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13)
- 2023(11770)
- 2022(10396)
- 2021(9970)
- 2020(8321)
- 2019(19269)
- 2018(18733)
- 2017(35416)
- 2016(19908)
- 2015(22538)
- 2014(22753)
- 2013(22807)
- 2012(21911)
- 2011(20103)
- 2010(20544)
- 2009(19260)
- 2008(19745)
- 2007(17745)
- 2006(15486)
- 2005(14458)
- 学科
- 济(80998)
- 经济(80906)
- 管理(54861)
- 业(53511)
- 企(42588)
- 企业(42588)
- 方法(36954)
- 数学(32487)
- 数学方法(32050)
- 农(23906)
- 财(23151)
- 中国(22240)
- 学(19119)
- 贸(18023)
- 贸易(18019)
- 易(17555)
- 制(17348)
- 业经(16415)
- 地方(15564)
- 农业(15307)
- 银(14700)
- 银行(14657)
- 融(14101)
- 金融(14098)
- 行(14014)
- 务(13647)
- 财务(13615)
- 财务管理(13579)
- 策(13140)
- 理论(12931)
- 机构
- 大学(293905)
- 学院(291618)
- 济(121256)
- 经济(118574)
- 管理(106711)
- 研究(106666)
- 理学(90562)
- 理学院(89430)
- 管理学(87707)
- 管理学院(87145)
- 中国(81741)
- 科学(65384)
- 京(62623)
- 财(59386)
- 所(56550)
- 农(54709)
- 研究所(51119)
- 中心(48554)
- 江(46003)
- 财经(45841)
- 业大(44019)
- 农业(43299)
- 经(41615)
- 范(40157)
- 师范(39769)
- 北京(39749)
- 院(37476)
- 经济学(37455)
- 州(36304)
- 财经大学(33917)
- 基金
- 项目(184973)
- 科学(144338)
- 基金(134009)
- 研究(133235)
- 家(118254)
- 国家(117268)
- 科学基金(97968)
- 社会(82939)
- 社会科(78538)
- 社会科学(78513)
- 省(70965)
- 基金项目(69795)
- 自然(64009)
- 自然科(62501)
- 自然科学(62470)
- 教育(62019)
- 划(61681)
- 自然科学基金(61400)
- 资助(56427)
- 编号(53891)
- 成果(46404)
- 重点(42814)
- 部(42075)
- 发(39825)
- 课题(38250)
- 创(37647)
- 科研(36020)
- 性(35845)
- 教育部(35463)
- 创新(35361)
- 期刊
- 济(136907)
- 经济(136907)
- 研究(91980)
- 中国(59976)
- 学报(49831)
- 农(49718)
- 财(46946)
- 科学(44026)
- 管理(39209)
- 大学(36741)
- 学学(34450)
- 融(33571)
- 金融(33571)
- 教育(33472)
- 农业(33250)
- 技术(23783)
- 财经(23204)
- 经济研究(22371)
- 业经(20667)
- 经(19971)
- 业(17979)
- 问题(17861)
- 贸(17491)
- 国际(15774)
- 版(15181)
- 理论(14549)
- 技术经济(14318)
- 图书(13927)
- 统计(13796)
- 世界(13713)
共检索到453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安冀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万解秋 徐涛
货币内生性理论指出公众的货币需求会直接影响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因此 ,公众通过调整货币需求可以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效果产生不确定的影响。本文利用货币内生性理论来分析公众行为对中央银行为稳定物价水平而采取的政策效果的影响 ;并通过实证分析证实我国M2 的供给有较强的内生性 ;我国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效果上存在着不对称性 ,以此可重新认识我国当前通货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
货币供给 内生性 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学彬 杨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岸元 李世刚 曹玉瑾 左传长
2012年以来,货币政策累积的紧缩滞后效应得到充分释放,信贷额企稳回升,货币条件有所改善,市场利率小幅下行,货币政策自主性和及时性有所增强。根据二、三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并考虑9月以来欧、美、日央行量化宽松政策密集推出对我国的影响,明年的货币政策需针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进行调整,以更加有效地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健
货币政策操作规范是决定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以1999—2012年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季度数据为样本,利用货币政策状态模型分解出货币政策操作规范中相机抉择和规则两种成分,进而分析两种操作规范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以期为中国货币政策改革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惯性;规则对经济及物价具有扩张作用,相机抉择则具有收缩作用;与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相比,规则对经济增长和物价的影响都较强。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操作规范 相机抉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邹小梵 汪传敬
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操作空间,得出有效性不足和操作空间有限的结论。其原因在于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制约了货币政策作用,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剧了这种状况。
关键词:
存款准备金率 利率:公开市场操作 再贴现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德忠 秦丽
我国货币政策成功运行的基础条件并不具备,缓解我国目前通货膨胀压力的目标通过货币政策难以达到,因此,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建立利率与投资的正常关联;政府淡出竞争性强的私人投资领域,改革现有投融资本体制;大力发展中小城镇,减弱大城市过大的集聚功能;大力发展私营企业,强化国有企业的投资约束等措施是我国强化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宏观经济 货币政策 有效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1998年货币政策的重要特征:一是对外目标由防止人民币过度升值变成确保汇率的稳定,对内目标由抑止通货膨胀转向谨防通货紧缩;二是货币政策在多重目标之间寻找平衡;三是货币供应量增幅起伏较大。总的说来,货币政策达到了预期目的,金融运行平稳,但也有贷款投放进度不均衡等问题,其效力受到制约。综合考虑,1999年货币政策的目标应以国内目标为主,至少是国内目标和对外目标并重;既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以适度促进经济增长,更要重视金融风险,谨防可能带来负面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逯新红 张永军
为应对当前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和我国经济的下行压力,2016年货币政策宜保持稳健灵活格调,以营造稳健的融资环境,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货币政策操作应更加注重前瞻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继续发挥货币政策引导作用。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平稳适度增长。2015年央行在采用降息降准等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之外,更多使用了抵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费兆奇 杨晓龙
2019年以来,人民银行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保持货币供给平稳增长,加快推进信贷结构调整,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进入2020年,受经济下行压力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力度将再度加码。但是,在国内经济需求端结构性走弱、国际收支从双顺差转变为趋于平衡、宏观杠杆率高企等诸多宏观因素的制约下,货币政策难以复制"大水漫灌"的强刺激策略。而是需要在新形势下,坚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戴根有
1994年货币政策效应初步分析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戴根有(一)1994年主要金融指标实绩1.现金。全年累计净投放1423亿元,比上年的1529亿元少投放108亿元。年末市场货币流通量为7189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增幅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丽
本文将1998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分为1998-2002年及2003年至今两个阶段进行了简要回顾,从操作目标、中介目标、终极目标三个层次分析了1998-2002年和2003年至今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并对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货币政策回顾 有效性分析 影响因素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柴定国
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 ,我国在信贷市场运用方式和资本市场运用方式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 ,制约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本文对我国现行货币政策运用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以增强我国金融企业在加入WTO后的应对能力。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信贷市场 资本市场 有效性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柳欣 曹晶
在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作为政策中介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广义货币供给与物价水平和GDP序列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信贷投放对于货币政策有效性具有显著的制约作用。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环境决定了在货币政策效应的传导机制中,信贷渠道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大于货币渠道。
关键词:
信贷 货币供给 货币政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项后军 吴丹婷 汤烨斐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着货币错配的问题。基于此,笔者以2005—2014年为研究样本期,在分析我国货币错配和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机理的基础上,以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为切入点,研究了货币错配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系,结论如下:(1)我国的货币错配程度在2005年之后呈快速上升趋势,且在2009年第1季度达到峰值49.26%,之后又快速下降至38%左右并在之后整体保持稳定,与样本期内我国汇率变动情况基本一致。(2)我国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与货币错配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且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货币错配都是产出水平及物价水平变动的原因。(3)货币错配对货币政策的价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