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81)
2023(3584)
2022(3081)
2021(2976)
2020(2310)
2019(5388)
2018(5343)
2017(10961)
2016(6022)
2015(6699)
2014(6824)
2013(6769)
2012(6584)
2011(6007)
2010(6172)
2009(5769)
2008(5721)
2007(5187)
2006(4782)
2005(4408)
作者
(16160)
(13423)
(13302)
(12993)
(8804)
(6271)
(6225)
(5134)
(5117)
(5028)
(4492)
(4426)
(4383)
(4366)
(4359)
(4202)
(4026)
(4022)
(4013)
(3875)
(3522)
(3293)
(3250)
(3194)
(3132)
(3077)
(3011)
(2979)
(2651)
(2645)
学科
(22947)
经济(22921)
管理(17661)
(16343)
(12938)
企业(12938)
方法(8871)
数学(8136)
数学方法(7998)
(7812)
(7497)
贸易(7494)
(7392)
(7149)
(7064)
中国(6470)
(5426)
及其(5262)
政策(5193)
(4970)
银行(4970)
(4818)
业经(4736)
(4621)
金融(4620)
农业(4614)
方针(4546)
(4494)
(4494)
阐述(4494)
机构
学院(84317)
大学(82629)
(39553)
经济(38658)
管理(32381)
研究(30733)
理学(26804)
理学院(26559)
管理学(26204)
中国(26108)
管理学院(26036)
(20480)
(16931)
科学(15400)
(15334)
财经(15089)
中心(14468)
(13740)
(13675)
研究所(13334)
经济学(11938)
北京(11222)
(11144)
(11052)
财经大学(11036)
(10951)
(10927)
(10813)
师范(10761)
经济学院(10702)
基金
项目(48454)
研究(38964)
科学(38524)
基金(34962)
(29002)
国家(28736)
科学基金(24771)
社会(24322)
社会科(23136)
社会科学(23134)
(18093)
教育(18039)
基金项目(17101)
编号(16845)
资助(15754)
(15583)
成果(15044)
自然(14865)
自然科(14505)
自然科学(14502)
自然科学基金(14266)
课题(12017)
(11466)
(11355)
(10870)
重点(10684)
(10679)
项目编号(10154)
教育部(10089)
(10016)
期刊
(46907)
经济(46907)
研究(30974)
中国(17129)
(16698)
金融(16698)
(14674)
管理(12828)
(10619)
教育(10277)
科学(8628)
经济研究(8010)
学报(7858)
财经(7374)
技术(7369)
(7247)
业经(7245)
国际(7186)
农业(7023)
大学(6623)
(6326)
学学(6125)
问题(5805)
世界(5054)
理论(4852)
实践(4358)
(4358)
(4266)
论坛(4266)
现代(4214)
共检索到1416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何传添  廖国民  
当前美欧货币政策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五大新动向:一是货币政策工具由"常规"向"非常规"转变;二是货币政策操作领域由"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转变;三是货币政策内容由"有限"向"无限"转变;四是货币政策职能由"支持经济"向"为财政服务"转变;五是货币政策效果由"降低风险"向"放大风险"转变。这些转变对美欧短期内会产生一定的积极效果,但在中长期内的负面效应将远远超过正面效应。美欧货币政策新动向对我国造成的冲击尤为严重,为应对新动向的冲击,我国应实施跟美欧同步的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蒋万进  
美国货币政策的新动向及启迪蒋万进一、英国货币政策的新动向(-)法定存款准备政策的作用正在弱化由于法定准备政策具有的弱点,一是法定存款准备率的微小变化对金融机构的冲动很大;二是中央银行对法定存款准备不付利息,是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变相征税,因此各国中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骏斌  陶士贵  
2014年10月,美联储结束了为期六年的量化宽松政策(QE),与此同时,欧洲央行宣布自2015年3月起实施逾1万亿欧元的资产购买计划,至此,美欧货币政策分化。美元和欧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其货币政策具有很强的外溢性。人民币正在积极推进其国际化进程,可以预见美欧货币政策分化将会对此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分析了美欧货币政策分化从汇率、利率和经济发展三个方面对人民币使用范围和流通途径的影响,进而讨论了政策分化对人民币区域化直至国际化进程的作用。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陆长平  黄迪祎  
基于美联储和欧央行2008年至2021年非常规货币政策实施情况,通过统一划分实施阶段和政策类型,对比美欧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运用TVP-VAR模型比较不同渠道的政策传导效果,探讨美欧非常规货币政策分化的时间、表现和原因。研究发现,美欧非常规货币政策在危机初期和危机应对阶段已经分化,在操作阶段、政策工具、政策目的、政策效果方面呈现出多维度分化的特点。美国和欧元区国家在经济基本面、危机爆发来源、危机应对方式和政策实施效果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美联储和欧央行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多维度分化现象。结合政策特点和基本国情,我国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时应强化风险控制,重视国际风险;及时精准施策,善用工具组合;加强政策沟通,作出明确承诺;把握经济全局,政策协调配合。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云林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一般建立在其货币对全球经济影响力基础之上。美联储调息之所以备受各国关注,其关键是美元在全球经济和金融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随着欧元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美联储与欧洲中央银行的政策合作也在逐步加强。美联储重视欧元的主要原因,是看重欧元挑战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张翠微  
本文勾勒了美、英、欧盟、日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基本框架,并在成效最为显著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上细述了4大央行的操作异同。认为货币政策的实施并无统一的模式可依,关键要适合本国的实际情况。这些央行的灵活多样的操作技巧也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马修·奥克森福德  申劭婧  
美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现代货币政策时期开始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该体系是在二战后创立的,目的是在维护汇率稳定的同时控制通胀,这将通过金本位制度来实现。在这一体系前,14种欧洲货币都可与和黄金挂钩的美元直接兑换。同时,为了鼓励稳定的汇率,欧洲国家的外汇储备主要为美元,它可以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钟正生  李蕙荃  
2018年4月17日,央行宣布定向降准100bp,配合置换未到期MLF和促进小微贷款投放的操作。6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出,通过定向降准措施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6月24日,央行宣布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商行、非县域农商行、外资银行等定向降准50bp。其中,针对国有行与股份行降准释放5000亿元,用于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项目;针对其他银行降准释放2000亿元,用于促进小微信贷投放。缓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少维  
货币政策作为世界各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工具,在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作用更为突出,几乎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代名词。在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货币政策也在经济宏观调控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此,在当前"稳增长"的宏观经济形势下,货币政策就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益平  
中国央行当前的货币政策不是量化宽松,而且量化宽松也并非化解当前中国经济困难的对症良药;眼下的当务之急是疏通宏观货币与微观融资间的通道2018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货币政策的走向一直备受关注。央行在将货币政策的取向从"稳健中性"调整为"稳健"之后,数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金融市场对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尹振涛  
在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及多元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下,货币政策的实施及操作应该具有相机抉择的特点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不断趋于复杂的背景下,中国的货币政策基调及取向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并对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产生重大影响。2011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陶雄华   王腾  
本文基于1999—2019年55个经济体以计价货币划分的银行跨境债权债务季度数据,考察美欧英日货币政策冲击对以其货币计价的银行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美欧英日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能够促进以其货币计价的银行跨境资本流动,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渠道与机制检验表明:美欧英日紧缩性货币政策一方面能够通过推动外币出口收入增加促进以其货币计价的银行跨境资本流动;另一方面,能够推动以其货币计价的存贷款业务从国内银行转向国外银行,促进银行跨境资本流动。进一步研究发现:美欧英日货币政策冲击的影响力度在不同计价货币、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全球金融危机前后均有差异。金融发展和金融开放水平的提升能够缓解美欧英日货币政策冲击对相应银行跨境资本流入的溢出效应。本文研究结果为我国更好推动金融市场开放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万解秋  徐涛  
货币内生性理论指出公众的货币需求会直接影响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因此 ,公众通过调整货币需求可以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效果产生不确定的影响。本文利用货币内生性理论来分析公众行为对中央银行为稳定物价水平而采取的政策效果的影响 ;并通过实证分析证实我国M2 的供给有较强的内生性 ;我国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效果上存在着不对称性 ,以此可重新认识我国当前通货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柏禹含  丁木桥  吴怡平  苏畅  
本轮货币政策的应对特征更多取决于当下通胀和经济的实际状况。文章指出美联储如果想要更低的通胀,就必然会对经济衰退有更高的容忍度。而经济衰退的严重程度,可能会促使美联储在通胀还未到达目标值的情况下,将货币政策重心转向。欧洲加息较晚,在严重的滞胀格局下,欧央行在加息节奏上,或以更快的速度来达到目标利率,此后再进行观察,依据经济下滑的状态来确定停止加息的时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