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36)
- 2023(8295)
- 2022(6980)
- 2021(6208)
- 2020(5086)
- 2019(10900)
- 2018(10826)
- 2017(20481)
- 2016(10600)
- 2015(11761)
- 2014(11236)
- 2013(10998)
- 2012(10355)
- 2011(9634)
- 2010(9891)
- 2009(9585)
- 2008(8902)
- 2007(8204)
- 2006(7693)
- 2005(6877)
- 学科
- 济(65659)
- 经济(65513)
- 管理(28551)
- 业(22773)
- 方法(19586)
- 企(18779)
- 企业(18779)
- 地方(16985)
- 数学(15009)
- 中国(14923)
- 数学方法(14889)
- 农(14525)
- 业经(13976)
- 地方经济(12380)
- 学(12175)
- 和(9975)
- 理论(9511)
- 农业(9244)
- 财(9191)
- 制(9138)
- 贸(8246)
- 贸易(8241)
- 环境(8147)
- 融(8049)
- 金融(8047)
- 易(7888)
- 银(7545)
- 银行(7534)
- 行(7343)
- 经济学(7278)
- 机构
- 学院(156491)
- 大学(153859)
- 济(75286)
- 经济(73922)
- 研究(59658)
- 管理(55737)
- 理学(47157)
- 理学院(46618)
- 管理学(45801)
- 管理学院(45501)
- 中国(44894)
- 科学(33705)
- 京(32542)
- 财(31776)
- 所(30349)
- 研究所(27162)
- 中心(26163)
- 财经(25057)
- 农(25036)
- 江(24222)
- 经济学(24160)
- 经(22599)
- 院(21342)
- 经济学院(21297)
- 业大(21021)
- 范(21002)
- 师范(20853)
- 北京(20651)
- 农业(19100)
- 州(18898)
- 基金
- 项目(98850)
- 科学(78029)
- 研究(74639)
- 基金(71487)
- 家(62101)
- 国家(61588)
- 科学基金(52233)
- 社会(51274)
- 社会科(47469)
- 社会科学(47453)
- 省(38586)
- 基金项目(36881)
- 教育(33343)
- 划(31435)
- 自然(30873)
- 编号(30138)
- 自然科(30130)
- 自然科学(30122)
- 自然科学基金(29580)
- 资助(28832)
- 成果(24545)
- 发(22870)
- 重点(22597)
- 部(21517)
- 国家社会(21221)
- 课题(21097)
- 创(19951)
- 发展(18985)
- 性(18888)
- 教育部(18750)
共检索到2508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丽佳
当前国内外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发生了重要转变,世界粮食安全观念不断更新,粮食能源化、金融化趋势明显,外资对我国农产品产业链的控制不断增强,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我国粮食生产、储存地区趋于集中,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减弱。数量型、粗放型的旧粮食安全观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这就使我们必须建立新的粮食安全观,包括粮食结构安全观、粮食价格安全观、粮食成本安全观、粮食流通安全观和粮食持续发展安全观。
关键词:
粮食 安全观 结构 价格 成本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仇焕广 李登旺 宋洪远
在农业发展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的背景下,中国对农业发展战略做出了适当调整,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新目标。文章梳理了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农产品供需结构矛盾、高农业补贴政策面临的困境和农业资源环境破坏严重等三个"难以持续"的严峻挑战。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的"粮食安全"观念,分析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战略转变"的逻辑思路,并提出了促进中国农业发展战略转变的六大"政策调整"。
关键词:
农业发展 战略转变 粮食安全 政策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涛 邓大才
粮食安全问题的治理方案,经过了数量化粮食安全观、市场化粮食安全观与社会化食物主权观三次迭代,三者分别侧重于粮食供应、流通与分配问题。实际上,粮食安全是一个综合议题,应统筹考虑粮食的自然、经济、社会与政治等多重属性,兼顾基本口粮供应与更丰富食物获取、国际市场粮食流通与国内食物权利分配,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中国式现代化的粮食安全方案体现为大粮食安全观,它不仅表现为大科技观、大储备观、大食物观、大安全观,还表现为国家、市场与社会共同缔造,中央、地方与基层共担责任的大责任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毛学峰 孔祥智
从粮食供求来看,中国必须依赖国际市场来实现国内粮食安全;从国际视角看,国内外粮食市场紧密相连,如果全球的粮食不安全,中国粮食安全必然会受到严重威胁,故而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必须置于全球视角下。作为崛起的大国,中国必须重塑自给自足的口粮观,利用市场化理念调动粮食主产区及其农民的积极性,以最低成本实现国内粮食安全。与此同时,中国有责任、有能力帮助欠发达国家(地区)提高粮食供给能力,建设持续、稳定、安全的全球农产品供给网络,为全球饥饿提供重要公共物品,坚持负责任大国的全球观。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供求 可购买力 市场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维龙
粮价稳定一直是一国粮食安全体系稳健的标志,但自前年以来,国内粮价一路上扬并高居不下,且 又带动相关农副产品价格普遍上涨,有人据此认为是国家粮食储备已出现问题,呼吁应恢复国家原有的粮食统购统销体制。先不论方法如何,但粮食作为生活必需品始终是人们最为关心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仅就本次由粮价上涨带来的农副产品价格普遍上涨所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程度,以及今年国家对夏粮收购的重视程度而言,粮食安全仍旧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安全策略,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我们不但不能弱视,而且必须正确对待。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武舜臣 赵策 胡凌啸
国情粮情的改变对粮食安全提出更高要求,推动传统粮食安全观转变。然而,同以构建更符合中国国情的粮食安全观为目标,最终确立的新粮食安全观选择性采纳了理论界的部分成果,与理论期待在内涵和功能上仍有较大差距。基于相关文献研究,本文梳理了粮食安全观转变的理论探索与现实偏差,并探究了粮食安全观选择性转变的内在逻辑,进而为构建更加高效可行的粮食安全观提供思路。研究发现,立足供给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限制了决策层对更合理粮食安全观调整方案的采纳。在不改变供给主导型粮食安全保障框架下,通过构建双重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可有效缓解阻碍粮食安全观完善的诸多限制,让转变后的粮食安全观在粮食安全保障指导方面发挥更大效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月华
在极端性灾害天气频发的情况下,粮食安全问题被推向了风头浪尖。本文探讨了大粮食安全观下的粮食物流问题。首先介绍了树立大粮食安全观的必要性,接着分析了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各种形势,最后总结出如何通过现代粮食物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
大粮食安全观 粮食物流 粮食安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明华
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三年获得丰收,然而粮食价格经过两年高位整理后,从2006年10月开始上涨。这一现象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当前粮食供求形势是否出现转变?如何看待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初步分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丁守海
本文运用粮食安全系数法和粮食供求预警法评估了当前的粮食安全形势,并与1997年以来的波动周期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当前的粮食安全系数处于高位,但预警指标很低。这说明,尽管近期粮食供求形势无虞,但长期的粮食安全则脆弱而无保障。基于上述结果,文章从提高农业灾害应对能力、保护粮农种粮积极性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评估比较 波动周期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梅君
一、问题的提出 在过去的20年间,我国粮食市场发生过两次“买难”和三次“卖难”,每一次“买难”和“卖难”都带来粮食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不仅使农民种粮收入预期不稳定,而且也使得国家粮食流通政策出现反复。粮食“买难”与“卖难”问题的交替反复发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咎于粮食流通体制,但从理论到实际情况看,无论是“买难”还是“卖难”,都是供求失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高地 成升魁 肖玉 鲁春霞 刘晓洁 徐洁
粮食安全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新时期(2015—2050年)我国国内农业资源开发潜力已接近极限,中国粮食安全的总体思路正在面临重构。粮食安全在个人层面是营养安全,在国家层面是国家粮食的可获得能力,国家粮食可获得能力包括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进口能力,论文从个人营养安全和国家粮食可获得能力视角,对新时期我国粮食供需平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维持现有粮食生产能力的情况下,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程度为110.88%~117.49%,粮食具有保障平衡的基本能力,口粮安全保障程度为158.57%~168.02%,口粮具有保障充分平衡的能力,而饲料粮的保障程度只有79.41%~84.15%,保障程度不足。这一有所宽裕的粮食供需平衡态势为允许小幅度市场波动来实现粮食供需动态平衡提供了弹性空间,也为国家粮食政策调整提供了契机和条件。为建立我国新时期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建议:1)在资源端建立基本农田制度,维持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2)在生产端逐步发展经营规模较大的专业化粮食生产实体;3)在流通环节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模式,培育全国性和区域性现代粮食市场体系,融入国际市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供应;4)在储备环节完善粮食储备体系,调整粮食储备的结构和规模。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高地 成升魁 肖玉 鲁春霞 刘晓洁 徐洁
粮食安全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新时期(2015—2050年)我国国内农业资源开发潜力已接近极限,中国粮食安全的总体思路正在面临重构。粮食安全在个人层面是营养安全,在国家层面是国家粮食的可获得能力,国家粮食可获得能力包括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进口能力,论文从个人营养安全和国家粮食可获得能力视角,对新时期我国粮食供需平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维持现有粮食生产能力的情况下,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程度为110.88%117.49%,粮食具有保障平衡的基本能力,口粮安全保障程度为158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