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29)
2023(9482)
2022(7181)
2021(6596)
2020(5539)
2019(12545)
2018(12255)
2017(24021)
2016(13193)
2015(15118)
2014(15204)
2013(14790)
2012(13060)
2011(11416)
2010(11917)
2009(12090)
2008(11714)
2007(10966)
2006(10255)
2005(9977)
作者
(35326)
(28861)
(28646)
(27722)
(18528)
(13497)
(13433)
(11237)
(10938)
(10608)
(9822)
(9714)
(9552)
(9157)
(9130)
(8918)
(8607)
(8456)
(8452)
(8322)
(7368)
(7141)
(6860)
(6684)
(6659)
(6580)
(6548)
(6541)
(5866)
(5565)
学科
管理(52520)
(50874)
(49031)
经济(48959)
(46837)
企业(46837)
(28943)
银行(28938)
(27600)
(27397)
金融(27397)
(24558)
中国(23333)
(20466)
(19594)
财务(19545)
财务管理(19511)
企业财务(18795)
方法(18359)
业经(15287)
数学(14818)
数学方法(14711)
(13591)
(12327)
地方(12183)
中国金融(11255)
体制(10574)
(10174)
制度(10173)
理论(9867)
机构
学院(175489)
大学(174276)
(72713)
经济(70885)
管理(69819)
理学(56396)
中国(56387)
理学院(55902)
管理学(55235)
管理学院(54875)
研究(53755)
(43299)
(37021)
财经(32079)
(30410)
中心(29123)
(28885)
(28471)
科学(27579)
银行(27494)
(25896)
(25877)
(25500)
财经大学(23858)
北京(23780)
(23315)
(22920)
金融(22824)
经济学(22494)
研究所(22273)
基金
项目(100309)
科学(79266)
研究(78071)
基金(72609)
(60321)
国家(59716)
科学基金(53040)
社会(50182)
社会科(47733)
社会科学(47722)
(39270)
基金项目(37764)
教育(35919)
编号(32689)
自然(32241)
(31806)
自然科(31435)
自然科学(31432)
自然科学基金(30907)
资助(29862)
成果(28371)
课题(22562)
重点(22521)
(22281)
(21740)
(21372)
(21327)
项目编号(21143)
国家社会(20467)
教育部(20032)
期刊
(89408)
经济(89408)
研究(60045)
(44397)
金融(44397)
中国(41669)
(40251)
管理(32073)
(21768)
学报(20811)
科学(20192)
教育(19224)
大学(17238)
财经(17186)
学学(15824)
技术(14998)
(14619)
业经(14094)
经济研究(13553)
财会(12924)
农业(12393)
会计(12219)
问题(11015)
理论(10165)
现代(9405)
图书(9196)
实践(9124)
(9124)
国际(8811)
通讯(8776)
共检索到3041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元成  吴四平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十分必要的组成部分,继续长期发挥积极作用是不容质疑的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如何以积极姿态应对商业化转型,为今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已成当务之急,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董贵昕  
目前,我国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已经过半,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方向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的战略性角度出发,深刻分析了财政部下达的资产处置考核目标责任制以及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外部条件,进而提出资产管理公司要实现商业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既需要有利的政策、法律和信用环境支持,也需要资产管理公司适应市场化运作需要,加快完善资产管理公司的运行机制,推进资产管理公司的内部变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林冬元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既是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也是我国金融体系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目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政策性资产处置工作基本完成,商业化转型将成为未来的趋势。本文基于金融战略视角,借鉴国外的转型经验,从探讨资产管理公司继续存在的必要性入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现实条件和转型目标,提出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应该分步实施:第一步,使资产管理公司成功向商业化的综合性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第二步,逐渐向现代投资银行过渡;第三步,在现代投资银行基础上向大型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丰硕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经过十年长足发展,为化解我国金融风险,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完成阶段性、政策性历史使命后的重新定位迫在眉睫。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商业化转型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模式、优势、途径做一探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姜波  朱志强  
中国AMC经过五年多的处置运作后,2004年财政部建立了 AMC资产处置回收目标考核责任制方案,随着“两率”承包方案的实施和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最后期限的明确,AMC面临着未来转型改革与发展的新课题。文章通过对AMC改革与发展前景及转型模式的分析与选择,对AMC改革与发展中需要着力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AMC转型与发展之路。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那娜  
1999年,我国政府成立信达、华融、长城和东方等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收购、经营、处置来自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约1.4万亿元不良资产。自成立以来,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维护金融体系的健康稳定、促进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内在的缺陷及金融体制改革带来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其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完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不良资产处置功能,重新定位其发展目标,实现商业化转型,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既符合金融体制改革的大方向,也是资产公司本身继续发展的要求。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焦新利  
随着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的落幕,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大幕已逐渐拉开。资产管理公司在转型工作中出现了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新风险,强化新条件下的风险防范,对于促进资产管理公司的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邓智毅  
20世纪末,国际社会形势云谲波诡,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在发挥正效能的同时,亦加剧了国际竞争。1997年,以索罗斯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游资,大肆做空亚洲各国汇率,亚洲金融危机如飓风一般席卷东南亚各国。从泰国开始,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汇市和股市一路狂泻,一蹶不振,所到之处一片狼藉,数十年的发展成果毁于一旦。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学界和金融学界都对此进行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郑万春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方向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国际经验出发,结合资产管理公司改革必须服务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的基本思路,笔者认为在资产管理公司的市场化改革中,资产管理公司必须完成三个方面的转变:以市场化为取向,实现经营发展模式的转变政策性资产大规模处置完成以后,如果仅仅固守于不良资产的收购与处置,资产管理公司将无法适应经济和金融体系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大富  陈金贤  
中国 1999年开始成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AMC)能取得象美国采用的 RTC战略一样成功吗 ?笔者认为要搞好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 ,不仅要研究 AMC的处理方式 ,还要进行体制改革 ,更重要的是加快国企改革步伐 ,提高国企的经济效益。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栋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是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同时也给我国金融改革提出了新的重大课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增强金融综合实力,维护金融体系安全稳定,更好地推进经济持续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璟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国家为深化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改革、保持经济和社会健康、稳定发展而设立的,客观地讲,资产公司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是在法律、资本市场、资产评估、管理机制等方面。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资产公司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志凌  王维安  
为了防范并有效化解国有银行长期积累的巨额金融不良资产的潜在风险 ,中国政府于 1 999年起陆续组建了信达、长城、东方和华融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集中处置从国有银行剥离的 1 .4万亿元金融不良资产。几年的运作实践表明 ,这是中国金融体制的一项重要改革 ,也是化解金融风险的一项战略举措。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罗来东  
本文介绍了信达、华融、东方和长城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的背景、改革转型历程和混业经营的状况,分析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混业经营的利弊,从健全法律规范、完善监管体制和加强内部风险控制等角度提出了推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混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