位根检验方法解决了向量自回归模型超参数估计的难题,克服了经典单位根检验在经济时序小样本下功效偏低的缺陷,提高了模型预测精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丽娜
本文基于我国2010-2021年31省市区面板数据,利用回归面板和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研究发现,农产品价格波动无论是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还是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均呈现负向抑制作用。从不同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及中部地区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呈显著性负向抑制作用,而西部地区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系数为-0.005,但未呈现显著性。当以城乡收入差异作为门槛变量时,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存在两阶段变化,当城乡收入差异处于低水平和高水平时,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抑制作用随着城乡收入差异的提升而增强。最后,本文提出完善我国农产品价格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流通组织和技术创新、加大人才配合和资本扶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静
文章对农村居民收入的不确定性及产生的原因和对消费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对收入变化较敏感,且市场经济后比市场经济前敏感性加强;收入的不确定性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力;并且中国农村居民不会也不能根据一生的收入来安排即期消费。因此,建议通过减少农村居民收入的不确定性感受,来实现扩大农村消费,而政府要从两个方面来达成这一目标,包括制定农业风险控制体系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明
空间地域信息是居民消费问题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通过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发现,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且存在依赖关系。收集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2002-2013年的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和收入数据,并根据消费理论设计构建居民消费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发现: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消费整体上都符合相对收入假说和持久性收入假说的理论表述,但农村居民消费的示范效应不甚明显;经营性收入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作用较大,而转移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较大,这为相关宏观消费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
居民消费水平 空间效应 收入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振耀 章少波 王海军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城乡居民的消费特点,修正了生命周期—持久收入的基本假定,建立了基于存货式储蓄的短视消费模型,运用上海市1990-2007年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收入及CPI数据对上海市城乡居民的消费差异做了实证分析,发现城乡居民消费的差异根源于存货式储蓄动机的强弱。在模型推断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文章给出了消除城乡消费差异的若干政策建议。最后,文章还展望了未来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
城乡居民 消费差异 存货式储蓄 消费倾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