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92)
2023(5289)
2022(4482)
2021(4298)
2020(3463)
2019(7764)
2018(7548)
2017(15198)
2016(8155)
2015(8594)
2014(8496)
2013(8248)
2012(7857)
2011(7082)
2010(7401)
2009(6909)
2008(6717)
2007(6151)
2006(5633)
2005(5214)
作者
(21963)
(18280)
(18178)
(17659)
(11759)
(8676)
(8373)
(7003)
(6950)
(6804)
(6165)
(6057)
(5966)
(5961)
(5873)
(5734)
(5566)
(5412)
(5385)
(5247)
(4739)
(4450)
(4432)
(4276)
(4210)
(4099)
(4019)
(4012)
(3643)
(3617)
学科
(31403)
经济(31377)
管理(23679)
(22834)
(18310)
企业(18310)
(10902)
方法(10844)
(10280)
中国(9789)
数学(9606)
数学方法(9432)
(8384)
(8046)
地方(7339)
(7327)
贸易(7324)
业经(7189)
(7163)
农业(6714)
(6275)
银行(6269)
(6046)
(5896)
及其(5880)
(5865)
财务(5853)
财务管理(5842)
产业(5734)
(5597)
机构
学院(112936)
大学(109751)
(49868)
经济(48791)
管理(42723)
研究(40294)
理学(36160)
理学院(35769)
管理学(35215)
管理学院(34982)
中国(31540)
(24883)
(22917)
科学(22433)
(19925)
财经(18676)
(18376)
中心(18312)
研究所(17708)
(16918)
(16341)
(15323)
(15211)
师范(15190)
经济学(15006)
北京(14729)
(14204)
业大(13978)
财经大学(13660)
经济学院(13439)
基金
项目(70227)
科学(56106)
研究(54731)
基金(50534)
(42939)
国家(42548)
科学基金(36825)
社会(34453)
社会科(32739)
社会科学(32732)
(27528)
基金项目(25656)
教育(25422)
编号(23085)
(22998)
自然(22839)
自然科(22280)
自然科学(22275)
自然科学基金(21896)
资助(21341)
成果(19445)
课题(16613)
(16198)
重点(15949)
(15855)
(14540)
(14325)
(13848)
国家社会(13816)
项目编号(13792)
期刊
(60145)
经济(60145)
研究(37961)
中国(21465)
(18148)
管理(16612)
(15498)
(14971)
金融(14971)
科学(13941)
教育(13385)
学报(13238)
大学(10736)
业经(10550)
农业(10448)
经济研究(10328)
学学(10107)
技术(9564)
财经(9122)
(7925)
问题(7473)
(7133)
国际(6463)
现代(5746)
世界(5425)
商业(5390)
技术经济(5376)
理论(5244)
(5152)
论坛(5152)
共检索到1779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桂世镛  
中国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与以往有所不同。以往的调整都是在“短缺”条件下,以总量扩张的方式来调整结构。随着结构的改变,技术结构和经济素质有所提高,但经济增长主要还是粗放式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次大的结构调整是80年代的初期和中期。这次调整以农村改革和发展为始点,城市与农村相互推动,加工工业空前大发展。这次结构调整的显著标志是,乡镇企业的崛起和人民生活水平向温饱的水平迈进,城市居民的耐用消费品由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的“老三大件”向电视、电话等家用电器过渡。在这次调整中,尽管大部分群众解决了温饱问题,乡镇工业总产值占到了工业总产值的1/3,但是工业和农业的结构与素质没有大的改变。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丽峰  
"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既保证经济的平稳发展,又能控制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我国产业及内部结构、产业能源消费结构、产业节能率和产业的碳排放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林崇谦  莫文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税收收入持续稳定较快增长,由1979年的537.82亿元快速增长到2015年的110 604亿元(已扣减出口退税),1增加了200多倍。目前,我国税收收入已成为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组成部分,税收占GDP比重上升至20%以上,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财力保障。在调节经济改善供给和需求结构,提高资源有效配置,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税收也充分发挥了调节作用。但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晁怀翔  刘宝  杨海宽  
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不仅改变着劳动力的需求结构,而且也对劳动力的类型、规格和层次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如何在职业教育中建立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需要的人才培养机制,使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相一致,这是摆在职业教育院校面前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双鸽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领域面临着重大转型。推动农村金融事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增长一直成为各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文章以我国经济转型为背景,对农村当前信贷结构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农村信贷结构调整对解决"三农"问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入手,全面剖析了经济转型背景下农村信贷调整的历史必然性,提出了农村信贷结构调整的具体策略。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曲顺信  王福田  王利民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燕泽英  
适当缩小按保护价敞开收购粮食的品种范围,适度调低收购价格,是今年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促进和加快粮食种植结构调整,提高粮食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从河北实际情况看,粮食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应因势利导,积极加以引导、推进,从根本上推动河北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家新  
一、传统增长方式: 总结与评价 从统计数据看,1978以来我国GDP增长速度远大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水平。得益于较高的增长速度,经济体制改革的环境相对宽松,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结构的基本关系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以环  陈洁  罗丹  
论述了新一轮结构调整的背景 :农产品处于低层次相对过剩状态和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农业的功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农业与非农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关联效应越来越大、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等。分析了此次农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对农业功能进行重新定位。结构调整应有一定的先验性和超前性 ,应尽快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建立完善的农业风险分散机制 ,促进农经济市场化的发展 ,根据比较优势原则调整农业结构。最后 ,提出新时期下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杜晓君  
20世纪 90年代中期 ,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种变化导致前期累积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逐渐浮出水面 ,要从根本上解决或消除这些矛盾和问题 ,就必须启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这种结构调整应主要围绕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产业结构合理化 ,中心是解决产出结构与需求结构的有效统一问题 ;二是产业结构高级化 ,中心是解决新兴产业或先导产业的发展和现有产业技术结构升级问题 ;三是产业组织结构合理化 ,中心是解决企业规模结构 ,特别是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问题 ;四是所有制结构和股权结构多元化 ,中心是解决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和重新布局问题 ,激发企业结构调整的内在动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林良沛  
目前,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艰巨,维持各地区物价稳定更是重要课题。本文重在探讨经济转型背景下我国具有不同产业结构类型的城市,其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之间的传导关系。本文以广州市和汕尾市为例,结合统计图,通过构建VAR视图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图,得出结论:广州市和汕尾市皆存在显著的由PPI向CPI的单向传导作用,其中广州市CPI对PPI的短期冲击反应更迅速。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贾立江  范德成  武艳君  
如何针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是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通径分析方法和面板协整模型,探讨了各个行业发展和能源消费的依赖关系,揭示了在节能和碳排放约束下产业结构调整的特征。研究结果发现,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通过第一产业产值的比重作用于单位GDP碳排放的间接通径系数,也说明第一产业产值的比重下降,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上升是目前最为有效的一个方式。工业内部行业的结构调整以实际工业总产值和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弹性较高、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对碳排放强度影响较低的行业进行调整,如有色金属、化纤、食品行业进行调整。而对实际工业总产值和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弹性较低、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