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45)
- 2023(12364)
- 2022(10803)
- 2021(10127)
- 2020(8639)
- 2019(19636)
- 2018(19500)
- 2017(37763)
- 2016(20738)
- 2015(23046)
- 2014(22826)
- 2013(22712)
- 2012(20679)
- 2011(18787)
- 2010(18339)
- 2009(16720)
- 2008(16162)
- 2007(13746)
- 2006(11833)
- 2005(10038)
- 学科
- 济(78071)
- 经济(77981)
- 管理(56677)
- 业(54551)
- 企(44847)
- 企业(44847)
- 方法(37942)
- 数学(32924)
- 数学方法(32602)
- 农(21198)
- 中国(19531)
- 财(19013)
- 学(18283)
- 业经(17395)
- 贸(16138)
- 贸易(16132)
- 易(15664)
- 地方(15379)
- 农业(14279)
- 制(13076)
- 技术(12807)
- 理论(12599)
- 和(12572)
- 环境(12521)
- 务(12123)
- 财务(12063)
- 财务管理(12045)
- 银(11458)
- 企业财务(11404)
- 银行(11394)
- 机构
- 大学(292822)
- 学院(289419)
- 管理(115996)
- 济(112463)
- 经济(110108)
- 理学(101696)
- 理学院(100531)
- 研究(100282)
- 管理学(98762)
- 管理学院(98253)
- 中国(71631)
- 科学(65135)
- 京(62737)
- 农(54341)
- 所(51512)
- 业大(49382)
- 财(48119)
- 研究所(47638)
- 中心(44675)
- 农业(43283)
- 江(39953)
- 财经(39623)
- 北京(39604)
- 范(38377)
- 师范(37911)
- 经(36182)
- 院(36163)
- 州(32763)
- 经济学(32546)
- 师范大学(31068)
- 基金
- 项目(207811)
- 科学(161492)
- 基金(150310)
- 研究(146191)
- 家(133671)
- 国家(132582)
- 科学基金(112280)
- 社会(90738)
- 社会科(85943)
- 社会科学(85919)
- 基金项目(81213)
- 省(80966)
- 自然(75904)
- 自然科(74096)
- 自然科学(74074)
- 自然科学基金(72747)
- 划(69366)
- 教育(66614)
- 资助(61409)
- 编号(58981)
- 成果(46737)
- 重点(46577)
- 部(45100)
- 发(43780)
- 创(43366)
- 创新(40428)
- 科研(40375)
- 课题(40141)
- 计划(39648)
- 大学(38069)
- 期刊
- 济(116759)
- 经济(116759)
- 研究(82615)
- 学报(53441)
- 中国(49416)
- 农(48511)
- 科学(46442)
- 管理(40389)
- 大学(39162)
- 学学(36914)
- 农业(33807)
- 财(33766)
- 教育(30677)
- 融(22601)
- 金融(22601)
- 技术(22429)
- 业经(19594)
- 经济研究(19273)
- 财经(18193)
- 业(17598)
- 科技(15871)
- 图书(15573)
- 经(15430)
- 问题(15372)
- 业大(14550)
- 理论(14364)
- 版(14328)
- 技术经济(13375)
- 实践(13326)
- 践(13326)
共检索到407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佘欣艺 许坤
2021年上半年,美国居民消费领域与生产领域出现全面通货膨胀,同时通胀预期明显抬升,带动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加速上行。本文分析了当前美国通胀的形势与成因,得出当前通胀持续抬升成为既定事实,但未来通胀走势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一方面,由于基数效应、供需基本面未显著改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趋于见顶等阻碍因素,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景气回暖、宏观政策总基调不变、通胀预期显著抬升、全球经济复苏不平衡等支撑因素,并且还存在疫情未来走势和美联储政策拐点时机等不确定性因素。美国通胀不但加剧了本国经济运行风险,也对全球经济具有较大负外部性。基于此,本文提出提高货币政策自主性、防范债务风险和资产价格风险等对中国后疫情与"十四五"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袁宇彤 袁博
从1993年开始的通货膨胀,在力度、时间间隔和持续时间上都呈现出加速的态势。其主要原因是由市场货币流通量过多,固定资产投资超经济扩张,农业政策缺乏连续性比较收益下降,成本推进等因素所致。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应采取可行的措施,严格控制基础货币和投资规模继续膨胀,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强化政府调控物价的职能作用。力求既减轻前期通货膨胀压力,又防止新的通货膨胀压力的形成,以达到经济“软着陆”的目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启兵
近期CPI明显走高,5月CPI升至15个月以来的高点2.7%,也是2014年以来的第二高点,仅低于2018年2月因春节因素导致CPI走高的2018年2月。1~5月,CPI累计同比上涨2.2%。CPI本轮上涨的推动因素本轮CPI的走高,其背后主要是食品价格推动。2019年初以来,在CPI从1月的1.7%升至5月的2.7%的同时,CPI中的食品价格同比涨幅自1月的1.9%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王易皓 徐牧阳 王家祺
美联储当前货币政策高度锚定通货膨胀指标,甚至不惜以经济放缓及衰退为代价,全力以赴将通胀控制在目标区间。据此,文章以通货膨胀指标为研究基点,首先论证了CPI作为通胀研究指标的原因及合理性,接着通过对CPI构成的拆分,构建CPI各分项与基准利率之间的回归模型,分析通货膨胀与美联储货币政策之间的关联关系,发掘影响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的核心变量。
关键词:
美联储加息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朱厚玉
物价是经济的综合反映,是经济运行的重要市场信号之一,对财政经济运行有多重影响。今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快速企稳回升,加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型压力,物价延续去年底以来的上涨态势,通胀预期有所强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刘晓曙 张馨月
2021年年初以来,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升的带动下,国内生产价格指数PPI显著上行。针对PPI的持续高企是否会传导至(核心)CPI并引发"潜在"的通胀风险这一问题,文章分析指出,从历史经验看,PPI具有高波动性,核心CPI具有低波动性,由于属性不同和不完全传导效应,PPI大幅上涨不会引发核心CPI大幅上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祝宝良
我国的通货膨胀是温和也是可控的,并未对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结构调整带来很大冲击,这一通货膨胀水平是可以接受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锐
本文力图揭示国际金融领域内主要货币的运动规律,进而为我国管理层进行人民币汇价政策的调整提供依据。文章认为,美元贬值主要是由美元与主要经济体货币调整不同步以及方向选择差异而形成。对于不同经济体而言,美元贬值存在着非常明显的正负效应,由此导致了各国政府不同的态度。虽然总体上美元的渐次贬值有利于全球经济走向均衡,但速率过猛却会破坏国际经济的均衡。因此,未来美元的下跌空间会受到限制,"美元危机"只是一个伪命题。
关键词:
美元贬值 经济均衡 货币关系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葛奇
为什么新冠疫情期间美国财政部采取的财政刺激计划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实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却未产生类似的结果?这一现象被称为“现代货币与通货膨胀之谜”。学者们试图用20世纪90年代初形成的“价格水平财政理论”加以解释。根据这一理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量化宽松相当于美联储存款准备金与长期投资者所持债券的一种互换,仅改变了基础货币的数量,并不直接影响广义货币的供给。而新冠疫情期间的财政刺激计划是财政部发债并由美联储使用存款准备金直接从公开市场购入,资金通过财政传递机制转变为个人和企业的银行存款,导致广义货币供给大幅增加。单纯的量化宽松政策并不会引发通货膨胀,但当量化宽松政策与大量的财政赤字结合在一起时,会在增加基础货币的同时扩大广义货币供给,引发通货膨胀。因此,尽管政府可以通过增发债券为当前的财政赤字融资,但带来的后果是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率升高。财政赤字可以采用债务融资的方式,但是增发的债券需由政府承诺通过未来的预算盈余偿还。本轮美国经历的通货膨胀在根源上是财政性的,是大量政府债务与不断削弱的财政政策框架可信度共同作用的结果。紧缩性货币政策若没有可信的财政安排提供支持,将无法解决这种财政性通货膨胀,相反只会使通货膨胀加速。未来几年,美国仍然存在趋势性通货膨胀风险。后疫情时代,应对通货膨胀需要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互协调,通货膨胀目标不应只是用来指导央行如何关注通货膨胀,而应当成为央行和政府之间的一种协定。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范建军
当前,M1与M2增速"剪刀差"问题引发各方广泛关注。M1增速快速上升,主要是因为近一年来政府债券和公司信用类债券超量发行,使银行存款明显"活期化",这是造成M1、M2增速"剪刀差"持续扩大的根本原因;M2增速明显回落,则是因为人民币贷款增速持续走低、外汇占款持续负增长、同业存单大量发行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考虑到M2增速指标已失去其应有的政策参考价值,今后应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如何保持"现金+活期存款"等更能如实反映实体经济现实购买力变化指标的稳定增长上来。建议央行在补充银行间市场基础货币供应时,优先采用"降准"工具,而非"中期借贷便利"或"抵押补充贷款"等"类再贷款"工具。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范建军
当前,M1与M2增速"剪刀差"问题引发各方广泛关注。M1增速快速上升,主要是因为近一年来政府债券和公司信用类债券超量发行,使银行存款明显"活期化",这是造成M1、M2增速"剪刀差"持续扩大的根本原因;M2增速明显回落,则是因为人民币贷款增速持续走低、外汇占款持续负增长、同业存单大量发行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考虑到M2增速指标已失去其应有的政策参考价值,今后应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如何保持"现金+活期存款"等更能如实反映实体经济现实购买力变化指标的稳定增长上来。建议央行在补充银行间市场基础货币供应时,优先采用"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覃雪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十一五"时期结束,中国经济速度增长一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水平质的提升。不过长达二十年的经济飞速发展也隐秘了不少发展隐患,由于经济增长过快,且持续时间长,加之中国经济竞争力提升,劳动力充足等因素,直接导致了投资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文舸
全球高通胀是需求变动、供给冲击、政策调整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经由贸易、金融、政策等传导渠道,对包括我国在内的经济体持续加深影响。不确定的贸易环境施加输入性通胀压力,全球融资环境收紧引发资本异常流动、破坏金融稳定,国内外政策路径分化干扰国内经济运行。因此,亟需积极应对不断高企的粮食和能源价格、不断收紧的国外金融环境及不断分化的国内外政策路径,努力将国内通胀水平维持在合理区间。
关键词: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资本外流 供给冲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涛
一、当前CPI上涨的主要特点1.持续高位运行,上涨压力凸显。上半年CPI同比涨幅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6月份达到6.4%,创下3年来的新高。构成CPI的八大类商品价格同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2.肉禽等食品价格快速上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钟正生 陈秋祺
今年下半年以来,原油价格呈现持续攀升态势。截至2017年10月,Brent和WTI原油价格分别回升至60.9美元/桶和54.4美元/桶,同比上涨30.6%和18.6%。与此同时,中国PPI同比进一步攀升,自今年5月的5.5%反弹至9月的6.9%,引发了资本市场对输入性通胀的担忧。年内原油价格高点或已出现今年下半年以来,原油价格一路高歌。截至11月6日,Brent原油价格攀升至64.11美元/桶。本轮原油价格上涨的主导因素大体来自两方面:OPEC减产执行率持续处于高位,以及原油需求增幅超出市场预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