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26)
- 2023(4701)
- 2022(4101)
- 2021(4004)
- 2020(3481)
- 2019(8475)
- 2018(8467)
- 2017(16987)
- 2016(9038)
- 2015(10041)
- 2014(9972)
- 2013(9775)
- 2012(8687)
- 2011(7797)
- 2010(8156)
- 2009(7415)
- 2008(6916)
- 2007(6122)
- 2006(5254)
- 2005(4849)
- 学科
- 济(42312)
- 经济(42287)
- 管理(23046)
- 业(22823)
- 方法(22714)
- 数学(21209)
- 数学方法(20727)
- 企(19111)
- 企业(19111)
- 贸(13523)
- 贸易(13517)
- 易(13319)
- 出(11062)
- 中国(10076)
- 财(9868)
- 农(9245)
- 口(8065)
- 出口(8058)
- 出口贸易(8058)
- 业经(7467)
- 地方(7228)
- 制(7137)
- 学(6832)
- 理论(6266)
- 产业(6152)
- 结构(6035)
- 农业(5597)
- 银(5461)
- 银行(5453)
- 技术(5415)
- 机构
- 学院(123809)
- 大学(122655)
- 济(55717)
- 经济(54761)
- 管理(49578)
- 理学(43380)
- 理学院(42957)
- 管理学(41912)
- 管理学院(41707)
- 研究(39031)
- 中国(30406)
- 京(25669)
- 财(24061)
- 科学(23156)
- 财经(19360)
- 所(18958)
- 经济学(18354)
- 江(18197)
- 中心(17765)
- 经(17656)
- 研究所(17210)
- 农(17009)
- 业大(16940)
- 经济学院(16688)
- 北京(15944)
- 范(14781)
- 院(14679)
- 师范(14606)
- 财经大学(14457)
- 州(14152)
- 基金
- 项目(84261)
- 科学(67443)
- 基金(62583)
- 研究(60346)
- 家(54117)
- 国家(53764)
- 科学基金(47251)
- 社会(39283)
- 社会科(37615)
- 社会科学(37607)
- 省(32974)
- 基金项目(32255)
- 自然(31069)
- 自然科(30449)
- 自然科学(30443)
- 自然科学基金(29903)
- 教育(28909)
- 资助(27623)
- 划(27380)
- 编号(23840)
- 部(19075)
- 重点(19075)
- 成果(18177)
- 发(17792)
- 创(17550)
- 教育部(16717)
- 创新(16508)
- 国家社会(16494)
- 课题(16490)
- 科研(16300)
共检索到179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隆国强
一经过30多年不懈的努力,我们的外贸发展确实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一方面我们从规模上来看,中国已经从一个经贸小国变成了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另一方面,从我国的贸易结构看,我们从一个依赖初级产品出口的经贸小国,变成了一个主要依靠制成品出口的大国。在1985年的时候,我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蒋为 周荃 干铠骏
方言壁垒从成本和偏好这两个方面加剧了国内市场的地方分割,从而限制了中国企业的本地市场效应与规模经济效应的发挥,削弱了中国出口的竞争力,这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尤其需要引起重视。文章利用中国方言数据测算了不同县级层面的共同方言市场规模,并结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本地市场效应的角度,就中国企业国内市场规模扩张的方言壁垒及其出口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分组回归与双重差分法的研究发现:(1)共同方言市场规模的扩大对于更具规模经济的行业出口在扩展边际与集约边际上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这有助于更具规模经济行业中的企业发挥本地市场规模的优势。(2)方言是造成中国地区市场分割的重要因素,方言形成的壁垒限制了中国企业的本地市场效应的发挥,进而抑制了中国规模报酬递增部门的出口与发展。因此,突破不同地区在文化与语言上的无形壁垒是进一步推进区域均衡发展战略的重点,而全面形成国内统一的大市场格局是中国企业发挥本地市场与规模经济优势的关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马淑琴 陈红 俞春晓
本文将电子商务发展速度、电子商务发展程度与出口贸易规模整合在同一框架下,采用2008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藉由电子商务发展程度与出口贸易规模的关系,探究电子商务发展速度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电子商务发展程度对出口贸易规模具有正向溢出效应,电子商务发展速度对该正向关系具有U型调节作用。电子商务发展速度较慢时,电子商务发展速度上升会抑制电子商务发展程度对出口贸易规模的正向作用;电子商务发展速度突破U型调节临界点且速度进一步加快时,则释放电子商务发展程度对出口贸易规模的正向溢出效应。本文诠释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广宏
工程机械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各类工程高质量、高速度、低成本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务院机电产品出口办公室已把工程机械确定为国家重点出口机电产品之一。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工程机械出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我们应抓住机遇,努力扩大其出口规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茂 李雨浓 姚星 陆毅
在实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本文借助始于1999年的高校扩招这一外生政策冲击构造准自然实验,首次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人力资本扩张对我国城市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1)高校扩招带来的人力资本扩张有效推动了出口升级,2000~的部分可由人力资本扩张来解释。(2)升级效应形成机制在于,人力资本显著提升了城市的劳动者技能水平,在此基础上,技能劳动的"要素集聚"和"技术载体"功能共同推动了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上升。其中,"要素集聚"功能体现为人力资本引发资源在城市制造业内部不同出口产品间的优化再配置,深入到企业层面,出口升级源自出口企业的动态调整;"技术载体"功能体现为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的诱发效应,主要通过促进技术研发和更高质量中间投入品的进口实现。(3)人力资本扩张对于初始技术基础好、人力资本相对物质资本更为缺乏以及市场化水平高的城市的升级效应更突出。本文研究能够为准确理解人力资本推动我国出口升级的效应及机制提供有力的经验证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宋跃刚 王紫琪
充分发挥外国在华专利申请的企业出口产品范围调整效应,是实现高质量“引进来”与高水平“走出去”深入结合的有益尝试。本文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检验了外国在华专利申请对企业出口产品范围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进一步从动态资源再配置、生存分析视角分别探究外国在华专利申请对行业出口产品范围与企业出口持续期的影响。研究发现:外国在华专利申请通过“生产率效应”“成本节约效应”提升出口效率,通过“出口产品结构升级效应”“质量提升效应”提高出口质量,从而扩大企业出口产品范围。且这种影响在出口规模较大、沿海省份、外资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外国在华专利申请能够延长企业出口持续期,其资源再配置效应是调整行业出口产品范围的重要渠道。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多产品出口企业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提供新思路、为我国“稳外贸”政策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与有力支撑。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林常青 张相文
出口产品长期依赖少数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导致出口产品结构单一,将不利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平稳增长,出口产品扩张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本文采用UN-COMTRADE数据库中2000~2011年HS6分位数据并构建二项选值模型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对不同标准加权的出口经验变量对出口产品扩张带来的影响及出口产品扩张的路径依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与新产品之间临近度较小的老产品的出口经验显著提高了该产品向同一目的国市场的扩张概率,出口的产品扩张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朱希伟 金祥荣 罗德明
本文将国内市场分割和边际成本与固定成本之间的反向关系引入Melitz(2003)的模型,构建了一个开放经济模型。文章证明了国内市场分割导致不同生产技术的企业都首选进入国外市场。这似乎解释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强劲增长其实是严重的国内市场分割导致企业无法依托巨大的国内需求、发挥规模经济而被迫出口的扭曲现象。
关键词:
国内市场分割 出口贸易 转型经济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丹 孙楚仁
本文利用外国进口需求来刻画中国城市的出口扩张,再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和中国人口普查1%随机抽样数据,考察了城市出口扩张对个体婚育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出口扩张显著降低了个体结婚和生育的发生比,导致婚育水平下降。分样本检验的结果表明,出口扩张导致的婚育水平下降在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东中部地区的个体以及女性、中低学历、初婚年龄及高收入个体中更为显著。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个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尤其是女性经济实力的增强及个体婚育观念的转变,是造成上述结果的重要渠道。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余壮雄 董洁妙
本文基于中国2000-2013年海关数据考察了出口企业行业扩展边际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行业边际变动体现了企业在原有出口经验下追逐政策优惠与巩固市场优势的行为。当主营出口业务获得政策支持或具有市场优势时,企业会更专注于主营行业,反之则更倾向于扩张行业范围。从行业边际变动方向看,企业更倾向进入获得政策支持或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退出缺乏比较优势的行业。进一步,政策支持和比较优势的作用会受出口经验的制约;只有同企业出口行业关联度较高的行业,政策支持才能吸引企业进入和减少企业退出;企业更倾向进入关联度较低的优势行业,寻找差异化产品优势。此外,"政策迎合"行为主要发生在非外商独资出口企业。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杰 陈容
金融业扩张对中国各省份地区的出口活动及出口优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效应,是迫切需要得到充分研究的重大问题。本文在利用2005年之后中国出台的一系列金融管制放松政策信息的基础上,构建了有效的工具变量,研究发现:金融业扩张与中国各省份地区出口活动之间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由此揭示了中国背景下金融业扩张对地区出口扩张具有的非线性影响作用特征。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金融业扩张对中国各省份地区出口活动的“倒U型”关系影响效应,来源于金融业扩张对各地区相对成本优势的“倒U型”关系影响效应。其机制是,金融业扩张对工业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活动产生了突出的挤出效应,对制造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产生了显著的“U型”关系影响效应,二者的叠加效应构成了金融业扩张对中国各省份地区相对成本优势的“倒U型”关系影响效应。本文为深入理解中国金融“脱实入虚”以及金融业过度扩张现象,及其对中国对外贸易所造成的负面效应和渠道机制,提供了依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陆利平 邱穆青
本文使用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在企业-产品目的地-产品类别层面,基于出口特征考察了商业信用对出口的促进作用。我们的研究证实,商业信用对企业出口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随着出口目的地距离的增加以及空运出口比例的降低变得更为重要;同时,这种促进作用并未被银行融资所替代,且不受供应商来源、贸易形式以及供应商决策结算方式的影响,与目的地国家的金融发展程度及市场规模也不相关。本文的研究表明,商业信用对出口的促进作用,在于能有效地为出口扩张提供更多的营运资本融资。
关键词:
商业信用 企业出口 信贷约束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文菲 金祥义
本文基于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对民间借贷与企业出口之间的关系展开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企业面临着普遍的融资约束问题,民间借贷作为非正规金融的核心发展模式,是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外部融资的重要途径。同时,民间借贷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出口,并且这一作用对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企业样本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民间借贷能够通过融资约束渠道和创新驱动渠道影响企业出口。进一步研究发现,民间借贷与正规金融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民间借贷能够为受正规金融排斥的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此外,本文考虑多种稳健性检验并采用控制函数法解决因双向因果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后,民间借贷对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依然稳健。因此,政府应规范民间借贷的发展,同时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正规融资便利,从而促进企业出口。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静 安少凯
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数字化赋能发展成为实现流通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对数字经济、消费发展和流通业现代化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假设,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数字经济、消费发展和流通业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流通业现代化具有显著正向驱动作用,但在我国不同区域存在异质性影响;数字经济对消费规模扩张和消费结构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数字经济对消费结构升级的驱动作用明显强于消费规模扩张;消费发展在数字经济和流通业现代化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包括两条作用路径,一是消费规模扩张的中介作用,二是消费结构升级的中介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盛斌 王浩
本文基于金融供给地理结构视角,利用企业和银行分支机构地理位置信息测度企业周边一定半径内的银行分支机构数目,探讨银行分支机构扩张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银行分支机构扩张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经由“银行竞争”和“银企距离”的传导路径,银行分支机构扩张通过发挥创新促进效应影响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制度环境强化了银行分支机构扩张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促进效果,而市场分割不利于银行分支机构扩张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异质性结果表明,银行分支机构扩张对非纯加工贸易企业、民营企业、高银行业投入比例行业企业和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行业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提升具有更强的促进效果。在动态分解地区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基础上,本文还证实了资源再配置效应是银行分支机构扩张影响地区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重要渠道。本文的研究为提高企业出口附加值获取能力、打造贸易强国以及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