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59)
- 2023(8143)
- 2022(7085)
- 2021(6772)
- 2020(5715)
- 2019(12937)
- 2018(12715)
- 2017(25619)
- 2016(14070)
- 2015(15992)
- 2014(16122)
- 2013(15873)
- 2012(15290)
- 2011(13972)
- 2010(14466)
- 2009(13812)
- 2008(14029)
- 2007(13108)
- 2006(11822)
- 2005(10936)
- 学科
- 济(63216)
- 经济(63125)
- 管理(46667)
- 业(44045)
- 企(36215)
- 企业(36215)
- 方法(31127)
- 数学(27995)
- 数学方法(27671)
- 财(18970)
- 农(17818)
- 中国(16732)
- 制(14867)
- 贸(13228)
- 贸易(13215)
- 易(12819)
- 银(12368)
- 银行(12362)
- 业经(12097)
- 行(11800)
- 融(11771)
- 金融(11771)
- 务(11551)
- 财务(11526)
- 财务管理(11497)
- 策(11456)
- 地方(11229)
- 农业(11055)
- 企业财务(11043)
- 学(10195)
- 机构
- 大学(208636)
- 学院(206852)
- 济(92258)
- 经济(90314)
- 管理(83027)
- 理学(70359)
- 理学院(69726)
- 管理学(68699)
- 管理学院(68300)
- 研究(67222)
- 中国(56651)
- 财(47960)
- 京(43202)
- 财经(36841)
- 科学(35062)
- 江(34100)
- 经(33397)
- 中心(33325)
- 所(32507)
- 农(29725)
- 经济学(28809)
- 研究所(28241)
- 北京(27676)
- 财经大学(27128)
- 州(26604)
- 范(26027)
- 经济学院(25909)
- 师范(25807)
- 业大(25305)
- 院(23829)
- 基金
- 项目(124383)
- 科学(100107)
- 研究(94446)
- 基金(93365)
- 家(78498)
- 国家(77791)
- 科学基金(68614)
- 社会(61895)
- 社会科(58796)
- 社会科学(58785)
- 基金项目(47695)
- 省(46097)
- 教育(45096)
- 自然(43215)
- 自然科(42346)
- 自然科学(42339)
- 自然科学基金(41648)
- 资助(40797)
- 划(39082)
- 编号(38507)
- 成果(33625)
- 部(29866)
- 重点(26993)
- 教育部(26760)
- 课题(26463)
- 人文(25907)
- 国家社会(25452)
- 发(25448)
- 创(25150)
- 性(24823)
- 期刊
- 济(106929)
- 经济(106929)
- 研究(68965)
- 中国(42935)
- 财(37634)
- 管理(32746)
- 融(30838)
- 金融(30838)
- 农(26734)
- 学报(26174)
- 科学(25459)
- 教育(24069)
- 大学(21451)
- 财经(20163)
- 学学(19817)
- 技术(17507)
- 经(17227)
- 农业(17027)
- 经济研究(16939)
- 业经(16458)
- 问题(13941)
- 贸(13624)
- 理论(11624)
- 国际(11495)
- 技术经济(10888)
- 图书(10518)
- 统计(10482)
- 实践(10331)
- 践(10331)
- 商业(9676)
共检索到3329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孙巍
当前证券市场中的欺诈行为与对策思考□孙巍我国证券市场自1990年相继在上海、深圳设立证券交易所以来,以惊人的速度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目前的证券市场还处于试验阶段,大量配套的法律法规尚未制度化,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尚未规范化。因此...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顾雷
本文突破现有证券违规立法的框架结构,大胆探索欺诈客户证券违规行为模式,对证券欺诈客户刑事犯罪化问题进行探讨,解决了《证券法》与《刑法》在欺诈客户行为不同法律责任问题上的交叉问题。
关键词:
证券市场 欺诈客户 司法认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蒋岩波 余红林
对证券欺诈行为的法律思考蒋岩波,余红林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迅猛发展。这不仅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而且还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但也应该看到我国证券市场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证券违法犯罪日益增多,特别是证券欺诈行...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建军 费方域
投资者在享受远程交易的同时,由于网络交易的开放性、无边界性等特点使得一些别有用心者有了可乘之机,导致证券交易中的网络欺诈和操纵事件时常见诸报端。本文对证券网上交易的常见价格欺诈和操纵的形态以及部分国家的监管经验进行了讨论,为投资者和监管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网络交易 欺诈 操纵 对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曾长虹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十余年来,频频出现的证券欺诈现象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健康有序发展的障碍。本文利用寻租理论和监管博奕模型,探讨了证券欺诈行为背后的经济学因素,并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规制我国证券市场欺诈行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证券欺诈 经济学分析 中国证券市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齐恩平 吕永学
追究证券欺诈者的民事责任,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应是证券法的主要任务。我国证券法确立了民事责任优先的原则,却缺乏可操作性。为防范证券欺诈,化解金融风险,我国应确立证券欺诈的民事责任制度,为证券欺诈的求偿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
关键词:
证券欺诈 民事责任 损害赔偿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杨春然 张波
证券市场上的虚假陈述会影响公司的股票价格。虚假陈述被披露后,公司市值较欺诈行为发生期间有所降低,两者的差额即为损失。一旦公司进入破产程序且股票破灭时,使用公司市值差额法计算损失,在形式上不会发生问题,当公司股票仍保留一定的价值时,使用该方法计量损失则会发生很多的问题,这是因为市场并非是理论上的有效市场,而且欺诈性信息之外的因素也在影响着股票的价格。《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简称《规定》)第七部分对损失认定的规定过于简单。本文认为,在司法实践中不应忽视其他因素对股票价格影响
关键词:
公司市值差额法 虚假陈述 损失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潘勇
在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交易中的欺诈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网络交易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本文认为,从根本上讲,网络欺诈行为的出现是由于网络市场中买卖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不同于传统市场。本文对网络欺诈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并通过一个产品质量博弈模型,分析了管理网络欺诈的内在机理,力图为减少和消除网络欺诈提供一个策略思路。
关键词:
网络交易 欺诈 纳什均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关永宏
商品房交易中的欺诈行为不仅直接损害购房人的财产利益,而且也对国家的房地产管理秩序、银行资金的安全、社会治安等造成严重危害。商品房交易欺诈行为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常见的有一房多卖、重复抵押、抵押后销售、虚假广告、隐瞒面积、隐瞒规划等。针对商品房交易欺诈行为,应当从推进开发企业诚信经营、完善商品房交易法律法规、加强政府行政监管、鼓励和协助购房人依法维权等方面采取有效防治对策。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倪建林
信用证是最常用的国际贸易支付方式。与其他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相比,由于银行信用的介入,其可靠性得到加强,这也是买卖双方乐于采用信用证结算的原因。但信用证欺诈案件屡屡发生的事实证明,信用证交易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韩德宗 陈启欢
本文用经济学分析及实证的方法研究了中国证券市场关于信息披露的欺诈行为。结论是 :当监管加强 ,欺诈的预期成本增加 ,欺诈上市减少 ,反之 ,欺诈上市增加 ;当一股独大时 ,市场监督容易失效 ,便产生持续信息披露上的欺诈行为 ,此时 ,社会公众股东承担的总成本是无欺诈条件下的代理成本与受欺诈导致的成本之和 ;监督失效时 ,削弱了诚实公司潜在的长期融资能力。实证结果表明 ,欺诈公司及其高层管理人员所受处罚量与其欺诈行为量的相关度很差 ,处罚的公平性值得商榷。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涂明辉
互联网出现以后,网络证券欺诈也随着产生并呈蔓延趋势,更为重要的是,传统的证券欺诈手段在互联网时代重新得到演绎,危害程度更深,范围更广,后果更为严重。而且,由于互联网自身的特点,网上证券欺诈的隐蔽性越来越强,给证券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现有的证券立法和证券监管措施已经不能满足监管的需要。证券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已经在网络证券欺诈监管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尤其是监管措施较为完善的美国。完善我国的证券监管措施需要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特殊情况,探索适合我国的网络证券欺诈监管体系。
关键词:
互联网 网络证券欺诈 证券监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万国华 张崇胜
反欺诈机制是证券市场的基础制度,与信息披露制度同被视为现代证券法的基石。本文通过检视我国的反欺诈机制,发现存在内涵阙如、外延不周、概念混乱以及体系畸形等问题。反思证券监管的法理逻辑,借鉴美国反欺诈机制的历史经验,我国反欺诈机制的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重构证券的学理概念,将任何与证券有关的欺诈行为都纳入调整范围;二是厘清证券欺诈的内涵和性质,采用"二元利益观"将侵害投资者利益和市场秩序的行为界定为证券欺诈行为,明确证券欺诈特殊侵权之属性;三是引入反欺诈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对反欺诈机制进行结构性改革;四是规定反欺诈机制的域外管辖效力,明确"行为加效果"的认定标准。赋予反欺诈原则"明示诉权"效力,使其成为证券欺诈诉讼的纲领性规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