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33)
2023(3290)
2022(2694)
2021(2185)
2019(3892)
2018(3800)
2017(7403)
2016(3660)
2015(4153)
2014(4281)
2013(4449)
2012(4510)
2011(4474)
2010(4685)
2009(4579)
2008(4178)
2007(3872)
2006(3801)
2005(3604)
2004(3291)
作者
(12079)
(10314)
(10279)
(9885)
(6667)
(4712)
(4646)
(3932)
(3921)
(3791)
(3622)
(3526)
(3391)
(3246)
(3217)
(3175)
(3026)
(2944)
(2925)
(2829)
(2515)
(2472)
(2439)
(2428)
(2423)
(2394)
(2133)
(2107)
(2033)
(1992)
学科
(45949)
经济(45928)
地方(13893)
地方经济(11340)
方法(10536)
管理(10233)
数学(9567)
数学方法(9551)
中国(7443)
(6798)
业经(6577)
(6410)
经济学(5961)
环境(5004)
(4823)
(4731)
企业(4731)
(4476)
金融(4476)
(4429)
产业(4399)
(4308)
(4200)
资源(3996)
总论(3902)
(3862)
信息(3703)
及其(3620)
(3617)
银行(3617)
机构
学院(66610)
大学(66428)
(42768)
经济(42159)
研究(28039)
管理(22602)
中国(20955)
理学(18745)
理学院(18518)
管理学(18334)
管理学院(18199)
(16600)
经济学(15151)
(14215)
科学(13855)
(13279)
经济学院(13247)
财经(13142)
研究所(12590)
(11794)
中心(11521)
(10328)
(9544)
财经大学(9509)
社会(9038)
经济研究(9005)
科学院(8949)
北京(8758)
(7994)
师范(7961)
基金
项目(36939)
科学(29363)
研究(27733)
基金(27468)
(23124)
国家(22961)
社会(20756)
社会科(19768)
社会科学(19763)
科学基金(19579)
基金项目(13801)
(13743)
资助(11550)
教育(11518)
(11071)
经济(10987)
(10787)
自然(10199)
自然科(9924)
自然科学(9922)
(9863)
自然科学基金(9737)
编号(9718)
国家社会(9328)
发展(8799)
(8695)
重点(8380)
(8318)
成果(8068)
社科(7562)
期刊
(57151)
经济(57151)
研究(26668)
(12104)
中国(11790)
经济研究(10634)
管理(10512)
财经(7990)
(7605)
金融(7605)
科学(7550)
(7124)
学报(7117)
问题(7056)
(6977)
技术(6416)
业经(6349)
大学(5801)
学学(5726)
技术经济(5701)
世界(5195)
(5045)
统计(4968)
经济问题(4655)
经济学(4603)
国际(4559)
农业(4428)
经济管理(4268)
改革(4151)
(4151)
共检索到1142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崔冠杰  
"经济特区"是指主权国家为实现特定经济目标而开辟的实施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和特殊经济政策的地区。根据其特点,经济特区大致可分作五类: 1、自由港。这类经济特区是在国境之内、关税之外的免税区,一般来讲,它与国内其它地区是隔离开的。它通常规定,外国商品进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天祥  魏清泉  
从1979年起,我国先后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划出共338.4平方公里的四小块地方,筹办经济特区。三年多来,特区建设进展迅速,举世瞩目。它们在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引进经济管理经验、扩大出口贸易和扩大就业机会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为了更好地发挥经济特区的积极作用,本文试图从经济地理的角度,探讨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区位条件以及各区的发展方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永斌  
根据内陆地区的资源、产业和人才情况,可将以下四种类型的经济特区作为建设重点: 1.工矿型经济特区。我国矿产资源大部分分布在内陆。但开发技术落后,开发速度缓慢。设立这种经济特区建设矿山和发展以矿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可以带动各行业的发展。2.农业型经济特区。主要是吸收外资发展农业,建立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3.旅游性经济特区。我国内陆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如果能够利用外资开发自然景观,修饰历史人文景观,有不少地区可发展为世界一流的旅游和度假胜地。4.科技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钟坚  罗海平  
原生市场起源的内在规律同样支配着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形成。市场内在化起源于共同体的边界和尽头,特区模式是我国非均衡、渐进式对外开放和转型市场形成的帕累托改进。作为内地共同体的"人拟边界",特区充当了共同体与外部世界的"市场集聚地"和"交换中介"。而作为"公共产品",特区既要为转型市场提供试验,又需迅速成为渐进市场化"诱致极点"。特区功能的实现取决于旧体制能否生产出具有"改革家精神"的"改革家"。因为"改革家"是中国式转型经济的独特增长要素,是"经济增长的国王"。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朴贞东  赵凤彬  
经济特区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具有自己的特色。韩国于1971年开设马山出口加工区以来也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根据笔者从1989年7月至1991年10月对中国南方几个特区、马山出口加工区进行实地考察所取得的宝贵资料,就两国经济特区的几个主要问题做一比较,以供研究参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莫世康  
一、特区统计改革必须与贯彻《统计法》紧密结合 在内地,国营或集体企业的统计工作出现问题,统计部门可通过企业的主管部门,用行政的手段来解决。但在特区,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三资”企业(外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众多,许多企业与地方政府并没有直接的所有制方面的联系,其管理及经营方针要由其董事会决定,地方政府难以用行政的手段进行干预。“三资”企业的统计工作出现的问题,统计部门找企业交涉,企业会推说要请示董事会决定。然而,外资企业的董事会在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红  
免税区或其他名义的自由经济区域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大亚历山大征服腓尼基岛的时代。虽然免税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却迟至近20年才开始在国际贸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世界上约有70多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建立了近400个免税区。然而,理论界却鲜有人运用贸易理论分析免税区。直到1974年Hamada才做了开创性的研究。在标准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梅新育  
建设自贸试验区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开放经济最前沿去争夺国际经济运行中的主导权,实现从单纯的"与国际惯例接轨"向"推动规则演化"转变上海自贸区运行已逾一年,天津、广东、福建三个自贸区于2015年4月21日挂牌,再度引燃了国内外对中国自贸区的关注热情。我国设立的这四家自贸区,本质上是旨在发展开放经济的一种经济特区,就开放程度而言,自贸区堪称经济特区的"终极版"。经济特区的前世今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夏小林  孙安琴  
中国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发展方面的进程既定格局,均受到国内、国际背景的规定。迄今为止,以1992年为主要界线,经济特区经历了两种有显著差异的发展背景。 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既有突进,也有局限性。90年代国内、国际背景的加速演进,汇聚成了经济特区面临大挑战的场景,改变了其在全国的综合性的优越位势。经济特区需要在国内各区域之间相对平等的、多元化的进取格局中,实事求是地选择新的发展立足点,发挥自身的优势,完成阶段性的转变,实现新的跃迁。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邱声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特区建设蓬勃发展,成效卓著,举世瞩目。国家审计机关如何审时度势,通过履行职能,促进特区经济健康发展,是广大审计界人士普遍重视的问题。本文针对经济特区的具体情况,就国家审计在经济特区的地位、作用和工作重点、方法等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想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硕  
深圳经济特区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产物,是新一轮开眼看世界,各种思想风云际会、折冲交锋的一个重要舞台。深圳特区从创办决策的形成到初步建成大约用了7年时间(1979—1986),走过了一条奇崛而艰辛的发展之路。它的建立,在国内外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对深圳特区的创建过程尤其是有关重大政策的演变问题,进行了初步梳理和分析,揭示了它从诞生到站稳脚跟这一阶段的因果逻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戴鹤之  
厦门经济特区于198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其范围现已扩到厦门市的厦门全岛。将建成为开放的国际港口城市。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邱声权  
当前,经济特区的审计监督工作,在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的指引下,正在加快自身改革的步伐,积极探索经济特区审计的新模式、新路子,使其适应经济特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加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建树  
(一)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产物,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圳经济特区总面积为327.5平方公里,现有人口30多万。从战略地位考察,有优势,也有不足之处。优势表现在:(1)毗邻香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2)开放和改革进行较早,已取得一些有益经验;(3)广东是侨乡之一,有海外华侨12万多人,分布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另外,居住香港的还有23万多人,他们爱国爱乡情深。不足之处主要是人才缺、资源少、工业基础差、科技水平低、管理经验不足。香港是国际贸易及金融中心之一。深圳和香港并不是互相排斥、互相吞并的关系,而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