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67)
- 2023(2552)
- 2022(2105)
- 2021(2028)
- 2020(1780)
- 2019(4220)
- 2018(4238)
- 2017(7548)
- 2016(4588)
- 2015(5293)
- 2014(5222)
- 2013(5490)
- 2012(5005)
- 2011(4312)
- 2010(4392)
- 2009(4233)
- 2008(4482)
- 2007(4288)
- 2006(3984)
- 2005(3665)
- 学科
- 管理(23316)
- 业(16983)
- 企(16881)
- 企业(16881)
- 济(10620)
- 经济(10597)
- 财(8650)
- 务(6730)
- 财务(6704)
- 财务管理(6682)
- 企业财务(6344)
- 制(5365)
- 方法(4743)
- 银(4470)
- 银行(4464)
- 策(4197)
- 划(4060)
- 行(4039)
- 学(3733)
- 经营(3713)
- 人事(3596)
- 人事管理(3596)
- 度(3513)
- 制度(3507)
- 业经(3402)
- 计划(3363)
- 决策(3308)
- 中国(3215)
- 理论(3208)
- 和(2987)
- 机构
- 大学(56832)
- 学院(56607)
- 管理(23535)
- 研究(19610)
- 中国(19604)
- 济(18779)
- 经济(18046)
- 理学(17481)
- 理学院(17233)
- 管理学(16967)
- 管理学院(16821)
- 京(13706)
- 财(13470)
- 科学(12976)
- 农(11677)
- 江(11269)
- 所(10854)
- 中心(10578)
- 省(9695)
- 研究所(9390)
- 农业(9142)
- 州(8891)
- 北京(8849)
- 业大(8827)
- 财经(8573)
- 公司(8003)
- 银(7710)
- 经(7706)
- 技术(7559)
- 银行(7439)
共检索到1081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柏寿
当前违规吸储的表现及管理建议□陈柏寿近几年来,各金融机构为了增强实力和扩大业务,千方百计吸收储蓄存款,把社会闲散资金变为建设资金,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不少金融机构在吸收储蓄存款中,为了追求增长速度,违反金融法规,擅自提高利率和变相提...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师胜利
根治违规吸储的几项措施师胜利(一)成立储蓄银行,实施我国储蓄业务的独家经营。这样,一是可以改变我国储蓄业务经营“政出多门”的不良现象;二是有利于人民银行对储蓄业务经营的监督;三是有利于储蓄业务公平、合理的开展竞争。成立储蓄银行以后,人民银行可制定出统...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杨沛超
在我国,除行政机关外,部分事业单位也被赋予了管理公共事务、行使公共权力的职能。然而与行政机关不同,对于事业单位经商办企业,并没有严格的禁止性规定。审计中发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丽明
通过讨论证券市场违规表现 ,分析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如下 :部分领导者的素质不高 ;国有企业政策性包袱过于沉重 ;政策法规建设不完善 ;社会监督不到位。提出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措施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 ,铲除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社会根源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加大对会计作假行为的惩治力度 ;修改完善现行会计法律法规 ,使会计工作法制化 ;推行会计人员委派制 ,实行会计人员职业化
关键词:
证券市场 会计信息 失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江会 宋瑞波
本文分析了我国证券承销市场中券商的各种违规失信行为 ,并从信息不对称、市场结构与竞争行为、股权结构、激励机制以及监管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我国证券承销市场券商违规失信行为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范我国证券承销市场中券商行为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何坚东 朱新
1993年通过金融秩序的治理整顿,金融竞争日趋有序,擅自提高利率,公开违规吸储行为明显好转,但喜中有优,隐蔽违规禁而不止,而且范围在扩大,手段在翻新,危害极大。 一是公款私存转储 近年来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有关单位的负责人或财务管理人员把公款以各种名义,存进金融机构的储蓄所,获取揽储奖,套取现金,窃取利息。于是公款转储泛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伟时
当前三资企业违规行为的成因与对策王伟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18年中,以外商投资为主要形式的三资企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这已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是,我国三资企业目前也普遍存在着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违规行为,这种行为已经开始并且逐渐严重地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瑛 赖萍
当前金融机构违规存在三大“认识误区”人民银行信丰县支行刘瑛,赖萍误区之一:自主经营论。认为商业银行实行"自主经营",这是法律赋予的权力,为了更好地避免资产风险,应该让货币商品经营者自主地选择任何经营方式。这种认识的错误在于把法律赋予的权力扩大化了,曲...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刘路扬
审计署教育审计局在对某公司延伸审计时,发现该公司除按照税法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外,又按照应纳税所得额的5%向地税部门缴纳城市集体服务事业费,并随同企业所得税一并缴入地方金库。对地方政府的收费依据,审计人员先后到地税、财政等部门进行调查,发现该项收费始于1981年,地方政府根据当时全民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道高
一、大股东违规原因分析1、大股东控股比例过高。公司虽然改制了,但"一股独大"仍是国有控股公司的普遍现象,这为大股东进行违规操作提供了先天的权力基础。一旦公司上市成功,大股东便堂而皇之地从上市公司套取资金、输送利益,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2、公司组织机构不独立。许多上市公司是母公司下属多个子公司中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艳花
主持人的话:根据统计,近年来在银行承兑汇票规模快速攀升的同时,商业银行票据"承贴比"从2009年末的53.4%下降到2012年末的21.2%。票据"承贴比"的下降揭开了商业银行利用票据违规业务进行监管套利的秘密。令人担忧的是,尽管从2011年开始,针对票据业务风险,监管部门每年均发出监管通知,并出台严厉措施,但是票据违规业务从未停止。票据违规业务如何发生、何以发生?它们将引发哪些潜在风险?在商业银行与监管部门围绕票据业务的博弈中,有哪些问题值得反思?本期一线话题将围绕以上问题展开讨论。访谈嘉宾包括:中信银行上海分行的赵慈拉、中国银监会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郑建明 黄晓蓓 张新民
本文从外部治理的角度考察了分析师对业绩预告违规的影响及其对监管制度的替代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分析师跟踪可以显著降低上市公司业绩预告违规的概率;进一步控制分析师跟踪规模后发现,有明星分析师跟踪以及来自高声誉券商的分析师数量越多、分析师预测分歧度越低,预测越准确,这种治理作用越显著。但是分析师的监管作用仅在上市公司受监管较弱时有效,对受监管力度较强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违规行为则没有显著影响,表明分析师对业绩预告的治理效应仅在监管力度较弱时发挥作用,成为监管制度的有效替代。本文拓展了我国分析师研究的领域与视角,并为监管部门信息披露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业绩预告 强制预告 分析师预测 监管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