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80)
2023(3058)
2022(2439)
2021(2218)
2019(4281)
2018(4011)
2017(8063)
2016(4631)
2015(5449)
2014(5311)
2013(5384)
2012(5077)
2011(4531)
2010(4673)
2009(4391)
2008(4320)
2007(4243)
2006(3746)
2005(3640)
2004(3576)
作者
(14882)
(12445)
(12052)
(11588)
(7747)
(5857)
(5603)
(4684)
(4593)
(4428)
(4105)
(4097)
(4033)
(3981)
(3970)
(3819)
(3704)
(3540)
(3481)
(3467)
(3049)
(2937)
(2918)
(2803)
(2797)
(2742)
(2727)
(2524)
(2499)
(2379)
学科
(19901)
经济(19875)
(12829)
管理(10493)
方法(8787)
中国(8760)
(8653)
企业(8653)
数学(7566)
数学方法(7528)
(6617)
(5824)
劳动(5807)
农业(4640)
(4586)
(4567)
贸易(4561)
(4537)
金融(4537)
(4404)
(4267)
银行(4259)
(4150)
(4102)
(4102)
市场(3921)
业经(3755)
(3054)
人口(3034)
动力(3027)
机构
大学(69697)
学院(69005)
(33030)
经济(32483)
研究(27873)
管理(24536)
中国(22902)
理学(20320)
理学院(20074)
管理学(19765)
管理学院(19626)
(15412)
(15387)
科学(15201)
(15041)
(13301)
研究所(13191)
中心(12574)
财经(12148)
(11080)
(10929)
经济学(10915)
农业(10471)
北京(10140)
(9779)
经济学院(9728)
业大(9726)
财经大学(9100)
(8370)
(8237)
基金
项目(41310)
科学(33212)
基金(31690)
研究(29040)
(27958)
国家(27743)
科学基金(23736)
社会(18769)
社会科(17784)
社会科学(17779)
基金项目(16260)
自然(15848)
自然科(15522)
自然科学(15519)
自然科学基金(15279)
(14902)
资助(13398)
教育(13353)
(13275)
编号(11046)
成果(9542)
(9489)
重点(9382)
(8768)
(8531)
教育部(8201)
大学(8172)
国家社会(8059)
科研(8003)
创新(7982)
期刊
(38620)
经济(38620)
研究(23101)
中国(18509)
(12272)
(12226)
学报(11793)
(11410)
金融(11410)
科学(10925)
管理(10807)
大学(8759)
学学(8355)
农业(7786)
财经(7260)
经济研究(6528)
(6336)
教育(6068)
业经(5240)
(5164)
技术(5096)
问题(5044)
国际(5036)
世界(4367)
(4331)
理论(4255)
实践(3657)
(3657)
技术经济(3532)
经济管理(3460)
共检索到117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车伟  赵文  
我国当前劳动供给形势的根本变化主要体现为在劳动参与率下降的同时,劳动年龄人口和就业人员总量相继出现下降,这些变化意味着在需求总量不减的条件下,我国就业的主要矛盾逐步从以就业岗位不足为特征的总量矛盾转变为就业质量不高为特征的结构性矛盾,普通劳动者工资水平和就业质量提高已成为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应该降低企业负担,增强市场活力,借助新兴产业优化就业结构,让高质量经济孵化出更多高质量岗位,并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郑伟  谢志伟  吕有吉  韩笑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中老年慢性病对家庭的经济影响日益引发社会关注。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2018年的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检验了中老年慢性病对配偶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个体罹患慢性病会改变其配偶的劳动力市场表现,劳动参与概率提高2.3个百分点,劳动时长增加16.1%,劳动收入上升22.9%;从影响机制看,慢性病主要通过降低患者劳动时长、增加家庭健康支出、增加配偶照料时长等三条路径影响配偶的劳动力市场表现。本文的政策建议是: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减轻群众疾病负担;健全中老年医疗保障体系,提升群众应对慢性病风险冲击的能力;尽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解除群众对慢性病问题的主要后顾之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春芳  苏群  
“工业4.0”时代,人力资本质量是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将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视为人力资本的核心指标,利用北京大学CFPS2010-2018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GPSM),考察留守经历对人力资本质量和劳动力市场表现的长期效应,检验留守时长和留守时机的异质性影响以及人力资本质量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留守经历不利于人力资本质量的提升,主要通过降低认知能力,负向作用于留守者的劳动力市场表现,且留守时间具有“长短效应”和“早晚效应”,发生在4-12岁、长时间的留守经历,其影响强度更大。为此,应消除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制度根源,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全面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最大限度规避“拆分型家庭再生产模式”的不利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熊瑞祥  何洋  
本文使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人际交往技能对劳动者就业概率与工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平均而言,个人人际交往技能越高,其就业概率与工资水平都越高。分样本研究表明:在人工智能越发达的地区,个人人际交往技能对其就业概率的促进作用越大;在越不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人际交往技能密集程度越高以及运动技能密集程度越低的职业中,个人人际交往技能对其工资的提升作用越大。本文结论表明,提高人际交往技能有利于缓解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就业冲击,从而兼顾"人工智能红利"与"就业"两个目标。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何雨含   陈茜  
本文利用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基于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建立断点回归模型,探究中国家庭生活中父代退休对子代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父代退休的代际影响存在明显性别差异,对子代女性的劳动参与、工作时长和收入水平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对子代男性的劳动力市场表现则没有显著影响。代际经济转移和代际时间转移是重要的影响渠道。本文拓展了退休制度代际影响的研究,为延迟退休政策的后续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屈小博  吕佳宁  
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普通高等教育逐渐趋于大众化,大学教育质量增强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匹配时,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怎样的效应?已有文献研究面临的困难是缺乏度量大学教育质量的微观数据。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CULS4)数据,并匹配劳动力高等教育相关数据信息,实证分析了大学教育质量对工资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大学教育质量对劳动力的工资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随着大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劳动者工资回报递增。第二,采用工具变量的估计结果表明,每提升一个大学教育质量层次,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后的平均工资收入将提升28.45%。第三,稳健性检验结果也表明,在相似的受教育年限下,大学教育质量差异所带来的工资回报将更加明显。第四,机制分析表明,大学教育质量通过工作转换、努力程度等影响工资回报。因此,在高等教育普及的同时,调整资源配置、让更多普通劳动力获得优质高等教育尤为重要。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宏彬  孟岭生  施新政  吴斌珍  
利用作者收集的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我们分析了"官二代"学生与非"官二代"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第一份工作的工资差异。研究发现"官二代"学生的起薪比非"官二代"学生的起薪平均高13%(约280元/月)。这一差异不能被学生家庭的收入、父母的教育程度、学生的高考成绩、就读大学的质量以及学生在大学期间积累的人力资本所解释。因此我们认为父母的政治资本本身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中的表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浩君  姚兆余  苏群  
随着农村人口从个体性流动向家庭化流动的转变,流动儿童逐渐成为城市重要的劳动力储备,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ISSS)2010-2018年实施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OLS基准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流动经历对流动儿童成年后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动经历对流动儿童成年后的工作收入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流动经历引起的教育人力资本的变化,对流动儿童成年后的工作收入和职业声望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此外,流动发生的时间越早,距离越远,通过增加教育人力资本对劳动力市场表现的中介效应越强。因此,政府应制订相关政策,促进流动儿童的家庭化流动,尽量减少留守儿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降低流动儿童的失学风险;加强学校教育能力和师资水平的建设,提升流动儿童的教育质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浩君  姚兆余  苏群  
随着农村人口从个体性流动向家庭化流动的转变,流动儿童逐渐成为城市重要的劳动力储备,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ISSS)2010-2018年实施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OLS基准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流动经历对流动儿童成年后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动经历对流动儿童成年后的工作收入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流动经历引起的教育人力资本的变化,对流动儿童成年后的工作收入和职业声望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此外,流动发生的时间越早,距离越远,通过增加教育人力资本对劳动力市场表现的中介效应越强。因此,政府应制订相关政策,促进流动儿童的家庭化流动,尽量减少留守儿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降低流动儿童的失学风险;加强学校教育能力和师资水平的建设,提升流动儿童的教育质量。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孙虹  俞会新  
在界定和对比了失业保险相关制度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选取了该制度研究中的五个核心指标,利用28个主要发达国家的相关数据,绘制出失业保险相关制度的雷达图,通过分组比较,得到失业保险制度结构与劳动力市场表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该项制度结构的特点及问题,探讨改革方向。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智勇  
中国城镇每年需要为多少人解决就业?这是一个一直都有争议的问题。本文提供了一种估算方法并给出了估算结果。分析表明,2007年城镇需要解决就业的人数为2100—2600万人。在未来的数年时间里,中国的劳动力供给增长将趋于减缓,每年新增劳动力趋于下降,因此就业压力也将趋于缓和。劳动力需求的快速增长促成了当前劳动力市场基本态势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并存表明中国当前的就业问题主要还是结构性的。中小企业的稳步成长是未来中国就业增长的强劲动力。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志国  James Ma  
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着严重的分割现象,其中体制内和体制外两个部门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使用明瑟收益方程估算了不同部门各变量的回归系数,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也表明,在体制内与体制外部门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力市场部门分割使体制内就业相对于体制外表现出两个优势:一是体制内就业可以使同等素质的劳动力获得更高的收入;二是体制内就业有更加稳定的收入上升空间,而体制外劳动者需要承受较大的收入波动风险。文章认为,消除劳动力市场的部门分割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茂松  
在我国经济结构进行根本性转换的过程中,为解决农村劳动力失业加剧的问题,应借鉴国际经验,根据中国经济成长的规律性,采取常规农业结构中农业冗员就业拓展、现代农业结构中过剩劳动力消化、经济结构转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 "三阶递进 "模式,实现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全面就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新安  
产业结构的自然变动和主动调整 ,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不仅涉及到劳动力在各产业部门的转移 ,而且与经济周期等其他因素一起引致下岗、失业人员的增多。本文在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及主要影响因素基础上分析了劳动力在各产业部门的转移 ,探讨了顺应产业结构规律的再就业对策选择。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蓝嘉俊  方颖  魏下海  
本文首次评估性别比失衡对独生子女政策实施后出生人口的婚姻匹配与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采用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和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并根据地级市和出生年份两个维度将性别比指标与个体变量相匹配,本文得到以下结论:性别比失衡显著提高了男性的小时工资,并且对于农业户口、低教育和未婚男性,性别比失衡对其小时工资的正向影响更显著。性别比失衡显著提高了男性成为创业者的概率,并且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农业户口和低教育的男性上。采用不同的性别比稳健性指标所得到的结果与基准结果一致。本文结论表明性别比失衡具有意料之外的积极影响,即性别比失衡会通过促使男性更努力工作和激发男性的企业家精神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